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相娟
健全、有效的医院内部控制,对医院实现发展目标,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加强竞争力,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从医院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入手,分析了医院现行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并就此提出了具体的完善措施。
作者:闫志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浅析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组织(IADPSG)推荐,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11年1月采用,2011年12月1日我国亦开始执行的新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下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围产期管理的影响。方法:抽取2008年5月-2011年9月在我院分娩依照原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确立的GDM病例42例为A组,2013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分娩依照新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确立的GDM病例12例为B组,对比两组孕产妇发病率、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妊娠期糖尿病新的诊断标准下,GDM发病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病例妊娠高血压、巨大儿、死胎、新生儿低血糖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意义。B组病例入院分娩时空腹血糖(FPG)普遍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新的诊断标准下,GDM发病率升高,但经过围产期的干预处理,降低了孕妇母胎的并发症。
作者:文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寒颤是剖宫产常见的并发症,目前的观点一致认为围术期对机体保温和预防低体温可以防止和抑制寒颤的发生,本研究旨在评价术中不同温度的液体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寒颤的发生。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 ASA 分级Ⅰ~Ⅱ级、术前化验检查正常、无心肺等重要脏器疾病、行剖宫产患者51例,若术中需输血者不符合选择标准。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6例,年龄为26±4岁;B组25例,年龄为25±6岁。A组患者入手术室后所有输入液体均使用液体加温仪加热至36℃~40℃度,B 组液体不加热,即室温22℃~25℃下的液体。记录麻醉阻滞平面、低血压的发生率、术中补液总量及寒颤情况。
作者:薛真珍;赵博利;高庆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率增快患者应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的效果。方法:高血压2级伴RHR>80次/min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左旋氨氯地平2.5mg,qd.观察组给予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qd.对照组给予培哚普利4mg,qd.连续治疗4周。结果:两组治疗后24hSBP、24hDBP、晨峰SBP、晨峰DBP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RHR 明显下降,P<0.005,对照组治疗后RHR无变化。结论: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率增快患者的疗效确切,不但降低了患者的血压,而且也明显降低了患者的RHR.
作者:杜秋波;赵祝萍;孙丹丹;付一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大连市友谊医院神经内科确诊并复位治疗的80例老年(≥70岁)BPPV患者的资料,于诊治后12个月进行电话随访。对出现复发患者的双温试验结果和共患颈椎病、高血压病、后循环缺血、高脂血症、糖尿病,睡眠状况等情况比较,采用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BPPV复发因素。结果:高血压[P=0.02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223~7.854,优势比(odds ratio,OR)=2.927]和失眠(P=0.012,95%CI 1.273~7.985,OR 3.175)为BPPV复发的危险因素;颈椎病、后循环缺血,高脂血症、糖尿病、双温试验异常与复发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BPPV患者高血压及失眠与复发相关。
作者:杨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比较不同方案雾化吸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把2010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治疗的16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氧气雾化吸入组和超声雾化吸入组,每组各81名患者,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氧气雾化吸入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满意率均高于超声雾化吸入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短于超声雾化吸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超声雾化吸入组,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显效快,总有效率高,且安全性也较高,较受患者欢迎。
作者:王昕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度来我院发生的148例产后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危险因素。结果:宫缩乏力居首位62例,占41.89%;其次剖宫产42例,占28.38%;阴道分娩26例,占17.57%;胎盘因素14例,占9.46%;软产道裂伤4例,占2.70%;凝血功能障碍2例,占1.35%。结论:产后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占首位,剖宫产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做好计划生育宣传指导工作,加强孕期保健,正确处理产程,减少宫缩乏力的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是减少产后出血的关键。
作者:权旭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治疗及预防。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29例恶性肿瘤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周后复诊,痊愈7例,有效21例,1例死于肿瘤本身。3个月后复诊痊愈23例,有效5例。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具有合并静脉血栓形成的高风险,应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并个体化规范治疗。
作者:徐国明;满达;李艳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老年医院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老年肺炎的诊治水平。材料与方法:我院2011年1月一2011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肺炎病例122例,其中男59例,女63例,年龄大者103岁,小者68岁,平均年龄80.73岁。合并糖尿病31例;合并高血压49例;合并冠心病45例;合并脑血管病62例;合并肿瘤18例;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深静脉置管1例;气管切开2例;鼻饲管16例;留置导尿21例;压疮9例;心脏起搏器植入3例。观察指标:1、症状、体征;2、血球计数;3、胸部X线或CT片;4、痰培养;3、治疗与转归;4、住院天数及人均费用等。对上述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初110例表现为乏力、精神萎靡;92例表现为气急;64例表现为轻微咳嗽咳痰;12例胸痛;13例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发热86例且以低热为主;肺部闻及干湿性罗音101例。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①白细胞总数正常者74例,白细胞总数增高31例,低于正常者17例;单纯中性粒细胞分类增高66例。②胸部影像:呈肺纹理增粗、纹理、模糊、小点片影改变110例,斑片影、大片状渗出改变10例,2例呈白肺改变。痰培养122例中51例成功留取痰标本,其余71例未能留取痰标本。51例痰培养阳性率80.5%,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治疗与转归:治愈70例(57%),好转34例(28%),死亡18例(15%)。