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沛文
目的:研究探讨甲状腺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行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方法等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术后3天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观察可见,疼痛在5级以上的患者3人,疼痛在5级以下的77人。疼痛护理的效果比较显著。80例患者中手术顺利进行,且无一例患者术后出现呼吸困难、声嘶、咳嗽、手足麻木、皮下血肿等并发症。结论:甲状腺切除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是手术成功的有效保证。
作者:徐大秘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膝后交叉韧带(PCL)止点撕脱骨折的治疗。方法:自2009年11月至2012年10月,共治疗23例膝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病人,采用张力带钢丝复位固定,并对关节腔进行修整。结果:2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5年,膝关节功能按照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22例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95.7﹪,其中1例老年患者,术前即有骨性关节炎,关节间隙狭窄,不愿做全膝置换,术后仍有慢性疼痛及曲伸功能障碍。结论:张力带钢丝治疗膝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宏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西医(以机械通气为例)在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7例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治疗过程中患者采用机械通气,医护人员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呼吸衰竭的症状、体征等情况。结果: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抢救方法的基础上采用CMV(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者先用PEEP)机械通气后患者血气指标、临床症状、体征等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这些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神经科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医护人员要遵循“宁早勿晚”原则尽早给患者机械通气,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通气模式及调节参数,提高临床上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晓云;褚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总结脊柱后凸畸形截骨手术体位护理中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于本院行脊柱后凸畸形截骨手术的30例强直性脊柱炎及25例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手术配合情况。结果:55例患者安放手术体位均一次完成,满足手术需求,术后无一例发生与手术体位相关的并发症。结论:通过术前访视,根据情况评估结果,做好个性化准备工作,提高了对脊柱截骨手术体位护理的预见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及病人的康复。
作者:石柳燕;王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总结高压氧治疗婴幼儿脑病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方法,旨在提高患儿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脑病患儿共9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患儿以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并且实施细致护理,主要的护理内容包括家长的沟通护理、入舱前护理、入舱后护理、出舱的护理和护理人员注意事项等。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45例,总有效率为91.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36例,总有效率为73.46%,两组临床效果相比较χ2=5.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脑病应用高压氧治疗,同时配合细致的观察与护理,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彭媛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医疗安全监管工作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健康,对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有着直接影响。目前,我国部分医院由于医疗安全事件导致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不断上升,这时就需要有效调整监管部门的卫生监督职能,加强医疗安全监管工作。因此,本文就全面分析医疗安全监管工作的特点,并有效探究医疗安全监管工作的完善策略,以此提高医疗安全监管水平。
作者:丁晓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Nrf2在丹参乙酸镁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作用。方法:构建pRNAT-U6.1/Neo-siNrf2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瞬时转染入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瞬时转染后,用100μmol/L丹参乙酸镁处理细胞,检测细胞内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将Nrf2沉默后,丹参乙酸镁诱导HO-1蛋白表达的作用明显减弱。结论:转录因子Nrf2参与了丹参乙酸镁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内HO-1的蛋白表达上调。
作者:侯瑞英;焦伟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辨证分型为寒湿痹阻,湿热痹阻,血热毒侵,脾虚湿盛,血瘀痰阻,肝肾亏虚六型,分别采用乌头汤、宣痹汤、痛风止痛汤、运脾渗湿汤、身痛逐瘀汤独活寄生汤等方加减治疗,并配合西药治疗(见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别嘌醇、碳酸氢钠、奥美拉唑、双氯芬酸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23%,对照组总有效率82.7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本病,疗效可靠,且无毒副反应,可供临床医师参考应用。
作者:陈建华;庞娟;何小敏;何时钦;吴兆怀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治疗及住院治疗的患者1520例血液标本,分别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进行检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标本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后,发现异常例数为233例,假阴性为15.33%,实验组使用血涂片分析检验后,发现异常例数为342例,假阴性率为22.50%,血涂片分析较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的准确率较高,两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使用血涂片分析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降低漏诊、漏报的发生。
作者:梁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托幼机构感染性疾病与消毒质量的关系,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泰安市辖区内9所托幼机构进行调查。结果:托幼机构儿童感染性疾病患病率为29.8%,消毒质量平均总合格率为45.99%。消毒质量监测各项目合格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餐饮具>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表面>室内空气>紫外线灯。致病菌均未检出。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托幼儿童感染性疾病患病率在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表面、总合格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3~8.474,P值均<0.05)。结论:托幼机构消毒卫生质量关系到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建议加强消毒效果监测,加大消毒知识宣传,正确选用消毒剂,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提高消毒质量水平,预防感染性疾病发生。
