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变化对围产期管理的影响

文彦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诊断标准变化, 围产期影响
摘要:目的:浅析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组织(IADPSG)推荐,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11年1月采用,2011年12月1日我国亦开始执行的新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下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围产期管理的影响。方法:抽取2008年5月-2011年9月在我院分娩依照原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确立的GDM病例42例为A组,2013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分娩依照新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确立的GDM病例12例为B组,对比两组孕产妇发病率、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妊娠期糖尿病新的诊断标准下,GDM发病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病例妊娠高血压、巨大儿、死胎、新生儿低血糖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意义。B组病例入院分娩时空腹血糖(FPG)普遍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新的诊断标准下,GDM发病率升高,但经过围产期的干预处理,降低了孕妇母胎的并发症。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瑞替普酶及尿激酶在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和尿激酶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30例发病12小时内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瑞替普酶15-18 mg静脉推注,不少于2min,观察溶栓再通率、急性期病死率、心肌梗死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瑞替普酶溶栓后30、60、90和120min;临床判断再通率,29例显示梗死相关血管再通为99%,死亡1例,并发脑出血或其他脏器出血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3%。另外30例患者用尿激酶溶栓,结果显示再通率为30%。结论: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更早地使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并有较高的血管开通率及安全性。

    作者:陈思;张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美国纽约大学RUSK康复医学研究院参观学习见闻与体会

    2012年9月根据我院与美国纽约大学RUSK康复研究院的合作协议,我有幸前往该院的10个科室,进行为期4周的参观学习,感受颇深,现将护理见闻介绍如下。1 RUSK康复医学研究院简介美国纽约大学RUSK康复医学研究院,由现代康复医学之父--H.D.腊斯克博士(1901-1989)于1947年创立,是国际上建立早、影响大的康复医学中心之一。研究院管理着纽约大学附属医院、贝尔维医院、金水医院、退伍军人医院共四家医院的康复科,拥有床位700余张,是全美大的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和康复医学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研究院创建60余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的医务人员在那里接受过专业培训。

    作者:唐坤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辨证分型配合西药抗痛风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辨证分型为寒湿痹阻,湿热痹阻,血热毒侵,脾虚湿盛,血瘀痰阻,肝肾亏虚六型,分别采用乌头汤、宣痹汤、痛风止痛汤、运脾渗湿汤、身痛逐瘀汤独活寄生汤等方加减治疗,并配合西药治疗(见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别嘌醇、碳酸氢钠、奥美拉唑、双氯芬酸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23%,对照组总有效率82.7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本病,疗效可靠,且无毒副反应,可供临床医师参考应用。

    作者:陈建华;庞娟;何小敏;何时钦;吴兆怀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我市某单位职工体检的血脂分析报告

    目的:分析该单位查体职工的血脂情况,以了解该单位职工的健康状况,为其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象为2012年12月在我院体检的272名男性职工,血脂检测用酶比色法。结果:该单位职工血脂异常率高于我国平均人群。结论:血脂检测应该纳入该单位健康体检项目的范围,对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的发现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守花;张光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如何干预护理差错事故对护士心理的影响

    在不断重复繁碎的护理工作中,虽然头顶是高悬着的规章制度,不论是哪一级医院,护理差错都是层出不穷的,应当说其中很少的一部分造成了后果,相当大的部分都没有造成后果。我们的行业管理者眼睛里盯着的,脑中想着的就是“安全”二字!我们持续改进,制定出各种各样的措施来防范差错,有惩罚性的、激励性的,对每次出现的问题都分析总结原因,可能都是:没有遵守规章制度、没有按规程工作、责任心不强等等。我们在防范差错的过程中,看到的是制度、惩罚、是如何杜绝,唯独看不到发生差错的当事人的内心世界。

    作者:曹利蓉;邓文秀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Ki-67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关系

