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颖华
确保断指再植的成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是再植肢体成活,更要是其恢复其功能。
作者:刘青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做好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护理是提高PCI成功的保障。方法:结合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开展的608例PCI患者的护理,对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及心理护理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608例PCI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住院期间死于再梗死,余均治愈出院。结论:PCI患者有效的实施心理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术后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王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主要阐述山楂叶的主要化学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以及心肌缺血再灌注实验。
作者:王军;张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为了探讨脑卒中与护理系统的关系。方法:通过对75例脑卒中临床资料分析、护理体会。结果:系统护理在脑卒中疾病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结论:在医院实行“卒中单元”,使患者得到较好恢复,而在基层,通过系统护理也可以使患者得到较好的康复,大大提高了患者和亲属的满意度。
作者:夏德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深刻地解释了医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从单体的生物因素扩大到人的社会、心理因素,设计了人类疾病与健康有关的各种因素。健康是人类的需求,医生则是维护健康的保护神,同时也是服务者,这就要求医学服务要从单纯的技术治疗型尽快转化为综合性预防保健康复型。以满足病人对自我保健与生理、心理康复的需求。本文通过5004例住院患者经治疗前后对医生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求客观反映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找出医务人员对患者健康的治疗新途径。
作者:杨精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清胆化瘀膏离子穴位导入治疗胆石症的疗效。方法:胆石症患者1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组在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辅以清胆化瘀膏离子导入;治疗后第10日比较两组患者腹部疼痛程度。结果:治疗组疼痛VA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结论:清胆化瘀膏离子导入疗法能显著改善胆石症胆囊炎患者的腹痛疼痛程度。
作者:陈宝和;刘秀贞;侯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前护理专业解剖学教材都使用的是各专业通用教材,基本是临床专业解剖学的缩印版,急需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对解剖学教学适当改革,使其更好的为护理专业服务。
作者:刘军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探讨高血压患者的高危因素与健康教育的方法。方法:调查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统计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高危因素的健康教育。结果:调查研究高血压患者的高危因素主要是由于高盐饮食、饮酒、吸烟、缺乏锻炼、肥胖等。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后,指导患者有效地预防血压升高,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结论:高血压患者对自己本身的形成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并不知情,对其认识不足,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何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胰源性门脉高压的MSCT表现和侧支循环开放的特点,以期能提高对胰源性门脉高压的认识。方法:45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的患者(包括胰腺癌13例,急性胰腺炎24例,慢性胰腺炎6例和胰腺周围病变2例)。对其CT、临床和解剖学基础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观察和分析胰腺本身病变、胰腺周围病变、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受累状况及其肝外门静脉系统侧支循环开放情况。结果:45例胰源性门脉高压患者,其中单纯脾静脉阻塞或狭窄为75.6%(34/45),单纯肠系膜上静脉阻塞或狭窄为8.9%(4/45),脾静脉阻塞或狭窄合并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主干阻塞或狭窄为15.6%(7/45)。侧支循环开放主要表现为不同区域静脉血管的扩张、增多和增粗,分别为(1)脾门胃底区增多、增粗血管:胃短静脉88.2%(30/34)、胃冠状静脉76.5%(26/34);食管下段静脉4.5%(2/45)(2)胃大弯区增多、增粗血管:胃网膜左、右静脉68.9%(31/45)(3)胰腺沟突平面区增多、增粗血管:胃结肠干静脉51.1%(23/45);结肠右上静脉35.6%(16/45)、结肠中静脉40%(18/45)和胰十二指肠后上静脉24.4%(11/45)。9/45(20%)例CT上可见腹腔出血,3/45(6.7%)例可见胃肠腔内积血。结论:MSCT不但能显示胰源性门脉高压的直接病因,还能显示其伴发征象,为临床正确诊断和进一步处理提供了重要线索。
作者:赵建春;雷中东;张慎忠;季国军;朱庆强(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肺结核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探讨和分析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此次所收治的80例肺结核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对照组:给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同时对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两组患者都康复出院,但是,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面进行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试验组患者的焦虑程度下降幅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肺结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刘淑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快速进入高原者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Ⅱ)、醛固酮(Aldosterone,ALD)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在成都(海拔:400m)及从成都乘飞机进入高原(拉萨,海拔:3658m)第3天的某部初次进藏的同一男性新兵人群分别进行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含量动态测定;结果:快速进入高原后AⅡ、ALD的含量明显高于平原AⅡ、ALD的含量,差异非常显著。(分别为:P<0.01、P<0.001);结论:急进高海拔短期内缺氧可使肾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分泌量增加。