平均住院天数19.10天,人均费用9974.21元。结论:1、老年肺炎症状不典型、临床表现复杂多样;2、多合并有基础疾病,且常常是多种疾病并存,病情复杂,治疗棘手病死率高;3、X线多表现为间质性肺炎改变;4、血白细胞总数可升高、减低或正常;5、平均住院时间长、人均住院费用高。综上所述,老年肺炎症状不典型、病情复杂,临床医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应结合临床及辅助检查综合评估。另外老年肺炎患者的致病菌不同于其他人群,在经验治疗选择抗生素时应给予考虑,以免影响治疗,拖延病程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张雅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建立植物袋泡调味茶中粗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相对分子质量1×104的高分子物质在80%乙醇溶液中沉淀,与水溶液中单糖和低聚糖分离,用碱性二价铜试剂选择性地从其他高分子物质中沉淀具有葡聚糖结构的多糖,用苯酚-硫酸反应以碳水化合物形式比色测定其含量,其显色强度与粗多糖中葡聚糖的含量成正比,以葡聚糖为指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可测定样品中粗多糖的含量。结果:葡聚糖在0.009736mg~0.097360mg间线性关系良好,其线性回归方程为C=0.20411*Abs (r=0.99975)。平均回收率为118.84%(RSD%=6.74%)。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适用于本品中粗多糖含量测定。
作者:赵楚文;王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复杂性胆囊手术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58例腹腔镜下复杂性胆囊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0~220 min ,住院天数4~11d,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访1-5年,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视野广、对患者造成的疼痛轻、恢复快的优点,是治疗复杂性胆囊手术的“金标准”,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赵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理想的胰岛素输注方式。方法: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分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组(CSII组)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组(MSII组),每组35例。CSII组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MSII组采用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晚睡前加注中效胰岛素。结果:两组均可达到相同靶血糖值,CSII 组所需治疗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更有效地模拟生理胰岛素的分泌,更快速、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血糖控制的理想方式。
作者:郭俊晓;李斌;姜淑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胶囊内镜全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胶囊内镜是一次性的,它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导线、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优点,克服了传统的插入式内镜所具有的耐受性差、不适用于年老体弱和病情危重等缺陷,免除了病人对检查的恐惧心理,扩展了消化道检查的视野,使病人容易接受。胶囊内镜可作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继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通过对兔的急性眼刺激性试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和皮肤光毒性试验,观察眼睛反应和皮肤反应,评价防晒露的安全性。结果表明防晒露在正常使用剂量下较为安全,对皮肤无明显致敏作用,对眼睛无明显刺激性。
作者:王璐茜;王钧;张昦昉;梁春华;卢海霞;乔艳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2007年1月-2013年3月,我院共收治疗肺隔离症患者21例。现结合其临床资料,将本病的诊治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分析:本组男16例、女5例,年龄18-60岁。无症状于查体时发现肺内阴影3例,反复发作的肺部感染13例。误诊9例(误诊为肺囊肿6例、支气管扩张1例、肺脓肿2例)。左肺16例,右肺5例合并先天性膈疝3例,合并肺结核1例,合并曲菌2例。
作者:李海涛;张世兴;刘涛;林建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治疗方案,评价标准三联疗法加用微生态制剂Hp根除方案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符合Hp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三联治疗对照组和三联治疗组+微生态制剂,雷贝拉唑10mg、克拉霉素0.5、甲硝唑0.4;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Bid×10d,之后治疗组予以双岐杆菌活菌制剂0.42bid*14d,对照组安慰剂治疗14d。系统治疗完成后4周复查胃镜及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ylori。结果:治疗组痊愈20/36例(55.8%),有效11/36例(30.6%),无效5/36例(13.9%),总有效率为86.1%;对照组痊愈15/32例(46.9%),有效7/32例(21.9%),无效10/32例(31.2%),总有效率为68.8%,两组H.pylori根除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三联疗法根除方案治疗H.pylori感染相关溃疡总有效率优于单纯三联疗法,且有不良反应低的优点。
作者:高泽立;张成;金丽雯;宣思红;盛飞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颈部淋巴结核的CT影像表现,提高CT的诊断水平;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和(或)临床证实的颈部淋巴结核患者的临床与CT资料,分析其影像表现及临床主要症状;结果:多发13例,平扫密度均匀和不均匀共同存在,边界清楚或模糊,其中5例增强呈多种强化方式,主要表现为均匀强化、环形强化、多环形强化及分隔状强化,其中,以环形及多环形多见;1例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后呈均匀强化;1例可见大片状坏死,边缘模糊,增强后壁呈花边状强化,其内见乳头影。结论:结合病史和CT表现,可提高诊断颈部淋巴结核的的准确性。
作者:陈尚昆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而且患者年龄也逐渐缩小。由于糖尿病易引发心脏、肾脏、神经系统及视网膜等病变,而这些并发症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因此,如何治疗糖尿病,有效控制并发症是临床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作者:靳林艳;张建萍;靳曙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伤后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增,尤其是蛋白质高分解代谢,使病人处于负氮平衡,增加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病残率。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颅脑损伤后的能量高消耗,而肠内营养因其符合生理需要、价格便宜、安全简便、并发症少的优越性,在临床上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现将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刘桂林;林丽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内镜下氩离子凝固(APC)止血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在内镜下进行氩离子凝固止血治疗;对照组40例,在内镜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止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止血疗效,分析两组方法的优缺点。结果:实验组患者完全止血时间、成功止血率、止血操作次数、出血复发率、术后合并症等均显著优越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未发生死亡病例,同时未发生因治疗措施而导致的严重不良后果。结论: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止血治疗消化道出血可明显缩短完全止血时间、提高成功止血率、减少出血复发率、降低术后合并症发生,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和死亡病率发生,安全性较高。
作者:吴同利;华启洋;成金弟;刘永艳;孙凤芹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