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剖宫产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剖宫产手术产妇100例根据护理干预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所有产妇均接受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积极地心理护理。结果:两组分娩前SA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分娩后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治疗组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恐惧等因子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剖宫产手术患者能缓解围手术期的焦虑状况,促进其生活健康恢复。
作者:苗华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足月妊娠剖宫产患者576例,其中高龄初产女婴97例,通过对其术后不同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及时给予健康指导,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97例患者中,均系初产且所剖婴儿均为女婴,其中35岁患者33例,占34.02%,35岁以上患者64例,占65.98%,平均年龄36.09岁。2心理状态2.1焦虑、抑郁初为人母,对于社会角色的突然改变,加上产妇自身对婴儿喂养、护理知识的匮乏及家属对婴儿性别的期望值不同,易造成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形成。据统计,约50~70%的产妇于分娩后的第1周会出现轻度的抑郁症状,主要表现为轻度的情绪低落,这种情况一般持续约7~12天左右可自行缓解,但是如果情绪低落的症状持续超过2周以上,并在4~6周变得较为明显时,需警惕是否患有产后抑郁症[1]。
作者:于克芝;宋宝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自我管理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方法: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集中健康教育的自我管理模式,比较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血压控制水平等方面的变化。结果: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使社区患者对高血压病的基本认识、自我管理能力、饮食控制、心理情绪、规律用药及生活质量等方面有改善。结论:组织鼓励高血压患者参加自我管理模式,可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改善生活质量,是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方法。
作者:张丽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性病门诊患者艾滋病防治知识和行为状况。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公主岭市中心医院性病门诊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664例性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回顾分析患者问卷调查结果和行为状况。结果:所有620份有效问卷中,男性516例,女性104例,已婚和农民患者居多,商业性行为是主要传染途径,非淋菌性尿道炎是较为常见的性病类型,门诊性病患者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约为80%。结论: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不安全性行为是导致患者发生性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应以性病门诊为主要平台,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
作者:赵怀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对于手术患者而言,手术室至关重要,其是手术的实施与生命的抢救场所,也是目前各大医院主要的高危科室。就这些年相关临床实践表明,在手术室中存在各种不安全因素,这些因素会引发不同的风险,如何有效规避这些风险,便成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及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本文针对局麻眼科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风险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希望对相关专业有所借鉴。
作者:贾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心脉隆在老年性难治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心脉隆组及常规治疗组,观察用药前后各组临床症状、心功能各指标变化,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心脉隆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95%;心脉隆组心功能各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心脉隆是有效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在老年性难治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疗效确切。
作者:武方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佳护理干预方式在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效果体现。方法:选取45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内服、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给全面护理干预;对照组则行一般的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5%,明显好于对照组的61.4%。结论:实施护理干预能够保证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刘巧丽;刘启文;蔡伟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文化是一种智慧,文化是一种启迪,文化是一种力量,文化是一种温暖,文化是一种情怀。中医院文化在引领中医院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特有的,不可或缺的功用。只有重视中医院文化建设,统一员工思想,主动应对各种挑战,才能在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作者:刁春旭;张建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谷胱甘肽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入选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3%,对照组为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胱甘肽联合西药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糖尿病(DM)是一种慢性的代谢性疾病,主要是因为胰岛素供求不平衡造成碳水化合物代谢失常同时引起蛋白质、脂肪代谢不正常。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约3.8%,到2010年患病率将达到14.5%;糖尿病病人抑郁心理的发生率将比一般人群高14%~20%,并且不良情绪对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及疾病转归有消极的影响。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初期心理状态常有紧张、焦虑、悲观失望。有的患者得知没有根治的可能,需终生用药治疗和控制饮食,出现消极的心理反应,尤其是合并有慢性并发症、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悲观失望。因此,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疾病观,使患者对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树立信心,调节情志,这对疾病的恢复是很重要的。
作者:王建立;王军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成人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以及相应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高血压预防与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我市常住居民3万人,对高血压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并调查分析高血压人群的相应特征。结果:经比较发现,男性高血压发生率较女性高(P<0.05),不同年龄段者高血压发生率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对成人高血压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可了解高血压的发病特征,为今后的预防与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关注。
