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树仙;杨春芬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由ICU转至至心胸外科病房的护理管理。方法:通过回顾2009年10月至2011年1O月50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的安全转运情况,了解针对安全转运的系列措施产生的效果。结果:50例患者得到了安全转运。结论:体外循环术后由ICU转运至病房前的正确评估,转运过程中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是安全转运的保证。
作者:朱春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医院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探讨防护措施。方法:对我院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进行分析。结果:供应室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有物理、生物、化学等方面的因素。结论:增强供应室护士的个人防护意识,制定操作流成及防护措施,减少了供应室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为供应室护士自身健康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作者:史亚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Miles术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我科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8例行Miles术的直肠癌患者采取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总结直肠癌Miles术护理措施。结果:65例经过术前、术后护理均恢复健康,2例发生造口粘膜分离,1例造口脱垂。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医疗治疗及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秀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指导以及健康宣教的情况。方法: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共90例,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严格的健康饮食指导以及健康宣教措施,而对照组则仅提供常规饮食护理。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予以饮食指导及健康宣教,利于其对血压的控制,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文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总结优质护理在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包括落实围手术期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和颅内压、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康复训练、注重病人和家属的心理护理等。认为优质护理服务于围手术期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治愈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患者的投诉,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顾凌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局部组织溃烂和坏死,因此临床预防压疮发生的主要护理措施即解除压力。本科室自制出一种三角枕用于肝癌晚期长期卧床的患者,协助患者翻身侧卧时保持身体侧卧30度,加大身体与床面的接触面积,减轻肌层较薄的骨髂隆凸部位受压而预防压疮。
作者:冯丛丛;吴建中;赵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应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应用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60例应用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疗程毕,两组患者病情显著改善,显效率分别为81.67%和80.0%,两组间治疗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性。副作用反应结果表示,利培酮组明显高于阿立哌唑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且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作者:刘逢安;徐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常见的婴幼儿消化道畸形,其病理学基础是幽门肌特别是环肌肥厚使消化道梗阻。临床表现为剧烈频繁呕吐及腹部膨隆触及包块而就诊。本文就我院近年来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1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价值。
作者:康利克;陈海宁;郑红雨;黄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医“治未病”理论源于《内经》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早期诊治3方面内涵。王颖晓[1]阐述“治未病”理论,包括养生保健,未病先防、先安未病,已病防传、防微杜渐,救其萌芽三方面内容。随着妇科疾病研究的深入,中医“治未病”思想已运用到妇科各领域。1闭经魏绍斌等[2]提出针对引起闭经的常见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如保持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良好有序的生活饮食习惯,避免盲目节食减肥,正确采用节育和避孕措施。若已发病则在积极诊治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和情志治疗,以缓解疾病导致的不良情绪和思想压力,并注意生活饮食调摄,少食辛辣、油腻之品,不可过食生冷或偏食,注意药食结合,特别是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和辨证使用中医食疗,对本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怡 刊期: 2013年第12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25岁,因阵发性腹痛、腹泻、恶心1天来诊。腹痛以脐周为著,呈阵发性加重,每次疼痛持续10-30min 不等,腹泻为黄色水样大便,无血便。伴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1天前曾在路边小店第一次吃过大量海蟹,可能为不洁食物。患者平素健康,无药物过敏史。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脐周及中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活跃,血常规:白细胞10.3×lo9/L,中性粒细胞72﹪,尿常规正常,大便常规检查:黄绿色,水样便,白细胞2~3/HP,隐血(±)。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日,吡哌酸2片,3次/日,颠茄片,10mg,3次/日。2天后腹痛没有缓解,再查腹部B超均正常,血常规:白细胞9.3×109/L,中性粒细胞70﹪,查体发现双下肢膝关节以下,有大小不等的紫癜,呈红色,高出皮肤,压之不退色,双侧对称、散在分布,双膝关节疼痛,无肿胀。查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出、凝血时间正常,纠正诊断为过敏性紫癜,加用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等治疗,3d后,腹痛减轻,一周后紫癜减轻,两周后治愈出院,进一步说明了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是正确的。
