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铭;谭祖海;叶刚
我国HBV携带者约占总人口的10%,有近200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阿德福韦酯为无环磷酸核苷类抗病毒药,对HBeAg阳性、HBeAg阴性和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均有明显疗效,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被广泛的应用,其对肾脏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近端肾小管损害。本文报道长期服用阿德福韦酯常规治疗剂量抗乙肝病毒治疗,至老年妇女引起范可尼综合征一例,探讨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为使药品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并提醒临床注意用药安全。
作者:艾莉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分析肠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提升对本病的认识,从而提高本病的诊治率。方法:系统回顾分析黄石华新医院近10年收治49例肠结核患者临床信息。结果:49例患者中发病年龄在20-50岁的共37例,占77.5%,临床症状以腹痛(37例,75.5%)、腹泻(15例,30.6%)、发热(23例,46.9%)、右下腹包块(12例,34.7%)为常见;合并:肺结核(20例,40.8%),肠梗阻(9例,18.4%);病变部位常见为回盲部(59.2%,28/49)、回肠末端(22.4%,11/49)。49例中有13例组织活检发现干酪样坏死结节(26.5%),7例抗酸杆菌(14.3%),9例病理确诊肠结核(18.4%),其中20例行诊断性治疗后,91.8%者治愈。结论:肠结核患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经过钡灌肠、电子结肠镜及病理活检查可以确诊,一般正规抗结核治疗可以治愈,内科治疗效果欠佳应行外科治疗.
作者:查光成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生带教的方法,提高手术室教学质量,培养合格护理人才。方法:根据手术室工作的特点和护生情况制订带教方案并公开化和明确化,建立健全的带教管理制度。内容包括操作示范、手术的配合、职业防护的教育及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等。结果: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增强,整体提高带教质量。结论:手术室护生实习带教必须有计划地阶段性进行,同时应对护生进行出科考核,了解护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不断改进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
作者:刘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球形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通过对12例球形肺炎患者的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出球形肺炎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12例患者中,病变的发病部位、形态、密度、尤其是边缘以及周围组织改变均具有一定特征性,抗炎治疗后随访复查,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消散改变。结论:CT在球形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较高价值。
作者:强昌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此次所收治的252例脑血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治疗和对照组,各为126例。对照组:给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双嘧达莫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8.4%(124/126)、3.2%(4/126);85.7%(108/126)、11.1%(14/126);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脑血栓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脑血栓形成情况和其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并且发生的不良反应少,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鲁晓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总结与分析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40例病人,对其采用整体性护理,并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实施整体性护理后其临床症状全部得到了改善,治疗效果也进一步得到了巩固,病人的机体抵抗力大幅度得到了提高。结论:从祛痰、氧疗、用药与心理等层面对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实施整体性的临床护理,能够改善病人的预后情况。整体性护理的应用价值比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小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进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为逐步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1]。现对我院2013年各病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使用率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近年来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活动成效,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苑海;贾苗辉;赵吉强;王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产妇及婴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40例出院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0例,对照组出院后实施常规电话回访一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出院后延续护理。结果:产后6周观察组产妇及婴儿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而自我护理及婴儿护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延续护理服务能使婴儿身体健康生长,减轻黄疸,促进大脑发育,锻炼四肢协调性,能减轻母亲乳胀、使母乳喂养成功,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促进家庭生活和谐,受到家属及产妇的好评。
作者:杜玮;高钿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流行性出血热(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1】。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多。病程长、变化快,病死率高。该病在诊治过程中,护士的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科于2008年--2012年共收治20例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42岁。其中农民12例,野外作业者4例,市郊居民3例,机关干部1例。本组病例均出现高热,体温波动在38~410C;典型的“三痛”症状者15例;12例出现少尿期,24小时尿量小于600ml。本组病例住院时间长45天,短19天,平均住院25天。
作者:刘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医院统计报表数据中出现的常见错误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了避免发生错误的对策及建议,以提高统计工作质量,从而为医院管理提供有力支持。方法:查看并分析院内业务统计报表以及卫生统计网络直报法定报表,并选择我院2012年第二季度的6500份病案,核对检查此阶段报表中相关指标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对住院统计数据质量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通过对病案首页进行审核发现,导致我院统计指标数据缺失或不实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负责病案录入的工作人员缺乏严谨工作态度、病案首页信息存在书写缺陷等。结论:应重视医院病案的科学管理,严格审核统计报表,提高病案输入与填写质量,为统计数据质量提供有效保障,使统计的服务作用与参考价值得到真正发挥。
