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侯月霞
目的:通过对甘南州四所州属中小学2005-2010年33076例学生6年来健康监测的动态分析,提出有效干预措施。方法: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细则》《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进行。结果:通过监测,33076名学生中视力低下19271例占58.26%,营养不良10982例占33.20%,龋齿6727例占20.34%,营养过剩2492例占7.53%,沙眼1174例占3.55%。其中视力低下、营养不良和龋齿为影响甘南州州属中小学生健康的主要问题。结论:本州视力低下、营养不良等常见病患病率高于国内其他地区,应全面落实《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加大学生健康监测、健康促进和行为干预工作力度。
作者:杨巧玲;王辉艳;韩义军;蒋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肿瘤内科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肿瘤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50例,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50例,在此基础上加以相关的护理干预,干预后6个月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患者的近期生活状况,并根据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分。后由生活质量评分表的得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由结果可知,实验组患者的项目得分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肿瘤内科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邢巨颖;石磊;周代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受血者输血前感染性疾病的感染状况,探讨受血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指标检测的意义。方法:对4365例受血者输血前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HBsAg、抗-HCV、抗-HAV、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法)。结果:4365例受血者中HBsAg阳性541例,阳性率为12.4%;抗-HCV阳性者170例,阳性率3.9%;抗-HAV阳性者82例,阳性率1.9%;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阳性者13例,阳性率0.3%;抗-HIV有2例ELISA初筛阳性,后经湖北省疾病控制中心AIDS实验室确认为阳性。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指标检测是必要的,它不仅有利于患者的诊治,有利于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也可以避免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作者:张权彬;张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老年骨科住院病患护理风险原因和提出对应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2-2013年间的208例病患作为观察组,在正常的护理基础上加入风险护理管理,208例病患作为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而后观察两组人员的恢复时间、满意度和意外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投诉率为1.92%,满意度率为95.2%,意外发生率为1.44%,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骨科老年病患展开的护理风险管理有效的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减少了老年病患的意外伤害,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医患纠纷。
作者:潘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口腔颌面部颌骨囊肿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手术后瘘是颌骨囊肿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一般情况下,在下颌骨大的颌骨囊肿在颌骨体部多见,而在颏部形成大的颌骨囊肿还是不多见的,并且唇颊侧骨壁大部吸收,术后形成裂口经久不愈,对于临床来说,还有可探讨之处,并不是只处理形成的瘘口就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现将本科收治的下颌颏部囊肿治疗情况报告如下,供各位参考探讨。
作者:侯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十堰市HIV/AIDS死亡病例的年龄、职业等相关因素与死亡病例的关联,以降低十堰市艾滋病病人死亡率,延长艾滋病感染者寿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历年艾滋病疫情数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死亡(147)例,病死率为(40.38%)。男女性别比为1.56:1;25岁~45岁死亡率较高;以采血(浆)为传播途径的死亡率高;农村比城市死亡率,郊县比城区死亡率;农民与其它从业者死亡率高[1]。结论:加强农民群体监测,重点突出中青年人群检测和行为干预,对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做到早发现、早管理、早治疗,使HIV/AIDS的病死率逐年下降[2].
作者:崔龙;刘经风;邓晓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咸宁市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项目实施近7年来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发现情况,为做好耐多药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14年6月期间全市耐多药可疑者登记本、痰培养实验室登记本、药物敏感试验实验室登记本、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登记本、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病案信息、项目月报表和季报表,分析咸宁市MDR-TB患者发现情况。结果:共登记涂阳患者8202例,MDR-TB可疑患者2163例,培养阳性1783例,发现耐多药患者233例,MDR-TB患者平均检出率为13.07%。新患者耐多药检出率低为3.92%,项目实施后耐多药检出人数逐年上升,检出率先降后升。结论:随着咸宁市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项目的实施,咸宁市耐多药结核患者发现能力明显提升。
作者:葛木村;徐江红;陈腾;黄剑波;刘富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腓骨远端骨折是足踝部常见骨折类型之一,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轻微暴力即可引起此类骨折,且以粉碎性骨折为主[1]。钢板固定术是治疗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首选方法,术中内植物选择及固定方式众多,包括1/3管型钢板、围关节钢板、钩钢板、锁定钢板及锁定加压骨接板等,可通过抗滑、中立、钢丝张力带技术、桥接或结合小螺钉辅助加压固定[2-5]。传统的内植物和固定方式均存在一定的缺陷,易发生术后感染及固定不稳定等。为解决传统术式和保守治疗的缺陷,我院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术结合南詹骨科中药制剂对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进行治疗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尹新生;邓芳文;孙德贵;尹书东;廖国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方法运用于术前准备对提高连台手术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3月200例门诊实施白内障连台手术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方法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流程化术前准备;对照组采用传统操作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配合准确率及对手术效率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整体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依从性及相关人员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路径护理应用于术前准备对提高连台手术效率及患者满意度影响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赵爱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药保留灌肠又称肛肠纳药法。是将中药煎剂或散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中药灌肠作为一种临床护理技术和用药途径,因其操作简单、痛苦小、见效快、副作用少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医护人员及患儿家长的欢迎。
作者:田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护理风险贯穿于护理操作、治疗、处置等各环节中,由于眼科疾病的特殊性,眼科护理工作的护理风险也增大,分析眼科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对策,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已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刘芳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手术后患者疼痛的身心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手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经手术前后对疼痛的身心护理,患者均能战胜疼痛,康复出院。结论:重视对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心身护理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夏爱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方法:应用彩超测量腹主动脉内径,观察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内膜分离的部位和范围,以及鉴别真假腔。结果:内膜分离是本病可靠的诊断依据,血流分隔现象、动脉扩张和管腔内血栓等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彩超能很好地鉴别真假腔和诊断夹层动脉瘤。结论:彩超能正确地评价本病受累血管,是诊断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一种较为可靠的影像检查方法。
作者:晋红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改进社区医院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社区医院2012~2014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互动护理,是4周为一疗程,通过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57.3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06%,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提供互助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社区医院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谷尧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家用无创呼吸机注意的护理问题,心理护理、上机时的观察和护理、机器的保养病人、家属的配合。
作者:庞荣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本文分析了老年人合理用药的现状以及安全隐患,并提出了老年人应如何避免不良反应的合理用药原则。
作者:黄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一体化护理在围产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围产期孕产妇6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门诊就诊、住院待产、剖宫产或分娩模式,干预组则采用对围产期孕产妇一体化护理模式。结果:评定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围产期相关知识认知程度、自我护理能力、分娩方式、患者满意度5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早期活动、合理饮食方面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实施了一体化护理的孕产妇住院时间短,顺产分娩率高,满意度高,出院时能掌握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杜娟;赵甜;时咏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该病例提示我们使用留置针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决定留置时间,高度警惕静脉炎的发生,一旦发生静脉炎应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措施。
作者:陈豫春;杨继芳;范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 FTS)是指围手术期(即指术前、术中、术后)处理的一种全新理念。它革新了近100年来形成的传统的外科手术期处理的思维和行为原则。它是目前国际上先进的外科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得到循证医学证实的。目前我院快速康复外科在胃肠切除病人中开展的为成功,但其理念可用于各类手术病人的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特点,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对98例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经胸手术59例,经腹手术31例,胸腹联合手术8例,治愈88例(89.8%),死亡10例(10.2%)。结论:胸腹联合伤伤情复杂、易误诊、漏诊,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郭建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