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琼;邓福忠;段光容
分析肿瘤科低年资护士浅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从技术因素、患者因素及护士心理因素等方面进行指导,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浅静脉穿刺水平。
作者:陆燕琼;杨月彩;詹爱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为探讨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有效护理的途径和对策,对96例留置导管患者进行观察。认为在密闭式引流的基础上,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配合0.1%新洁尔灭定时冲洗导尿管并清尿道口分泌物,可延缓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的发生,对短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效果明显,但对长期置导尿管而发生感染的患者可难以奏效。
作者:孙豫君;汪峻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维生素是活细胞为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而需量极微的天然有机物质。人们对维生素正式进行研究,只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现被列为维生素的物质约有30余种,其中被认为对维持人体健康和促进发育至关重要的有20余种。现就维生素在医学上抗氧化,抗感染,增强免疫等功能及其在临床营养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瑞;崔宜庆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来我院行口腔修复的3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患者在性别、年龄、修复部位、修复情况等方面的差别。结果:339例患者在性别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方面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30~60岁患者居多(57.23%);修复部位方面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颌部位损伤患者居多(46.02%);口腔修复情况方面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采用铰连式义齿修复类型的患者居多(36.28%)。结论:口腔修复医生应该根据患者年龄和修复部位的不同,做好具有针对性的口腔修复工作,尤其应不断地加强对铰连式义齿、铸造支架义齿、金属烤瓷联合全冠等较为常用的修复类型的学习,以此不断地提高口腔修复服务。
作者:李临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进行研究,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常规速尿、强心药,以及血管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并加用曲美他嗪。观察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的 EF(射血分数)和LVS (左室收缩末内径),以及 FS(短轴缩短率)和 LVD(左室舒张末内径),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的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经治疗,患者的EF(射血分数)和LVS (左室收缩末内径)以及FS(短轴缩短率)和LVD(左室舒张末内径)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总有效率为95.0%。结论:临床中利用曲美他嗪来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一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神经阻滞治疗后血糖升高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方法:进行神经阻滞治疗前,对其实施心理护理,进行有计划的护理干预及遵医嘱有目的性的应用降糖药物等。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和有目的性的药物控制,使进行神经阻滞后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结论:积极的预防控制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倩;孟静;陈静;费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和观察拉莫三嗪联合疗法在儿童难治性癫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35例难治性癫痫患儿,给予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并与联合治疗前患儿癫痫发作频次进行比较,同时观察联合疗法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儿癫痫发作频次较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显效,9例有效,无效5例,1例恶化,治疗有效率为82.8%。联合用药后,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皮疹、恶心、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结论:给予难治性癫痫患儿拉莫三嗪+丙戊酸钠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疾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较少,患儿可耐受,安全性良好。
作者:肖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病例特点:患者中年男性,有高血压病史。因突发头晕、耳鸣、左侧肢体乏力,视物不清2天,意识欠清半天入我院。查体:血压150/100mmHg ,神智尚清,发音欠清,饮水有呛咳,咽反射迟钝,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灵敏,心率110次/分,心率齐,双肺及腹部未见异常,四肢肌力Ⅴ--。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生化:胆固醇6.0 mmol/L。心电图:未见异常。头颅CT:双侧枕叶、左侧小脑、脑干急性梗塞。考虑基底动脉尖综合征。遂转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行 DSA 检查,提示左椎动脉远端闭塞,右椎动脉、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符合我院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 TOBS)是基底动脉尖血液循环障碍累及中脑、小脑、丘脑、枕颞叶等部位的一种特殊的脑梗塞。国内报道占脑梗死的4.3%-5.0%,国外sato等报道为7.6%。基底动脉尖部是指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 直径范围内的5条血管交叉部,由2条大脑后动脉和2条小脑上动脉以及基底动脉顶端组成的一个“干”字形结构。临床上该部位血管相继堵塞可连续出现相应症状体征。表现为脑干、间脑缺血和大脑后动脉支配区缺血两大症状。前者有意识障碍、注意力和行为异常、瞳孔及眼位改变、眼球运动障碍、异常运动和半身投掷等,后者表现为视物不清、视野缺损、皮层盲、失认、视觉失用、视物变形、运动机感觉障碍等。其病因复杂、病情较重,表现多样,预后不良。疑似病例及早行DSA或者MRA有助早期诊断。确诊病例及早行导管介入下局部动脉溶栓,效果佳,后遗症少。静脉溶栓效果次之,后遗症多,未溶栓者预后不良。所以该病治疗主要的就是早发现、早确诊、早溶栓。
作者:廖佳隆;揭苏平;温小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人们日常工作中,腰椎所需承受的重量极大,腰椎部位极易出现损伤,在该时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好发人群愈加年轻化。当前我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有很多,例如针灸推拿法及腰麻通胶囊等,但经笔者调研,目前我国尚无补肾壮骨胶囊诊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文献,因此,笔者根据自身诊疗经验,浅述补肾壮骨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仅供各位医学界同仁参考之用,如文中所述内容存有偏差,还望各位专家、学者多多批评指导。
作者:朱焕涛;朱立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异位妊娠破裂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如果延误诊断或者错过佳治疗时机,可能会延误病情,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B超作为诊断异位妊娠重要的检查手段,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主要研究在对于异位妊娠经腹超声(TAS)与经阴道超声(TVS)联合应用诊断宫外孕的临床价值。
