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苏醒期的影响

谭志敏;彭爱霞;袁清华;段鲁;李玉娟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 脊柱手术, 苏醒期, 躁动, 血流动力学
摘要:目的 观察术中维持输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脊柱后路内固定手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双盲分成2组(n=30):Ⅰ组气管插管后右美托咪啶以0.5 μg/(kg·h)的速度维持输注至手术缝合切口前;Ⅱ组以0.9%生理盐水替代,以相同方法术中维持输注.观察和记录手术结束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T1)、呼之睁眼时间(T2)及清醒拔管时间(T3);记录各时点及拔管后1 min(T4)、10 min(T5)、30 min(T6)病人的平均动脉压、心率、Riker镇静躁动评分及Ramesay镇静评分.结果 Ⅰ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及睁眼时间大于Ⅱ组,拔管时间小于Ⅱ组(P<0.05);T2及T4时点Ⅱ组Riker镇静躁动评分明显高于Ⅰ组,T1、T2及T5时点Ⅰ组Rame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Ⅱ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o.05),T3、T4时更加显著(P<0.01);每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在T3、T4时均比其余时点明显升高(P<0.05).结论 术中维持输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可以很好的预防脊柱后路手术术后苏醒期患者的躁动,降低苏醒期风险和患者痛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芹菜素对人肺癌NCI-H460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芹菜素对人肺癌NCI-H460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10~80 μmol/L芹菜素处理NCI-H460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Hoechst 33258细胞核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Annexin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信号分子Bax、Bcl-2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芹菜素对NCI-H4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芹菜素处理组细胞出现核固缩、染色质凝集和核碎片化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NCI-H460细胞凋亡率随着芹菜素浓度增加逐渐增高;芹菜素处理组细胞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芹菜素能够抑制人肺癌NCI-H460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和下调Bcl-2的表达,导致Bcl-2/Bax比值下降,caspase-3活化有关.

    作者:潘雪刁;杨周萍;杨志英;周四桂;张海涛;臧林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高胆汁酸血症影响兔呼吸功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 比较研究经典血压下降反射性引起呼吸功能改变与高胆汁酸血症引起呼吸功能改变是否特性相同,为认识胆汁酸调节呼吸功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70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20%乌拉坦以5nl/kg体质量耳缘静脉注射麻醉,颈部正中切开,气管插管、颈总动脉插管,与呼吸、血压换能器相连,生物信号通过BL-42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采集,显示记录.观察刺激迷走神经、耳缘静脉注射稀释胆汁液、5种不同游离胆汁酸单品水溶液后血压、呼吸变化的特性.结果 刺激迷走神经与注射稀释胆汁液均可降低血压,两者在血压总的反应时间方面差异不大,但呼吸反应时间RT(胆汁)远远长于自身血压总反应时间T(胆汁),有9~10倍的差异(P<0.001),呼吸幅度峰峰值RR(胆汁)明显大于经典反射性活动引起的RR(迷走神经)变化(P<0.001).在RT1(胆汁)区间,RR(胆汁)值显著高于RT2(胆汁)区间的RR(胆汁)值(P<0.001);熊脱氧胆酸对血压、呼吸没有明显影响(P>0.05);其他4种游离胆汁酸单品对呼吸、血压有影响(P<0.001).结论 高胆汁酸血症引起的呼吸功能变化有反射性的因素,也有对呼吸功能直接的调节作用;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熊脱氧胆酸对血压、呼吸没有影响;其他4种单品均具有降低血压的能力,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其他4种游离胆汁酸单品对呼吸功能都有明显影响.

    作者:王斐;赵丛;田映红;尹艳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下咽癌相关血浆肿瘤标志物的蛋白质组学筛选

    目的 分析下咽癌患者与健康人血浆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组,筛选潜在的与下咽癌诊断密切相关的血浆肿瘤标志物.方法 取下咽癌患者与健康人空腹血浆标本各6例分别等量混合成2组样本,去除血浆高丰度蛋白后,利用双向电泳(2-DE)进行分离,经软件分析后找出表达量变化2倍以上的差异蛋白点,接着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进行差异蛋白质鉴定,然后利用Western blotting对α2-HS-糖蛋白的表达量进行验证.结果 下咽癌患者与健康人血浆相比较,筛选出表达量差异2倍以上的差异蛋白点共11个,其中表达上调的有5个,表达下调的有6个,进行质谱分析后,表达上调的蛋白有α2-HS-糖蛋白、结合珠蛋白;表达下调的蛋白有免疫球蛋白1链C结构域、载脂蛋白A1.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α-2-HS-糖蛋白的表达上调,与双向电泳结果一致.结论 下咽癌患者与健康人血浆的蛋白质表达谱表现出一定差异,这些差异蛋白有可能成为下咽癌患者早期诊断的特异性血浆肿瘤标志物.

