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振霞
目的:观察持续静脉滴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胃肠动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新生儿科住院患有胃肠动力障碍的57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非营养性吸吮,少量多次喂养、体位疗法及静脉营养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3-5mg/kg·d的小剂量红霉素进行干预,两组比较治疗后呕吐、腹胀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效果较好,两组在呕吐及腹胀消失方面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观察中未发现红霉素对患儿肝功能有毒副作用。结论:有胃肠动力障碍的早产儿予红霉素治疗可促进其胃肠动力,提高喂养耐受性。
作者:李永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近二百年来,随着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以及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日益重视,现代化与健康的关系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作者:贾顺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的发病时间与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组选择我科1998年-2010年收治的80例睾丸扭转患者,对其发病至手术的时间与采取的手术方式及手术后两年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后12小时内手术的32例扭转复位固定患者,术后睾丸均成活,术后两年2例睾丸轻度缩小。发病后12-24小时内手术的28例患者,20例行扭转复位固定术,术后两年3例睾丸有轻-中度萎缩,8例行睾丸切除术。发病24小时后手术的20例患者,18例行睾丸切除术,2例行扭转复位固定术,其中1例术后2周出现睾丸坏死二期手术切除,1例术后两年重度萎缩。结论:12小时以内的扭转术后预后良好,均应行睾丸扭转复位固定术。12-24小时的扭转睾丸成活机率仍然较大,两种手术均有可能。24小时以上者,睾丸成活机率小,且成活睾丸术后萎缩发生率高,总体预后不良,建议行手术切除术。
作者:戢金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很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当代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PCI术的成功与否以及效果如何,不仅与医生的技术水平、患者的配合程度有关,还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有重大关系。本文综述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护理研究进展,探讨了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各种护理因素的体会。
作者:张秀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替硝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疗效。方法:对内镜及病理证实的慢性胃炎病人34例的治疗。应用三联方案:枸橼酸铋钾胶囊0.6 Bid.阿莫西林1.0 Bid,替硝唑0.5 Bid,疗程两周。结果:幽门螺杆菌根除率88.2%(15/19),对疼痛的缓解率为91.2%(31/34),副反应发生率11.8%(4/34)。结论: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替硝唑三联疗法治疗胃炎,可以达到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作用,疗效显著。
作者:胡成用;任正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支气管扩张往往伴随严重感染,黏痰增多,咯血等症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需要施行正确的护理治疗措施才能保证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本科室在多年的工作中累积了对支气管扩张的一般护理、引流的护理、咯血时的护理和造影的护理方面的经验,对不同状态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陈玉贵;尤惠琴;高淑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中医护理干预关于控制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满意度的影响进行观察及分析。方法:抽取进行混合痔术的患者80例,并随机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治疗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中医护理干预。然后对术后患者的疼痛满意度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在术后的疼痛明显比对照组低,治疗组患者的疼痛满意度也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后,发现采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方法对患者的疗后疼痛满意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方法能有效的控制混合痔患者术后的疼痛,提高患者对于术后疼痛控制的满意度。
作者:周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老年骨科住院病患护理风险原因和提出对应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2-2013年间的208例病患作为观察组,在正常的护理基础上加入风险护理管理,208例病患作为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而后观察两组人员的恢复时间、满意度和意外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投诉率为1.92%,满意度率为95.2%,意外发生率为1.44%,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骨科老年病患展开的护理风险管理有效的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减少了老年病患的意外伤害,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医患纠纷。
作者:潘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及时准确的护理措施对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治疗、抢救措施等方面起着十分有力的作用。方法:对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临床观察、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30例心梗患者经积极合理的治疗,26例好转出院,4例死亡,患者及家属对冶疗效果及预后均较满意。结论:及时准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促进心梗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在延缓病程进展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效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是促进心梗患者的重要手段,在延缓病程进展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尤惠琴;高淑霞;陈玉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患儿因牙髓炎治疗,进行抗炎,效果不佳,以至于形成口底蜂窝织炎,家属不同意切开口底,来我院进行补充体液,调节水电解质平衡,抗炎治疗,没进行口外切开。完全治愈口底蜂窝织炎,由此看来,如何合理用药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作者:侯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剂量西地那非较长时期服用治疗II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男科门诊治疗的II型糖尿病性 ED 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不同剂量(20mg,10mg)的西地那非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以IIEF-5和硬度等级评定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了16d 不同剂量西地那非治疗。服药前后自身对照勃起功能明显改善,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较长时间服用不同剂量西地那非治疗II型糖尿病性 ED 患者疗效满意。