作者:刘明勋;王家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1什么是马斯洛需求理论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1.1生理上的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作者:张小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安普贴薄膜预防癌痛患者压疮发生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癌痛压疮高危风险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60例,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在受压部位及骨隆突处使用安普贴薄膜。将两组的病例发生压疮的例次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发生Ⅰ期不可避免压疮8例,Ⅱ期压疮7例,而实验组2例高度水肿病人发生难免Ⅱ期压疮,加用安普贴薄膜在癌痛患者压疮预防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普贴薄膜应用晚期癌痛患者压疮预防护理,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日,减少护士工作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程丽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护理要点。方法:对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孕产妇产前、产后的生理、心理护理进行总结。结果:22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患者均顺利渡过孕期,母婴平安。结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是比较棘手的合并症,进行合理、适时、正确的医疗护理是母婴平安的关键。
作者:沈琼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以酮症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行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短期强化治疗,探讨甘精胰岛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以酮症起病的T2DM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A组)以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对照组(B组)以门冬胰岛素30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疗程2周,对其在治疗前后的血糖情况进行自身及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hBG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FBG、2hBG治疗前后的差值相似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日用量A组少于B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作为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控制酮症起病的T2DM患者血糖安全,有效。
作者:李晓柳;肖向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中急性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卒中单元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对SAP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探讨防治对策。结果:对符合入组标准的5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78例并发SAP作为观察组,未出现SAP患者40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死亡例数均高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患者的年龄、吸烟史、肺基础疾病、糖尿病、意识障碍、吞咽障碍、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鼻饲治疗是SAP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根据其特点及时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才能有效预防急性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
作者:朱长征;王秀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危重症哮喘属于哮喘病在急性发作期的一种严重的类型,患者临床表现为哮喘持续发作在24小时以上,出现呼吸困难、不能说话等症状,给予常规治疗无法缓解症状,可发生气道痰栓阻塞、呼吸肌衰竭等,危急到患者的生命。临床呼吸内科对危重症哮喘患者进行准确的判断及有效的治疗意义重大,本文现对危重症哮喘的判断及治疗方法加以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危重症哮喘提供参考。
作者:邓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经过对比分析观察系统护理对颈椎骨折患者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这段期间内我院收治70颈椎骨折患者作为这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35例患者,对照组35例患者,观察组运用系统护理法对35例颈椎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的35例患者则运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法--枕颌牵引,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采用不同护理方式之后,观察患者颈椎的康复效果、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什么影响及是否有治疗后并发症等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系统护理之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7%,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法之后的并发症是83.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经过不同护理方法之后发现,系统护理对患者的颈椎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更有效,在今后的颈椎骨折临床护理中可以广泛推广。
作者:古丽巴哈尔·吾拉木;古丽美然·吾拉木;古丽美丽·米吉提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产科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对400例正常待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将采用整体护理措施的产妇归为对照组,将按照产科护理特点制定合理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的产妇归为观察组。结果:2组产妇在孕期知识掌握度、新生儿护理技能、母乳喂养成功率、护理工作满意度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使产科健康教育程序化和规范化,可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孙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老年人由于年龄、体质等原因,各种疾病发病率较高,癌症、骨质疏松、外伤等,需要手术治疗的情况较多,由于老年人的体质问题,对麻醉的要求也比较严格,腰-硬联合麻醉(CSEA)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近年来,我们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高龄患者进行麻醉取得了较好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文收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0月手术治疗的160例老年患者,其中男120例,占75.0%,女40例,占25.0%,男女之比为3:1,年龄68~89岁,平均年龄78.5岁,患者合并症较多,有合并糖尿病的,有合并冠心病的,有合并高血压的,有合并老慢支的等。
作者:吕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慢性心力衰竭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年龄35~74岁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0.9%,心衰正在成为我国心血管病领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但是,从临床实践来看,采用药物治疗并不能很好的改善患者预后。随着非药物治疗手段的不断成熟,非药物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发挥了突出的效果。本文就国内外有关慢性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对当前慢性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现状有一个较好的认识。
作者:过高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