作者:李钦海;王金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患者护理工作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和探讨86例患者在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工作。结果:86例患者发生囊袋周围血肿4例(4.6%),无切口感染、电极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术中、术后精心、严密的护理工作和健康教育可以减少永久起搏器植入后并发症等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毛启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病房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以减少住院老年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通过对老年病房的护理风险的评估,完善护理风险的评估,完善护理风险的管理,加强护理风险的管理,采取有效地可预防性的护理措施,确保护理质量及安全。结果:护士加强了对老年患者的护理风险评估,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医疗护理风险意识,营造良好的医疗护理环境和氛围,以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对达到预防护理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惠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在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同时加用中药口服、中药离子透穴疗法;对照组40例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2组均14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5.8%,对照组治愈率为0,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疗效确切。
作者:王淑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心脑血管病房实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心脑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展开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并以2010年未开展优质服务的120例心脑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对象。对照两组夜间陪护率、护患纠纷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心脑血管内科病房的护理人员技能及素质均有所提高,患者的投诉率及护患纠纷率与没有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相比,显著降低(P<0.05)。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提高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病房中开始“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加强护理制度的完善、人员的培训、环境的改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及减少护患纠纷,获得较满意的护理效果。
作者:赵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医院成功创建成为国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面对着越来越严峻的生存与竞争压力,一个新的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采取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才能使医院得到长足发展,并让医院笑傲于三乙医院之列。纵观县级医院发展历程,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我们提出走“医师学者化、科室学科化、医院学院化”的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万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我们在2005年对我们所监测的糖尿病患者的肾糖阈及其尿糖测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46.4%的糖尿病患者肾糖阈异常。1对象及方法86例糖尿病均为门诊患者,男47例,女39例,年龄在39~67岁之间,平均58士6岁;病程2~26年,按WHO糖尿病诊断分类标准。86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时间少一个月以上,症状基本控制后。嘱患者于清晨口服降糖药,早餐之前采血查血糖,排尿查尿糖;于同天早饭后2小时采血及排尿,检查血糖及尿糖,从以上两次血糖及尿糖数值的相互关系可以了解该患者的肾糖阈情况。
作者:叶海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2008~2009年,笔者收治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11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例患者中,男8例,女3例,年龄42~64岁;发病就诊为2个月~2年,均符合2000年ATS/ERS/ACCP发表的IPF诊断治疗国际共识的诊断标准,其中7例行纤支镜肺活检(TBLB),其余4例临床表现,胸片或CT均极典型,且经过多种检查,排除了类似 IPF 的疾病(如药物中毒、环境接触、胶原血管病性疾病、结节病、结核病、肿瘤等)。11例均有进行性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以呼吸困难为唯一表现者8例,伴干咳8例,反复低热2例,乏力、关节疼痛3例。查体, velcro罗音11例,杵状指10例,紫绀8例。辅助检查:11例中血沉加快8例,类风湿因子弱阳性2例。1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弥散功能障碍,其中8例肺功能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3例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胸部 X 线检查:2例两肺呈磨玻璃样,3例呈弥漫分布的蜂窝状改变,4例见轻重不等的弥漫性网状,结节状阴影,以双下肺及肺周边为重,以网状为主。2例胸片检查正常,经 HRCT检查证实。11例均行HRCT检查见不规则线样改变,伴有囊性小气腔,病变分布呈新月形,多出现在背部周边部位。3例见纵隔淋巴结增大。7例行纤支镜肺活检,其中4例见肺泡壁轻度增厚,中性粒细胞浸润,3例见肺泡间隔明显增厚,胶原纤维增多,透明性变,炎性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6例行纤支镜肺泡灌洗,其中4例肺泡灌洗液(BALF)中性粒细胞增多,2例淋巴细胞增多。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体重指数(BMI)和肺活量体重指数现状,为开展大学生体育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信息与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2年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新生入学体检的体重指数、肺活量及肺活量体质指数检测资料。结果:肺活量体重指数与不同BMI值之间的关系是:轻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这说明轻体重和正常体重的身体机能明显好于超重和肥胖,BMI值与肺活量/体重指数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超重或肥胖对大学生的肺功能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高等院校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作者:薛美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进行分析,以期减少中药注射剂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对中药注射剂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中药注射剂在使用中会出现某些严重不良反应,应严格按照其说明书使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医护人员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增强防范意识,促进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从而确保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魏翠芹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