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辉
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无创呼吸机可有效地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增加通气量,既方便又安全,避免了气管插管和切开等有创治疗,有利于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减轻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先心病术后实施无创通气属于拔管后的序贯治疗,术后患儿因为撤机失败而通常应用鼻塞或面罩呼吸机无创通气,从而度过无创辅助期,终撤机。但由于无创通气中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据统计发生率为21%-46%[1],严重者甚至出现误吸后不得已使用有创通气,增加患者痛苦,故胃肠道管理在患儿应用无创通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遵循预防为主,尽早处理的原则进行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徐玫;代淑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监测创元铝业电解部员工尿氟水平,评价员工身体状况,以便及时调离工作岗位。方法:离子选择电极法,采集电解部员工尿样共482份。结果:尿氟值的高低与职业密切相关,与接触年龄关系不明显。结论:电解车间由于存在氟化物危害,应对员工定期进行身体监测,更好的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作者:陈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单边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75例胫骨骨折患者分为甲,乙俩组:甲组:单边外固定架组35例,乙组:加压钢板内固定40例,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比较俩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甲组:骨折愈合30例,感染1例,骨不连1例,畸形愈合2例,关节僵硬1例,骨愈合率为85.7%,乙组:骨折愈合35例,感染2例,骨不连1例,关节僵硬1例,骨折愈合率87.5%。甲组骨折愈合率略低于乙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俩组并发症也无差异。结论:单边外固定架操作简单,骨折愈合的时间短,可早期活动,功能好,值得推广。
作者:李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临床上骨科患者术后夜间痛较难控制,特别是择期手术者,由于夜间麻醉药物作用消失,而组织的损伤仍在持续地产生释放致痛物质,大大降低了疼痛受体的高阈值,使患者睡眠发生异常,影响机体康复,故术后夜间痛的护理非常重要。现通过对190例骨科患者术后夜间疼痛的护理发现,减轻疼痛的方法除在必要时给与适当镇痛药物外,给患者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加强心理护理,掌握一些技术性镇痛方法,可使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其有效率达96%。1临床资料2008年1月~2012年2月,骨科术后转入我科术后患者190例,男150例,女40例;年龄2~89岁,平均44.5岁,上肢骨折80例,下肢骨折95例,骨髓炎4例,皮肤撕脱伤5例,骨肿瘤2例,其他4例。通过采取一些相应的护理措施后,96%患者疼痛明显减轻。
作者:姚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阴部神经和会阴神经联合阻滞在自然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和减少会阴部裂伤的作用,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正常工作日白天自然分娩的初产妇120例,采用阴部神经和会阴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观察组)与单纯阴部神经阻滞(对照组)的镇痛作用及减少会阴裂伤的效果,阴道裂伤程度。结果:观察组会阴完整率高于对照组,会阴裂伤、侧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镇痛效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部神经和会阴神经联合阻滞镇痛效果明显,会阴裂伤、侧切率低于对照组,可减轻产妇损伤。
作者:刘兰萍;张晓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例1:患者,程秀英,女,30岁,住院号:13081837.患者孕5产1,2006年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人流三次,因“阴道不规则流血三月”入院,患者,无明显停经史,无腹痛。在门诊查血HCG565.6miu/ml,彩超提示子宫增大,宫腔内水泡样组织,葡萄胎待排。考虑葡萄胎,行清宫术,术中清除机化样胚胎组织,未见水泡样组织。术中出血量多,约1000ml以上,给予缩宫素静滴,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无好转,立即给予无菌纱条于宫腔内压迫止血后,转入放射科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加加化疗(MTX),取出宫腔内纱条,阴道流血停止。复查彩超提示子宫下段非均值包块,考虑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两周后复查血HCG正常,三月后复查子宫下段包块消失。
作者:许静平;吴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肝肾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方法: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河南省中医院骨科门诊共收治48名肝肾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给予综合疗法治疗,并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8例患者,显效38例(79.2%),有效7例(14.6%),无效3例(6.2%),总有效率93.8%。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肝肾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
作者:杜旭召;杨豪;张文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40例行颈动脉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0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12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已经形成,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8.5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有效的评价颈动脉病变的程度,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血管性病变提供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道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病历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中进行各种诊疗过程中所有医疗文书资料[1]。随着各项社会功能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完善,病案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几乎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从各种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到商业保险;从司法鉴定到劳动保障部门的伤残鉴定;从个人了解病情到转院治疗等等,病案信息资料的服务范围也越来越广,要求复印的内容范围越来越高,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展病案资料复印的人性化优质服务、寻求新的管理模式成为病案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1为病案资料复印提供优质服务1.1人性化优质服务观念的转变。变以往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开展各项工作时,我们要进行“换位思考”在向“客户”不断提供大化优质服务的同时,发挥医院后服务窗口作用,留住客源,实现医院的持续发展。
作者:温婷晔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告知程序在内镜黏膜剥离术(ESD)术前、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护理告知程序,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比较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告知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它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张光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四跨膜蛋白(TM4SF)是一类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细胞的低分子量细胞膜糖蛋白,其在细胞的活化与增殖、粘附与迁移、分化与癌变等过程中起到了连接膜内外信号通道的功能。其中CO-029及CD151在肿瘤的发展及转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异常高表达。开展研究CO-029和CD151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可能为肝内胆管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诊断依据?
