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妇产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的分析与策略

杨秀芬

关键词:妇产科, 护理, 危险因素, 策略
摘要:目的:针对产科护理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并加以分析,同时根据相关的不安全因素提出对应的预防策略。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入住出现安全风险的孕产妇21例进行调查,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将这些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结果:患者在护理中所在的潜在危险性因素有:医务人员服务性不强,占78.6%。有64.3%是由于护患沟通不够,有61.9%是由于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有67.9%是因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不强,有75.1%是因患者自身因素而导致。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全部的护理工作人员及医务人员都要重视并明确自己的职责,严格按照医院的有关规章制度进行执行,及时排除和解决产妇护理中所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做好防范工作,保证患者生命的安全和健康,从而促使治疗及对应的护理疗效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的储存与季节的关系

    中药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较小,且能够祛病根本,医学价值较高。但中药的存储受环境影响很大,一旦存储不当很容易出现虫蛀、发霉变质,进而影响中药药性。不同季节因温度、湿度、日照等不同对于中药存储影响较大,本文重点研究了中药存储于季节的关系。

    作者:卢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两种方法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并伸肌腱止点损伤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两种方法治疗伴撕脱骨折锤状指的疗效。方法:23例伴撕脱骨折的锤状指患者分别采用克氏针和抽出钢丝固定治疗(12例)、经甲下克氏针压迫复位技术治疗(11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疗效按Dargan功能评定法评价,三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合理应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伴撕脱骨折的锤状指,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但运用经甲下克氏针压迫复位技术治疗伴撕脱骨折的锤状指,不仅操作相对简便,疗效可靠,而且从美观的角度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作者:李会玲;李海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及早期症状的再认识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致盲眼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人。青光眼是一种发病迅速、危害性大、随时导致失明的常见疑难眼病。特征就是眼内压间断或持续性升高的水平超过眼球所能耐受的程度而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缩小、视力减退,终导致失明,在急性发作期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青光眼属双眼性病变,可双眼同时发病,或一眼起病,继发双眼失明,一旦患上青光眼,就必须按双眼病变对待,不能盲目的认为单一眼患青光眼失明,还有另一只眼睛代偿。因此了解青光眼的发病特点,及对其早期症状早发现和及时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石继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产房高风险因素评估及对策

    目的:探讨产房高风险因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从产房高风险因素评估,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监察,医院感染管理等方面加强产房护理风险管理,分析产房存在的安全隐患,转变管理理念,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修订护理常规,优化操作流程。提高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完善产房护理风险管理规范化。结果:保证了产房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无风险管理。结论:加强产房护理风险安全管理,将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提高产房护理质量,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吴翠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肿瘤患者化疗的护理

    目的:通过对老年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0例老年肿瘤病人的护理过程。结果:老年肿瘤病人在化疗的过程中常常存在多种心理问题,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结论:做好老年肿瘤病人化学治疗过程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张程;林楠;张玮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脑外伤功能障碍的早期康复和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在临床上对脑外伤功能障碍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为以后针对临床上脑外伤功能障碍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脑外伤功能障碍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采用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对照组(54例)进行传统的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FugI-Meyer和Barthe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I-Meyer和Barthel评分无显著差异,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于脑外伤功能障碍患者的恢复有显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重症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重症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探讨相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此次所收治的138例重症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来进行分组,分成试验组(8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患者血糖控制不良;试验组:血糖控制良好。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患者肺结核复发几率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由于重症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十分危急且复杂,患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此外,对于患者来说,血糖的控制好坏与患者肺结核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的关系。

    作者:赵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专病护士出院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出院健康指导。方法:对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实施健康教育及护理指导。结果:通过对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实施健康教育及护理指导,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财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接受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对照组接受吡拉西坦治疗。治疗前后均运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积分法进行评价。结果:3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0%,对照组总有效率60.0%,各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 P<0.05),而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高,MMSE评分的变化明显,同时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药物之一,吡拉西坦对血管性痴呆也有一定的效果,两者联合使用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MMSE评分,临床疗效确切、安全。

    作者:刘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环磷酰胺所致膀胱炎的临床护理

    环磷酰胺(CTX)是一种烷化剂,在它在肿瘤细胞内,可分解出强效的磷酰胺氮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抗瘤谱广,对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卵巢癌、乳腺癌等均有效[1],但其并发症较多发。在应用CTX的化疗方案对白血病诱导缓解治疗中,采用大剂量CTX冲击疗法,并发膀胱炎发生率很高。通过较好的临床护理,可减轻患者因 CTX 所致膀胱炎带来的痛苦。1临床病例2013年2月,患者1例,女性,59岁,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住院二个月,应用 CTX 化疗方案,第二个疗程结束后5天患者出现全程鲜红血尿,全身无其他出血症兆,出现膀胱炎的临床症状,有轻重不等的尿频、尿急或尿痛症状,下腹逐渐膨隆,排尿不畅等。

