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茹艳
目的:了解消毒供应中心在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保护工作人员降低职业风险。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因素实地调查分析,制定安全防护控制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护教育。结果: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得到完善和提高,有效控制或降低了职业危害的发生。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存在多方面职业危害,只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才能保证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作者:姜红;岳海英;孙银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盐酸坦洛新缓释片联合中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坦洛新缓释片联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尿流率(MFR)与生活质量评分(QOL)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IPSS、MFR、QOL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观察组IPSS评分为(9.2±2.1)分,MFR 为(12.7±2.9)mL/s,QOL 评分为(1.21±0.78)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盐酸坦洛新缓释片与中药联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且提高生活质量,是临床医治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文斌;于国盛;杨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是内科常见危重症之一,如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以及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也可见于急性出血性胃炎、胃癌等,熟练掌握其抢救程序和抢救技术,严密观察病情,准确估计出血量,及时有效地实施抢救和护理是成功挽救病人生命的关健。
作者:沈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1微创肺叶切除术的概述1.1微创肺叶切除术在20世纪,尽管胸腔镜检查已经存在几十年,直至90年代初,Kirby等人报道了将电视胸腔镜应用于肺叶切除手术[1],电视胸腔镜才由单纯的检查工具扩展为检查和治疗工具,微创肺叶切除手术才真正来临。他们选取了44名术前评估处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Ⅰ期的患者,并对其动脉血气及肺功能进行了全面的评估,保证这些患者能够承受肺叶切除的创伤。术中3名患者因肺癌分期处于N2期从研究组中剔除,剩下的41名患者中有35人进行电了视胸腔镜手术。手术通过两个胸腔镜切口和一个6-8cm 的手术操作切口完成,平均时间为153+/-26分钟,没有患者因并发症而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所有患者平均5.7+/-1.6天完全康复。这证明了VATS是安全可行的。然而新技术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能够熟练操作手术的医生较少以及电视胸腔镜本身存在摄像头不清晰、不能充分暴露手术视野等问题没有被广泛的应用。直到相关手术器械及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清晰度的摄像头和显示器应用于胸腔镜,越来越多的胸外科医生采用这种新的手术方式进行肺叶的切除,与此同时获得了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这些资料表明进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相对于传统术式的患者并发症少、疼痛较轻、平均住院日低、围手术期病死率低、明显改善低肺功能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对化疗有更好的耐受性[2]。尽管如此,据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的国家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只有44%的肺叶切除术是通过VATS完成的[3]。批评者认为该项手术方式不利于控制出血、增加了淋巴结清扫的难度、弱的光线及可视度增加了解剖的风险并且该技术有较长的学习曲线。
作者:田园;刘尊;田文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ICU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对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采用留置导尿的患者针对性采取护理措施。结果:286例留置导尿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尿路感染26例,发生率9.09%。结论:做好留置导尿患者的预防和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魏敏;李春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观察总结分析新生儿在出生后进行游泳和抚触所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科的正常新生儿140例,通过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为70例。对于两组新生儿,除出生后的常规护理外,实验组在出生后4小时行哺乳1小时后,开始每天1次的游泳和抚触护理,每次游泳和抚触各10分钟。结果:实验组新生儿1周后的体重明显超过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胎粪初排时间及胎粪转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食奶量及睡眠时长均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颈紧张反射、握持、可安慰性及觅食反射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游泳及抚触能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无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都能对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唐兰秀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根据通痹合剂舒筋活血、通络止痛等主要功效,对其进行抗炎消肿、止痛、提高免疫力等主要药效学实验研究。结果显示:1.该药对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有明显消肿作用;2.能显著降低组胺致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3.能减少由冰醋酸溶液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4.能抑制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5.能降低由完全佐剂造成大鼠关节肿胀度并减轻炎症症状,使大鼠胸腺与脾重量增加,且不影响大鼠的体重增长;6.能明显改善关节炎大鼠关节病变组织的损伤。且优于正清风痛灵片,并存在着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通痹灵合剂对关节炎大鼠有抗炎消肿、止痛、提高免疫力,改善关节病变组织的损伤等作用。
作者:邹衍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对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进行合理化改进,增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真正的做到服务临床的目的。方法:通过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了解临床用药方案、加强科室内部学习、品管圈的运用、弹性的排班等方面对本中心工作进行不断的优化。结果:通过流程的改进,使在有限的资源下充分发挥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大作用,真正做到医-药-护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服务质量、团队的学习能力,凝聚力得到全面的提升。结论:通过对本中心工作流程的合理化改进,服务质量得到改善,受到了临床科室的好评与支持,使护理人员更多的服务患者,真正做到将时间还给护士,将护士还给病人。
作者:翟大军;景慧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壁横切口二次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二次剖宫产产妇60例,分为对照组(腹壁纵切口)和观察组(腹壁横切口),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开腹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盆腹腔粘连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手术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观察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多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产妇盆腹腔粘连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壁横切口相比,腹壁纵切口更利于二次剖宫产手术。
