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玉;邓荣界;高兴武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手术临床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57例实行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28例,对其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29例,对其采用丙泊酚进行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清醒时间、出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评估。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无痛人流手术麻醉时,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镇痛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祁丽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护理管理者在充分了解护士工作艰辛的基础上,重视提高护士对人性化管理的全面认识,管理中重视人的因素。结果:护士工作主动性增强,医院科室有了较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护理差错事故、护理投诉、纠纷减少。结论:人性化管理是追求规范性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佳结合。
作者:李凤粉;马红仙;李宜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而且患者年龄也逐渐缩小。由于糖尿病易引发心脏、肾脏、神经系统及视网膜等病变,而这些并发症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因此,如何治疗糖尿病,有效控制并发症是临床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作者:靳林艳;张建萍;靳曙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临床上骨科患者术后夜间痛较难控制,特别是择期手术者,由于夜间麻醉药物作用消失,而组织的损伤仍在持续地产生释放致痛物质,大大降低了疼痛受体的高阈值,使患者睡眠发生异常,影响机体康复,故术后夜间痛的护理非常重要。现通过对190例骨科患者术后夜间疼痛的护理发现,减轻疼痛的方法除在必要时给与适当镇痛药物外,给患者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加强心理护理,掌握一些技术性镇痛方法,可使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其有效率达96%。1临床资料2008年1月~2012年2月,骨科术后转入我科术后患者190例,男150例,女40例;年龄2~89岁,平均44.5岁,上肢骨折80例,下肢骨折95例,骨髓炎4例,皮肤撕脱伤5例,骨肿瘤2例,其他4例。通过采取一些相应的护理措施后,96%患者疼痛明显减轻。
作者:姚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盗汗的中医辩证施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进行骨科手术后盗汗的患者,以牡蛎散为基础的药方,根据患者辩证情况进行加用重要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60例患者经治疗,35例痊愈,15例痊愈,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7%(55/60),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对于骨科手术后盗汗的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患者症状有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少,适合在临床上进行应用。
作者:刘长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判断斑块超声表现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50例,分为有症状性CAS狭窄组和无症状性CAS狭窄组,进行超声检查并对斑块进行分型,比较分型的差异及两组患者不稳定性斑块的差异。结果:有症状组患者不稳定性斑块明显多于无症状组患者(P﹤0.05),而稳定性斑块明显少于无症状组患者(P﹤0.05)。结论:超声检测颈动脉对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意义,对判断斑块稳定性的内在及外在因素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不稳定性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有关。
作者:范瑜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提供该病的诊断治疗线索,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将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46例突发性耳聋儿儿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治疗,在此基础上给观察组患者加用高压氧治疗,对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儿相对于入院时治疗后听力均有好转,但是使用高压氧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91%)疗效比对照组(治疗有效率39.13%)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是对儿童危害性极大的一个疾病,其发病原因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联合使用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促进患儿听力改善。
作者:杨昌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评价不同年龄人群采用 Zagreb2-1-1方案4剂次免疫程序接种辽宁成大速达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受试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Zagreb2-1-1方案4剂次免疫程序,对照组采用Essen方案5针次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比较两组临床对象在疫苗接种后所有局部和全身症状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532例,脱落7例,对照组500例,脱落10例,脱落率分别为1.3%和2%;两种程度的脱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年龄为(31.9±23.6)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36.7±23)岁,两组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反应症状中除红肿外,观察组在触痛、瘙痒和其它局部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反应症状中除疲倦乏力、恶心呕吐和头痛头晕外,观察组在发热、变态反应和其它全身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ssen方案5针次免疫程序比较,采用Zagreb2-1-1方案4剂次免疫程序接种辽宁成大速达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在局部和全身症状的发生率总体较低,且减少了接种次数,降低了接种成本,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
作者:蒙德恩;谢志文;王明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和讨论清血凉血法治疗支气管扩张引起的咯血疾病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4月~2013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符合准支气管扩张咯血诊断标的病人22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160例,对照组口服安络血,治疗组给予凉血止血方,并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和体征、病程等疗效指标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12例,总有效数为48例,占80.0%,治疗组痊愈62例,显效40例,有效44例,无效14例,总有效例数为146例,占91.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时,应该以凉血止血法为主,凉血止血方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复方,疗效好,无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韦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针对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特点,进行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健康。方法:设计健康教育表,有计划地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以问卷的形式了解教育前及教育后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可减轻患者焦虑,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预防疾病复发,降低经济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春梅;周婷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本文对护理干预对哮喘儿童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5月治疗后出院的80例哮喘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儿,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出院一年内的临床控制例数以及有效率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例数为20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临床控制例数为11例,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数据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哮喘病症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复发率,大幅度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其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谭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科的常见急诊之一,其合并症多,病情严重,病死率高,诊断处理及时可化险为夷,否则将危及生命。