作者:周勇;李灼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和分析电视内窥镜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技术在临床应用治疗喉部疾病的方法。方法:选取近11年接受电视内窥镜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治疗的病例210例,其中男116例,女94例,年龄13~70岁,对手术方法与相关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人在接受治疗后,喉部病灶均得到有效清除。结论:电视内窥镜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技术在治疗不同的喉部疾病,咽喉部结构暴露清楚,图像放大清晰,手术操作精确方便,疗效满意。
作者:陶麒;张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对41例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患者经脐部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41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愈合良好,腹壁无手术疤痕。结论:经脐单孔LC较常规腹腔镜更显微创优势。加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傅晓;杨程程;冯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索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肠易激惹综合症的疗效。结果:采用中药口服,针刺中脘、关元、天枢、脾俞、大肠俞等治疗本病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游建强;王清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引起呼吸困难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总结相关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2012年9月所收治的肺结核引起呼吸困难患者80例,分别实施针对性、专业性临床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本组80例患者经临床专业护理,临床症状均出现明显好转,临床护理效果显著。结论:专业化、个体化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肺结核引起呼吸困难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结核病患者的后续治疗及效果,值得临床研究。
作者:郭宇兰;修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消化性溃疡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其心理因素在整个病程中有极重要的影响,大量出血者死亡率较高。为此,其心理因素在整个病程中有极重要的影响,对病人心理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我于阿坝州人民医院收集的自2009年以来共治疗溃疡合并出血42例。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42例中,男37例,女5例;年龄17~65岁,平均41岁。全部病例经胃镜检查确诊,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9例,胃溃疡10例,复合性溃疡3例;出血表现为单纯呕血12例,单纯黑便15例,呕血加黑便13例;17例发生失血性休克,经过内科治疗及护理,37例出血停止,3例无效即转外科手术,2例死亡。
作者:王采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出现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取我院妇产科2010年3月~2012年5月期间发生的177次护理纠纷事件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原因以及环节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其他科室纠纷原因以及环节作对比分析。结果:在我院护患纠纷事件中,妇产科护理工作方面的纠纷次数为49次,约占27.7%;在手术环节纠纷次数方面,妇产科与其他科室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在不遵循常规操作、诊断、监护等环节的纠纷次数方面,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出现纠纷事件不仅对护患关系和谐造成不良影响,护理人员也由此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应对护理纠纷事件予以足够关注,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并及时解决。
作者:白蔚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运动训练对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化对照研究设计,2004年1月~2009年12月,2335例病情稳定心力衰竭及左心室射血分数≤35%的门诊病人纳入研究。其中1175例(A组)给予常规干预和有氧运动训练,1160例(B组)仅给予常规干预。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5年,3个月时,A组KCCQ总分改善(平均5.21,95%CI4.42-6.00)明显优于B组(3.28;95%CI2.48-4.09);A组较B组增加1.93(95%CI0.84-3.01)(P<0.001)。3个月后,各组的KCCQ评分未见进一步显著改善(P=0.85),但A组的KCCQ总分持续优于B组(P<0.001)。KCCQ分量表结果两组相似。结论:运动训练可早期而持续地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健康状态。
作者:杨光;赵施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肾脏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0例肾病综合征(PN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感染患者数41例,非感染患者数59例。结果:Spearman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NS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24hr尿蛋白定量与血肌酐。结论:影响PNS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24hr尿蛋白定量与血肌酐,应注意对这两个指标进行观察;此外,还应采取相关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康荣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电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术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我科2010年3月2011年6月26例HIV/AIDS经阴道镜下行活检术患者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物品准备,术中做好防护措施,术后加强感染和出血的管理。顺利完成检查,无大出血及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取得了较满意的护理效果。结论:电子阴道镜检查加宫颈定点活检是目前诊断宫颈疾病中简便可行有效的方法,而良好的护理配合对操作的顺利进行及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提高防护意识,可降低发生HIV职业暴露的风险。
作者:陆梅然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