    目的:探讨Ki-67蛋白在脑星形细胞瘤中表达情况以及生物学行为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例正常脑组织和48例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Ki-67表达水平随脑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增高。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Ki-67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K-i67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的增殖和预后有关,促进脑星形细胞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增殖,K-i67表达在肿瘤的增殖、侵袭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任淑惠;王晋芬;张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局麻眼科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风险及措施探讨

    对于手术患者而言,手术室至关重要,其是手术的实施与生命的抢救场所,也是目前各大医院主要的高危科室。就这些年相关临床实践表明,在手术室中存在各种不安全因素,这些因素会引发不同的风险,如何有效规避这些风险,便成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及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本文针对局麻眼科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风险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希望对相关专业有所借鉴。

    作者:贾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静脉肾盂造影的护理体会

    静脉肾盂造影又称排泄尿路造影,系由静脉注入含碘造影剂。造影剂主要通过肾脏排泄,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浓缩后,自肾集合管排出后显影。不但可以观察整个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而且可以了解分泌功能以及各种尿路病变,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泌尿系 X 线检查方法。为了减少病人的不良反应和检查的顺利进行,对其进行充分细致的准备和护理是很关键的。我院影像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计静脉肾盂造影126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造影前护理1.1.预约检查详细询问病人有无过敏性疾病、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等情况,向病人讲解肠道清洁的目的和意义,取得配合,嘱咐以下相关注意点:①检查前2-3天进食易消化、少渣、产气少的食物,禁用不透X线的药物,如钡剂、铋剂等,检查前12小时禁食、禁水,适当多运动。②检查前1天晚上番泻叶开水冲服。③造影前排尿,避免膀胱充盈。

    作者:王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我院2012年抗网直报108例一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和了解我院住院一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临床加强围手术期合理用药管理提供信息。方法:对2012年1-12月我院108例住院手术患者一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种、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类切口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71.3%,其中术前0.5~2hr给药百分率20.8%,平均使用抗菌药物天数为4.4天,抗菌药物选用起点较高等。结论:我院一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医院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作者:张传军;刘文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水凝胶敷贴治疗老年浅表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研究分析

    目的:本研究探讨水凝胶敷贴治疗老年浅表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科老年呼吸肿瘤内科2011年3月-2013年3月住院发生浅表性静脉炎的80例患者(男78人,女2人,平均年龄=87.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将水凝胶敷贴贴于患处,对照组采用50%的硫酸镁溶液湿敷和肝素钠乳膏涂擦,用50%的硫酸镁溶液湿敷的患者3d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I度总有效率达100%,II度总有效率达80%,III度总有效率达66%,对照组以50%硫酸镁组为代表,I度总有效率为90%,II度总有效率为66.7%,III度总有效率为0%,治疗组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但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结论:水凝胶敷贴治疗浅表性静脉炎的疗效优于50%硫酸镁湿敷和肝素钠乳膏涂擦。

    作者:鲍云霞;刘英;徐国纲;来纯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脾动脉栓塞联合思他宁灌注治疗门脉高压、脾亢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联合思他宁灌注治疗门脉高压、脾亢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脾亢患者采用脾动脉栓塞联合思他宁灌注治疗。结果:治疗后门静脉压力明显降低,在治疗前2周内为33.52±2.84mmHg,治疗后2周内复查为14.47±1.24 mmHg;门静脉的血管内径、平均血流速度、每分钟的血流量均降低,差异在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动脉栓塞联合思他宁灌注术治疗门脉高压、脾亢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陈红卫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78例颌面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颌面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78例颌面部骨折患者术前进行宣教、充分的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功能训练。结论:78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均无牙龈炎、牙周炎、口腔溃疡等并发症,康复出院,随访一年后经X线检查提示骨折愈合。

    作者:万荣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心理干预对经尿道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经尿道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的患者64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名,实验组32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围术期个给予系统的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和 SAS 评分变化。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各项观察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术期系统的心理干预能明显减轻经尿道行前列腺电切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提高手术效率和质量,有利于术后康复。

    作者:孙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妊娠并发阑尾炎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

