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外碎石术配合金苓排石颗粒治疗膀胱结石102例

车定琴;余士银

关键词:体外碎石, 膀胱结石, 排石颗粒
摘要:目的:观察体外碎石术配合金苓排石颗粒治疗膀胱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碎石科102例膀胱结石体外碎石的临床资料,根据疗效总结体外碎石治疗膀胱结石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结果:本组102例,治愈91例,治愈率为89.22%,未排净11例(10.78%)。结论:体外碎石治疗膀胱结石无需麻醉,无创伤,无痛苦,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碎石效果肯定可靠,但术前应严格选择适应症,能在解决原发病同时取出结石时就不必行体外碎石术治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如何在分娩过程中减少医疗纠纷

    目的:探讨分娩过程中如何有效的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谢曼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在临床科室实施“包患到护”的体会

    目的:说明在临床科室开展“包患到护”可增强护士的责任心,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和谐,提高患者满意度,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方法:在全院各临床科室开展“包患到护”,并将开展“包患到护”前后护理质量、护士的主动性责任感、患者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包患到护”后护理质量明显改善,具体表现在患者的呼叫声不见了,护患关系更加和谐融洽,患者对护士的批评减少,护士收到的锦旗和感谢信显著增加,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实施“包患到护”使责任落实到人头,极大地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主人翁责任感,有效的避免了护患纠纷的发生,从而保证了护理安全。

    作者:贾丽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干预用于胃溃疡合并大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对胃溃疡合并大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护理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止血率、溃疡愈合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36例患者止血率为86.1%,溃疡愈合率58.3%,对护理措施满意率80.6%,住院时间平均为8.7天;护理组36例患者止血率97.2%,溃疡愈合率77.8%,对护理措施满意率94.4%,住院平均时间为5.2天;结论:对胃溃疡合并大出血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护患纠纷,值得推广。

    作者:王秀英;段雪峰;李娜;盛微;黄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的作用

    目的:通过开展以人的健康为核心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医院由单纯的医疗服务走向以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方法:以护理程序为基础进行系统化的健康教育;集体化教育与个体化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通过语言、图文、形象化、电化及实践教育等灵活多样、各具特色的形式进行的健康教育;运用人际传播的技巧进行的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作为医院的一项重要职能,是一种治疗手段,也是人们预防疾病保持和促进身心健康的必要方法;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组成部分,是临床护士的重要职责。结论:科学的实施健康教育对促进病人的康复及预防保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赵芳;赵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先天性心脏病52例患者介入封堵术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先天性心脏血管病简称先心病,由胎儿心脏在母体内的发育缺陷或部分发育障碍所造成。其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是临床常见的先心病。随着介入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导管介入封堵术较外科手术痛苦减轻、术后伤口更小、更容易恢复,疗效显著又缩短住院时间,为患者减轻了负担,这些优势使介入封堵术得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广泛认同,其治疗十分关键,为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减少并发症,手术之前的检查和手术后的护理尤为重要,他们都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总结我院用该项技术,治疗患者52例,均获成功。

    作者:张淑霞;张华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合并性病产科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合并性病的产科病人的心理特征和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产科收治的18例合并性病的病人,通过临床护理,了解分析其心理特征,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发现所有病人存在的心理状态有:焦虑、恐惧、自卑、羞愧、愤怒与抱怨。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行有效的沟通,尊重病人隐私,帮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实行保护性医疗,做好病情观察和消毒隔离将有利于性病控制和患者康复。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对产科合并性病的病人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沈琼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人文关怀护理对晚期癌症患者临终需要的实施效果

    目的:通过对晚期癌症患者采取多项护理,同时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探讨和分析其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此次所收治的224例晚期癌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为112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多项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疼痛以及护理满意度等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精心的临终人文关怀护理,使得患者的身体疼痛得到了减轻,同时也减少了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对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身体情况有了很明显的改善。

    作者:贺桂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148例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及防控对策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度来我院发生的148例产后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危险因素。结果:宫缩乏力居首位62例,占41.89%;其次剖宫产42例,占28.38%;阴道分娩26例,占17.57%;胎盘因素14例,占9.46%;软产道裂伤4例,占2.70%;凝血功能障碍2例,占1.35%。结论:产后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占首位,剖宫产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做好计划生育宣传指导工作,加强孕期保健,正确处理产程,减少宫缩乏力的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是减少产后出血的关键。

    作者:权旭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左半结肠损伤及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的治疗报告

