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莹莹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护理心理学逐渐为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已成为当今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根据心理学理论,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基础,通过护士与患者的交流,影响和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达到接受治疗和康复的佳身心状态。心理护理是一种用于患者的心理护理艺术,它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护士本身的素质,要求护士必须做到对不同的病人一视同仁,对不同的心理状态病人,给予理解及尊重并施以不同的心理护理,通过自己的言行对患者起到心理影响的作用,激发患者对生活的热爱,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
作者:令狐静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是一种持续体外生命支持疗法,其核心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分别起到人工肺和人工心的作用,可为危重患者提供一定的氧供及稳定的循环血量,有效地维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供和氧供,为患者后续治疗获得宝贵时间。我院2012年2月成功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救治重症肺炎患者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案例患者男性,77岁,因“突发头昏、口齿不清伴小便失禁5天”于2012年2月9日门诊诊断“脑梗死、高血压病Ⅲ期、2型糖尿病、冠心病、心功能Ⅳ级、肺部感染”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服用格列奇特、拜糖平等药物,血压、血糖不注意监测。入院后当天夜间患者因气促明显,SPO2偏低,急诊胸部CT示两肺肺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入室后予心电监护、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化痰、抗感染、镇静、控制血压、抗凝、营养支持等治疗,密闭式吸痰,黄脓痰,量中等。为进一步明确病情,2月10日下午行左股动脉置管PICCO监测:监测结果提示心功能较差,有效血容量不足,肺水增多,血管通透性增高。故予扩容、强心,速尿等对症处理。并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提示患者存在严重肺部感染、呼吸衰竭、ARDS,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欠佳,反复行血气监测氧合指数始终较低,低仅为40左右,患者神志转为浅昏迷,与家属沟通后于2月13日行右股静脉、右颈内静脉ECMO置管治疗,动态监测凝血指标及 ACT(激活全血凝固时间)。15日患者开始予俯卧位通气、间断膨肺。患者自 ECMO 治疗、间断俯卧位通气以及膨肺治疗后神志逐渐转清,氧合指数逐步上升至250左右,PO2稳定在100mmHg左右,肺水明显减少,其余血流动力学指标也相应好转,于2月20日停止PICCO监测,并行ECMO停气试验,氧合未有明显下降,逐步延长停气时间,至2月22日ECMO自主呼吸试验达标,整体评价达到撤除ECMO指标,在手术室顺利撤机拔除置管。2月29日患者顺利脱机拔除气管插管。3月1日患者肺部感染基本控制,肺功能明显改善,循环稳定,顺利出院。
作者:张燕;任国琴;何平;程晓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自我管理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方法: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集中健康教育的自我管理模式,比较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血压控制水平等方面的变化。结果: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使社区患者对高血压病的基本认识、自我管理能力、饮食控制、心理情绪、规律用药及生活质量等方面有改善。结论:组织鼓励高血压患者参加自我管理模式,可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改善生活质量,是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方法。
作者:张丽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术的术前及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施行冠脉介入术的278例患者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进行冠脉介入术,术后9例术后出现穿刺部位血肿,2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但均无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冠脉介入术是一种安全、效果显著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术前及术后的护理工作对于能否顺利手术及术后的恢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美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重型高原肺水肿患者病情重、发展快,如果抢救处理不及时,会出现生命危险。我们采取特殊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在现场配合医师对重型高原肺水肿患者进行抢救,使抢救成功率达100%,实现了零死亡。1病例资料1.1基本资料本组均为西藏军区总医院2013年1月-10月收治的重型高原肺水肿病人共35例,男性32例,女性3例,平均29.1±7.4岁。重型高原肺水肿病人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拟定的诊断标准[1],且符合以下重型标准[7]:呼吸急促,呼吸大于40次/分,脉搏大于120次/分,惊慌不安,不能平卧,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咳嗽剧烈。全肺满布大量湿罗音。X线表现为双肺大片阴影。
作者:徐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阳城县健康体检儿童微量元素的水平,为儿童合理补充微量元素、调整饮食结构及健康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北京博辉全血多元素分析仪检测铜(Cu)、铁(Fe)、钙(Ca)、锌(Zn)、镁(Mg)、铅(Pb)、镉(Cd)元素,分析其缺乏或增高的特点。结果:根据厂方提供参考值进行比较,Cu 高7.7%, Cu低11.9%;Zn高0.9%,Zn低49.6%;Cd高2.6%,Cd低56.4%;Ca低15.4%,Fe低41.9%,铅Pb19.7%。41例完全正常,Mg元素全在正常范围内。有3项以上微量元素低的有77例,其中1例5项都低。结论:阳城县儿童以Zn、Ca、Fe低为主。指导进行膳食营养的调节,以促进儿童身体健康发育。
