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蓉;戢美英;税玉兰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使用甘露醇减轻脑水肿防止颅内压升高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通过把183例脑水肿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式进行输液,然后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因封管不当堵塞导致提前更换的11例;导管脱落致液体外渗的3例;3例因穿刺困难,长留管达7-10天,未出现静脉炎及感染;穿刺失败导致血肿5例;结论:静脉留置针适合神经外科患者多次静滴,即可减轻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利于保护血管,方便临床用药,又可以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胡蓉;戢美英;税玉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复方大承气汤联合针刺穴位治疗胃瘫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20例发生胃瘫的患者,在给予心理护理、持续有效地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等基础上,加用复方大承气汤联合针刺穴位治疗和护理,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20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经治疗10-12天痊愈出院,12例患者14-21天治愈出院。结论: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复方大承气汤联合针刺穴位等中医中药治疗胃瘫,能明显缩短胃瘫患者的病程,效果可靠。
作者:韩亚妹;王铁;张志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无痛性心肌梗死(PMI)非典型临床表现,以提高早期诊断,减少漏、误诊率及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我院诊治的无痛性心肌梗死98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病情稳定48例(49%),死亡16例(16.3%)、心原性休克9例(9.18%),心律失常12例(12.2%),心力衰竭13例(13.2%)。结论:应掌握无痛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明确诊断,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仁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影响腹部手术术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选取在我院外科行腹部手术,术后发生术口感染的78例患者为感染组,选取78例未发生术口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通过自制的调查表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等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腹部手术术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的性别、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感染组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住多人病房的比例、在夏季接受手术的比例、合并糖尿病的比例、备皮至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病房病人多、过早备皮、手术时间长是腹部手术术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值=3.09、2.73、3.01、3.72)。结论:肥胖、病房病人多、过早备皮和手术时间长是腹部手术术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加强健康教育和病房消毒工作、控制病房人数、掌握好手术备皮时机、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降低腹部手术术口感染的风险。
作者:肖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亚叶酸钙片剂在肿瘤化疗中的增效减毒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小鼠进行皮下注射甲氨蝶呤,并于20小时后使用亚叶酸钙进行灌胃,并对小鼠的生存情况进行观察。并使用MTT法对亚叶酸钙在5-氟尿嘧啶中增效情况。结果:模型组以及联合组,死亡率均高于正常组,联合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5-氟尿嘧啶的增效上,亚叶酸钙组的Hep-2癌株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叶酸钙在肿瘤化疗中具有很好的增效减毒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靖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各类危重患者集中治疗、监测的特殊病房,需要一批高素质及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密切监测和连续的治疗与护理。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护理模式的转变、医疗体制改革的全面实施以及各种新的护理技术和设施的使用,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范围都在不断变化,临床护理工作量不断增加。现将护理工作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如下。1 ICU病人疾病严重程度与护理工作量的相关性分析ICU是危重症患者的集中地,研究表明[1]不同特征患者其护理工作量也有所不同,对护理人员各方面要求也很高。ICU患者病情重,变化快,医疗干预措施多,护理工作量也相对较大。我国的护士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治疗性护理,尤其是昏迷、呼吸科、意识障碍或头颅手术患者,病情变化快给予机械通气的频率及次数较多、吸痰、呼吸机管路护理等占据了护士大部分时间,同时,由于各种治疗手段的干预限制,患者的自理能力下降或缺失,用于生活护理的工作量也会增加。随着入住 ICU 时间的延长,患者的护理工作量随其病情的加重会逐渐增加。部分患者大多无法接受手术治疗,保守疗法又无法较快去除病因,因此病程较长[2],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其病情逐渐加重,各种侵入性操作和支持治疗导致的医院感染、继发性疾病成为危害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其治疗护理难度较大,护士工作量必然增加。
作者:周映如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护理心理学逐渐为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已成为当今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根据心理学理论,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基础,通过护士与患者的交流,影响和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达到接受治疗和康复的佳身心状态。心理护理是一种用于患者的心理护理艺术,它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护士本身的素质,要求护士必须做到对不同的病人一视同仁,对不同的心理状态病人,给予理解及尊重并施以不同的心理护理,通过自己的言行对患者起到心理影响的作用,激发患者对生活的热爱,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
作者:令狐静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技术。方法:对75例行腰穿鞘内注射化疗药患者不良反应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75例患者均完成鞘内注射,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和护理后缓解。结论:鞘注前心理护理及采取预防感染措施;鞘注过程中注意用药顺序、方法、速度;鞘注后认真观察,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各种不良反应,是保证鞘注化疗的顺利进行及疗效的关键。
作者:郑桑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治疗及预防措施有所了解,而中医药对治疗、预防这些传染病有独特效果,现逐一介绍如下:人禽流感人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之交多见。由禽流感病毒感染人而引起发病,潜伏期1-7天,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咽痛、咳嗽,全身酸痛,类似普通感冒症状,约有半数的患者有肺部病变。“人禽流感是感受外邪引起、以发热为主证的急性外感性疾病,应属于中医温病范畴。”中药治法主要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等法则,其中活血化瘀药物应用多,为中医药参与治疗本病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作者:刘海峰;梁莉萍;何新生;张宏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如何运用临床路径表对神经内镜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方法:将64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入院宣教。研究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术前焦虑、术后疼痛、相关知识掌握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临床路径对神经内镜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达到规范护士健康教育行为,保证健康教育质量,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提高人员素质,促进护士成长。