    作者:李军政;田文栋;刘雄;胡水旺;张宝;李湘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超声、腹部X线平片、双源CT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比较

    目的 比较研究超声、腹部X线平片、双源CT(DSCT)3种影像检查技术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8月因腹痛至我院急诊科就诊,后手术证实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且术前均行腹部B超、X线平片及DSCT 3种检查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DSCT对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P<0.01)与X线平片(P<0.001),对梗阻部位的判断正确率也优于超声(P<0.01)和X线平片(P<0.001).DSCT在完成常规肠梗阻检查的基础上还能进行双能成像,取得患者的血管信息.结论 与超声和X线平片相比,DSCT因其可通过三维重建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对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更为有效,尽管价格相对昂贵,但是不失为临床医生值得考虑的检查手段.综合运用上述三种检查手段,既能快速、准确解决肠梗阻的诊断问题,又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潘春球;武钢;周望梅;余壁湘;曾灿辉;王达;罗超;胡罢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交替性霍纳氏综合征患者的脑部功能连接变化:附1例报告

    目的 探讨交替性霍纳氏综合征(AHS)患者脑部度中心性功能连通性变化.方法 对1例AHS患者及8名健康受试者进行脑部结构像及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扫描.采用度中心性(DC)方法评价AHS患者脑部静息态默认网络结点的中心性度量变化.统计学采用单样本t检验及双样本t检验,采用假阳性率(FDR)校正,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HS患者左眼发病时DC主要为双侧额中回前部及额盖和岛盖,高于全脑均值的脑区主要为双侧枕叶、颞叶及扣带回,低于正常被试的脑区主要位于左侧颞下回、中央后回,右侧颞上回,枕外侧回及双侧旁中央小叶.右眼发病时DC主要为双侧额上回及额中回前部、顶叶、中扣带回及枕内侧回,高于全脑均值的脑区主要位于双侧枕叶、颞叶及扣带回及双侧额叶眶回、直回,低于正常被试的脑区主要位于左侧缘上回、右侧枕外侧回、旁中央小叶及双侧颞上回.结论 AHS患者脑部改变可表现为多个脑区度中心性功能连接减低.

    作者:陈志晔;范寅泰;李金锋;马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在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在心脏性猝死(SCD)一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对35例在2006~2009年根据2005年ACC/AHC指南植入ICD进行SCD一级预防的患者,进行平均2年的临床随访数据分析.结果 (1)平均2年随访过程中,共11例患者(31.43%)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室颤除颤16阵次、室速启动抗心动过速起搏(ATP)79阵次,无误放电,无一例死亡;(2)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心肌致密化不全(NVM)发生率为100%、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 66.67%、Brugada综合征50%、肥厚型心肌病(HCM)25%和(DCM) 16.67%;其中室颤PVT占87.5%(14阵次),DCM及Brugada综合征各1阵次;室速PVT占82.28%(65阵次)、NVM5阵次、HCM和Brugada综合征各4阵次和DCM患者1阵次,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未见室性心律失常事件;(3)术中术后未见植入ICD相关并发症,术后均未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晕厥,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本组SCD高危患者中,平均ICD植入两年即在31.43%的患者中及时发现和纠正95次的恶性室性心率失常事件,其中对预防PVT、NVM和Brugada综合征的SCD为明显,提示SCD高危人群中植入ICD进行一级预防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烈;陈东骊;陈泗林;林纯莹;梁远红;费洪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超声与核磁共振在诊断新生儿胼胝体发育不全中的比较

    目的 总结新生儿胼胝体发育不全的超声表现,提高超声检查在新生儿胼胝体发育不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0年6月~2012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院区新生儿监护室住院的8563例新生儿进行常规颅脑超声筛查,共检出胼胝体发育不全37例,与MRI比较,评价超声检查的准确性.结果 37例新生儿中超声对胼胝体完全缺如、部分缺如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100%和90%,特异性分别为90.9%和94.1%,准确性分别为94.6%和91.9%.与MRI的Kappa值分别为:0.890和0.837.二者的一致率为91%.结论 超声检查与MRI对诊断新生儿胼胝体发育不全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对新生儿胼胝体结构异常的全面透彻理解以及掌握准确的超声表现将使胼胝体发育不良的诊断更加精确.

