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滢;尹静静;薛枫
目的:研究帕罗西汀对脑梗所致抑郁,激惹及焦虑症状疗效。方法:将36例脑梗所致抑郁,焦虑及激惹症状患者用帕罗西汀治疗且分别于疗前、疗后3周、6周进行IDA[1]量表自我评定。结果:帕罗西汀在治疗前三周对抑郁、焦虑症状有明显疗效,P<0.001,在治疗六周后对抑郁、焦虑、内激惹症状均有效, P<0.001。结论:帕罗西汀对治疗脑梗死所致抑郁、焦虑及激惹症状有很好疗效。
作者:管大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低频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法国PHENIXU4)电刺激(以下简称低频电刺激)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尿潴留效果。方法:将60例自然分娩产后并发尿潴留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诱导排尿方法,观察组使用低频电刺激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开始排尿时间早于对照组,第一次尿量多于对照组,不需采取导尿术,无过敏反应等副作用。结论:低频电刺激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尿潴留,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诱导排尿,此法值得推广。
作者:卢玉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原因以及相应的防范对策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213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210例,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预防堵管的防范措施,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堵管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并比较堵管者与未堵管者的相应资料,总结堵管原因。结果:观察组堵管发生率为8.57%,对照组堵管发生率为23.81%。观察组堵管率较对照组低(P<0.05);堵管原因主要为:封管液剂量不足、封管操作不当、输注营养液、刺激性药物后冲洗不彻底、留置针在静脉中留置时间过长、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等。结论:造成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原因较为复杂,在临床护理中应积极采取有效对策进行预防,以减少堵管的发生,提高输液安全。
作者:唐桂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开穴通经疗法系李聚荣和王春梅在经络学、神经学和生物全息论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对子午流注开穴疗法及推拿手法的研究,开创的能自然防治疾病的一种新技术。笔者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辨病取穴,并将多年潜心研究的开穴通经手法应用于子宫肌瘤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王春梅;房鑫鹏;李聚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我院的规范化第三产程处理下的新生儿窒息发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2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传统的新生儿即刻处理方案,对照组采用新修订的护理方案,将两组的复苏成率、时间以及窒息发生率进行比较,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新生儿的总体复苏率明显比观察组要高,复苏时间也比观察组要短。其中,对照组的复苏成功率约为90%观察组的7例复苏没有成功,必须进行气管插管。根据1min和5minApgar评分在8~10分的数据中,对照组明显比观察组要高,80%>43%,X2=22.8,P<0.01。结论:加强对细节和质量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产房窒息复苏水平,减少新生儿窒息突发状况的发生,提高医疗的服务质量和实现了目标。
作者:吴长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生带教的方法,提高手术室教学质量,培养合格护理人才。方法:根据手术室工作的特点和护生情况制订带教方案并公开化和明确化,建立健全的带教管理制度。内容包括操作示范、手术的配合、职业防护的教育及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等。结果: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增强,整体提高带教质量。结论:手术室护生实习带教必须有计划地阶段性进行,同时应对护生进行出科考核,了解护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不断改进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
作者:刘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长期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的系统、统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136例慢乙肝初治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3个月、半年时患者的规律服药情况、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正确疾病自我观察及坚持疾病复查与回访等情况。结果: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规律服药情况、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正确疾病自我观察及坚持疾病复查与回访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长期服药治疗的慢乙肝患者,通过向患者及家属开展系统的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治疗慢乙肝的知识掌握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杨莎;游建平;吴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制定睡眠评估量表,探讨ICU 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改善ICU 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治愈率,并为改进医护工作提供临床思路和定量依据。方法:用睡眠评估量表(包括患者自评法和护士评估法),对ICU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找出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对相关因素进行前瞻性干预,针对患者个体差异制订出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实施并评价。结果:调查显示81.67%的患者在入住ICU期间睡眠质量受到了影响;其中51.67%的患者睡眠质量差。造成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依次为身体不适、噪音、光照、交流障碍、医护干扰和担心疾病及预后。结论:ICU患者存在一定的睡眠问题,需要提供相应的措施,改善其睡眠质量。在基础护理中增加睡眠评估的效果显著,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邢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产妇及婴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40例出院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0例,对照组出院后实施常规电话回访一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出院后延续护理。结果:产后6周观察组产妇及婴儿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而自我护理及婴儿护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延续护理服务能使婴儿身体健康生长,减轻黄疸,促进大脑发育,锻炼四肢协调性,能减轻母亲乳胀、使母乳喂养成功,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促进家庭生活和谐,受到家属及产妇的好评。
