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娜
目的:探讨和分析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ABE)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选取66例在我院接受换血治疗的患儿,将31例未患有胆红素脑病的患儿记为对照组,35例患有胆红素患儿记为观察组,分析和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引发ABE的主要因素为溶血性因素,其次为感染因素,观察组与对照组两者在总胆红素浓度、黄疽持续时间等指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引发ABE的主要因素是溶血和感染,引起脑病的高危因素是总胆红素浓度超标和干预延迟。
作者:安小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目前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病人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浆细胞性乳腺炎极易误诊乳腺癌,对于乳头内陷畸形的妇女病人应引起高度重视,应尽快手术取得病理诊断,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是治疗的关键。浆细胞性乳腺炎又称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中青年妇女一种非感染性乳腺炎症,主要发生在非妊娠、非哺乳期,主要以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乳腺炎症性疾病。此病发病率不高,国内文献报道约占乳房良性疾病的1.41%,但临床易误诊,与乳腺其他疾病混淆尤其误诊乳腺癌,处理不当易形成乳管瘘,甚至导致不必要的乳房切除。我们总结了03年8月-11年7月收治4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建峰;杨绥冲;聂勇;常浩生;李昌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长岭县是人、鼠间鼠疫历史疫区,历史上发生过166次鼠疫流行,给人类的健康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几十年来,长岭县鼠疫防治工作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掌握该疫源地的变迁过程和现状,现将长岭县2011-2012年的鼠疫监测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李宝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甲状腺危象是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在甲亢未治疗或控制不良的患者,在感染、手术、创伤或突然停药后出现以高热(体温>39℃)、大汗、心动过速(140次∕分~240次∕分)、心律失常、严重呕泻、意识障碍等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原因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应激反应减弱,短时间内大量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释放入血有关。主要诱因:(1)应激状态,如感染、手术、放射性碘治疗等;(2)严重躯体疾病,如心力衰竭、低血糖症、败血症、脑卒中、严重创伤或急腹症等;(3)严重精神创伤;(4)口服过量甲状腺素制剂。
作者:涂芸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笔者报道37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护理体会。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体位训练,正确评估手术耐受性,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对神经损伤、脊髓压迫、肺栓塞等并发症的预防和观察护理,指导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和离床活动,是确保手术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燕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棉酚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生育作用。文章从甲酸棉酚和醋酸棉酚的药理、临床及毒副反应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刘瑞芬;李迎晓;师伟;徐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复方大承气汤联合针刺穴位治疗胃瘫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20例发生胃瘫的患者,在给予心理护理、持续有效地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等基础上,加用复方大承气汤联合针刺穴位治疗和护理,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20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经治疗10-12天痊愈出院,12例患者14-21天治愈出院。结论: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复方大承气汤联合针刺穴位等中医中药治疗胃瘫,能明显缩短胃瘫患者的病程,效果可靠。
作者:韩亚妹;王铁;张志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学校(托幼机构)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加上学校(托幼机构)又是政府、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因此,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尤为重要,必须高度重视。冬、春季节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学校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风疹、猩红热、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这种人员密集的地方,一旦发生更是比较容易传播,只有将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才能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达到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的目的。从而保障学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保证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因此广大师生必须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作者:李均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强调医务人员重视职业暴露与防护。方法:通过讲述全科护士职业暴露特点及防护措施,阐述护士职业防护的必要性。结果:全科护士职业危害明显减少。结论:职业暴露所产生的危害时刻伴随着全科护士,而职业危害的防护,关键在于提高职业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
作者:罗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比较普通氧气湿化瓶与一体式吸氧管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将9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分别使用普通氧气湿化瓶内加无菌注射用水和一次性密闭式氧气湿化瓶,检查初始、24h、72h湿化液的细菌感染率。结果: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使用前、使用24h、48h、72h时分别为1例、16例、20例、19例,观察组细菌培养均为阴性,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一次性氧气湿化瓶可降低COPD患者的院内感染率。
作者:徐宁;刘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恰当的心理护理方法,是可以减轻或解除疼痛的。方法:采取不同形式的心理护理方法,对我科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40例各种疼痛病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消除疼痛的人数占17.5%,减轻疼痛的人数占77.5%,总有效率达9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疼痛。
作者:马红仙;李宜梅;李凤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心律失常病人观察以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接收的43例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中有41例抢救成功,好转以后出院,其中2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及早发现心律失常的病状,对心律失常病人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可以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的治疗或缓解,减少患病(者)死亡率,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增加,实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而且可以帮助患者及早恢复健康,实现治疗成本的节约。
作者:杜文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黄体酮加山莨菪碱治疗肾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至2012年门诊的肾绞痛患者45例,经用黄体酮加山莨菪碱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患者显效3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结论:黄体酮加山莨菪碱治疗肾绞痛的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徐凤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07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股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患者共56例。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2±10)min,术中的出血量为(290±14)ml。治疗后56例患者基本能够恢复骨折对位对线能够达到解剖复位的标准。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在10.8个月。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切口感染或者深静脉血栓等出现,随访中也没有发现有断钉等情况。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中段粉碎性骨折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接受治疗后其并发症相对较少,预后效果较好。
作者:欧宗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室(ICU)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病率趋势,探讨集束化策略对 VAP的干预效果。方法:对入住 ICU的患者VAP发生情况进行目标性监测。采取回顾性调查与前瞻性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住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预防 VAP。结果:对照组 VAP的发生率为13.87‰,观察组为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呼吸机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集束化干预策略可以有效预防VAP的发生。
作者:王亚莉;赵真;杨雪华;王贺;阎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职业危害指的是在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急危重症病人及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重要场所,在紧急的抢救与处置过程中,护理人员往往忽略了自身的职业安全,成为职业危害中的高危群体。随着社会的进步,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院前急救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也将受到更多关注。
作者:黄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据可靠数据表明:我国目前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有25万人因心理问题而导致死亡;自杀已成为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死因。(12-18岁)的中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生理上有“成人感”,心理上却是半成人状态;言语上常有片面性、绝对性;行为上常有冲动性、爆发性和极端性;情绪方面既易喜又易悲,波动幅度大且难于自控。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心理卫生知识的匮乏,青少年学习和社会适应等不良影响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被老师和家长所忽略。
作者:赵俊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心脑血管病房实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心脑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展开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并以2010年未开展优质服务的120例心脑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对象。对照两组夜间陪护率、护患纠纷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心脑血管内科病房的护理人员技能及素质均有所提高,患者的投诉率及护患纠纷率与没有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相比,显著降低(P<0.05)。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提高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病房中开始“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加强护理制度的完善、人员的培训、环境的改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及减少护患纠纷,获得较满意的护理效果。
作者:赵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心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并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收集近5年来本院住院的心内科老年患者34例,通过对其心理特点的观察研究,建立信赖友爱关系,并对他们进行贴心护理。结果:经问卷调查的方法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有97%的患者及家属对贴心的护理感觉到满意。结论:对心内科老年病人进行临床护理的同时加强有效的心理护理,在治疗上可达到佳的心理状态,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陈彩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健康意识逐步提高。人们对疾病防治、健康保障有了更大的需求。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积极开发中医资源及中医学中朴素的健康教育思想,使其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人类的健康发挥积极作用,是十分必要的。中医学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摄精神、注意饮食起居、重视锻炼身体、药物预防疾病、人工免疫以及保持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疾病谱的不断变化,中医学健康教育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1]。中医养生知识运用于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中,有一定的治疗保健作用,具有适用性[2]。
作者:张军;高晓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