    作者:张遇乐;王娜;方倩;关步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后交通动脉瘤瘤周蛛网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初步探讨基质金属蛋白-9(MMP-9)在后交通动脉瘤瘤周蛛网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手术切除的颅内动脉瘤标本12例作为颅内动脉瘤组,并选取同期行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或颞叶癫痫手术患者后交通动脉起始部附近蛛网膜组织6例作为对照组.标本行常规HE染色,并采用Envision法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组间MMP-9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提示动脉瘤瘤周的蛛网膜存在一定的组织破坏,表现为蛛网膜结构松散,与血管壁之间的连接程度下降,局部存在脱离现象.动脉瘤组瘤周蛛网膜中MMP-9阳性表达均高于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瘤组内蛛网膜中MMP-9的阳性表达强度较血管壁弱,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瘤组内不同年龄、Hunt-Hess分级的MMP-9表达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动脉瘤瘤周蛛网膜中MMP-9表达明显增加预示着细胞外基质的溶解,破坏蛛网膜对血管壁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成有重要关系.

    作者:冯文峰;王刚;张国忠;李伟光;李明洲;何小艳;张龙;漆松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某社区老年人主观性耳鸣调查与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广东省顺德大良新桂社区主观性耳鸣在人群基本发病情况,并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初步分析,为社区防治主观性耳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东省顺德大良新桂社区全体人群共17253人进行普查,对所有主观性耳鸣者进行耳鸣调查,并做出分析评估.结果 被调查人群的耳鸣患病率为28.7%.耳鸣患病率随年龄增加逐渐上升,但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与听力损失显著相关.耳鸣的匹配音调与听力损失的性质相关.失代偿耳鸣患病率为3.2%,年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观性耳鸣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加强社区主观性耳鸣的防治干预工作非常重要.

    作者:李玉兰;唐智;于新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膀胱癌原位新膀胱手术采用回肠重建膀胱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目的 评价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手术采取乙状结肠或回肠重建膀胱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2012年12月84例膀胱癌患者,分析行膀胱根治术+原位新膀胱手术采取乙状结肠或回肠重建膀胱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后情况,比较两者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控尿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性.结果 84例病例中70例接受了原位新膀胱术,58例患者采取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年龄48~89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3% (17/58),术后21 d恢复控尿为91.4%,术后至出院时间为23.5 d;12例患者采取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年龄28~80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3% (7/12),术后21 d恢复控尿为66.7%,术后至出院时间为25 d.新膀胱取不同肠道重建与术后并发症、控尿恢复时间、术后恢复出院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手术采取回肠重建新膀胱较采用结肠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作者:关智臻;李杰贤;杨锐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自然妊娠合并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成功分娩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通过对1例罕见的经腹腔镜检查确诊的自然妊娠合并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终成功分娩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其诊治经验,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维持患者内环境的稳定是治疗的关键也是成功分娩的基础,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患者保胎需慎重;在与妊娠合并卵巢肿瘤难以鉴别时,腹腔镜检查不失为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确诊及辅助治疗的有效、微创手段之一.患者随访至今,预后良好.

    作者:雷瑞霖;肖松舒;薛敏;邓新粮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在肝内归巢

    目的 建立小鼠脂肪间充质于细胞(ADSCs)分离培养的方法,并将ADSCs移植于体内,观察其致瘤性及肝脏归巢情况.方法 取皮下脂肪用0.075%Ⅰ型胶原酶消化,贴壁培养获取小鼠ADSCs,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表面分子、细胞周期;并将ADSCs注射到小鼠皮下观察其致瘤性,及尾静脉注射观察其肝脏的归巢.结果 分离培养的细胞高表达CD29、CD44,不表达CD34、CD45、CD11b、CD14;细胞周期显示G0/G1、S、G2/M的细胞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0.1%、7.9%、12%;ADSCs具有低免疫原性,不表达CD40、CD80、CD86、MHCⅠ、MHCⅡ以及PDL-1.在IFN-作用下,可轻度上调CD40、CD80以及PDL-1.ADSCs移植后未见成瘤,且可在肝脏实质内多处定居.结论 胶原酶消化、贴壁培养可以从小鼠脂肪中分离出高纯度的间充质干细胞,且ADSCs移植后能在肝内定居.