作者:焦冬梅;刘宽荣(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与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共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外周血检验,并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血液生化检查。对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外周血检验与血液生化检查的异常例数。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外周血检查显示,所有患者的血小板、白细胞以及外周血血红蛋白均发生异常,其中10例患者出现维生素B族水平降低,25例患者出现血清铁含量降低。结论:对于贫血患者进行鉴别与诊断时,应结合血液检验结果综合考虑,以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性,协助医生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治疗。
作者:张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为有效降低抗生素使用率,寻求不用抗生素又高效率治疗牙痛方法。方法:将120例非龋齿牙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螺旋霉素和甲硝唑联合治疗,治疗组使用清咽滴丸治疗,两组各治疗3天,结束后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者中51例痊愈,达到85%,总有效率96%,而对照组60例患者中34例痊愈达到56.7%,总有效率93%,两者三天痊愈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组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清咽滴丸治疗非龋齿牙痛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用抗生素,有效降低抗生素使用率,值得推广。
作者:吴澄清;薛立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2010年1月,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启动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为总体目标。2010年6月,我科响应医院护理部的号召,成为第一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通过5个月的努力,我科的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具体做法与体会报道如下。1具体做法1.1教育动员组织全科护士学习相关文件,让全体护士在思想上认识到此次活动的意义所在,充分调动大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思想认识,理清工作思路,理解活动实质,培养护理骨干。注重讨论酝酿,汇集集体智慧。针对如何落实好基础护理、如何有效改善服务、如何使护理工作贴近临床和服务患者、如何改革排班模式等问题展开讨论,自下而上互动交流,有效地启发思路、激发热情,坚定科室护士创优的信心和决心。
作者:陈亦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浅析喂奶过程,探讨如何运用不同体位喂奶及对喂奶效果的影响。采用何种喂奶体位不仅跟喂奶的时间,婴儿所处的状态有关,跟妈妈本身的身体状况也有很大的关系。本文综述了不同的喂奶体位对婴儿喂奶效果的影响,让新生母亲可以有目的的选择适当的体位喂奶,有效恢复身体健康,也能让宝宝舒适的吸取营养,健康成长。
作者:王圣姝;邱英;李文平;蒋红梅(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支气管哮喘与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和同安中医院于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患者各110例,对患者的病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调查三种疾病的相关性。结果: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支气管哮喘110例中,单纯支气管哮喘12例,合并过敏性结膜炎47例,41例出现过敏性鼻炎,10例出现其他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结膜炎110例中,单纯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7例,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58例,35例患者出现其他过敏症状。过敏性鼻炎患者110例,单纯过敏性鼻炎27例,合并支气管哮喘61例,其他过敏症状22例。结论:支气管哮喘与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医生治疗支气管哮喘时,应加强对其他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提高治疗质量。
作者:谭嘉;孙维娜;曾小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鼻(面)罩式无创机械通气在急性重度支气管哮喘院前急救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院前急救的49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比较疗效。常规治疗组24例常规给予解痉、平喘、抗炎、氧疗、激素等常规治疗;无创机械通气组2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国鹰牌706简易呼吸机行鼻(面)罩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浓度均较前有明显改善(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无创机械通气组在治疗后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浓度改善优于前者(P<0.05),治疗后症状缓解的时间明显短于前者(P<0.01)。结论: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院前急救治疗中早期采用无创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疗效,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谢长翔;王嵩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54岁,由于车祸致右足皮肤剥脱伤,夜间急诊入院,面容焦虑,精神良好,但十分紧张,没有其它不适主诉,生命体征均示正常。选择上腰麻,麻醉成功,平面满意,手术开始。当手术进行到20min时,患者忽然说胸闷、气喘,查生命体征及呼吸音均正常,麻醉平面仍无再升高,未做任何特殊处理,只是进行安慰一下,未引起重视;又过5min后又诉恶心、想吐,并出现数次干呕,伴烦躁,当时考虑可能平面可能过高,引起的血压过低,测血压、心率均较前上升10%,给予空面罩让患者“吸氧”,患者症状马上消失,并稍许恢复平静,手术继续进行;术中有两次面罩脱落,患者立刻表现气喘,且更加强烈,术毕时欲将空面罩去除,但去除后,病人尚未离开手术室,又重新出现上述症状,又给予“吸氧”恢复正常;在途中,患者自己用手着重保护面罩,防止脱落。回到病房后,给予低流量吸氧,并反复向患者解释,离开手术室就不会难受了。另一患者:男姓,62岁,由于仲秋节吃团圆饭时,与他人争吵,切腕自杀未果,争论入院。紧张、多语,无其它不适主诉,生命体征正常。给予利地合剂(1.2%利多卡因+0.2地卡因)20ml行肌间沟阻滞,10min后,麻醉平面良好,且无任何麻醉并发症和其它不良反应,给予清创、消毒,此时患者突然哭闹、诉苦、哀求伴有躁动,并表示其不自主,有鬼附在其身、控制他,检查生命体征无异常,给予安定10mg静注,仍无效,且症状加重,即给予2.5%硫喷妥钠10ml静注,患者平静入睡,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术毕自然清醒,自主意识反应良好。上术两患者追问病史均无家庭史及既往史,术毕均能自行恢复正常。
