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玉昆;刘新燕;张莉
目的:探讨加强儿科病区患儿识别腕带(简称腕带)佩戴依从性的管理,从而有效执行腕带识别制度。方法:2012年6月~8月(加强管理后)加强宣教,规范佩戴,确保舒适佩戴,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医务人员核对腕带依从性,并比较2012年3月~5月(加强管理前)和2012年6月~8月(加强管理后)影响患儿识别腕带佩戴原因及患儿腕带佩戴依发生率。结果:加强腕带管理后患儿腕带佩戴依从性为100%,显著高于加强腕带管理前为92.50%(P<0.05)。加强腕带管理后:照顾者对腕带的认知不足由18.33%降至5.00%,患儿腕带舒适性差由17.50%降至4.17%,医务人员缺乏核对腕带依从性由12.50%降至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患儿腕带佩戴依从性管理,提高患儿腕带佩戴依从性,降低影响患儿腕带佩戴依从性的原因发生率,从而提高医务人员对患儿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值得临床上实施与推广。
作者:李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无痛胃镜检查应用于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50例精神障碍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操作中的反应及应对措施,总结护理经验。
作者:曾利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关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以及护理。方法:选取了近几年我院收治的5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患,基于患者临床资料的了解,采取了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在5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患中,其复发率从以前的16.68%下降到到了5.67%,病患对于护理方式的满意度为91.2%。结论: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工作中,通过病患临床资料的了解,基于其体征变化的观察,对其实施了相应的心理护理、环境护理、病情观察等护理与预防复发措施,从预防及护理的情况来看,所获得的效果较为显著,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郭秀霞;雷春;段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曼月乐宫内节育器在治疗年轻妇女子宫腺肌症的效果分析。方法:分析2013年-01-2014-01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8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回顾性研究,观察应用曼月乐后子宫腺肌症的月经量、子宫体积及痛经症状情况;从上述患者中抽取应用曼月乐的例患者的出血情况及痛经缓解情况。结果:对患者进行随访,45例患者放置新的LNG-IUS后月经量明显减少、痛经程度也明显减轻;结论: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症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对年轻子宫腺肌症患者是一种效果较为显著的方法。宫内放置左炔诺酮T形宫内节育器为子宫腺肌病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避孕工具。
作者:刘团霞;高永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氨溴特罗口服液联合普米克令舒和博利康尼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小儿支气管哮喘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普米克令舒和博利康尼令舒雾化吸入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有效率为97.5%,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
作者:刘海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研究舒普深与头孢哌酮治疗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小儿肺炎住院患者5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治疗;试验组给予舒普深治疗,两组患儿给予相同常规护理,1周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将其进行对比。结果:1周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48%,两组进行比较,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1.11%,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4.81%,两组比较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用舒普深治疗小儿肺炎效果明显优于头孢哌酮治疗小儿肺炎效果,大大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了患儿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程玉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临床60例胸外伤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效果。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住在我院心胸外科60例胸外伤的患者进行胸外伤胸腔闭式引流治疗,通过病历等一般资料分析和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行胸外伤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外伤的治愈率为91.67%,死亡率为8.33%,死亡的主要原因包括:外伤伤及心血管、严重颅脑外伤、纵膈发生气肿各1例,胸膜联合多发伤2例。结论:由于意外造成胸部创伤时,及时的采取胸外闭式引流术对胸外伤进行治疗,治愈率较高,死亡率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能够有效的帮助创伤部位的疼痛程度降低,有利于进一步的观察临床疗效,避免病情加重的现象发生,减低开胸的概率,从而进一步的推动病情康复的进展。
作者:陈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医院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探讨防护措施。方法:对我院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进行分析。结果:供应室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有物理、生物、化学等方面的因素。结论:增强供应室护士的个人防护意识,制定操作流成及防护措施,减少了供应室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为供应室护士自身健康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作者:史亚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饮食营养治疗对肿瘤化放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住院进行化疗或放疗的肿瘤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实验组采用科学合理的搭配膳食对肿瘤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肿瘤患者平日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化疗后的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的体重、血生化及免疫功能的恢复明显快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1)。结论:营养支持治疗对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可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肿瘤患者耐受化疗和放疗的能力,减少治疗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雪;欧阳文;徐峻;宋志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两家团体客户肿瘤标志物的两年随访检测,找出高危人群,分析其增高的原因,进一步检查以期筛出肿瘤患者。方法:连续两年同时检测血清中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并一对一比较分析异常者。结果:某小学一位男性CEA增高,两年浓度无明显变化,一位女性第二年CA125轻度增高;某单位8位男性分别有f-PSA、PSA、CEA、CA19-9等异常,6位女性分别有CA125、AFP、β-HCG等异常。结论:异常者原因多为生理及良性病变,一位男性PSA明显增高,需除外前列腺肿瘤;一位女性CA125明显增高,需除外卵巢肿瘤,随访肿瘤标志物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施玉琴;任春花;陈丽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本文就高校体质研究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立高校体质研究队伍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对体质研究队伍的培养、人员结构及素质提出了要求。