    作者:赵文秀;张磊;刘建明;尹震宇;王效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高尿酸通过miR-155下调eNOS表达而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目的 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和肾脏疾病的独立风险因素,本研究拟从miR-155人手初步探索其在高尿酸导致内皮功能障碍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HUVEC,以600 μmol/L的尿酸孵育24、48 h之后收集细胞及细胞上清液,检测eNOS的蛋白表达及上清液的NO含量;预测并利用双荧光素酶系统验证miR-155的靶基因,随后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高尿酸环境中内皮细胞miR-155的表达情况,通过miR-155 inhibitor的转染检测它对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 600 μmol/L的尿酸能诱导内皮细胞eNOS表达下降,NO分泌减少;microRNA在线分析软件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提示eNOS的翻译水平受miR-155直接调控;同时发现高尿酸刺激内皮细胞后miR-155的表达上调,而miR-155 inhibitor能抑制它的表达;内皮细胞转染miR-155 inhibitor之后再进行高尿酸的孵育,eNOS的表达及NO的分泌水平与单独高尿酸孵育组相比均显著升高.结论 高尿酸可通过miR-155下调eNOS表达而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作者:张雪光;洪权;侯剀;王远大;吴镝;陈香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TGF-β1诱导的肿瘤细胞CSRNP1/AXUD1基因的表达及转录调节机制

    目的 探讨TGF-β1诱导的肿瘤细胞中CSRNP1/AXUD1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TGF-βl或相同浓度下不同处理时间处理指数生长期的人肺腺癌细胞A549和人前列腺癌细胞PC-3,荧光定量RT-PCR检测TGF-β1对两种肿瘤细胞中半胱氨酸-丝氨酸蛋白(cystein-serine-rich nuclear protein,CSRNP1)基因表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效应;培养的A549细胞血清饥饿后,分别在有无TGF-β1 (20 ng/ml)和环己亚胺(30 μg/ml)作用下处理24h,检测TGF-β1诱导的CSRNP1基因的表达是否需要新蛋白的合成;后,分别将SMAD3表达质粒flag-SMAD3和显性失活突变体表达质粒(flag-SMAD3-mu转染A549细胞中,并以空质粒pcDNA3.1作为对照.血清饥饿后,进行有无TGF-β1 (20 ng/ml)处理24h,Western blot确定外源性SMAD3的过表达,荧光定量RT-PCR检测SMAD3的过表达对TGF-β1诱导的CSRNP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TGF-β1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诱导肿瘤细胞中CSRNP1基因的表达,并需要新的蛋白合成.SMAD3的过表达增加TGF-β1诱导的CSRNP1的表达,而显性失活的SMAD3突变体(SMAD3-mu)的过表达则显著降低TGF-β1诱导的CSRNP1的表达.结论 肿瘤细胞中TGF-β1可能通过激活SMAD3及其下游信号通路而诱导CSRNP1基因的表达.

    作者:邓凡;李松玉;许万福;邹志鹏;柯志勇;曾方银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4月~2012年10月开展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简志祥主任单人完成的141例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例患者,并与同期进行的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141例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例中,3例因胆囊三角显露不清改行多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例中转开腹行传统胆囊切除,术后发生1例不明原因的肠穿孔,发现脐部脂肪液化2例,与同期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的306例患者对比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及腹部手术史等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28.5±19.3 min vs 33.4±14.2 min,p=o.oo1)、术中出血量(6.4±18.9 ml vs 9.8±20.6 ml,P=0.06)、关腹所需时间(5.1±3.8 min vs 5.8±4.3 min,P=0.06)及术后并发症(3/141 vs 5/306,P=1.oo)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但TSPLC组中转开腹率(2/141 vs 25/306,P=0.001)及术后住院天数(1.2±1.4 d vs 2.6±1.7 d,P<0.01)均相对于传统腹腔镜少,术后患者满意程度两组比较亦有显著统计学差异(8.5±1.1分 vs 7.9±0.7分,P<0.01).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有效,且术后患者满意程度普遍较高,值得有条件的医院采用.

    作者:林叶;金浩生;简志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甲状腺激素可抑制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对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建立BALB/c人胰腺癌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成瘤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灭菌蒸馏水)、甲状腺激素(T3)高浓度组、T3低浓度组、丙基硫氧嘧啶(PTU)高浓度组、PTU低浓度组,干预21 d.测量各组裸鼠体质量变化;测量各组移植瘤体积与瘤体质量变化;应用ELISA法检测裸鼠血清中甲状腺激素T3浓度;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瘤体组织中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甲状腺激素组裸鼠体质量较干预前均明显减轻(P<0.05),而PTU组变化不明显.甲状腺激素组移植瘤体积增长明显滞后于PTU组和对照组(P<0.05).甲状腺激素组瘤体质量显著低于PTU组和对照组(P<0.05).与PTU组和对照组相比,甲状腺激素组的PCNA增殖指数与MVD亦明显降低(P<0.05),但不同浓度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甲状腺激素可抑制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新生血管的形成来发挥抗肿瘤效应,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楠;商博鑫;史海涛;马汉伟;姜炅;秦斌;董蕾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自主运动可促进大鼠下丘脑神经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目的 探讨自主运动对大鼠下丘脑神经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E)和自主运动组(EX),以上两组又进一步分为6、13、23、33、43、53 d共6个亚组.各组大鼠从实验开始,连续5d腹腔注射BrdU,于上述时间点处死大鼠并取脑组织观察下丘脑的BrdU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表明,EX组下丘脑的BrdU阳性细胞数在23、33、43、53 d亚组中明显高于SE组(P<0.05).EX组中经43 d的自主运动后,BrdU阳性细胞数与神经元双染色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各亚组则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自主运动可促进下丘脑的神经祖细胞增殖并分化为神经元,这可能与长期的运动锻炼有一定关系.