作者:王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由Kramer先开发,是以对流和弥散来达到清除溶质的主要方式。其特点是将患者血液引出通过含高通透性膜的滤器,经过对流或(和)弥散清除毒性物质和体内储留的水分。纠正酸碱代谢紊乱,并补充适当的置换液以血液净化和容量控制的目的。治疗过程连续24小时进行。因治疗时间长,清除毒素和水分缓慢均匀,更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易发生低血压或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肾衰竭患者。2008年4月~2009年6月我科实施床边CRRT 患者104例,通过严密的监测及正确的科学的护理,保证了CRRT的有效运转,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应用CRRT对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胸腹水急性胰腺炎及严重创伤患者并发多脏衰(MODS)等危重患者救治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医院健康体检中的意义。方法:在体检过程中针对不同对象,根据不同需求,以不同方式实施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结果:一系列健康教育使健康体检者了解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掌握了基本的预防保健知识。为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结论:健康教育已成为医院体检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促进全民健康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小蝶;马爱莉;韦晓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联合肺炎支原体检测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2012年8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105例呼吸道感染的病例,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分为支原体肺炎组30例和细菌性肺炎组47例,选取同期3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各组患儿进行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3岁以上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比例远远高于3岁以内患儿,115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阳性36例,阳性率为28.2%。支原体肺炎组C-反应蛋白阳性10例,阳性率为30.41%,细菌性肺炎组C-反应蛋白阳性40例,阳性率96.12%,对照组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0,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联合肺炎支原体检测对支原体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新;王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术前、术后访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和对策,提高访视质量,是实现患者获得高质量护理及顺利康复的关键。方法:通过对围手术期访视的内容、形式、流程和效果的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和改进途径。结果:显著有效地提高了访视质量和手术质量。结论:提高对访视的认识,规范访视内容、形式和流程,能有效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整体满意度。
作者:李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于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50例,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racking)技术,对颈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分析,评估颈动脉硬化。参数:僵硬度(β)、弹性膜量(Ep)、血管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VWβ)的变化。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僵硬度(β)、弹性膜量(Ep)明显高于正常组,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管顺应性(AC)降低无明显差异性。结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够准确获取颈动脉性能参数,该技术方便、快捷、无创、重复性高,能够评价颈动脉功能和结构的早期变化,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及冠心病的防治监测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剡晓莉;马维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硫酸镁用于大肠息肉高频电治疗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将80例大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口服硫酸镁导泻进行肠道准备,对照组采用清洁灌肠进行肠道准备。结果:40例患者采用硫酸镁导泻,肠道清洁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清洁灌肠。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硫酸镁导泻是大肠息肉高频电治疗前的一种安全可靠、简单易行、经济、方便、病人乐于接受的肠道清洁方法,是肠镜下高频电治疗息肉的前提和保证。
作者:洪杏花;兰晓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南通市耐多药疫情情况,为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9-2012年肺结核病病人采用酸性罗氏培养基分离培养结核分枝杆菌,取得分离培养物后采用中性罗氏培养基比例法药敏试验。193例MDR-TB中,原发耐多药占15.02%,获得性耐多药占84.98%。结论:耐药形成原因中,MDR-TB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肺结核病人初始治疗阶段不规则用药和不满规定疗程自行停药,因此 MDR-TB产生主要是人为造成的,合理化疗和贯彻全程督导治疗原则对减少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的产生至关重要。
作者:王小平;张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晚期癌症患者采取多项护理,同时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探讨和分析其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此次所收治的224例晚期癌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为112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多项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疼痛以及护理满意度等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精心的临终人文关怀护理,使得患者的身体疼痛得到了减轻,同时也减少了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对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身体情况有了很明显的改善。
作者:贺桂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关节脱位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发生率为0.2-0.6%[1]。常发生于手术后早期,会给病人带来较大痛苦,患者感到疼痛、活动受限、精神紧张、恐惧,应尽早处理,以免引起坐骨神经损伤、复位困难甚至复位后再脱位等问题。因此,护士针对易发因素做好全面护理对预防关节脱位的发生至关重要。1临床资料2008年7月-2013年10月,我院骨伤科对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人87例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男59例,女28例;年龄51-78岁,平均67岁。术后发生关节脱位5例,男3例,女2例。其中手法复位4例,在手术室切开复位1例。
作者:侯珂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产科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本文就近年国内产妇产后出血的治疗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催产素、米索前列醇、卡孕栓、欣母沛、卡贝缩宫素、脑垂体后叶素等药物的研究应用,乳胶管止血带在前置胎盘术中出血的应用、动脉栓塞(TAE)治疗在产科出血中的应用、子宫体部环形捆扎术、改良B-Lynch缝合法、经阴道宫颈缝合和宫腔水囊压迫止血法等手术治疗对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效果明显。1991~2005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由80.0/10万降为47.7/10万,下降幅度为40.4%。
作者:唐荣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