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燕
本文对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护理专升本课程之一“护理专业问题研究”的课程改革、教学实施内容、实施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总体性概述,分析了通过专业问题研究课程设计与网络实施过程中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问题,期望能为护理科研教学设计及网络教育改革的同道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启迪。
作者:张建霞;刘娜;刘则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本文从PICC消毒部位、消毒剂的种类、消毒时间等方面综述了PICC日常维护过程中消毒方法的研究现状,为护理人员预防PICC管路细菌定植提供指导,为建立PICC统一消毒程序及标准提供依据。
作者:刘心菊;侯惠如;杨晶;王晓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价跨理论模型促进居家运动方案实施情况的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就诊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共12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日期分为干预组(n=61)和对照组(n=59)。对照组接受一对一居家运动宣教,干预组在宣教的基础上进行基于跨理论模型(TTM)的随访,持续8周。结果:干预组在行为改变过程的认知层面和行为层面、决策平衡利益因子和自我效能方面的得分均优于对照组,而障碍因子得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居家运动行为阶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居家运动方案能够提高患者对居家运动的参与度。
作者:马伟光;郭爱敏;伍青;马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根据口腔科治疗过程构建患者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法、专家小组讨论,拟定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内容和定义,使用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法,筛选和修订指标,构建口腔门诊患者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结果:经过两轮函询,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两轮问卷回收率均为100%,协调系数分别为0.237、0.258(P<0.01)。初步构建的口腔门诊患者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包括5项一级指标,即围治疗期安全宣教执行率、防护措施执行情况、口腔软组织损伤发生率、误吞/误吸发生率、跌倒/坠椅发生率。结论:该评价指标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可行性,为提高口腔门诊患者护理安全,改善护理行为提供客观、可量化的依据。
作者:林丽婷;邓益君;古文珍;游杰;杨晓晖;伍素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本文回顾国内外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相关文献,阐述了糖尿病健康素养的概念、评估工具、提升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的策略及后续的研究方向。
作者:吴辽芳;周秋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严重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而正念减压疗法是目前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且被证明可以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回顾性地分析正念减压疗法的概念和内容、乳腺癌患者的现存问题以及正念减压疗法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同时总结了该疗法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今后乳腺癌患者实施正念减压疗法提供参考和依据。
作者:陈志红;雷俊;颜萍平;尹航 刊期: 2016年第10期
mate整合是质性系统评价的方法,是在系统评价质性研究资料过程中,对同类的质性研究的结果进行收集、理解、比较、分析、归纳的方法,通过mate整合,可形成新的综合性的解释或结论,整合后的结果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映现象的实质。mate整合是个动态、反复解释与反思的过程,通常是在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即研究对象在社会、文化习俗、种族、生活方式、行为表现特征、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进行。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近10年我国住院患者跌倒研究的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对2004-2015年国内有关跌倒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827篇文献,分别发表在251种期刊上,文献数量近5年呈迅速上升趋势;第一作者来自28个省份,研究单位以临床医疗机构为主;17.7%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人群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论文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跌倒临床原因分析及预防管理措施、评估量表的使用及研制,多种质量管理工具预防跌倒的发生等方面,目前尚缺乏规范统一的跌倒管理指南;论文中引文以中文文献为主,外文仅占8.5%;研究受科研基金资助者仅占5.9%。结论:住院患者跌倒已引起临床医护人员广泛的关注,需要加强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探索更为有效的、切实可行的跌倒预防管理措施,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循证证据。
作者:贺菊芳;唐英;张彩云;张志刚;田金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本文通过阐述精神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感染发生的原因,归纳精神科感染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总结精神科预防和控制感染的相关措施,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和护理科研提供信息。
作者:吴春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调查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效能感、工作投入状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对大连市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的148名临床护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工作投入得分分别为(102.64±12.73)分和(48.68±8.95)分;②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教学效能感与工作投入呈正相关(P<0.05);③分层回归分析显示,个人教学效能感和总体教学效能感联合解释变异量的16.1%,为临床护理教师工作投入的正向预测指标。结论:护理管理者须重视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培养,提高其工作投入水平,进而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郭中献;沙丽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实证分析,完善肿瘤住院患者跌倒风险防范管理,促进跌倒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法:提取2013-2015年全院60例跌倒不良事件的数据资料,进行实证分析,通过修订跌倒风险评估表、建立实施跌倒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结构-过程-结果)、改善跌倒专项质量管理,构建以结果为导向,以评估、预防、干预过程监控为重点的管理模式。