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荣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育恋爱观念的改变,避孕失败后人工流产的现象已经变的较为普遍。早期的手术治疗存在很多弊端,例如患者失血多,痛苦大,并发症多等问题,会导致孕妇在术中或术后心血管、呼吸、循环等系统等出现应激反应。药物治疗作为保守疗法,其对患者伤害小,不良反应少。现针对可能导致药物流产终止早孕无效的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
作者:郑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在冠心病治疗上的价值,推广其在临床上治疗冠心病。方法:收集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1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1、对照组2,其中实验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对照组1仅应用阿托伐他汀,对照组2使用治疗药物-曲美他嗪。比较三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0%、82.0%和76.5%。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比单一药物治疗好,对于患者健康有重大意义,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魏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急诊科患者体现出病情复杂、流动性大的特点,而急诊科护理人员更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其不仅工作强度大,而且需要经常接触具有感染性的血液、排泄物、体液等,因此急诊科护士经常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之下,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文章汇总分析了急诊科护士面临的危害因素,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生物性危害、心理危害及暴力危害等,并提出对应的防护措施,以提高急诊科护士自身的防护意识,降低职业危害的程度。
作者:王晓玲;白瑞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动脉药物灌注栓塞治疗瘢痕妊娠的疗效。方法:对4例明确诊断的瘢痕妊娠的患者,行超选择双侧子宫动脉造影后经导管注入MTX(氨甲喋呤)100mg及5-Fu0.5g,再用用明胶海绵颗粒对子宫动脉行完全性栓塞。结果:4例患者经治疗后阴道流血停止,1例于24小时后因考虑妊娠组织穿破浆膜层。术后24小时后行清宫术,2例保守治疗,观察2-3周孕囊缩小,血β-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值下降至正常值(小于30mIU/ml)。结论:经子宫动脉化疗及栓塞是治疗瘢痕妊娠的有效方法,可有效预防出血及保留孕产妇的生育功能。
作者:彭林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永安市学龄前儿童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含量情况,为儿童科学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依据。方法博晖BH5100原子吸收光谱仪分析2231例健康儿童全血的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含量,并按5个年龄组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永安市学龄前儿童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在不同年龄组间锌铁钙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铜、镁含量无统计学意义,并且0~1岁组锌、铁缺乏率较高,4~6岁组儿童钙缺乏率较高。结论永安市学龄前儿童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缺乏以缺锌缺钙缺铁为主。提示各级医疗卫生保健单位应加强儿童保健,宣传普及科学喂养知识,合理补充微量元素,以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胡桂玉;王秀娟;胡长英;李艳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妇科手术患者的术前与术后护理。方法:总结62例腹腔镜下妇科手术术前术后护理经验。结果:针对62例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妇科手术,采取相对应的术前与术后护理措施,保证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早日康复。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痛苦小、并发症少、瘢痕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朱庆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康复医学理论的研究与临床实践已逐渐趋于成熟,现代康复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更是为多数疾病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康复医学技术的发展中,所囊括的范围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也突出表明了我国康复医学技术水平的完善与提高。本文就当前我国康复医学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探究了康复医学的理论研究状况,并在当下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康复医学的临床实践效果进行了对比检验,从而为康复医学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付从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1病例患者男,45岁,主因晨起后突然左侧肢体偏瘫于2012年11月10日入院某院神经科,发病时患者神志清楚,无呕吐及头痛。入院查体,T36.5℃,P8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70mmHg,腰穿刺脑脊液检查正常,脑CT结果为大脑右侧额叶有低密度阴影,面积约1.1×1.8cm2,血生化检查正常,肺部X线检查因患者行动不便暂时没做。医嘱给予患者扩张血管、抗凝及保护脑神经药物应用,治疗18天后效果不佳,且患者发现双侧下颌部有一肿物,检查质硬,边界不清,活动性差,彩超结果为左侧下颌部淋巴结约2.6×1.5cm2,右侧淋巴结1.9×1.4cm2,患者补做肺部X线检查,发现左侧肺门部有一类圆形阴影,边缘有毛糙,又分3个分叶,考虑肺癌,进一步进行CT检查,结果为左侧肺门部有一大约3.6×4.8cm2的肿物,边缘不清,实质性病变,考虑为肺癌,进一步进行穿刺病理检查确诊为小细胞性肺癌,患者转入肿瘤科进行治疗。
作者:白振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鼓膜穿刺术存在的临床风险及护理干预。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l 3年5月本科收治的80例分泌性中耳炎需要鼓膜穿刺术治疗的患者护理资料。结果:通过穿刺前,穿刺中及穿刺后的风险分析,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大限度降低穿刺的风险。提高穿刺的质量。结论:加强穿刺的风险管理,提高中耳炎的治愈率。
作者:白素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与阿普唑仑治疗围生期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围生期焦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6例,口服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36例,口服阿普唑仑治疗,观察6 w。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 w、4 w、6 w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结果:治疗6 w末研究组有效率为88.8%,对照组为88.8%(P>0.05)。汉密顿焦虑量表两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续均呈持续性下降,治疗2 w末、4周末、6周末对照组汉密顿焦虑量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程度较轻微,主要为头痛、恶心、失眠、便秘、头晕等。结论:两组疗效相当,帕罗西汀较阿普唑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程度较轻。
