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侠;杨洪玉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以及护理。方法:通过评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正规吸痰、严格无菌操作、加强人员管理等;积极有效的护理:呼吸机环路的管理、气道分泌物的清除、营养支持、口腔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死率。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发病率和降低病死率是十分有效的。
作者:李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丹红注射液为传统中药丹参与红花的复方提取液,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淤血型肺心病、缺血性脑病、脑血栓等。丹红注射液作为临床广泛应用的中药注射剂之一,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较好疗效。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该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本文着重对86例老年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进行临床观察,为合理使用丹红注射液提供依据。1临床资料本组86例均为住院患者,均符合全国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诊断标准,并排除其它心脏病所致的心力衰竭。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或Ⅳ级。随机分治疗组43例,男31例,女12例,年龄60~84岁,平均65.3岁,病程0.5~5.6年,平均3.2年;心功能Ⅲ级28例,Ⅳ级15例。对照组43例,男30例,女13例,年龄61~83岁,平均64.8岁,病程0.6~5.2年,平均3.1年;心功能Ⅲ级27例,Ⅳ级1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可比性。
作者:萨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多发于夏秋季。通过有效的预防与护理,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能有效地预防手足口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赵明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滴虫性阴道炎是常见的妇科疾病,本文就妇肤康喷雾剂对滴虫性阴道炎的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了体外药物试验和临床疗效观察的方法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妇肤康喷雾剂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疗效显著。
作者:喻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Ki67)为细胞增殖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老年患者乳腺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18例中老年患者(年龄>35岁)乳腺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Ki67在中老年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5.4%(89/118),其阳性表达与病理分期及腋淋巴结转移状况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癌灶大小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Ki67是目前评估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可靠的指标,其高表达可作为判断乳腺癌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孙永宏;巢琳;周云海;王建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主要探讨盐酸氨溴索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期中的辅助治疗效果,以不断改进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治疗措施,提高治疗质量,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予以保障。方法:选择作者所在医院的3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从1号到32号进行排序,并根据单双号将他们随机等份的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保持两组患者在各项临床数据上的可比性。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性的镇咳、祛痰、抗感染、吸氧以及解痉平喘等治疗措施,对观察组在常规性的治疗措施之上,进一步予以他们盐酸氨溴索进行辅助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分析出两组治疗效果的优劣。结果:根据相关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观察,观察组的16例患者中获得显效治疗效果的有11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16例患者中获得显效治疗效果的有7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1.25%,两组在治疗的总有效率上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盐酸氨溴索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期辅助治疗,能够取得比单纯的常规治疗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加大推广与实践力度。
作者:陈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对麻醉期高血压的降压作用。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20例,ASAⅡ-Ⅲ级,10例有不同程度左心室肥厚,8例伴有偶发室早,肝肾功能正常,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0.02mg/kg,芬太尼5ug/kg,丙泊酚2.0mg/kg和维库溴铵0.1mg/kg,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后开始手术,选择在气管内插管即刻或手术开始后血压升高超过基础值20%以上为研究对象,即静脉内注射艾司洛尔10mg,观察用药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1-3分钟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下降明显,作用的高峰在5分钟左右。
作者:才力夫;姜丽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房间隔局部心肌功能与双侧心房结构重构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对双侧心房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108例,健康自愿者50例。使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应变率技术,测量计算双侧心房面积指数、及房间隔应变/应变率参数,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房间隔应变数值Sa、应变率数值SRe与左房面积指数均呈显著负相关,房间隔应变率参数SRe与右房面积指数存在相关性。结论:作为局部参数的应变/应变率可作为进一步了解左房功能的指标,并进一步证实高血压病对右心房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可能通过房间隔传递。
作者:张静秋;陆永萍(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辅治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明确诊断为脂肪肝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两组均给予基础保肝药,治疗组加护理干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8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辅治脂肪肝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韩晓绘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简易持续负压吸引对促进深度创面愈合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56例深度创面病人应用治疗各种急慢性深度创面进行护理观察。结果:56例应用VSD治疗深度创面效果显著,它可以抑制细菌生长、控制感染、减轻创面和创周组织水肿,促进创面血液循环及肉芽组织生长,更有利于创面愈合。结论:VSD是一种良好促进深度创面愈合的方法,配合创面观察及护理,疗效优于传统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黄瑞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如何运用临床路径表对神经内镜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方法:将64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入院宣教。研究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术前焦虑、术后疼痛、相关知识掌握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临床路径对神经内镜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达到规范护士健康教育行为,保证健康教育质量,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提高人员素质,促进护士成长。
