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胺碘酮和普罗帕酮、西地兰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对比

戴凯琦;周其成;王庆平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 胺碘酮, 普罗帕酮, 西地兰
摘要:目的:比较静脉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西地兰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转复及心室率控制情况。方法:70例阵发性AF患者随机分成胺碘酮组24例、普罗帕酮组23例、西地兰23例,分别静脉推注胺碘酮150~600 mg、普罗帕酮70~210 mg、西地兰0.2-0.6mg,观察各组AF的转复、心室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其中对用普罗帕酮和西地兰无效者再次予胺碘酮治疗后9例转复成功(未记入胺碘酮组)。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1),3组治疗前后的平均心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胺碘酮组疗效更佳,且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胺碘酮转复心律有效率及降低心室率作用均优于普罗帕酮和西地兰组,且适用范围广,副作用较小。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对在校大学生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不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而在青少年当中也经常可见,它是危害身体健康的多发病。长期高血压是多种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越来越强调非药物措施,强调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基础上由患者自己“照顾”自己的慢性病自我管理方法。非常适合高血压患者的管理[1]。为提高高血压患者掌握有效的自我管理,自我保健的方法,我们不应仅限于疾病的护理,更应采取各种健康教育方式以增加患者的健康知识,减少发病率,防止重要器官损害,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莉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胎盘植入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病因、诊断、处理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5例胎盘植入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例行次全子宫切除术。8例行局部缝扎止血,加欣母沛加强子宫收缩。5例术后行氨甲喋呤化疗保守治疗成功。无一例孕产妇死亡。结论:胎盘植入是发生产后大出血严重致命的危害因素,必要时需行子宫切除,对出血少植入面积小有生育要求的可行保守治疗。

    作者:叶望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应用超声心动图及应变率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双侧心房结构重构

    目的:对房间隔局部心肌功能与双侧心房结构重构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对双侧心房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108例,健康自愿者50例。使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应变率技术,测量计算双侧心房面积指数、及房间隔应变/应变率参数,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房间隔应变数值Sa、应变率数值SRe与左房面积指数均呈显著负相关,房间隔应变率参数SRe与右房面积指数存在相关性。结论:作为局部参数的应变/应变率可作为进一步了解左房功能的指标,并进一步证实高血压病对右心房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可能通过房间隔传递。

    作者:张静秋;陆永萍(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35例拉莫三嗪联合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和观察拉莫三嗪联合疗法在儿童难治性癫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35例难治性癫痫患儿,给予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并与联合治疗前患儿癫痫发作频次进行比较,同时观察联合疗法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儿癫痫发作频次较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显效,9例有效,无效5例,1例恶化,治疗有效率为82.8%。联合用药后,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皮疹、恶心、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结论:给予难治性癫痫患儿拉莫三嗪+丙戊酸钠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疾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较少,患儿可耐受,安全性良好。

    作者:肖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实践与探索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实践与探索。方法:对我科2011年11月以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护士综合素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对护士满意度提高。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有利于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终实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何水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早期康复护理在手外伤术后功能训练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手外伤术后功能恢复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至2012我院手外科病人70例,包括骨关节损伤、神经损伤、断肢再植、掌筋膜挛缩等7个病种,每个病种抽取相同年龄层次的患者10例,共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功能锻炼)。结果:经过护理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发生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减轻了术后并发症,帮助手部功能有效恢复。

    作者:王玲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9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2009年至2011年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各种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并做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结果:92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呼吸内科和ICU,分别占39.1%和23.9%,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共分离出69株,占75.0%,抗菌药物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以及阿米卡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头孢噻吩等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高。结论: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标本中,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加强耐药性检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鲁小明(通讯作者);林海霞;路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中的个体心理质量分析

    为了使心理护理成为整体护理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行为,针对护理学科发展需要和心理学特点,通过对护士职业心理,病人就诊心态的个体心理质量评估,揭示心理护理多层面因素联合作用效果,在提高护理素质和加强护患沟通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设立病人心理档案的建议。

    作者:杨桂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甲状腺危象的护理

    甲状腺危象是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在甲亢未治疗或控制不良的患者,在感染、手术、创伤或突然停药后出现以高热(体温>39℃)、大汗、心动过速(140次∕分~240次∕分)、心律失常、严重呕泻、意识障碍等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原因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应激反应减弱,短时间内大量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释放入血有关。主要诱因:(1)应激状态,如感染、手术、放射性碘治疗等;(2)严重躯体疾病,如心力衰竭、低血糖症、败血症、脑卒中、严重创伤或急腹症等;(3)严重精神创伤;(4)口服过量甲状腺素制剂。