作者:邓曼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用姜黄素处理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B细胞,ATP敏感钾通道(KATP)开放剂二氮嗪预处理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姜黄素组、二氮嗪组和二氮嗪+姜黄素组。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体外划痕和Transwel小孔实验检测HEC-1B细胞的迁移侵袭力。结果:姜黄素以浓度和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了HEC-1B细胞的增殖(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姜黄素处理组抑制HEC-1B细胞向向划痕区生长的速度,显著降低了HEC-1B细胞划痕修复率(均P<0.05)。KATP通道开放剂二氮嗪逆转了姜黄素抑制人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结论:姜黄素抑制了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其机制与姜黄素抑制KATP通道有关。
作者:田飒;彭学军;何宇明;吴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死亡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对6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临床治愈52例,死亡16例,占23.5%,期死于室颤3例,死于心源性休克5例,死于泵衰竭8例。广泛前壁急性心肌梗死14例,前间壁急性心肌梗死10例,前壁急性心肌梗死12例,前侧壁急性心肌梗死7例,下壁急性心肌梗死7例,下壁+正后壁急性心肌梗死4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14例。合并严重心律失常者18例,心源性休克10例,泵衰竭33例,低血压状态8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7例,冠心病史,45例,并发周围神经病变19例。发病时有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症状27例,占39.7%;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20例,占29.4%,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16例,占23.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差,病死率高,要及早控制血糖、血脂、减少并发症。
作者:文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普外科是以手术为基本的治疗方式,对肝脏、肛肠、甲状腺肿瘤、胆道、胃肠等进行疾病治疗的临床学科,是各大医院就诊患者多的科室之一。由于普外科手术会对患者进行局部开刀手术,所以在手术期间的治疗注意内容与治疗效果的提升就显得尤其重要,文章将对着两方面进行分析与论述,并通过对患者治疗结果的数据进行对比,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测量,以期能进一步提升各类普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芳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化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化疗带来的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便秘等消化道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进而影响了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笔者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于中药治疗化疗相关性呕吐方面积累了一定临床经验。
作者:赵迎春;刘艳霞;姜春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子宫脱垂患者阴式术后引起并发症的原因和中西医护理措施。方法:对28例年龄在60~80岁的子宫脱垂患者行阴式全宫切除术,进行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中西医护理。结果:25例术后患者无并发症发生,2例恶心呕吐,1例尿潴留患者采取相应治疗护理护理措施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老年患者阴式全宫切除术后的并发症,经过中西医结合护理减少其发生,术后恢复快、疗程缩短、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韦素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当前医院在胆总管结石诊治方面的问题与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在本院2007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胆总管结石症患者当中选取48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与效果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48例患者当中,共有21例患者有过胆囊切除史,27例患者无胆道手术治疗史,在诊断过程过程中,B超检查作为辅助检查手段,用来确定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诊断后进行手术治疗,其中48例患者均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术后共有2例患者出现腹部切口感染以及出现短暂性胆漏与结石残留各2例,术后共随访到43例患者,期限为半年至6年,随访期间未出现明显复发、并发症等情况。结论:B超在胆总管结石症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症方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韦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侵袭性骨巨细胞瘤截骨平面的方法设计。方法:选取1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股骨远端8例,胫骨近端4例,男9例,女3例;年龄20~40岁,平均25.5岁,随访23~36个月,平均30.5个月。入选病例按照Campanacci分级为Ⅱ、Ⅲ级,全部采用瘤体切除假体置换,术后功能按Enneking肌肉骨骼肿瘤术后下肢功能评分标准[1],平均功能恢复率为85%。结果:在实体标本上,从核磁所示肿瘤边界切,发现肿瘤外2.71cm无肿瘤细胞。结论:应用上述内容确定手术的安全边界是核磁反应区以外2.71cm。
作者:张庆喜;郭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对每个出生的宝宝,通过先进的实验室检测发现某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从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宝宝因脑、肝、肾等损害导致智力、体力发育障碍甚至死亡。
作者:潘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传染病信息学主要研究传染病领域的数据收集、共享、分析和处理,是管理和分析传染病相关数据的一门新兴学科。从信息技术的角度,讨论了传染病信息学的核心技术和研究思路,及其在症状监测中的具体应用。症状监测作为一种广泛采用的公共卫生监测措施,是传染病信息学的主要应用领域。本文中,笔者将通过讨论传染病信息学研究目的、研究内客以及核心技术,着重介绍传染病信息学在症状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徐雪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方法与其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为我科于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共收治97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两组支气管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家属满意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以此来具体探析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方法,以及盐酸氨溴索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应用价值。结果:1.我院97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经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系统)诊断后,均100.0%诊出。2.在常规治疗的过程中加用盐酸氨溴索能够很好的提高治疗效果、家属满意率(p<0.05),且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我院根据大量的临床资料,总结出了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诊断特点,效果良好。在常规治疗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能够显著缓解患儿咳嗽、啰音、憋喘等体征,在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谷何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