作者:赵爱华;马德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评价中药坐浴法对改善痔疮手术后相关症状的效果。方法:将144例痔疮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用苦参汤方坐浴,对照组不采用中药坐浴,仅按照常规方法护理。结论:中药坐浴法对改善术后症状疗效显著。
作者:蒲美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自拟止咳处方治疗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24例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20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止咳处方口服。结果:对照组治愈36例,好转53例,无效35例,总有效率71.8/%;治疗组治愈80例,好转3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2.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止咳处方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效果较好。
作者:姜玉红;孙翠凤;刘君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产后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方法与体会。方法:对我科于2013年9月成功救治了1例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结果:本例患者经我科积极抢救后,产程顺利,出血得以控制,住院6d后痊愈出院。结论:保持清晰的抢救思路与完善的医护配合是本例产后失血性休克获得成功救治的重要因素。
作者:邬光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涎腺淋巴上皮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收治的12例涎腺淋巴上皮病患者资料,分析发病特点、临庥表现、常规体检和影像检查,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发生于腮腺者行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5例,肿瘤加腮腺浅叶深叶部分切除4例。发生于颔下腺和舌下腺者均行全部腺体切除。结果:均以腺体肿大或腺体内发现肿瘤为主要症状。术前误诊为混合瘤者8例(67%)。术后病理诊断良性淋巴上皮病11例,淋巴上皮癌1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1例淋巴上皮癌术后行补充放射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10年,无1例复发。结论:涎腺淋巴上皮病缺乏临床特征性表现,容易误诊。手术治疗是本病主要治疗方法。
作者:周晓霖;王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总结二级医院门诊护理风险类型,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防范对策。方法:对近10年我院门诊不良事件及投诉进行研究分析,得出门诊护理风险类型。结果:分析得出门诊存在疾病自身所致、医护工作的不足导致、医院管理上的失误、职业损害等七大类护理风险。结论:门诊护理风险多可预防,需要护理人员对其认知,提前做好防范预案。
作者:杨梅;宫朝晖;宫朝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牙周炎患者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与牙周炎的关系。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牙周炎组和牙周健康组,每组各40例。对80例患者治疗前及40例牙周炎患者治疗后均采用尿素酶试验和石炭酸复红染色油镜下检查牙菌斑内幽门螺杆菌。比较两组治疗前的检测结果及牙周炎组治疗前后的检测结果。结果:40例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幽门螺杆菌均为阳性,与牙周健康组比较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后4周复查,牙周炎患者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口腔是幽门螺杆菌的一个重要聚积地,幽门螺杆菌与牙周炎有密切关系。
作者:沈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珍珠养殖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珍珠研究的不断深入,珍珠的药用和养生价值日益彰显,成为与百姓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养生品和药材。本文通过详细阐述珍珠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来客观地体现珍珠的价值及应用前景。
作者:姜小艳;彭立生;导师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对SD大鼠大脑皮质体外培养神经元生长的影响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TGF-β1)的关系。方法:取新生SD大鼠胚胎大脑皮质进行神经元原代培养,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对照组(B组)、七叶皂苷组(C组),C组加入20 mg/ml七叶皂苷(生理盐水稀释), B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A组不作任何处理,各组又分为24 h、48 h亚组。采集各时间点图像后采用RT-PCR检测TGF-β1 mRNA的表达。采用MTT检测细胞活力。结果:A、B组各时间点细胞数、胞体面积、突起长度及细胞活力无明显差异(P﹥0.05),但A、B组均有随时间点延长,四个指标上调的时间点(P﹤0.05), C组四个指标均较A、B组升高(P﹤0.05)。RT-PCR:TGF-β1 mRNA在A、B组各时间点之间无差异(P﹥0.05),C组各时间点较A、B组上调(P﹤0.05),但随时间延长,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叶皂苷可促进SD大鼠脑源性神经元的存活、生长,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TGF-β1的表达.
作者:王剑;杨金伟;李力燕;郭建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影响首发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本院近4年入院且符合相应条件的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采用 BPRS 量表评定疗效,用TESS量表评定副反应,并在出院后进行随防。结果:本组患者预后与其病前诱因、起病形式、病程、家族史、病前个性、自知力、依从性、家庭支持等相关。结论:首发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有一定规律。
作者:李均林;陈新潮;闫丽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5种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62例肺癌患者、21例健康人和33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l9(CYFRA21-1)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计算检测的阳性率及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肺癌患者的5种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均高于健康体检组和肺部良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5种联合检测方案中,三联方案CA199+CEA+NSE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均较高,与其他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合理选择阳性率高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进行组合,对于提高肺癌筛选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洵;赵弘卿;吕蕾;冯金萍;王昕华;韩曙光;鲍亮;钱晓军;钱洪献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