作者:丁丽虹;梁惠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总结糖尿病足出现的常见问题,制定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哈登其其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早期人工排便对早产新生儿黄疸的影响,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早期通便法,对照组待其自然排便,观察两组早产儿黄疸出现的时间及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黄疸出现时间较晚,达到高峰时间迟,程度轻,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人工排便有利于减轻早产儿黄疸,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丽丽;吴江红;张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急诊病人进行调查,了解其对社区护理服务需求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总结,从而为急诊病人的社区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月~6月就诊的急诊科病人122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急诊病人的社区护理需求。结果:社区护理服务需要开展率居前5位的服务项目为健康咨询、饮食指导、康复训练指导、血压监测和测量仪器使用指导,主要集中在健康教育内容上。结论:针对性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完善护理服务内容,完善社区护理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
作者:郭春玲;黄素芳;江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钠三联治疗方法对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连续收集在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63例慢性胃炎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31例,对照组32例。在对照组中应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进行治疗;实验组中应用雷贝拉唑钠、克拉霉素、替硝唑进行治疗。在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4%,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为94.2%。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9%,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为91.9%。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对照组中对腹痛恶心等胃部不适症状治疗有效率为37.5%,实验组中对腹痛恶心等胃部不适症状治疗的有效率为75.3%,将两组患者具体结果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P<0.05。在6个月之后,对照组中6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8.8%;实验组中3例患者复发,其复发率为9.7%。对两组患者复发状况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通过雷贝拉唑钠三联疗法对慢性胃炎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可在临床治疗慢性胃炎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毛贵宝;王玉芳;王丽艳;徐建青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目前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分析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分析我院剖宫产孕妇的病例资料。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增长,主要因素为:社会因素、胎儿因素、母体因素等。结论:剖宫产率上升不只是纯医学的问题,社会因素、医患矛盾使剖宫产手术指征相对扩大,只有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对产妇进行正确的心理护理,减少妊娠期合并症,正确处理难产,才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陈玉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会阴侧切术对产后一年内妇女不同时段性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女性性生活质量调查表,对在本院行会阴侧切术分娩的150例足月初产妇分别于产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以问卷的形式对产后一年内妇女性生活质量进行调查,所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共对150例产妇发放调查表,回复150份,能根据调查表完整回答进入分析146份,完整应答率97.3%;2、产后四次调查性满意度分别为为50.7%,81.55、87.7%、91.0%;3、产后一年内性问题主要为性交疼痛、阴道干涩、性行为担心,产后3个月三种性问题发生率高,分别为53.4%、44.5%、65%;6个月以后逐渐降低。结论:会阴侧切术后3个月是产后一年内性满意度低的时段,产后3个月之间发生性问题多,与会阴侧切关系较密切,6个月以后性问题及满意度影响是多因素的,其中心理因素所占比例较大,从长期发展角度来看,真正影响产后性生活的主要原因,是产后角色适应、情绪低落以及照顾孩子的忧虑、疲乏等。
作者:沈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两种方法治疗伴撕脱骨折锤状指的疗效。方法:23例伴撕脱骨折的锤状指患者分别采用克氏针和抽出钢丝固定治疗(12例)、经甲下克氏针压迫复位技术治疗(11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疗效按Dargan功能评定法评价,三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合理应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伴撕脱骨折的锤状指,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但运用经甲下克氏针压迫复位技术治疗伴撕脱骨折的锤状指,不仅操作相对简便,疗效可靠,而且从美观的角度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作者:李会玲;李海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病房不良事件发生因素与防范。方法:针对我科2012到2013年中,收入患者422人,对所放生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及研究所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在这五起护理不良事件中,高龄患者(75-85岁)居多数。多种基础病的患者,缺少关心的患者发生率较高。结论:预防和杜绝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减少护患纠纷的当务之急。
作者:周华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辅治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明确诊断为脂肪肝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两组均给予基础保肝药,治疗组加护理干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8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辅治脂肪肝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韩晓绘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将200例T2DM患者分为合并DN组100例,单纯DM组100例;均检测其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FFA、CRP、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24hMAU)水平,分析CRP与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DN组、单纯DM组CRP明显升高(P<0.05),以DN组升高明显(P<0.01)。DN患者的CRP与FPG、HbA1c、24hMAU 、TG呈相关性(相关系数均r>0.8524)。结论:CRP升高与DN有明显相关,二者可能参与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损害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周诚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