作者:饶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方法:治疗组36例在综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2次,每次7.5mg静脉点滴盐酸氨溴索。对照组33例在综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祛痰灵每次5ml,每日3次,疗程均为5~10天。比较两组患儿症状及体征结果。结果:治疗组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在咳嗽、喘息消失天数及啰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上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迅速改善症状,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赵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比较观察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疗效。方法:9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 A、B 两组,在常规低脂膳食基础上,A 组服用辛伐他汀20mg,B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均每日睡前1次,疗程5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变化。结果:服药4周末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TC、TG、LDLC均显著下降(P<0.01),HDLC均明显上升(P<0.05),但以B组更为显着。结论: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为效果好、安全性高的降脂药物,但阿托伐他汀的降脂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罗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的多因素干预及效果观察。方法:对社区96例50-78岁存在代谢综合征的中老年人,通过健康教育,改变生活方式,改善膳食结构及药物治疗等进行危险因素干预,干预10个月后观察干预前后血压、血脂、血糖、体重等指标的变化。结果:96例患者中饮食控制和运动量不合理者占90.6%和87.5%,高热量与高脂肪摄入者为100%与94.25%干预后TG、TCH、HDL-C及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均p<0.01),肥胖患者体重降低,总热量与脂肪摄入明显减少,运动量增加,生活方式得到改善。健康意识普遍增强。结论:多因素干预能较好的预防代谢综合征及其带来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范巧云;刘玉珍;姜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粉尘螨滴剂舌下脱敏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84例儿童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对46例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38例单纯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经临床观察1年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日间/夜间症状,每日平均药物评分及肺通气功能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1)、大呼气流速(PEF)、平均呼吸中段流速(V25%~75%)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哮喘患者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并且服用方便,为广大哮喘患儿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栩;叶峰;黄利敏;郑剑峰(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电环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Leep)后病变残留的处理。方法:2010年4月一2013年3月在我院因CIN行Leep的患者中切缘残留22例,无切缘残留195例。分析22例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患者再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将22例患者分成随诊组及治疗组,随诊组8例,治疗组14例。随诊组术后监测宫颈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检查均阴性,治疗组14例均无复发。结论:Leep后且切缘阳性患者应采取个体化治疗;Leep后病理为浸润癌患者应按浸润癌规范化治疗。
作者:廖飞燕;王庆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蛇咬伤患者起病突然,发病迅速,来势凶猛,对突如其来的伤害,患者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常出现紧张、焦虑和恐慌情绪。通过与患者良好的沟通对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进行分类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是整体护理的需要。
作者:杨青青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分析MCS+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在单采血小板技术程序中的损益因子,探讨机器预估采后血小板计数的真实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本科室使用Haemonetics MCS+LDP C5.1数据有效样本60例,记录献血者特征:包括性别、体重、身高以估算总体血容量;过程参数:包括每循环处理血量、目标循环数、机器预估采后血小板计数、10分钟后献血者血小板计数等变量。分析采后献血者外周血小板计数情况。结果:单剂量组、双剂量组采集血小板量分别为(2.68±0.39)×101/L 、(5.56±0.46)×101/L 。单剂量组采集前血小板量[(221.64±18.27)×109/L ]显著高于采集后[(146.52±21.64)×109/L ](P<0.05);双剂量组采集前血小板量[(267.26±32.15)×109/L]亦显著高于采集后[(146.33±36.18)×109/L (P<0.05)。结论:所有机器预估采后数据与实际测得数据基本一致,且均高于100x109/L,符合GB 18467-2011。
作者:李晓帆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8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产妇160例,其中自愿参加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学习80名产妇为实验组,未接受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80名产妇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加强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母乳喂养率。
作者:薛晶;李淑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急救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25例于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在我院产科进行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进行急救护理,观察和分析护理效果。结果:24例患者抢救成功,1例患者死亡,22围产儿例存活,3例死亡。结论:对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保证抢救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产妇和围产儿的存活率。
作者:吉丽君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