作者:杜玮;高钿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损伤臂丛神经少见,而且多为直接刺伤臂丛神经所致,我院近期发生一例在多次穿刺成功的中心静脉置管后四天拔管发现臂丛神经损伤的病例,笔者推测可能为多次穿刺血液外渗使得导管与臂丛神经粘连所致。
作者:黄铭;谭祖海;叶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自律空间频率综合治疗的影响。方法:将124例(226眼)弱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114眼),仅进行自律空间综合治疗;干预组61例(112眼),在进行自律空间频率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视力0.8,36眼(32%),视力提高两行,41眼(36%),视力无明显变化或反下降37眼(32%),总有效率68%。干预组:视力1.0,69眼(61%),视力提高两行,35眼(31%),视力无明显变化或反下降8眼(8.0%),总有效率92%。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弱视治疗的效果,从而使患儿尽快恢复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唐英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而社区老年妇女保健护理工作是其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加强社区老年妇女保健护理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针对该问题展开讨论,提出提高社区老年妇女保健护理工作有效性的措施。
作者:刘原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舒适护理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性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是一种整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护理模式。晚期癌症患者70%左右以疼痛为主[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癌症疼痛的治疗需要医生、护士、患者、家属及社会所有人的共同关心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而护士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将舒适护理融入到整体护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宝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人次、出院患者人次季节变动规律。方法:回顾分析某医院2008-2012年各月份门诊人次、出院患者人次,进行季节变动分析。结果:医院门诊人次、出院患者人次的动态变化受季节影响并具有一定规律性。结论:医院应根据门诊人次、出院患者人次的变化规律,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质量和社会效益。
作者:刘亚非;高鹏;王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关节造影(MRA)与常规磁共振平扫(MRI)在肩袖撕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肩袖撕裂患者26例,分别应用常规MRI及MRA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MRA的敏感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95.8%、88.5%,均显著高于MRI检查的70.8%、65.4%(P<0.05),两组特异度均为100.0%,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常规MRI及MRA检查对于肩袖撕裂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MRA检查的敏感性及准确率更高,但属于有创检查,可先实施常规MRI平扫并配合MRA进行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骆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自2012年2~6月我院收治病例中2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术后治疗效果满意,下肢动脉缺血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成功的保障。
作者:刘彩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通过对37例宫颈癌的临床分析,总结宫颈癌的发病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以便对本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
作者:董耐凡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临床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实习生从课堂走向临床的过渡阶段,即是检验学生的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中间环节。目前,临床教学往往按照事先制定的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计划主要参考学校的课程和临床现有的专业设置、工作现状来制定,较少考虑学生的个体背景、需求和感受。本文作者通过对在本院389实习生进行教育背景、学校担任的职务和社会活动、家庭住址及组成、选择护理专业的意愿等进行了调查,了解每个实习生个人背景,为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实习计划提高参考,为带教老师和护理实习生双方都能掌握并有效完成计划提供依据。
作者:王晓惠;毛红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病理分类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4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MP-2及其抑制剂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MMP-2及其TIMP-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P=0.001),其表达水平与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具相关性(P<0.05)。结论:MMP-2表达与卵巢癌转移发展关系密切,可作为预测卵巢上皮性癌预后的可靠指标。
作者:吴东波;杨静;姚雅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析无痛胃肠镜诊治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00名进行胃肠镜诊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肠胃处理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0人,对照组采用胃肠道检查治疗法,观察组则采用无痛胃肠镜治疗法,比较两种方法治疗的时间长短以及患者的恢复时间和是否有不良反应,同时也对患者术后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操作时间上并没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出院时间以及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几率都比观察组高一些,患者满意程度比对照组低一些,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无痛胃肠镜诊治消化内科疾病具有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是一种即安全又值得信赖的诊疗技术,应该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广泛运用。
作者:路德荣;顾世玉;张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