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患病率调查及患病判断标准的探讨

徐明;马文娟;董昀球;杨志杰;董美华

关键词:高血压, 患病率, 判断标准
摘要:目的:掌握无锡市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现状并对患病判断标准进行探讨。方法:于2012年6-12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45061名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血压测量,并对血压升高者进行非同日3次随访测量血压。结果:通过调查时了解抽样人群的高血压患病史和对调查时血压升高者随访以明确诊断,获得高血压患病率为23.02%,而如果没有随访以明确诊断,则高血压患病率为29.05%。结论:对血压升高者进行非同日3次随访血压后得出的患病率更能准确反映实际患病情况。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围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总结护理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8例膀胱肿瘤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患者的术前和手术后护理方法。结果:患者术后产生回肠造口刺激性皮炎4例(14.3%),造瘘口狭窄2例(7.1%),经积极干预后所有病人均顺利康复。结论:做好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术后护理、康复指导能有效缓解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对术后造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是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1,2]

    作者:邓燕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脑室出血行侧脑室引流后重症监护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行侧脑室引流术后重症监护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08月至2013年09月收治的30例脑室出血行侧脑室引流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15例,给予护理组患者重症监护、常规组患者普通病房常规护理。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随访,对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组患者的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脑室出血行侧脑室引流术患者重症监护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周黎华;李梅;孙新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在中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价值体现

    目的:探讨佳护理干预方式在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效果体现。方法:选取45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内服、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给全面护理干预;对照组则行一般的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5%,明显好于对照组的61.4%。结论:实施护理干预能够保证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刘巧丽;刘启文;蔡伟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易误诊为智齿冠周炎的几种常见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易误诊为智齿冠周炎的几种常见原因。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断为智齿冠周炎的9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3例误诊为智齿冠周炎。结论:误诊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患者病史采集不全面,临床检查不细致,临床经验不足等。

    作者:李金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75例球形肺炎的胸片探讨

    目的:分析球形肺炎的胸片的表现特点。方法:选择在2005年-2012年间75例经临床证实为球形肺炎的胸片资料进行回顾性探讨。结果:球形肺炎胸片主要表现为类圆形致密影,大小约为2.5cm~7cm。10例见有支气管气像;43例边缘部分清晰部分模糊,见有粗长毛刺影;22例边缘清晰。46例密度不均匀,见有不规则透亮影;29例密度均匀。结论:胸片动态观察球形肺炎,对球形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很大。

    作者:徐士虎;陈南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厄贝沙坦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36例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方法:把7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36例,口服厄贝沙坦75mg/d;盐酸贝那普利组36例,口服盐酸贝那普利5mg/d。两组用药4周后,降压未达显效者,均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mg/d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症状、体征等情况。结果:厄贝沙坦组4周、8周末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61%、83%;盐酸贝那普利组分别为58%、7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厄贝沙坦组干咳发生率明显低于盐酸贝那普利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和盐酸贝那普利的降压效果大致相等,但厄贝沙坦的干咳发生率较低。

    作者:孙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山楂叶总黄酮主要药理作用及相关实验研究

    主要阐述山楂叶的主要化学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以及心肌缺血再灌注实验。

    作者:王军;张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持续质量改进对医院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对医院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为提高我国医院手卫生依从性提出参考依据。方法:以医院医护人员为观察对象,在监测期内,采用各种质量改进方法,观察手卫生依从性的变化。结果:从2012年2月到2012年9月,医护总洗手率从49.8%提高到90.6%,五大洗手指征洗手率得到全面提高。结论:采用有效的持续质量改进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提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的目的。

    作者:郭莹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小儿急性阑尾炎15例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阑尾炎误诊原因,降低误诊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对我院2007-2012年15例小儿阑尾炎误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15例误诊患儿均手术证实为阑尾炎,手术后痊愈出院。结论:误诊的原因主要是对小儿阑尾炎的临床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腹部体征掌握不准确。而耐心细致,左右下腹反复对比的查体对诊断有决定意义。一经确诊尽早手术治疗。

    作者:江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护理对策及心得体会

    成功穿刺静脉是基础、常用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方法,不仅取决于护士的穿刺技术,还与护士的心理素质有极大的关系。如何根据老年患者手背静脉血管的特点、位置及病情选择不同的穿刺方法,妥善固定与正确拔针的方法来保护好患者局部皮肤及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我们通过对近三年来中医科住院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体会进行总结,探讨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的护理对策。