作者:张俊杰;郝林;董洋;贺厚光;梁清;张治国;史振铎;赵岩;韩从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观察总结分析新生儿在出生后进行游泳和抚触所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科的正常新生儿140例,通过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为70例。对于两组新生儿,除出生后的常规护理外,实验组在出生后4小时行哺乳1小时后,开始每天1次的游泳和抚触护理,每次游泳和抚触各10分钟。结果:实验组新生儿1周后的体重明显超过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胎粪初排时间及胎粪转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食奶量及睡眠时长均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颈紧张反射、握持、可安慰性及觅食反射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游泳及抚触能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无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都能对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唐兰秀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肺结核介入治疗整体护理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00年至2013年间来我院治疗肺结核的2000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研究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1000例患者中治愈的有380例,显效的有310例,有效的有260例,无效的有50例,治愈率为38%,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1000例患者中治愈的有150例,显效的有180例,有效的有290例,无效的有380例,治愈率为15%,有效率为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整体护理治疗肺结核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杜桂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临床技能操作培训是临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今后从事临床工作的重要阶段。我院作为桂林医学院的教学附属医院,长期承担着医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其中对于临床技能操作培训效果评价不高,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本文从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尝试探讨一种新的教学法,旨在提高实习生临床技能操作培训教学实效。
作者:黄宇璐;潘薪宇;宁金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研究黏膜下子宫肌瘤采用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给予42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为甲组,4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为乙组,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治愈率与乙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创伤小,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程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压疮护理中运用无缝隙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013年于我院进行压疮护理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压疮分级护理措施,治疗组采用无缝隙护理;观察两组的效果以及患者压疮改善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Braden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6%,对照组总有效率达6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压疮患者进行无缝隙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作者:彭春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相应呼吸衰竭性疾病的护理方案进行制定与探讨,并在护理方案中发现相应存在的问题,通过专业知识处理解决疾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在护理工作人员自己患者中进行取样分析,对相关护理人员自己疾病患者进行实际采访,了解相关护理人员在疾病护理过程中的估计经验,了解患者的切身体会,认识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和作用。结果:通过对患者以及护理人员的取样分析,更加深入的了解在疾病护理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办法以及估计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佳办法。结论: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保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够经过使用相关治疗仪器,在患者估计过程中需要预防相应并发症,在并发症出现时要有能力妥善的处理。
作者:荣海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它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总结临床针对产生不良反应的对策,以指导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对我院2012年~2013年间临床治疗中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随机抽取100名,观察并记录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症状,总结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它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机理,归类统计患者不良反应的相关救治方式和抢救后效果。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它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中,一代、二代、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均占较高比例,其临床不良反应涉及多系统。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它药物使用产生的不良反应涉及多系统,情况复杂,个人体质和药物纯度也会导致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对临床产生的不良反应需及时抢救、积极治疗。在工作中也应建立孢菌素类药物的风险防御意识,使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发挥大价值。
作者:吉莉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132例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132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则在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的痊愈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等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痊愈率以及对医院工作的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按照精心设计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全程护理,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因此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护理方法。
作者:郑志辉;乐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到武汉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23例终止妊娠患者,11例紧急避孕患者,3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30例子宫内膜炎患者,6例其他疾病患者,对所有患者都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进行治疗后,22位终止妊娠患者痊愈,10位紧急避孕患者达到疗效,26位异常子宫出血痊愈,27位子宫内膜炎痊愈,5位其他疾病的患者痊愈。结论:米非司酮对于妇产科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而且不良反应低,具有比较广泛的适应症,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黄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