结果:经过半年的资料收集、实效观察和归纳总结,对跌倒评价指标建立及实施管理策略前后进行比较,跌倒发生率由0.9‰下降至0.38‰。结论:通过实证分析,为肿瘤住院患者跌倒管理的持续改进提供循证依据,将跌倒评价指标应用于全院各临床护理单元及专项质量控制,使跌倒管理更具目标化、规范化,有助于医院跌倒质量管理的提升,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唐玲;徐灵莉;周娜;邓本敏;张照莉;王国碧;皮远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护患关系协调与纠纷处理”课程是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护理专业专升本远程教学改革体系中的一门课程,经实践专家研讨确定了符合护士能力发展规律的从简单到复杂的4个学习情境。采用情境案例教学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符合情境要求的临床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完成学习任务。对2013-2015级115名学生的教学实践显示:74.50%以上的学生能自主选择到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86.62%的学生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情境案例,反思并解决其中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的成绩总体呈上升趋势,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的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临床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
作者:薄雅萍;夏素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价警示标识及防护方案在高龄患者误吸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8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误吸宣教,观察组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和误吸风险分级的基础上,设计误吸警示标识及防护方案进行误吸预防。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进食误吸的发生情况。结果:住院期间,观察组共进食5380次,误吸发生41次,占0.76%,其中呛咳发生37次、噎食发生4次、窒息发生0次;对照组患者共进食4824次,误吸发生172次,占3.57%,其中呛咳发生148次、噎食发生23次、窒息发生1次;两组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误吸警示标识及防护方案的实施可提高护士工作的警惕性、科学性、针对性,使患者易于接受,是一种有效预防误吸的管理方式。
作者:刘青青;钱媛;孙丽凯;陈俊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构建一套适合我国伤口/造口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运用德尔菲法对我国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等省市的18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9名伤口/造口领域专家进行三轮专家函询。结果: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高,权威系数为0.90;熟悉程度系数为0.85;判断依据系数为0.95;一、二、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495、0.472、0.282;终确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以及69个三级指标。结论:专家对伤口/造口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意见较一致,科学性和可靠性较高,可以为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的培养和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尹雪燕;温肇霞;陆连芳;于鹏;张凡;袁玉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民族志学用于描述文化或文化场景。文化是指在探寻某一群体日常生活的模式时,研究者归纳出来的该群体的某种品质特征,并被当作这一群体的标志。文化场景即民族志学中所指的所要研究的文化。民族志包括宏观民族志和微观民族志。宏观民族志描述的是广义的文化,而微观民族志描述狭义的文化,即对一组或文化中的小单位进行详尽细致的研究,如流浪者避难所的文化,或对组织机构单位中的特殊活动行为进行研究,如急诊室护士如何与孩子交流。任何人都属于某一种文化,它指引了人们的世界观,以及构建经历的方式。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调查手外伤住院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态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态度调查问卷对311名手外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手外伤住院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态度的总均分为(3.71±0.54)分,自我参与态度(4.03±0.52)分、自我防御态度(3.91±0.68)分、自我保护态度(3.81±0.84)分、知情情况(3.42±0.59)分、主动告知与询问(3.39±0.97)分。医院性质、文化程度、住院次数、职业是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态度的影响因素。结论:患者参与意识强烈,积极性较高,但存在对知情情况了解不多、缺乏主动告知与询问的现状。因此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特性和具体的临床情境,充分与患者沟通,提供与其检查、治疗等相关的医疗信息,充分提高患者参与的水平。
作者:杨汉喜;陈红霞;陈燕燕;郑云蒸;周文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通过在盛京医疗联盟网络平台上构建区域协同护理远程继续教育模块,使得区域内优质护理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得以实现,联盟内各医院护士的培训需求得到满足。本文对远程继续教育模块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作出了具体说明,希望能为区域联盟医院间开展护理远程继续教育提供参考。
作者:王君;范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9月19-23日,由《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社主办,北京艾美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16年中国循证护理师资高级培训班”于云南腾冲举办。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TheJohns?Hopkins?University)的两位循证护理专家对全国的70余名学员进行了为期5天的循证护理专项培训。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价智能化静脉输液系统对改善静脉输液安全性的效果。方法: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以上海市某二级甲等医院的两个病区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实验组使用智能化静脉输液系统后静脉输液过程的差错率。结果:实验组总差错率为0.42%,而对照组为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化静脉输液系统通过合理调节滴速、改善核对方式及工作环境,显著降低了临床静脉输液的差错率,提升了安全性。
作者:张璐莹;周英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运动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运动干预的实施方案、安全性及可行性和应用效果进行总结,并分析目前干预措施存在的不足,以期为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提供参考。
作者:周晨曦;李峥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