    现就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共收治的左半结肠损伤及梗阻患者20例治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其中左半结肠梗阻10例(乙状结肠扭转2例,梗阻性左半结肠癌5例,降结肠腺癌2例、黏液癌1例);左半结肠损伤8例(脾曲、乙状结肠刀刺伤各2例,车祸致结肠破裂3例,直肠上段破裂、乙状结肠1例)。1.2术前准备:有效的胃肠减压,积极纠正水电解质失调,纠正休克、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给予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用的抗菌素有头孢噻肟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通常给予联合用药),改善全身情况,为手术做好准备。

    作者:冯佳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改良胶布固定留置胃管的方法及效果

    目的:通过改良胶布的形状,提高留置胃管的固定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新的胶布固定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胶布交叉固定方法,对两种方法固定胃管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发生胃管脱出和重新固定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新方法固定胃管效果好,固定时间长,可以有效防止胃管脱出和减少重新固定胃管的次数,减少重新插入胃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轻护士工作量。

    作者:黄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小儿肺炎经皮给药的疗效观察

    目的: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经皮中药贴敷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继发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4%、8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肺炎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经皮中药贴敷治疗可提高疗效。

    作者:吴菊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当今社会护患关系的现状

    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分析了产生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有三个方面:护士、患者及其他。针对护士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病房始终保持安静、整洁、安全、舒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宏观控制方法,培养护士的法律意识,有良好的职业修养,赢得患者信任。

    作者:王猛;赵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预防接种门诊中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研究在预防接种门诊中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为进一步开展预防接种工作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所进行预防接种的。适龄儿童未发生以及陪同儿童前来预防接种的家长为研究对象,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接受健康教育后的儿童接种率以及家长知晓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家长对于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已达到98%,基础免疫和二类疫苗的接种率相对健康教育前而言,有很大的提高。且有效减少了接种后不良反应以及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结论:开展健康教育对于预防接种门诊工作的顺利实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姚青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门诊输液室护患沟通的技巧与作用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窗口科室,是门诊病人治疗的重要场所,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作为输液室的护士,每天接待大量不同类型的就诊患者,沟通不及时就会引发各种纠纷。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交流能及时获得患者的身心状况,有助于建立和谐护患关系,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余艳丽;鲁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药熏蒸治疗产后风湿病的疗效及护理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法治疗产后风湿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产后风湿病患者临床资料,采用中药熏蒸治疗方法,并采用综合护理措施。结果:38例产后风湿病患者治愈25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4%。结论:中药熏蒸法加科学、系统的护理措施对治疗产后风湿病效果显著,具有实用性和推广的价值。

    作者:董桂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应用

    目的:完善妇科健康教育文件内容及宣教表单,统一宣教标准及流程,提高住院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方法:由妇科病区护士组成品管圈小组,通过头脑风暴,讨论分析不完善之处,制定新的健康宣教单病种指导单,改善健康宣教方式及沟通方式。结果:QCC活动后,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由活动前的83.598%提高到活动后的92.48%。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可有效完善妇科健康教育流程及内容,提高健康教育知晓率。

    作者:吴桂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盐酸左氧氟沙星用于妇科盆腔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究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妇科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27例妇科盆腔炎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患者为164例,对照组患者163例。对于实验组的患者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给予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78%,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25%。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提高,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8%。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降低,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妇科盆腔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盐酸左氧氟沙星对治疗妇科盆腔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杨沛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松筋疗法应用于颈腰椎病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松筋疗法应用于颈腰椎病治疗的疗效。方法:颈腰椎病患者40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给予松筋疗法。结果:所有患者都完全康复,治疗组康复2个月与4个月的HSS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松筋疗法应用于颈腰椎病治疗可加快颈腰椎功能的恢复,缓解疼痛,可有效推广。

    作者:高广林;孙月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云林街道家庭健康档案中老年人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为了解云林街道老年居民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健康档案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云林街道户籍居民5455位老年人进行了调查。结果:78.6%的老年人有慢性病史,常见慢性病患病率前10位的是:高血压病、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白内障、前列腺增生、冠心病、慢性胃炎、骨关节病、哮喘、糖尿病。体重指数、视听能力、体能、日常生活功能及健康状况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减退。结论: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应大力普及健康教育,强化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加强慢性病的防治,积极开展社区医疗服务,方便老年人就医治疗。

    作者:华力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腰椎牵引加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

    目的:观察腰椎牵引加针刺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方法。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治疗组患者采取腰椎牵引配合针刺治疗,对对照组患者仅采取传统牵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腰椎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腰椎牵引配合针刺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疼痛,增加腰椎的活动度,所以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林晓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