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卫华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DEACMP)是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假愈期后再次出现以急性精神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本研究通过检测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DEACMP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n specific enolase, NSE)、S100B 的变化,以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DEACMP的机制。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4例DEACMP患者选自我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住院病人,均符合DEACMP的诊断标准[2]。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神经节苷脂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神经节苷酯治疗组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为50.5±7.1岁,昏迷时间5~40h,清醒后距发生DEACMP时间7~28天。常规治疗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51.8±8.1岁,昏迷时间5~31h,清醒后距发生DEACMP时间8~31天。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随机选择健康者17例作为正常对照,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为48.8±7.9岁。
作者:李炳选;高茜;孙锡波;陈传磊;侯爱武;陈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总结护理人员配合临床医生为百草枯中毒病人进行血液灌流治疗的急救护理经验。方法:选择百草枯中毒病人28例,行血液灌流救治,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对生命体征实施动态监护,并密切关注出血、凝血、低血压等状况,及时对各项问题加以处理,配合医生开展治疗,观察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本组28例病患中21例治愈出院,7例死亡。血压灌流治疗中,发生堵管者2例,未出现皮下出血、低血压、血尿等情况。结论:护理人员配合医生为百草枯中毒病人行血液灌流治疗,可有效缓解中毒症状,控制并发症的发作,提高救治成功率,使患者免于死亡。
作者:高维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大学女生早餐食物摄取的数量和质量,为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预防保健及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食物频率法收集学生早餐食物的摄取情况。对收集到的资料用Epi info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建立数据库,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学生进食早餐的情况在年龄(x2=34.076,P=0.000)和生源(x2=66.542,P=0.000)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有随年龄的增长而好转的趋势,城市学生好于农村学生;学生早餐所选食物的种类在不同年级上有显著性差异(x2=34.058,P=0.000),高年级学生选择的种类比低年级学生丰富。学生对吃早餐的态度在年龄上有显著性差异(x2=210.440,P=0.000),年龄越大越认为早餐重要。结论:高校女生对吃早餐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高校女生早餐结构不合理,食物种类较单一,质量不高,应加强营养教育。
作者:赵琼;邓福忠;段光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正常患者阴道分娩终止妊娠时机选择。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妊娠期糖尿病于41周终止妊娠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260例近预产期终止妊娠孕妇2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经催产素引产所需时间,平均产程,引产失败率,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引产所需时间,平均产程,引产失败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结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好患者可像正常孕妇一样妊娠至41周计划终止妊娠,提高引产成功率,不影响新生儿结局。
作者:南蓓蓓;周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一种为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管理提供决策参考的绩效评价模型。方法:选取临床用血保证率、血液过期报废率、HIV 残余危险度为评价指标,应用直觉模糊集相似度量公式,构建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绩效评价模型并进行应用分析。结果:血液过期报废率与HIV残余危险度指标未达到较优值时,即使临床用血保证率较高,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绩效也仅为一般。结论:应同时从血液供应和质量两个维度提升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绩效。
作者:朱明;胡慧颖;王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对医院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为提高我国医院手卫生依从性提出参考依据。方法:以医院医护人员为观察对象,在监测期内,采用各种质量改进方法,观察手卫生依从性的变化。结果:从2012年2月到2012年9月,医护总洗手率从49.8%提高到90.6%,五大洗手指征洗手率得到全面提高。结论:采用有效的持续质量改进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提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的目的。
作者:郭莹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冰片溶液氧气射流雾化吸入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促醒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给予维持生命机能、防止继发性脑损害及防治并发症、促醒药和神经营养药及高压氧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冰片溶液氧气射流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Glasgow coma scaie,GCS)评分变化。结果:实验组GCS评分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清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冰片溶液雾化吸入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积极促醒作用。
作者:卢淑金;黄李平;苏金玲;凌江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42名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通过超声造影分析其超声增强廓清方式、造影参数以及时间-强度曲线。结果:7名患有甲状腺肿瘤的患者中,5名患者周围腺体比超声造影后增强晚,周围腺体廓清比超声造影后早,呈高增强。20名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后,廓清增强程度与增强方式均呈现多样性。15名患有甲状腺癌患者中,对其进行超声造影后,有13名患者增强廓清要比周围腺体晚,呈低增强状态。结论: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中,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能为其提供大量信息,有利于甲状腺结节治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邱红;徐慧(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急性胰腺炎是外科急腹症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居急腹症疾病的第五位。多数急性胰腺炎为轻型,可经非手术疗法治愈,但有10%-20%的重型病人,胰腺发生出血、坏死,又称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此病多起病急,症状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明确诊断后大多需采取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病人在获得及时的药物和合理的手术治疗以及较完善的护理措施后,其病死率在逐渐下降,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同药物及手术治疗一样,也是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关键环节。本院自2012年共收治此类病人4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患者中,男18例,女24例,其中发病年龄组20-50岁的壮年人,女性病人稍多于男性。