作者:张丽容;马新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提高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年医院收治9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方法。结果:96例患者经医务人员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全部康复出院,治愈率达100%。结论:在规范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曹建平;佘兰;冯红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百草枯(PQ)是一种有机杂环类接触性脱叶剂及除草剂。经口服、呼吸道吸入、皮肤吸收等方式是造成百草枯急性中毒几种常见原因,其中口服中毒为多见。百草枯后进入人体后可使多器官出现损伤,其中肺部损害是百草枯中毒患者为显著的表现。大剂量口服百草枯中毒的患者,可迅速出现肺出血和肺水肿,严重的患者甚至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即使轻度中毒或慢性中毒患者1~2周后仍可逐渐出现肺间质不可逆的纤维化改变,肺部高分辨CT出现异常影象。超大剂量PQ中毒患者可在短期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探讨分析百草枯中毒所引起的急性肺损伤,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与治疗方法,对提高患者整体治疗质量,改善预后情况,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慧珊;王伟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使用药篓编号前后门诊输液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随机抽取2012.5-2012.12月份未使用药篓编号叫号前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1120份,抽取2013.5-2013.12月份使用药篓编号叫号后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1120份,计算并比较它们在输液及就诊过程中对医院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使用药篓编号叫号后调查满意度明显高于未使用前。结论:使用药篓编号叫号后,有效避免门诊输液患者拥挤现象、关系患者插号现象,使患者真正感到医院的公平、公正,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春花;高淑贞;林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一体化护理在围产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围产期孕产妇6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门诊就诊、住院待产、剖宫产或分娩模式,干预组则采用对围产期孕产妇一体化护理模式。结果:评定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围产期相关知识认知程度、自我护理能力、分娩方式、患者满意度5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早期活动、合理饮食方面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实施了一体化护理的孕产妇住院时间短,顺产分娩率高,满意度高,出院时能掌握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杜娟;赵甜;时咏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埃塞米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以埃塞米拉唑20mg,口服,每日2次。伊托必利50mg,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予以雷尼替丁150mg,口服,每日2次。疗程均为8周,分别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和内镜下改变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临床和内镜下的改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埃塞米拉唑与伊托必利治疗老年性食管炎疗效优于西咪替丁与伊托必利联合。
作者:向恢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狭窄性腱鞘炎是手外科常见病,笔者自2011年3月到2013年6月用小镰刀治疗手部狭窄性腱鞘炎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华锋;王华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加强病人教育,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分析2011年发生的不良事件,2012年制定相关措施,加强病人教育。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强化教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降低。结论:强化患者教育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举措,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的身心健康,避免医疗纠纷或者医疗事故的发生。
作者:曾素兰;彭成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终结性评价体系存在诸多的缺点,严重影响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本文通过分析形成性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构建原则,构建内科护理学形成性评价体系,以期促进内科护理学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健康。
作者:刘永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建立异丙肾上腺素(IPR)腹腔注射的SD 大鼠模型,观察IPR腹腔注射后腺体的组织学变化。方法:12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IPR注射组和对照组。IPR注射组按20 mg/kg剂量腹腔内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每天2次,连续注射5 d。对照组则以无菌生理盐水代替盐酸异丙肾上腺素。5d后处死动物,取出腺体。通过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组织化学变化。结果:IPR注射5 d 后,腺泡及腺泡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在腺泡和导管细胞之间可见少量细胞表达LN和α6β1,与正常腺体无明显区别。结论:IPR腹腔注射并未增加腺体内干/祖细胞的数量。
作者:胡洁;唐岳鹏;黄桂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MRA和DSA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MRA检查以诊断脑血管狭窄程度,合并30例经MRA诊断为脑血管狭窄患者经DSA检查以进一步分析病变原因和病变部位。结果: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经MRA分析,脑血管正常13例,占13%;脑血管狭窄(含闭塞)87例,占87%。30例经MRA诊断为脑血管狭窄患者实施DSA检查,其病因分布情况为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21例,非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9例。21例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的病变部位分布为颅内病变11例,颅外病变6例,颅内外联合病变4例。结论:临床应用上优先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术为急性缺血性脑卒实施诊断,对诊断为重度狭窄(>70%)以上的患者实施DSA,以进一步分析病变部位和病变原因,采取合理有效防治措施。
作者:王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儿童手足口病属常见传染病,主要为肠道病毒,我国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多见。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常于5~7月高发,其它月份散发。对于手足口病,临床上大多为轻型,表现为发热,口腔、手、足部疱疹,有些幼儿仅表现为手、足部疱疹,无发热,可自行缓解。但一些少见病例,特别是EV71感染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而一些表现不典型的患儿,容易误诊且易忽略,延误病情,后果严重。下面就一病例分析说明此情况,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作者:尹惠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