    作者:李光华;松崎健太郎;王银;赵楠;杨敏;紫藤治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苏醒期的影响

    目的 观察术中维持输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脊柱后路内固定手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双盲分成2组(n=30):Ⅰ组气管插管后右美托咪啶以0.5 μg/(kg·h)的速度维持输注至手术缝合切口前;Ⅱ组以0.9%生理盐水替代,以相同方法术中维持输注.观察和记录手术结束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T1)、呼之睁眼时间(T2)及清醒拔管时间(T3);记录各时点及拔管后1 min(T4)、10 min(T5)、30 min(T6)病人的平均动脉压、心率、Riker镇静躁动评分及Ramesay镇静评分.结果 Ⅰ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及睁眼时间大于Ⅱ组,拔管时间小于Ⅱ组(P<0.05);T2及T4时点Ⅱ组Riker镇静躁动评分明显高于Ⅰ组,T1、T2及T5时点Ⅰ组Rame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Ⅱ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o.05),T3、T4时更加显著(P<0.01);每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在T3、T4时均比其余时点明显升高(P<0.05).结论 术中维持输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可以很好的预防脊柱后路手术术后苏醒期患者的躁动,降低苏醒期风险和患者痛苦.

    作者:谭志敏;彭爱霞;袁清华;段鲁;李玉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LASP1下调和ferritin上调在rhBMP-2诱导的比格犬BMSCs成骨分化中起重要作用

    目的 建立稳定的比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诱导成骨分化模型;鉴定参与比格犬BMSCs细胞成骨分化过调控的蛋白质,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比格犬BMSCs细胞,rhBMP-2诱导细胞成骨分化7d,基于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成骨分化组与对照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对感兴趣的蛋白质LASP1、ferritin轻链和重链表达情况用Q-PCR、Western blot进行验证.结果 成功诱导比格犬BMSCs成骨分化;蛋白质组学分析获得rhBMP-2诱导上调的蛋白质9个,下调的蛋白质11个.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对LASP1和ferritin表达情况进行了验证,发现rhBMP-2诱导7d后,LASP1显著下调而ferritin显著上调,与蛋白质组学结果一致.结论 LASP1在调节细胞骨架活性方面发挥重要功能,而ferritin是细胞铁离子稳态维持的重要分子,提示这两种蛋白质在rhBMP-2诱导的比格犬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胡稷杰;刘亚伟;何敏毅;余斌;王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变化特点与意义

    目的 探讨CD4+CD25+节性T细胞(Treg)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n)发病的作用.方法 收集自发性(A组)及外伤性(B组)SAn患者各15例,并选取15例头痛查因而行腰穿后被证实为非器质性神经系统病变的患者作为对照(C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以上3组外周血及脑脊液内Treg及其胞内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p1(TGF-β1)的百分含量.比较自发性及外伤性SAH患者格拉斯哥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头痛视觉评分(VAS)及住院时间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自发性SAH患者外周血及脑脊液内Treg、IL-10及TGF-p1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外伤性SAH组及头痛对照组(P<0.05),但外伤性SAH组以上三者却与头痛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随着治疗的进展,SAH患者的Treg含量呈进行性上升趋势,前2次腰穿两组患者脑脊液Treg含量存在统计学差异,以自发性SAH偏低(P<0.05),但第3及第4次腰穿脑脊液的Treg含量无组间差异,且第3及第4次腰穿的脑脊液Treg含量明显高于第一及第二次(P<0.05);(3)自发性SAH组的GCS、NIHSS、VAS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短于)外伤组;(4)相关性分析显示Treg、IL-10及TGF-β1三者当中的任意一者与NIHSS、VAS及住院时间之间四者当中的任意一者呈负相关性,但与GCS呈显著正相关性(r绝对值均大于0.6,P均小于0.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减少可能是自发性SAH的一个重要机制;该细胞含量越高,自发性SAH患者预后越好.

    作者:梁仔;罗赛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