作者:周天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我院治疗冠心病的48例患者,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后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优质护理,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王利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再入院的影响。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病4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进行传统教育和自我管理教育。结果:自我管理教育组患者再入院事件间隔明显长于传统教育组。结论:对COPD患者实施有效自我管理教育,是减少患者再入院的有效途径。
作者:杨国云;徐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良好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性。方法:对住院患者开展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并观察健康教育在提高患者满意度中的作用。结果:通过开展围手术期良好的健康教育,增加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与健康教育知识的了解,消除他们紧张、恐惧的心里理,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开展健康教育可缩短护患间的距离,有利于开展有效的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极大的减少了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误解,避免了不变要的护患纠纷。
作者:姜英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丙泊酚减轻颈丛麻醉甲状腺手术中应激反应。方法:收集2012年02月到2013年02月本院收治的80例选择在颈丛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氟芬麻醉,观察组患者选择丙泊酚麻醉,后分析两组患者在围术期皮质醇、血糖水平、平均动脉压(MAP)、血液流变学(HR)值的变化。结果:在手术中、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皮质醇与血糖水平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观察组MAP和HR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可以有效减轻颈丛麻醉甲状腺手术中应激反应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腰椎牵引加针刺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方法。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治疗组患者采取腰椎牵引配合针刺治疗,对对照组患者仅采取传统牵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腰椎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腰椎牵引配合针刺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疼痛,增加腰椎的活动度,所以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林晓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对38例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肥胖患者康复期的不同心理障碍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培养患者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和合理规律的生活习惯,从而提高患者康复期治疗的依从性进而达到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作者:李再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关节脱位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发生率为0.2-0.6%[1]。常发生于手术后早期,会给病人带来较大痛苦,患者感到疼痛、活动受限、精神紧张、恐惧,应尽早处理,以免引起坐骨神经损伤、复位困难甚至复位后再脱位等问题。因此,护士针对易发因素做好全面护理对预防关节脱位的发生至关重要。1临床资料2008年7月-2013年10月,我院骨伤科对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人87例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男59例,女28例;年龄51-78岁,平均67岁。术后发生关节脱位5例,男3例,女2例。其中手法复位4例,在手术室切开复位1例。
作者:侯珂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妊高征是产科特有的一种常见病,妊高征合并甲亢则不多见,但往往病情严重。妊高征本身对甲亢是一种过重负担,能使心血管系统症状加重。轻者或经治疗后能较好控制病情的一般不影响妊娠。重者或不易控制病情的容易引起心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甲亢危象、凝血功能障碍、胎儿窘迫、早产、死胎、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产后感染等。因此,必须做好护理工作,预防、防止并发症的发生。1临床资料我科2001年共分娩1777例,妊娠合并甲亢22例。其中妊高征合并甲亢8例,孕28周至37周10例,孕37周以上12例,初产妇19例,经产妇3例,年龄大36岁,小20岁,平均住院7天。
作者:刘红灵;杨桃;杨淑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总结糖尿病足出现的常见问题,制定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哈登其其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通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等级对病人进行预防和护理,并对介入治疗的病人进行专科护理,以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危因素及危险等级对预防性治疗与护理的临床意义。终明确极高危组病人临时性下腔静脉滤过器的置入对预防致命性肺动脉栓塞有重要作用。高危组和中危组病人可以选择机械性预防加药物预防。低危组术后机体有效的活动即可降低发病率。从而确定护理人员在DVT预防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任务,掌握预防方法有助于降低DVT的发病率。
作者:宋美香;孟莎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3M胶布固定胃管的方法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留置胃管病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3M弹力胶布倒Y形固定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鸡肠带固定方法。结果:实验组发生计划外脱管、皮肤压痕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3M弹力胶布固定胃管的方法安全、有效,能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冯学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