    作者:陈贵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再次剖宫产55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10年来再次剖宫产的指征,降低再次剖宫产率寻求依据。方法:对我院所做55例剖宫产后妊娠再次剖宫产的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次剖宫产率为71.5%。主要手术指征为:瘢痕子宫27.6%,社会因素24.8%,胎儿窘迫17.3%,试产失败9.0%,狭窄骨盆7.4%,胎头位置异常4.9%,妊娠并发症4.9%,臀位3.3%,巨儿1.6%。新生儿窒息率5.7%,新生儿病死率0。结论:应提高医护人员对剖宫产后妊娠分娩方式的认识从而进步正确掌握再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

    作者:邹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怎样做好“落伍”护理人员管理教育工作

    本文就“落伍”护理人员思想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就其管理教育提出了解决对策。

    作者:张红梅;杨华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在帕金森发病中作用

    近年肿瘤坏死因子( TNF)-α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重视,证据表明,肿瘤坏死因子( TNF)-α通过诱导核转录因子-κB ( NF-κB)参与帕金森的发病过程。本文就 TNF-α在帕金森发病中的机制和作用进行综述。1 TNF 作用TNF 是一种效性多样,调节细胞的增殖、凋亡的单核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反应、病毒复制、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等过程。人的TNF-α基因长约2.76kb,均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1。TNF分为TNF-α和TNF-β,TNF受体分两型Ⅰ型TNF-R和Ⅱ型TNF-R。Ⅰ型TNF-R参与溶细胞活性Ⅱ型TNF-R 参与信号传递和T细胞增殖。TNF-α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淋巴细胞、枯否氏细胞也能产生,通过特异性细胞膜连接受体发挥作用,具有促进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作用2。其作用机制不清可能有以下几方面1直接杀伤作用:TNF-α与受体结合,靶细胞对其识别后进入细胞内,细胞内溶酶体摄取后导致溶酶体稳定性被破坏细胞破坏。2 TNF-α与受体结合激活磷脂酶释放超氧化物引起DNA断裂。3改变靶细胞糖代谢导致细胞死亡。4提高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刺激炎症反应发生。5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通过T细胞抗原表达,增强细胞增殖能力。

    作者:徐秀芝;宁海波;林黎明(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和分析超声诊断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9例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甲状腺癌患者为分析对象,对选取对象的超声检查显示的甲状腺二维声像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图像中的特征。结果:内部微钙化、无包膜以及低回声对甲状腺癌的鉴别和诊断有较为明显的价值,59例患者,其中低回声型、低回声并钙化型、囊实性并钙化型及等回声型患者人数依次为24例、21例、10例及4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6.4%。结论: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甲状腺癌进行鉴别和诊断,诊断准确高,其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参考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卢凌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清血凉血法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和讨论清血凉血法治疗支气管扩张引起的咯血疾病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4月~2013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符合准支气管扩张咯血诊断标的病人22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160例,对照组口服安络血,治疗组给予凉血止血方,并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和体征、病程等疗效指标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12例,总有效数为48例,占80.0%,治疗组痊愈62例,显效40例,有效44例,无效14例,总有效例数为146例,占91.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时,应该以凉血止血法为主,凉血止血方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复方,疗效好,无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韦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应用心脉隆治疗老年性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心脉隆在老年性难治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心脉隆组及常规治疗组,观察用药前后各组临床症状、心功能各指标变化,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心脉隆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95%;心脉隆组心功能各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心脉隆是有效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在老年性难治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疗效确切。

    作者:武方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医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中医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的患者均为3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中医综合法(其中包括:中药、手法及腹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复发率及治疗前后的症状总积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P<0.05),治疗前两组的症状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症状积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先后自身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经过半年随访,实验组患者中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7.89%,对照组患者中有11例复发,复发率为28.95%,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运用中医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有效,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裘绍源;何明月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85例临床观察

    2007年到2012年,笔者用中药攻补兼施法联合螺内酯、速尿治疗肝硬化腹水85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8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4例:男31例,女13例;年龄小40岁,大68岁,平均年龄54岁;病程2~18年。对照组41例:男31例,女10例;年龄小42岁,大66岁,平均年龄55岁;病程2.5~16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杨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与专业化医疗相结合慢性病管理体会

    目的:探索有效预防与控制慢性病的方法。方法:采用社区卫生与临床医疗相结合的方式,以健康档案为依托,“专科化”的全科医生为核心,成立慢性病管理团队,主动、连续进行慢性病管理。结果:慢性病管理工作由《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的2种拓展到5种以上,提升了社区医生的工作能力,能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诊疗方案,赢得患者信赖。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与专业化医疗相结合有利于慢性病的管理,提升社区医生的工作能力,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诊疗方案。

    作者:肖宝忠;杨百锁;石引娣;李云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脑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出院后用药依从性调查

    60岁以上老年脑梗死患者合并冠心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目前危害我国老年人健康的两大主要疾病。本病是当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我国卒中年发病率为116~219万/10万,估计每年有200万例新发卒中,复发性卒中占所有卒中的1/4左右,每年有150万人死于脑血管病,有卒中存活着700万人,2/3的卒中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这部分患者出院后是否能遵从医嘱规范用药,与病情的稳定与复发直接相关[1]。依从性就是按医嘱服药,按时、按量、按要求服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本研究通过132例60岁以上老年脑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出院后用药依从性调查,为二级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孟令海;尚淑玲;刘云平;于心洋;张贺齐;李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