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赟;张丽华
目的:探讨老年人阑尾周围脓肿I期手术的治疗及并发症的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58例老年人阑尾周围脓肿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58例切口一期愈合47例,5例切口有轻微红肿和线结反应,4例切口感染经撑开引流、换药15-20天治愈,1例术后引流不畅,术后腹腔残余脓肿,3月后行2次手术治愈。1例术后出现肠粘连,保守治疗3月无明显好转,行肠粘连松解术治疗后治愈。全组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5d。结论:对老年人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给予I期手术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缩短病人病程,减轻病人痛苦,减少病人花费,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商爱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游离脂肪酸(NEFA)水平变化及其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的量(mALB)将2型糖尿病患者135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及早期糖尿病肾病组(B组),另选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均进行CysC、Hcy、及NEFA的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及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CysC、Hcy、及NEF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24h 尿mALB水平增加血清CysC、Hcy、及NEFA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清CysC、Hcy、及NEFA水平与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及监测病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海燕;左军;孔凡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纳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4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通过更昔洛韦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孟鲁司特纳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在总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上的表现上,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的表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临床采用孟鲁司特纳联合更昔洛韦治疗,疗效确切,症状缓解明显,安全性高,适合在临床行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张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对乙肝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待乙肝患者行为态度的情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乙肝防治宣传及其他传染病管理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深圳市光明新区外来务工人员1068人进行调查。结果: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对乙肝知识知晓率低,对乙型肝炎预防知识薄弱;在对待乙肝患者及病毒携带者的态度和行为上,呈现恐惧和麻木两极分化情绪。结论: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对乙肝知识和乙型肝炎预防知识认知不足,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
作者:郭金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综合营养干预在孕晚期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月-8月在我院产科门诊产检的孕晚期孕妇200例,其中100例为对照组,1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孕妇于孕晚期开始在产科门诊常规产前检查中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挂历等书面资料获取营养相关知识,观察组孕妇于孕晚期开始由专职护士为其进行综合营养干预: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向孕妇宣教孕晚期营养知识;进行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分析膳食结构,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制定个体化食谱。结果:观察组孕妇每周体重合理增长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显著意义;观察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剖宫产率、胎儿生长受限和巨大儿出生率、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孕晚期孕妇营养管理中实施综合营养干预对提高孕晚期孕妇每周体重合理增长率,降低孕晚期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剖宫产率、胎儿生长受限和巨大儿出生率、产后出血率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家琼;毛文霞;董国凤;赵秀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方法:对6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吸烟史、血脂、血压、血糖等内容,并对其进行Gensini积分判断。结果:男性及体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mmol/L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女性及体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mmol/L的冠心病患者,且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体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与吸烟史、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因素无关,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医师可利用医学检查方法对冠心病患者体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预测患者可能发生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并对男性冠心病患者给予有效预防措施,降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危险性。
作者:刘平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自动心肺复苏仪在急诊成人心跳骤停患者 CPR 抢救中的应用和复苏效果。方法: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急诊抢救室因心跳骤停并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8)使用美国ZOLL公司的Autopulse自动心肺复苏仪,对照组(n=39)采用人工标准心肺复苏进行心肺复苏,除颤、药物应用等基本相同。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和指脉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值(PetCO2)、选取复苏时间(0 min、15 min、30 min)的测定值,比较2组患者的循环、呼吸恢复情况。结果:复苏即刻监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2个时间点比较试验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指脉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值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心肺复苏仪较之人工心肺复苏更加标准、规范且可靠性高,能有效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肌及脑组织血液灌注量,可显著提高临床复苏成功率。
作者:刘荆;吴莉;邹蓉;徐丽;陈立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废弃的注射器只能成为医疗垃圾,但是经过简单改造就可以变成废物利用的宝贝。各种消毒液的配制都离不开量杯,而临床常用量杯都是玻璃制品,长期使用后,刻度线易模糊,会导致配制的消毒液浓度不准确。保存不当时,易碎,鉴此,我科采用废弃的一次性注射器针筒做量杯,注射器为塑料材质,牢固耐用,不易损坏,现介绍如下:方法:根据消毒液剂量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一次性注射器,如5ml、10ml、20ml、50ml 等,取下针头和活塞,用填充物堵住注射器乳头或用火将注射器乳头完全融化至闭合,直至用针筒盛水无渗漏即可使用。优点: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成本低廉、牢固耐用、值得推广。