现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以来收治的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18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参照COPD诊断标准和自发性气胸诊断标准,18例患者均确诊为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48~83岁,平均65.1岁,患者均表现咳嗽、气喘、紫绀,其中单侧气胸16例,双侧气胸2例,5例伴有液气胸,6例伴有肺性脑病,与上次气胸发生间隔时间1至3个月者8例、3至6个月者6例、6个月以上者4例。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封闭抗体不足所致反复性自然流产患者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在我院就诊的194例封闭抗体不足所致反复性自然流产患者(其中LIT治疗组98例,非LIT治疗组96例)的妊娠结局。结果:LIT治疗组妊娠成功率80.61%,非LIT治疗组妊娠成功率47.9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IT治疗组治疗后抗体阳性组再流产率为9.86%,抗体阴性组再流产率为44.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封闭抗体不足所致反复性自然流产患者应用LIT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徐璐;高建军;马丽;李月梅;国玉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的临床运用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的200例消化道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将上述案例随机性地分成两组,每组100例,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医院常规胃肠镜治疗,实验组:在已有的常规治疗之前,静脉推注复合麻醉剂。结果: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发现,实验组的各种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咳嗽、躁动、放弃检查等)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心率、血压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而实验组无显著性差异,但在血氧饱和度上无差异。结论:无痛胃肠镜对消化内科患者疗效安全可靠,试验副作用小,依从性好,而且经济方便。
作者:张瑞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索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的院外护理指导对疾病的防治作用。方法:在对住院期间的患者进行过健康健康指导的前提下,采取:(1)对其出院后进行电话跟踪指导;(2)预约门诊随访时间。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的院外护理指导下,提高了自我护理能力顺利度过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按时接受再次化疗,提高了恶性血液病病人的缓解率,改善了生活质量。结论院外护理指导维护了患者的健康,预防了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习丽;尹桂花;朱艳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本院进行四肢复杂性多发骨折治疗过程中采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并且加入植骨术治疗。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2月~2013年4月之间所收治的80例多发性四肢骨折患者,对此80例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使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患者的多发性骨折,对所选取的80例患者均采用一期植骨术,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随访,并且对其进行X射线检查,记录治疗效果数据。结果: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治疗之后采用Neer评分标准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在 X射线下患者的骨折部位全部愈合,未出现伤口感染、股骨头坏死、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稳定等,所有的患者进行评价的得分结果为,评分优的患者有42例,良性患者有36例,差2例,则采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四肢多发性骨折的优良率达到了97.5%,则达到了治疗痊愈高效标准。结论:采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四肢性多发骨折其优良率达到了97.5%,则根据在治疗过程中的手术状况,以及治疗结果的对比分析,其治疗方法值得运用与推广,其方法的可靠性高以及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推崇。
作者:陈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除梗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及要点。方法:总结对我院59例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患者行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并给予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本组5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7例术后有少量尿漏,其余患者拔管后无尿漏,腰痛及发热通过术前及术后护理患者无并发症的发生顺利出院。结论: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狭窄,术前给予积极准备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引流管的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患者顺利康复的保彰。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淼;牛艳丽;覃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治疗及住院治疗的患者1520例血液标本,分别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进行检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标本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后,发现异常例数为233例,假阴性为15.33%,实验组使用血涂片分析检验后,发现异常例数为342例,假阴性率为22.50%,血涂片分析较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的准确率较高,两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使用血涂片分析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降低漏诊、漏报的发生。
作者:梁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湿疹样癌又称Paget病,临床上分为乳房Paget病和乳房外Paget病[1]。阴囊湿疹样癌属于乳房外Paget病,此病较罕见,不到外阴肿瘤的1%[2]。临床上表现皮损类似阴囊湿疹,因此很容易误诊。现将笔者在近临床工作中遇到的被误诊的两例阴囊湿疹样癌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一:患者,男,76岁,农民,6年前无明显诱因阴囊出现红斑、糜烂及渗出伴瘙痒。多次就诊当地多家医院诊断“阴囊湿疹”,给予口服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维生素及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软膏等,瘙痒刺痛感有暂时性的缓解,渗出液有减少,但易反复,近一年来皮损范围明显扩大,阴囊出现肿大,渗出增多,遂就诊我院皮肤科。否认不洁性生活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阴囊肿大,约三分之二的阴囊表面皮肤可见成片的浸润性红斑,表面糜烂,伴有渗出,腹股沟可触及数粒黄豆大小的淋巴结,活动度良好,无粘连。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PRP(-),TPPA(-),HIV(-),取皮损处组织性行组织病理活检,病理诊断结果:阴囊Paget病。
作者:陈文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致盲眼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人。青光眼是一种发病迅速、危害性大、随时导致失明的常见疑难眼病。特征就是眼内压间断或持续性升高的水平超过眼球所能耐受的程度而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缩小、视力减退,终导致失明,在急性发作期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青光眼属双眼性病变,可双眼同时发病,或一眼起病,继发双眼失明,一旦患上青光眼,就必须按双眼病变对待,不能盲目的认为单一眼患青光眼失明,还有另一只眼睛代偿。因此了解青光眼的发病特点,及对其早期症状早发现和及时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石继来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