李孝芹;崔英坤
医疗设备管理是医院内部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管理不当就可能给医院带来成本压力和经济风险。对此,本文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医疗设备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策略。
作者:黄天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用于纠正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恢复内环境稳定并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治疗措施。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并极易引发护患纠纷和风险的治疗环节。因此如何将各种治疗药物准确无误、安全迅速地输注到病人体内,是护理工作研究的新内容。
作者:于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血液净化患者血管通路进行维护和护理,提高血液净化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收治的86例血液净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患者中,有81例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功能良好。结论:重视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可以有效防止内瘘闭塞,保证维持血液透析的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命。
作者:李丽星;吴丽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 s,EPCs)是一种多功能干细胞,也是内皮细胞的前体。EPCs参与了肿瘤血管新生,从而促进肿瘤增殖、侵袭、转移。本文就近年来EPCs的动员归巢与白血病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周佐霖;何明生(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究颈椎病患者在康复治疗中采用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94例颈椎病患者进行康复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50例采用康复的综合护理,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8.0%,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为84.1%,护理效果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椎病患者采用综合的康复护理,能够促进疾病的治疗,提高防治该疾病的知识。
作者:张娜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疗效。方法:从我院住院中抽取300例确诊为卵巢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0例采用西医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予调节周期、促进排卵、指导性生活等方法治疗;试验组150例采用上述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并随时依照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中医辨证施治。结果:两组比较,试验组的有效率为80.67%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61.33%,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白东燕;范顺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病理分类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4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MP-2及其抑制剂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MMP-2及其TIMP-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P=0.001),其表达水平与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具相关性(P<0.05)。结论:MMP-2表达与卵巢癌转移发展关系密切,可作为预测卵巢上皮性癌预后的可靠指标。
作者:吴东波;杨静;姚雅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4例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进展为急性白血病的患者骨髓线粒体DNA D-loop区的突变。方法:提取4例由MDS进展的白血病患者骨髓以及口腔上皮组织的线粒体DNA,对线粒体DNA D-loop区两个高变区(HV1和HV2)进行PCR扩增,通过直接测序的方法对PCR产物的基因序列进行检测。结果:在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中有3例检测到突变,突变位点共4个,计算突变率为:75%,突变类型为碱基置换突变和碱基缺失。结论:在由MDS进展的白血病患者中检测到D-loop区的突变,可能与MDS的疾病进展有关。
作者:靳红;张进;李向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使用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水质中的Mn,Zn,Fe,Cu等常规项目进行日常监测。对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在水质监测中的优点作总结和讨论。
作者:阎善信;邓清;高曙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临床输血是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无偿献血者自身的生活习惯、饮食等原因,导致了血液成分的复杂化,而且因受血者个体差异的不同,使输血过程中会出现潜在的输血反应,所以输血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治疗措施,严重时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在输血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医院各项操作规程,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输血反应的征象,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受血者安全。
作者:梁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产后出血是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产后出血包括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至产后2小时以及产后2小时及产后2小时至24小时3个时期,多发生在前两期。产后出血为产妇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目前居首位占分娩总数2%-3%。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临床表现为产道出血急而量多,或持续小量出血,重者可发生休克。同时可伴有头晕乏力、嗜睡、食欲不振、腹泻、浮肿、乳汁不通、脱发、畏寒等。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预后严重,休克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即使获救,仍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继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席汉综合征sheehansyndrome)后遗症,故应特别重视做好防治和护理工作。
作者:周金峰;高复峰;杜文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合并低蛋白血症对母婴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自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诊治重度子痫前期患者86例,将其分为低蛋白血症组(研究组 n=52例),正常血浆蛋白组(对照组 n=34例),比较两组孕产妇及围产儿结局。结果:两组患者终止妊娠孕周,母婴并发症(胎盘早剥、DIC、产后出血、FCR、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体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合并低蛋白血症对母婴预后造成不良结局,应积极防治,重视血浆蛋白的监测,必要时输入血浆蛋白,降低母婴并发症。
作者:刘荣欣;曲首辉;鲍志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护理质控方法,加强护理质量建设,优化护理质量控制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重点环节是实施跟踪质量控制,提高护理质量。持续质量改进的有效方法是将传统的终末质量评价反馈后的质量控制转化为过程质量控制的实时跟踪质量控制[1]。门诊是医院的窗口,导医直接面对患者,其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形象和声誉。
作者:慈玉昆;刘新燕;张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心血管疾病的内科护理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过程中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病发原因,并在临床治疗中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对心血管疾病诱因的预防与治疗以及内科护理干预,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结论:通过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实施相应的内科护理,以及及时有效地预防措施,可以较好的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复发率,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同时提高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展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局部组织溃烂和坏死,因此临床预防压疮发生的主要护理措施即解除压力。本科室自制出一种三角枕用于肝癌晚期长期卧床的患者,协助患者翻身侧卧时保持身体侧卧30度,加大身体与床面的接触面积,减轻肌层较薄的骨髂隆凸部位受压而预防压疮。
作者:冯丛丛;吴建中;赵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痰浊中阻型眩晕症患者的辨证施护方法。方法收集我科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痰浊中阻型眩晕症患者45例,根据其临床主症及兼次症的表现,进行辨证施护。结果通过辨证施护,提高痰浊中阻型眩晕症老年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特色与优势,对痰浊中阻型老年眩晕症患者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周洁;冯莉;杨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山东新华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111008的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化学指标卡( CI ),由原来的网筛点状条形改成现在实心条形,灭菌后变色效果不达标,对无菌消毒物品消毒效果判定的干扰。方法:对全循环标准灭菌程序243个灭菌周期灭菌后的化学指标卡达变色不达标准色,与同次灭菌周期的自含式(含嗜热脂肪杆菌芽孢)生物的指标剂(SCBI)灭菌后细菌培养观察对照,结果:13个灭菌周期5点位,48个灭菌周期一点位的生物指标剂做细菌培养均未培育出嗜热脂肪杆菌芽孢生长。所有外包装的H2O2指标色全部达标。结论: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111008的H2O2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化学指示卡灭菌后油墨条变色不达标,而生物指示剂培养阴性合格,影响了工作中对无菌物品灭菌效果的判定。
作者:邱志影;曹丽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静脉留置针技术在我院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炎是静脉留置输液治疗的并发症之一。我院神经内科于2011年9月发生一例误认为静脉留置针胶管落入血管内的护理纠纷(静脉留置血管上段有一4厘米长似胶管状异物),但无红、肿、痛现象,硬度适中。这种静脉炎在我院从未发生过。经过耐心安慰、细心观察、妥善处理,得到了满意的解决效果。
作者:徐静;杨晶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位,它担负着全院的无菌器械、用具的回收、清洗、消毒和供应任务,随着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供应室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国家卫生部对消毒供应室也有了新的质量管理标准和要求。因此,医院消毒供应室应以满足临床需要为宗旨,预防与减少医院感染为核心的新型供应室。现就我院供应室分班管理介绍如下。
作者:姜忠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可行性效果。方法:选取内科60例急性心机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用临床路径的标准方案与传统的常规护理作比较。结果:实验组在住院日、住院费用、健康教育内容掌握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机梗死病人的治疗护理过程中,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规范护理行为,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柴艳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