作者:舒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总结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临床特点,提高我院新生儿科对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NICU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例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儿中男2例,女1例;发病年龄48h~72h;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应差、皮肤发花、喂养困难、呼吸困难、抽搐等;常规实验室检查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高氨血症等;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尿有机酸显示3例患儿尿中甲基丙二酸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转归3例患儿均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症状,且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冯万松;张长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在我院心理科门诊就诊以失眠为主诉的120例患者,排除抑郁症,焦虑症和其他精神障碍疾病,用自编量表进行一般情况调查,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进行睡眠质量调查,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表-36(SF-36)评价其生活质量。同时对6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中重度失眠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轻度失眠组和对照组,轻度失眠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正常对照组,三组之间评分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并且失眠程度越重,生活质量下降越显著。结论:失眠症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受损,对其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作者:董丽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拔牙患者的牙科治疗经历以及认知对牙科焦虑(dental anxiety, DA)的影响。方法:对225名到口腔科拔牙的患者发放牙科焦虑量表和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和非参 Mann-Whitney Test 对被调查者基本人口统计学信息、牙科治疗经历、认知与焦虑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牙科治疗经历对DA 的发生无差异;认知与DA的发生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DA是一种常见现象,患者的认知相对于牙科治疗经历更能影响患者DA的发生。
作者:熊晓菊;夏海朋(通讯作者);陈锦秀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病情重,并发症多,加强患者的营养管理,增强机体抵抗力,为患者的治疗给予积极支持,因此对于每位神经内科的护士而言,增加危重患者营养风险管理的意识,应对营养问题,给予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改善预后。
作者:贾红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与分析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于高血压Ⅲ级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26例于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高血压Ⅲ级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其中对照组仅采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而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血压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心功能指标也得到改善。治疗后组间对比。除了MAP以外,其余心功能各项指标包括CO、E/A、LVEF均明显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的治疗方案,高血压Ⅲ级患者的血压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其心功能的改善效果也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傅琳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彩色B超对胸腔积液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彩色多谱勒B超诊断仪,患者取坐位,自背部肩押中线、腋下从下到上沿肋间多方位检查。结果:50例胸腔积液患者中,右侧积液20例,左侧积液25例,双侧积液5例,以无回声区前后径大一次为准,少量积液共20例,中量积液共22例,大量积液共8例。结论:B超对胸腔积液的性质判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具有灵敏、准确、无创、简便等特点。
作者:张艳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本文论述张仲景在《伤寒论》的338条及在《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第十六》中记载的乌梅丸方。大多医家认为本方为治疗蛔厥及久痢为主,但是根据后世医家对乌梅丸的注释和现代医生运用此方治疗疾病,可以发现乌梅丸的治疗范围特别广泛,并不仅是杀虫的处方。
作者:阿贝乐[法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术前、术后访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和对策,提高访视质量,是实现患者获得高质量护理及顺利康复的关键。方法:通过对围手术期访视的内容、形式、流程和效果的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和改进途径。结果:显著有效地提高了访视质量和手术质量。结论:提高对访视的认识,规范访视内容、形式和流程,能有效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整体满意度。
作者:李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的风险,提出对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措施。方法:通过分析妇产科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风险控制方法两个大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结果: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更加满意。结论: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来应对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减少了护理工作中发生错误的次数,也避免了医患之间的纠纷。
作者:柏明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总结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原因和社区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辖区内2010年1月-2013年7月老年糖尿病管理患者19例20次发生低血糖反应患者的临床表现、诱因、社区防治方法。结果: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中枢抑制症状(意识障碍、嗜睡等);主要诱因为能量摄入不足、药物使用不当、剧烈运动、肾功能不全等;防治方法:饮食控制、用药指导、运动指导,严密观察,及时评估,必要时进行动态血糖监测。结论:大部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缺乏糖尿病相关知识,未能正确预防是引起并发低血糖的主要原因。
作者:潘力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坦度螺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坦度螺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和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抑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第1、2、4、6周末HAMD和HAMA评分均较基线下降(P<0.01);同期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度螺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安全有效,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
作者:欧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食管的解剖以及血液供应等特点决定了食管术后易并发吻合口瘘,而吻合口瘘是食管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胸内吻合口瘘。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2%,死亡率高达30%~50%〔1〕。吻合口瘘一旦发生,其治疗护理难度大、预后差、死亡率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不但可以降低病人的死亡率,还可以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我科自2005年至2012年共发生食管吻合口瘘1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12例,均为男性,年龄42~73岁,均行食管、胃胸内吻合。吻合口发生时间为术后3~10天。在吻合口瘘发生期间,患者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及十二指肠营养管均未拔除。经积极治疗、护理,11例患者治愈,1例患者因全身衰竭而死亡。
作者:程木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