    作者:涂芸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生物钟基因Per2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具体探讨生物钟基因Per2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3年1月间32例于我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作为样本,同期选择32例正常肠道组织作为对照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生物钟基因Per2蛋白的表达。结果:切片镜下显示肿瘤中较配对的正常肠道组织中Per2蛋白的表达呈明显增高,在细胞核及细胞浆中均见强阳性。随Dukes分期的增强,Per2表达阳性表达率及阳性强度呈递增趋势,Per2中度及强阳性表达与Dukes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肿瘤存在生长凋亡的昼夜节律性,生物钟基因Per2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

    作者:孙永红;刘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乳腺癌患者B超引导PICC置管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B超引导PICC置管在单侧乳腺癌化疗患者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方法:将100例乳腺癌化疗行PICC置管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置管方法置管,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置管。观察分析两组穿刺指标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周内静脉炎发生率,带管期间感染率,导管脱出及断裂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置管,能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医疗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较常规置管优势明显。

    作者:杜清妹;林丽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硫酸镁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32例探讨分析

    目的:通过对硫酸镁临床使用前后疗效观察,对其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32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分析其病例特点,阐述应用硫酸镁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情况。结果:32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16-64岁,平均41岁。原发病为:冠心病12例(AMI6例,OMI6例),高血压心脏病4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病毒性心肌炎6例,风心病2例,先天性心脏房缺、室缺手术后各1例,预激综合征(WPW)2例,原因不明2例,通过使用硫酸镁缓慢静脉注射,显效率为61%,总有效率为74.9%。结论:硫酸镁对室性心动过速疗效确切,优于抗心律失常药,因抗心律失常药大多数对心肌有抑制作用,反复注射可引起严重心律紊乱等副作用。因此,硫酸镁是治疗室性心动过速较佳方案。

    作者:王蕴哲;李善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对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影响

    目的:针对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特点,进行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健康。方法:设计健康教育表,有计划地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以问卷的形式了解教育前及教育后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可减轻患者焦虑,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预防疾病复发,降低经济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春梅;周婷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鼻中隔矫正术后鼻中隔穿孔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

    目的:探讨鼻中隔穿孔发生的原因,寻找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鼻中隔矫正术后鼻中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在中隔手术中破损黏膜所致,术后鼻腔填塞后穿孔3例,术后应用鼻内类固醇激素2例。结论:鼻中隔矫正术是医源性鼻中隔穿孔的主要原因,注意围手术期手术各个环节,预防鼻中隔穿孔的发生。

    作者:龙红兵;覃继新;廖培生;罗小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医护理在老年慢性病康复中的运用

    应用中医护理所具有的特色,针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服药、情志等方面进行施护,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作者:黄琼;王荣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肾病综合征的饮食治疗及护理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排泄器官,它能把人体各组织器官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代谢产物,特别是蛋白质的代谢废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维持人体水,电解质以及酸碱的平衡。而饮食又是物质代谢的原料,当肾脏患者的时候,除了用药物治疗以外,还需要用饮食配合治疗,合理的饮食治疗尤其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肾病综合征是肾小球疾病中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以及浮肿。1临床资料:我科自1992年至1995年共收治肾病综合征患者61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11例,大年龄67岁,小年龄15岁。2饮食治疗的目的、措施及体会。2.1饮食治疗的目的:给予充足能量、高蛋白质、适量脂肪、低盐或无盐饮食为主要治疗原则,调整和控制饮食中蛋白质的质和量。预防和治疗由于水钠潴留引起的水肿、电解质紊乱,维持机体营养需要。

    作者:冯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中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0例进行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进行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护理。结果:40例患者进行40次胶囊内镜检查,均能顺利进行,图像清晰,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方便,检查前后的有效护理干预是胶囊内镜检查成功与否的关键。

    作者:周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气田职工高血脂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普光气田职工高血脂症的流行状况。方法:从1960名劳动者职业健康体检资料中,筛检出TG (甘油三酯)增高者938例、TC(胆固醇)增高者35例,分析血脂异常的患病情况与膳食结构、性别及年龄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血脂异常检出率为48.32%,单纯TG增高检出率为47.86%,单纯TC增高检出率为1.79%,TC、TG均增高检出率为1.43%。男女性别之间、各年龄组之间患病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男性高血脂患病率高于女性,年龄增大,患病率增高。

    作者:李淑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探究

    通过对中职学校专业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对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在职业教育教学方面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作者:于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能力认证中微生物盲样检测结果分析

    能力验证是通过实验室间的比对来确定实验室能力的活动,它可用于确定某个实验室进行某些特定检测或测量的能力,以及监控实验室的持续能力。在评价和保障实验室能力的各种措施中,能力验证活动已经成为我国实验室认可机构广泛采用的重要技术手段。实验室通过参加有效的能力验证活动,并获得满意结果,能够增加客户以及相关方对实验室的信任。我实验室连续多年参加省级和铁道部能力认证,并取得优异成绩。本文总结了2012年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节能环保劳卫研究所针对铁路疾控系统开展的细菌盲样检验活动。

    作者:晁安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