作者:王晓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肾结石的治疗方法很多,有中药排石、体外震波碎石及开放手术等,经皮肾镜下腔内碎石术是近年来发展的治疗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有效地微创治疗方法。我科2008年至2012年采用经皮肾镜下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8例,女11例,平均年龄44.6岁,其中多肾发性结石11例(其中3例同时存在双侧输尿管结石),肾铸型结石3例,单发肾巨大结石5例。本组病人就均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
作者:雒秋凤;张晓敏;殷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我院临床药师参与2型糖尿病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46例确诊为2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73例,对照组7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临床药师参与用药教育、住院期间用药监测,出院后用药教育等工作,临床药师对实验组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3个月,收集两组患者入院前和出院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CP0),30分钟C肽(CP30),60分钟C肽(CP60)、120分钟C肽(CP120),出院3月后复查糖化血红蛋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30分钟C肽,60分钟C肽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空腹C肽,120分钟C肽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3个月后复查,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实验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药师参与2型糖尿病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出院后对医嘱的依从性,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发生。
作者:侯瑞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孕产妇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60例(观察组)与正常孕妇60例(对照组),对两组相关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胎膜早破与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剖宫产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产妇都顺利分娩出新生儿,不过观察组的巨大儿、新生儿窒息与宫内窘迫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可导致产妇不良结局,也影响新生儿身体状况,要积极加以控制。
作者:曹春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本文对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说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中在吸氧、药物、生活及心理护理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吸氧护理应以患者疼痛状况及心电监护状况为判断,合理给氧,在用药护理方面,使用止痛剂、硝酸酣类药物要谨慎。生活护理需要同时注意饮食及排便两个方面。有效护理地配合才能促使患者的病情好转。
作者:陆丽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生临床带教的具体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对带教老师的选择和系统性、规范化的带教。结果:明显提高带教质量,培养了德才兼备的护理人才。结论:临床的带教工作是护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角色转换中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雏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的临床特点是以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呈进行性发展,肺功能加速下降。临床医学认为c0PD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炎症,而传统中医认为其属于“喘证”、“肺肿”等范畴。本文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老年c0PD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丹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口服藏药二十九味能消丸对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病人术后小肠息肉复发的预防。方法:全结肠切除、永久性回场造口术后1月后开始服用二十九味能消散,剂量为1.5g/次,口服,一日2次,疗程为12个月;之后,进行了三年随访观察,并将预防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例病人的三年随访观察表明,无十二指肠及小肠息肉的复发,且无出现并发症和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口服藏药二十九味能消散是一种有效的抗消化道息肉病预防藏药,对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病人术后小肠息肉复发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周加华;曾太乙亥;朱璞太;叶西多杰;多杰仁欠;多杰杨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比重组前后的手术室管理服务流程,并通过观察结果探讨服务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改善手术室服务流程和服务业务,确定手术室管理的服务流程,在指导手术室护理工作时,实时监督其管理流程的合理性、规范性,将重组医生满意度和手术前后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系统对比。结果:通过服务流程重组的护理效果很好,其护理效率也有明显提高,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重组前。结论:服务流程重组是提高手术室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张正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HCV RNA与HCV-Ab联合检测在丙型肝炎诊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方法:收集92例可疑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检测及ELISA法检HCV-Ab。结果:HCV RNA阳性率为78.3%(72/92);抗-HCV阳性率为73.9%(68/92)后,利用SPSS软件做统计分析。结论:HCV RNA含量与抗-HCV含量呈正相关(r=0.892,P<0.01),且有符合性和互补性。
作者:刘晓;许琳婧;孙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健康教育是医院实施优质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护士就是医院实施健康教育的主力军,护士通过在治疗与护理的同时给患者实施正确的健康教育,让病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医护过程,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文通过对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达到通过健康教育效果的目的。
作者:朱芳;李珍;王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