作者:李庆艳;冯启亲;谭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社区通常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居民共居同一地理区域,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密切的联系。社区健康教育源于发达国家[1]。社区健康教育是指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社区群众健康为目标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是营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传播健康相关信息,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倡导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健康素质提高的活动[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以家庭和社区为服务对象的基层的医疗机构,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普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从原来单纯的治疗服务转向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健康服务,从单纯技术性服务转向社会性服务,社区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如何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基本医疗服务中,门诊量相对比较小、有充足的医患交流时间,加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人群多以辖区居民为主,服务对象相对固定,医患相对熟悉,向其讲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宣传相应的健康知识更容易被接受、运用。因此,结合上述社区卫生服务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十分必要。
作者:张军;高晓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是指24h内发生≥2-3次室速/室颤,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而需要立即电复律或电除颤治疗的急性危重性症候群,简称电风暴[1]。我科于2009年5月~2013年3月收治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室电风暴的患者,经反复电击除颤,积极的抢救和治疗均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53~69岁,平均年龄61岁,3例为急性下壁心梗,1例为急性下壁、右室心梗,1例为急性广泛前壁心梗,1例为急性前间壁心梗。
作者:秦彩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患者,女,46岁,因“消瘦半年余,伴大便不畅一周,加重一天”,于2012年5月17日入住本院。患者入院前半年,因腰骶部疼痛在当地医院及省级医院诊治后,被确诊为子宫癌,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差,消瘦,贫血貌,眼睑轻度浮肿,入院诊断:1、急性肠梗阻,肿瘤引起;2、子宫附件肿瘤晚期伴全身多处转移;3、左下腹包块待查4、极重度贫血;5、多器官功能衰竭。
作者:李昌玉;邓荣界;高兴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总结了346例压疮患者使用新型伤口敷料的护理体会。认为压疮不仅是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病变问题,还对整体的健康造成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压疮护理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的评估、选择适合的伤口敷料并配合全身整体护理措施。尽可能使患者感到舒适,减轻疼痛。
作者:吴三梅;武亚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产房高风险因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从产房高风险因素评估,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监察,医院感染管理等方面加强产房护理风险管理,分析产房存在的安全隐患,转变管理理念,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修订护理常规,优化操作流程。提高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完善产房护理风险管理规范化。结果:保证了产房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无风险管理。结论:加强产房护理风险安全管理,将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提高产房护理质量,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吴翠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改变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以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减少腹膜透析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1评估分析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宣教时存在的护理问题。2制作腹膜透析患者健康教育内容的多媒体进行健康教育。3利用多媒体和模具现场示范,以集中教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留取互动时间。4发放和健康教育幻灯片内容相似的健康教育手册。5健康教育后对患者或者家属进行操作及理论的考核。结论:腹透护士在腹膜透析治疗是否成功中起很关键的作用。改变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将健康教育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能够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减少腹膜透析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值得临床应用推广的。
作者:李慧;杨柳;黄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理想的胰岛素输注方式。方法: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分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组(CSII组)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组(MSII组),每组35例。CSII组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MSII组采用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晚睡前加注中效胰岛素。结果:两组均可达到相同靶血糖值,CSII 组所需治疗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更有效地模拟生理胰岛素的分泌,更快速、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血糖控制的理想方式。
作者:郭俊晓;李斌;姜淑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