    目的:探讨妊娠并发阑尾炎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本科2012年6月-2013年10月收入院的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19例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术前的心理护理,其次制定合理护理计划,同时术后加强饮食和活动指导。结果:19例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均恢复顺利,获得痊愈。结论:妊娠并发阑尾炎围手术期恰当的护理措施对疾病的痊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吕珍妹;张伐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应用泵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膝关节置换的护理体会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双膝关节置换术实施全面护理,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取监控血糖、心理护理、抗感染、耐心细致的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指导。目的:达到恢复膝关节功能。总结:进行掌握监控血糖,有效抗感染,进行有计划的康复训练,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护理发挥重要作用。结果:护士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更新知识,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作者:刘鑫;刘力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体外碎石术配合金苓排石颗粒治疗膀胱结石102例

    目的:观察体外碎石术配合金苓排石颗粒治疗膀胱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碎石科102例膀胱结石体外碎石的临床资料,根据疗效总结体外碎石治疗膀胱结石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结果:本组102例,治愈91例,治愈率为89.22%,未排净11例(10.78%)。结论:体外碎石治疗膀胱结石无需麻醉,无创伤,无痛苦,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碎石效果肯定可靠,但术前应严格选择适应症,能在解决原发病同时取出结石时就不必行体外碎石术治疗。

    作者:车定琴;余士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危机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研究应用

    阐述危机管理的概念,护理危机出现的原因及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现状,讨论护理危机管理的策略。

    作者:刘娟;许容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止血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对内镜下氩离子凝固(APC)止血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在内镜下进行氩离子凝固止血治疗;对照组40例,在内镜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止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止血疗效,分析两组方法的优缺点。结果:实验组患者完全止血时间、成功止血率、止血操作次数、出血复发率、术后合并症等均显著优越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未发生死亡病例,同时未发生因治疗措施而导致的严重不良后果。结论: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止血治疗消化道出血可明显缩短完全止血时间、提高成功止血率、减少出血复发率、降低术后合并症发生,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和死亡病率发生,安全性较高。

    作者:吴同利;华启洋;成金弟;刘永艳;孙凤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2010~2012年龙门县托幼机构卫生状况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龙门县县城及乡镇托幼机构的卫生状况,为今后预防性消毒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广东省医疗机构、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技术方案》(2010)程序进行监测。结果:2010年检测376份样品,合格率为67.0%;2011年检测437份样品,合格率为72.5%;2012年检测488份样品,合格率为64.3%。结论:应加大监督监测力度,不断提高托幼机构的卫生管理水平,以确保儿童有一个卫生健康的生活、学习、玩耍的公共场所。

    作者:黄贤;张玉桃;旋惠娟;林思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新芙黄膏”治疗蛇伤性溃疡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蝮蛇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的毒蛇,夏、秋季节尤为多见。蛇伤性溃疡是毒蛇咬伤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近两年研究的热点。蛇伤性溃疡一旦发生,则病势缠绵,经久不愈,影响患者的生产劳动能力,严重者致残。我院蛇伤中心从2011年05月至2013年08月采用“新芙黄膏”治疗蛇伤性溃疡,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系2011年05月至2013年08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蛇伤性溃疡患者,共1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20~74,平均(55.4±7.5)岁;足部溃疡28例,小腿溃疡22例,手部溃疡16例,前臂溃疡14例。溃疡形成时间7~18天,平均12.2天;其中,入院前形成溃疡者62例,入院后出现溃疡者18例,伴糖尿病史者6例。溃疡面积3.22~6.26 cm,平均4.64cm。对照组80例,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21~72岁,平均(53.6±8.2)岁;足部溃疡31例,小腿溃疡19例,手部溃疡17例,前臂溃疡13例。溃疡形成时间8~16天,平均11.8天;其中入院前形成溃疡者60例,入院后出现溃疡者20例,伴糖尿病史者5例。溃疡面积3.20~6.20cm,平均4.26cm。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就诊时间、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作者:蒋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