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会敏
目的:探讨半夏丁香膏外敷治疗妊娠剧吐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妊娠剧吐病例60例,予半夏丁香膏外敷神阙一疗程,记录疗效。结果:60例患者,痊愈为32例,好转16例,无效2例。痊愈、好转为有效,有效率达96.6%。结论:半夏丁香膏外敷法治疗妊娠剧吐疗效确切。
作者:黄敏敏;王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差错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6月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1000例配置事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观察配置中各类差错发生率和发生原因,采取干预措施后差错发生率。结果:2012年1~6月差错发生率为3.0%,差错原因主要为医师处方差错(33.3%)、药师差错(26.7%)、护师添加药物错误(13.3%)、割破输液袋(10.0%)、忘记更换注射器(6.7%)、未进行无菌操作(6.7%)等;2012年7~12月实行预防干预措施后,差错发生率明显下降,与1~6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要制定严格的配置方针,加强配置管理,以减少差错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
作者:高敏;徐元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病历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中进行各种诊疗过程中所有医疗文书资料[1]。随着各项社会功能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完善,病案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几乎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从各种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到商业保险;从司法鉴定到劳动保障部门的伤残鉴定;从个人了解病情到转院治疗等等,病案信息资料的服务范围也越来越广,要求复印的内容范围越来越高,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展病案资料复印的人性化优质服务、寻求新的管理模式成为病案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1为病案资料复印提供优质服务1.1人性化优质服务观念的转变。变以往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开展各项工作时,我们要进行“换位思考”在向“客户”不断提供大化优质服务的同时,发挥医院后服务窗口作用,留住客源,实现医院的持续发展。
作者:温婷晔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石林县围产儿主要死亡原因有助于制定可行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方法:收集石林县2008-2012年206例围产儿死亡报告卡,分年份、死亡原因逐个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死亡原因分类早产及低出生体重45例,出生缺陷42例,胎盘疾病34例,脐带病变29例,出生窒息24例,母亲疾病13例。结论:依据围产儿的死亡原因研究制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对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有积极意义。
作者:高原;彭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死亡率的迅猛增加,必然需要社会、家人更多的付出,临床医护工作者需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以便服务于这类人群。探讨临床治疗与新的医学管理模式是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我院在老年病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的治疗与管理模式上采取“三位一体”病人管理新模式,取得了一定经验,现分享如下。1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即病人入院后,根据病人年龄,性别,疾病等特点进行分类管理,有一名主管医生、一名主管护师、一名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组成一体,针对患者病情进行专人管理、专人治疗、专人康复的“三位一体”式一对一,一站式病人服务管理模式。即患者从入院,到康复出院均有三位主管人员对患者躯体性疾病、心理性障碍、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康复功能的锻炼、进行综合性治疗与康复。病人再次入院时均有以上主管人员为其终生服务。
作者:陈洪宽;刘洪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探讨脊柱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40例脊柱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问题和特点,实施有效的护理,以改善病情和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血友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循证护理方法过对一例椎管内出血血友病B患儿进行护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定患儿的循证护理问题,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干预。结果:经过15天的治疗、护理,患儿感知觉逐渐恢复,运动功能恢复良好,护理效果良好。结论:运用循证护理程序指导血友病的临床护理工作,避免了患者椎管内出血的加重和生命危险,预防了残疾和功能丧失,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辛学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结果:两组干预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同干预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干预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单玉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狼疮脑病又称为神经精神性狼疮(NPL),是狼疮危象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临床上多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1g#d-1)冲击治疗[1]。但当患者出现意识改变、精神障碍、癫痫大发作等表现时效果欠佳,而过大剂量容易并发感染、甚至死亡。而且免疫抑制剂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全身给药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临床上对狼疮脑病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了鞘内注射技术。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本院风湿免疫内科对9例狼疮脑病患者应用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地塞米松,效果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例,全部为女性;年龄17~42岁,平均28.5岁,入组标准:(1)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红斑狼疮诊断标准。(2)排除精神病、颅内感染、高血压、尿毒症性脑病,糖皮质激素所致神经、精神异常。(3)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效果欠佳。(3)病理征均为阳性,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结果异常。其中精神异常3例,意识障碍3例,癫痫1例。
作者:黄中莹;付雪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目前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病人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浆细胞性乳腺炎极易误诊乳腺癌,对于乳头内陷畸形的妇女病人应引起高度重视,应尽快手术取得病理诊断,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是治疗的关键。浆细胞性乳腺炎又称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中青年妇女一种非感染性乳腺炎症,主要发生在非妊娠、非哺乳期,主要以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乳腺炎症性疾病。此病发病率不高,国内文献报道约占乳房良性疾病的1.41%,但临床易误诊,与乳腺其他疾病混淆尤其误诊乳腺癌,处理不当易形成乳管瘘,甚至导致不必要的乳房切除。我们总结了03年8月-11年7月收治4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建峰;杨绥冲;聂勇;常浩生;李昌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药食同源之芳灵酸枣叶茶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灵酸枣叶茶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奥氮平和艾司唑仑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有效率为63.9%;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灵酸枣叶茶治疗失眠疗效可靠。