    作者:刘改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床输血过程中在输血过滤器发生血液凝集一例原因调查分析

    患者,女,46岁,因“消瘦半年余,伴大便不畅一周,加重一天”,于2012年5月17日入住本院。患者入院前半年,因腰骶部疼痛在当地医院及省级医院诊治后,被确诊为子宫癌,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差,消瘦,贫血貌,眼睑轻度浮肿,入院诊断:1、急性肠梗阻,肿瘤引起;2、子宫附件肿瘤晚期伴全身多处转移;3、左下腹包块待查4、极重度贫血;5、多器官功能衰竭。

    作者:李昌玉;邓荣界;高兴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16层螺旋CT后处理关节分离技术在膝关节骨折中的优势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MSCT)后处理重建关节分离技术在膝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手术证实的膝关节涉及关节面骨折的MSCT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SCT扫描,并行后处理重建,重建技术有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及关节分离技术,对照普通X线膝关节正侧位,分析显示骨折情况。结果:胫骨髁骨折42例,股骨髁骨折19例,髌骨骨折4例,混合性骨折3例。X线共发现62例,66处骨折, MSCT轴扫发现68例,73处骨折,VR及关节分离技术共发现68例75处骨折。对所有涉及关节面的骨折,VR可清晰显示骨的三维图像,而关节分离技术显示关节面受累佳。结论:16层螺旋CT后处理关节分离技术在膝关节涉及关节面的骨折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作者:李继龙;马爱红;彭荣杰;陈勇;杨润;李娅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职生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过程中,我校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确定的前提下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医学基础课中的生理学也尝试教学的改革。通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实验方法等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黄智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95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实施整体护理,研究该护理方法对介入手术患儿的成效作用。方法:对95例患儿运用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所有患儿都在全麻下介入手术,均痊愈出院。结论:该护理方法对患儿介入手术减少手术后并发症有一定成效。

    作者:谭娜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脑血管支架植入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我院开展的36例脑血管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对:36例患者成功随访3个月至半年,疗效明显,患者家属均十分满意。所有患者中,33例患者语言功能、神经功能有明显的好转,好转率为92.86%;另外,1例患者出现脑出血,未留后遗症,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但对一过性脑缺血起预防作用,治疗仍具有一定的价值。结论:术前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充足的准备是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成功的基础,术中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及医护间密切的配合为手术成功的关键,而术后认真的监测和全面的护理是可预防多种并发症的有力保障。

    作者:陆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窦性心律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讨论窦性心律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把120例确证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纳入为急性心肌梗死组,另外选取同期存在室性期前收缩的非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窦性心律震荡的两个量化指标震荡初始(TO)与震荡倾斜(TS),将两组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TO值较高,TS值低,其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检测TO和TS 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明显优势,适于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长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同时心血管类疾病的发病率也持上升趋势。作为一类常见病,心血管疾病对人类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只有做好心内科的护理工作,才可以有效保障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命安全,才可以为患者及其家人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从而保障心血管疾病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分析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方面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同时提出几点消除隐患的措施,以供参考。

    作者:刘振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断肢再植患者的临床护理心得

    确保断指再植的成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是再植肢体成活,更要是其恢复其功能。

    作者:刘青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药学管理在基层医院中的发展研究

    医院的医疗活动中药学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逐渐提升服务理念,社会快速的发展,医院药学管理工作有着越来越丰富的内容。基层医院发展过程中因为受到人员素质、人员配置、硬件设施等方面的限制,无法达到药物管理快速发展的需求。本文就基层医院如何摆脱药学管理传统模式进行分析,探讨与基层医院药学管理的快速发展互相符合的对策,旨在促进药学管理在基层医院中的发展呈现健康均衡的趋势。

    作者:包秀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EGFR表达与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疗效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 EGFR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GFR在30例NSCLC及18例癌旁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吉非替尼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EGFR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对照组织(P<0.01)。吉非替尼在NSCLC中疗效显著(P<0.05)。20例对吉非替尼有效患者EGFR的表达为(-)2例,(+)3例,(++)10例,(+++)5例;8例无效患者为(-)4例,(+)2例,(++)1例,(+++)1例。在NSCLC中,EGFR的表达与吉非替尼的疗效呈正相关。结论:EGFR在癌组织中呈高表达,EGFR表达高者吉非替尼疗效好。

    作者:田春宇;张旭(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