作者:陈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针对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特点,进行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健康。方法:设计健康教育表,有计划地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以问卷的形式了解教育前及教育后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可减轻患者焦虑,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预防疾病复发,降低经济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春梅;周婷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社区卫生服务是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可以合理分配社区的资源,为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保健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以及便捷的保健,需要进一步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熟练的专业技能,以及对社区护理的发展趋势做一探讨: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健全社区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
作者:张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颈椎周围结构毗邻复杂,术后病情复杂,特别是呼吸道并发症,处理不及时可致严重后果。术后常见的呼吸道并发症有咽部不适、呛咳及声嘶、肺部感染、呼吸困难等,其中严重是急性呼吸道阻塞而窒息[1]。术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保证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将术后有效的呼吸道护理干预综述如下。1生命体征及呼吸情况的监测术后心电监护生命体征及监测血氧饱和度48~72 h,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口唇、肢端颜色及精神状态的变化,注意患者有无胸闷、气促等呼吸困难症状,必要时进行血气分析[1]。
作者:郭梦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近年来,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护理领域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防范护理纠纷,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一是要依法执业,二是要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三是要加强护患沟通。
作者:王桂芳;宋爱华;宋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手术技巧与出血量关系。方法:选取并回顾性研究2009-05至2012-05于我院妇产科剖宫产分娩的前置胎盘患者50例,其中中央型18例,部分型11例,边缘型21例。比较三种类型的术中、术后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中央型胎盘前置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对于部分型和边缘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型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术中出血量多于或少于500ml时胎儿窒息的例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死亡及患者DIC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严格执行产前检查,积极处理前置胎盘出血,有效积极治疗等有助于提高胎儿存活率,而术中术后有效止血能降低产妇并发症。
作者:罗明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在实践中通过贯彻护理的程序来实现护理的专业化,同时在人类健康服务中把护士提升到能够独立思考、决策和行动的专业角色,这已经成为世界护理界发展的方向。中国护理的历史与现状,决定我们必须经过以“护理临床与管理同时系统地贯彻护理程序”为基本特征的护理改革,才能实现目标。本文将围绕这一关键问题,讨论建立中国护理临床实践标准在护理专业化和护理改革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作者:朱秋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本文总结了7例舌癌根治加游离皮瓣修复术的护理,术前护理的主要有心理护理,术前健康指导,供皮区皮肤准备和受区保护;术后护理包括体位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病情观察,负压引流护理,组织瓣观察和口腔护理等。
作者:郑钰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无创呼吸机可有效地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增加通气量,既方便又安全,避免了气管插管和切开等有创治疗,有利于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减轻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先心病术后实施无创通气属于拔管后的序贯治疗,术后患儿因为撤机失败而通常应用鼻塞或面罩呼吸机无创通气,从而度过无创辅助期,终撤机。但由于无创通气中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据统计发生率为21%-46%[1],严重者甚至出现误吸后不得已使用有创通气,增加患者痛苦,故胃肠道管理在患儿应用无创通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遵循预防为主,尽早处理的原则进行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徐玫;代淑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探讨B超监视妇科手术仪配合米索前列醇在育龄人群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78例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终止妊娠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术前2小时口服米索前列醇0.6毫克,术中B超妇科手术仪全程操作进行人工流产。对照组术前不用任何药物按传统方法进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疼痛、宫颈口松弛、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和手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少,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 超监视妇科手术仪配合米索前列醇在育龄人群计划生育手术中具有直观性,术中可动态观察宫腔内情况变化,可减少人工流产术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基层推广。
作者:赵永华;王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