作者:崔占义;孙树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医情志护理对艾滋病患者抑郁状态自评抑郁量表(SDS)积分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30例患者,行SDS评估抑郁状态,在内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情志护理干预,2周为1疗程,共干预2个疗程,分别予SDS评分,进行治疗前后统计学比较,观察中医情志护理对患者抑郁状态的改善程度。结果:干预2周、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或 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2周、4周后较治疗前积分明显降低;治疗4周后与治疗2周比较, 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4周后较治疗2周积分明显降低结论:中医情志护理能够明显降低艾滋病患者SDS自评抑郁量表积分,改善患者抑郁状态,且疗程越长效果越好。
作者:太明爱;杨艳华;张敬;姜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强调医务人员重视职业暴露与防护。方法:通过讲述全科护士职业暴露特点及防护措施,阐述护士职业防护的必要性。结果:全科护士职业危害明显减少。结论:职业暴露所产生的危害时刻伴随着全科护士,而职业危害的防护,关键在于提高职业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
作者:罗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型号头皮针在门诊输液室患者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月门诊输液病人680例,且均无明显的躯体疼痛和感觉异常,局部血管弹性良好,同时使用同种治疗药物的病人,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0例,由同一护士各输液1200次,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穿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穿刺感微痛和剧痛的患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无痛患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5号半头皮针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病人疼痛感明显减轻,对血管的损伤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服务更具人性化。
作者:万丽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并行急诊PCI的患者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0mg瑞舒伐他汀组(76例)和40mg阿托伐他组(76例)。在常规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的基础上,两组分别给予20mg瑞舒伐他汀组、40mg阿托伐他组维持治疗一个月,并分别于术前、术后24小时、术后1周及术后1月采集患者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水平,观察1个月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入院时(PCI术前)2组间患者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与术前比较,血清 hsCRP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1周和术后1月时,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20mg瑞舒伐他汀组hsCR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稍低,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两组均可使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术后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且20mg瑞舒伐他汀比40mg阿托伐他汀抗炎效果更明显。两者都能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林蓓佑;吴鹏;林智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颈部淋巴结核的CT影像表现,提高CT的诊断水平;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和(或)临床证实的颈部淋巴结核患者的临床与CT资料,分析其影像表现及临床主要症状;结果:多发13例,平扫密度均匀和不均匀共同存在,边界清楚或模糊,其中5例增强呈多种强化方式,主要表现为均匀强化、环形强化、多环形强化及分隔状强化,其中,以环形及多环形多见;1例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后呈均匀强化;1例可见大片状坏死,边缘模糊,增强后壁呈花边状强化,其内见乳头影。结论:结合病史和CT表现,可提高诊断颈部淋巴结核的的准确性。
作者:陈尚昆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在产科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106名自然分娩患者。分为人性化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人性化护理组患者在产后焦虑程度及对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产妇采用人性化护理并且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人性化护理方案。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黄玮;孙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急救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8例急性有机磷中毒临床资料,并对患者采用传统的洗胃、解磷定、阿托品积极的综合治疗。结果:38例患者,治愈37例(占97.4%),1例死亡患者因服毒量大、就诊时间晚,来院时已出现呼吸循环衰竭。结论: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个体差异应结合临床病情观察,综合分析判断,灵活用药,找出适合每个患者自己的个性化用药方案。
作者:夜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凤山县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现住地址、发病日期和性传播疾病为查旬条件,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凤山县2008-2011年的梅毒、淋病、AIDS/HIV阳性病例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4年来凤山县累计报告梅毒、淋病、AIDS/HIV阳性病例共187例,年均发病率为23.09/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成年人发病为主,占95.72%,高发人群为19-49岁农民及农民工,占成年病例数的70.11%,其中发病数多的是30-39岁组,其次是19-29岁组,再次是40-49岁组。县外报告病例数120例,占64.17%;县内报告病例数67例,占35.83%,但县内报告病例数呈逐年增长趋势。结论:凤山县性传播疾病呈增长趋势,重点人群为农民和农民工,性病防控任务十分艰巨。
作者:黄兴锋;陈永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处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012年收治的椎管内肿瘤患者246例中的髓内肿瘤患者共计45例(18.3%),均采用MRI得以确诊,将其诊断结果与后期的术后病理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得以证实:25例为室管膜瘤,16例为星形细胞瘤,4例为血管网状细胞瘤,这与MRI诊断结果完全一致。经手术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33例,无明显改善8例,另有4例病情加重,其中手术死亡0例。结论:髓内肿瘤采用MRI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正确率,为该病的首选诊断方法,同时在MRI的指导下进行肿瘤的切除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涛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