作者:王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导乐仪和椎管内麻醉两种镇痛方法对分娩的作用与影响。方法:将2012年11月至12月来我院分娩的产妇320例,随机分为导乐仪组与椎管组各160例。导乐仪组应用GT-4A型导乐仪镇痛,椎管组行椎管内麻醉镇痛。将两组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对母儿的影响、产后出血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镇痛效果的比较,椎管组麻醉镇痛效果优于导乐仪组。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的比较,导乐仪组平产率高于椎管组,导乐仪组产程时间短于椎管组。两组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产后2h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导乐仪与椎管内麻醉镇痛效果都比较理想,但导乐仪镇痛分娩可提高阴道平产率,降低阴道手术助产率、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量,对母儿无任何副作用,操作简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产时服务新模式。
作者:李丽君;申灵芝;张晓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10年2月~2013年2月选择在我医院接受治疗的阑尾周围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西医保守治疗组、中西医保守治疗组、手术组及手术后联合中西医治疗组等四组,比较四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愈时间。结果:手术后联合中西医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67%,对四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可以发现有显著性差异(F=6.94,P<0.05)。手术后联合中西医治疗组的临床治疗平均治愈时间较其他三组明显缩短,四组间平均治愈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10.25,P<0.05)。结论:手术联合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提高了临床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缩短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高温岗位作业人员腹腔脏器疾病发病情况。方法:对某企业职业健康体检B超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超总异常率20.1%,男性异常率23.1%,女性异常率11.9%,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常率高的前三位是脂肪肝、胆结石、尿结石。结论:腹部B超检查异常率较高,并存在性别差异,对于检出肝、胆、肾损害的人员,如发现B超异常,应结合临床表现以及其他检查项目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谨慎结论,必要时建议复查或专科检查。
作者:张艳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糖尿病(DM)是一种慢性的代谢性疾病,主要是因为胰岛素供求不平衡造成碳水化合物代谢失常同时引起蛋白质、脂肪代谢不正常。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约3.8%,到2010年患病率将达到14.5%;糖尿病病人抑郁心理的发生率将比一般人群高14%~20%,并且不良情绪对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及疾病转归有消极的影响。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初期心理状态常有紧张、焦虑、悲观失望。有的患者得知没有根治的可能,需终生用药治疗和控制饮食,出现消极的心理反应,尤其是合并有慢性并发症、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悲观失望。因此,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疾病观,使患者对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树立信心,调节情志,这对疾病的恢复是很重要的。
作者:王建立;王军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于钧一,婴儿,男,孕36周出生,剖宫产,出生体重2300克,人工喂养,生后两周到我儿科门诊就诊,该婴儿烦躁、多汗、夜惊、睡觉不实,伴有喉喘鸣,因其上述表现我儿科大夫给予其维生素D800IU/日。一周后,烦躁等表现未有减轻,并伴随脐疝,我科大夫给予其维生素D1600IU/d,并配以小儿四维钙1袋/d,再加上其配方奶中含有维生素D7ug/100g奶粉平均含量。服用4周后,来就诊时,该婴儿烦躁不安、恶心、时有呕吐、大便1次/7-8天、体重不增、尿频等表现。我儿科大夫依据其体重不增、烦躁不安、便秘可疑其维生素D中毒。遂嘱咐婴儿家长立即停服维生素D,继续喝配方奶,多喝水。因其奶粉中含有钙,停服维生素D1周后,化验血钙不高,大便1次/2-3日,无恶心症状,时有呕吐,只在睡觉前后烦躁。
作者:杨卫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结构式心理干预对急诊急性严重交通多发伤患者心理的影响,总结经验和护理措施。方法:将200例急性严重交通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结构式心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结果:经过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情绪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结构式心理干预可以降低急性严重交通多发伤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作者:李轶;陆霞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的不断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护理界同行的关注。由于护士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常常暴露于各种现存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中,容易造成突发的或慢性的职业危害,已经成为职业暴露中高位群体。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正在不断增加,护士职业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各种措施加强职业防护,保证护士的安全与健康,已成为护理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探讨了常见的护士职业损伤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作者:梁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寒颤是剖宫产常见的并发症,目前的观点一致认为围术期对机体保温和预防低体温可以防止和抑制寒颤的发生,本研究旨在评价术中不同温度的液体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寒颤的发生。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 ASA 分级Ⅰ~Ⅱ级、术前化验检查正常、无心肺等重要脏器疾病、行剖宫产患者51例,若术中需输血者不符合选择标准。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6例,年龄为26±4岁;B组25例,年龄为25±6岁。A组患者入手术室后所有输入液体均使用液体加温仪加热至36℃~40℃度,B 组液体不加热,即室温22℃~25℃下的液体。记录麻醉阻滞平面、低血压的发生率、术中补液总量及寒颤情况。
作者:薛真珍;赵博利;高庆 刊期: 2013年第11期
2010年1月,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启动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为总体目标。2010年6月,我科响应医院护理部的号召,成为第一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通过5个月的努力,我科的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具体做法与体会报道如下。1具体做法1.1教育动员组织全科护士学习相关文件,让全体护士在思想上认识到此次活动的意义所在,充分调动大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思想认识,理清工作思路,理解活动实质,培养护理骨干。注重讨论酝酿,汇集集体智慧。针对如何落实好基础护理、如何有效改善服务、如何使护理工作贴近临床和服务患者、如何改革排班模式等问题展开讨论,自下而上互动交流,有效地启发思路、激发热情,坚定科室护士创优的信心和决心。
作者:陈亦兵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