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2~16周妊娠临床应用

王玲

关键词:米非司酮, 伍米索前列醇, 终止妊娠, 引产效果, 成功率, 孕妇, 应用, 临床价值, 宫颈, 不良反应, 成熟率, 显示, 缩短, 评分, 口服
摘要: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终止12~16周妊娠的应用。方案中妊娠12~16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104例在1~3天服用米非司酮300mg,第4天口服米索前列醇600ug,观察引产效果。结果:服用米非司酮后宫颈缩短1cm(P<0.5),Bishop 评分提高4~5分,宫颈成熟率100%,引产成功率98.07%。结论: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终止妊娠12~16周孕妇引产,显示出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的临床价值。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隐性脑损伤诊断中CT与磁共振应用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隐性脑损伤诊断中CT与磁共振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00例隐形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分析CT与磁共振临床诊断的效果。结果:与临床证实相比,CT检查的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的符合率为76.36%、脑挫伤77.5%、蛛网膜下腔出血64.0%以及颅骨骨折73.17%,MRI检查的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的符合率为100%、脑挫伤100%、蛛网膜下腔出血100%以及颅骨骨折93.18%,MRI符合率明显高于CT,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MRI在隐形脑损伤诊断中应用效果显著,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裴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17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抗凝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抗凝期间的护理。方法:对17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在术前术后及出院的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抗凝健康教育和护理。结果:17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的患者,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通过行之有效的围手术期抗凝护理可提高患者抗凝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许海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关节镜下带跟骨异体跟腱重建膝后交叉韧带的护理配合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带跟骨异体跟腱移植重建膝后交叉韧带的手术护理经验,以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到2012年12月期间,41例关节镜下带跟骨异体跟腱重建膝后交叉韧带护理配合情况,包括各种特殊器械准备、异体肌腱准备工作、仪器设备合理摆放及术中配合等。结果: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伤口一期愈合,未发生关节腔的感染,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术前做好宣教及心理护理、完善周密的术前准备、异体肌腱正确制备、正确连接各种仪器、密切有效的手术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作者:万效梅;李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奥曲肽联合鼻胃减压管治疗腹部手术致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疗效

    目的:探究奥曲肽联合鼻胃减压管治疗腹部手术致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因进行腹部手术引发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每组40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运用常规的鼻胃减压管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使用常规鼻胃减压管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血清炎症变化以及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效果、血清炎症变化以及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鼻胃减压管治疗腹部手术致早期炎症性肠梗阻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有效地缓解肠梗阻,缩短恢复的时间,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麦喜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在临床上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达50%或更高,常可导致患者代谢紊乱,营养障碍,甚至发生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SAP 患者早期都需禁食禁饮,因此及早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逆转SAP 早期的高分解代谢状态,预防或逆转肠粘膜屏障的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患者的病死率,肠内营养( EN)是经济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途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治疗中具有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能减少细菌移位和胰腺继发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文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产科出血性休克临床原因及治疗

    目的:对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资料选自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生殖道破裂、胎盘因素以及子宫收缩乏力、凝血性功能障碍等都是造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根据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不同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抢救之后98例患者中有92例患者产科出血性休克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其中有3例患者行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有2例患者行经腹子宫全切术,有1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在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治疗中,加强对出现产科出血性休克原因的分析,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出现出血性休克的几率以及产妇的死亡率,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

    作者:吴秀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析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

    对于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主要在认真分析和观察手术室仪器设备在临床运用的基础之上,通过结合现代管理学的相关模式,对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进行方面的阐述,其管理的内容包括配置管理、申购管理、验收管理、仪器设备使用培训考试管理及日常管理。后对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维修和维护给出了可行性的管理参考意见。通过科学化的现代管理模式,可以大程度的延长手术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保障手术仪器设备在手术过程中发挥作用,保证患者手术的成功完成。

    作者:李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探讨胆碱酯酶、总胆汁酸和腺苷脱氨酶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和腺苷脱氨酶(ADA)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东芝-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并比较214例各类肝病患者及120例我院健康职工(对照组)清CHE、TBA和 AD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除慢性延性肝炎患者外,其余各类肝病患者CHE水平显著降低(P<0.05),TBA和ADA水平显著升高(P <0.05)。结论:血清 CHE、TBA和ADA水平可反映肝脏合成和代谢功能,对各类肝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张建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舒适护理在肛肠疾病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在肛肠疾病围手术期患者中的的应用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肛肠科于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0例肛肠疾病围手术期患者做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5例。实验组给予心理、饮食等方面护理,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对比接受两种护理后每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并发症以及护理工作反馈情况。结果:两组接受护理后,实验组住院天数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数据分析,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肛肠疾病围手术期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邱江燕;张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脾胃虚对身体的危害及调理方式

    现代人的生活压力比较大,不少人加班到很晚,然后在吃些夜宵才睡,更有甚者作息时间颠倒、饮食不规律,日积月累便造成了脾胃虚。脾胃虚是中医术语,指的是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作者:李益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水养球”致儿童肠梗阻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因误食“水养球”导致儿童肠梗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我科2012-2013年间共收治误食“水养球”导致的小儿肠梗阻5例,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手术治疗,5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20个月,生长、发育及日常生活均正常。结论:儿童误食“水养球”致肠梗阻应早期诊断与治疗,详细的病史询问、查体及彩超检查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耿宪杰;侯广军;张春英;张现伟;郜向阳;张国锋;韦源;胡勇军;王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女性盆腔腹膜结核误诊15例分析

    目的:探讨盆腔腹膜结核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分析l5例女性盆腔腹膜结核的误诊原因。结果:10例患者误诊为卵巢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腹水待查2例,后经术后病理诊断为结核。结论:女性盆腔腹膜结核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伴有与卵巢癌、内膜异位症相似的盆腔包块、腹水及血清CA125升高等,腹腔镜探查加病理检查是对可疑病例确诊的可靠方法。

    作者:乌云代力格尔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4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和对照组,比较其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长短及医患双方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医患双方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住院天数,提高医患满意率及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赵向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青少年妇产科疾病128例总结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18岁以下青少年妇科疾病的发病规律、治疗及预后。方法:将128例18岁以下的妇产科疾病的青少年进行统计分型分析。结果:在128例中,感染性疾病79例(占61.71%),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出血19例(占14.84%),阴部损伤11例(占8.59%),妊娠及妊娠相关疾病16例(占12.5%)先天发育异常1例(占0.7%),卵巢肿瘤2例(占1.56%)。结论:加强青少年女性卫生知识及性知识教育,加强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以减少青少年妇科疾病的发生。

    作者:陈云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基层医院洁净手术室的感染管理

    目的:有效预防手术患者感染的发生。方法:加强各类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好物品及洁净设施的管理及各项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结果:确保了手术质量,有效防范了手术期医院感染,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了双丰收。结论:洁净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要从人员知识培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洁净设施及物品管理等多个环节进行管理。

    作者:黄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子宫肌瘤采用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黏膜下子宫肌瘤采用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给予42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为甲组,4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为乙组,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治愈率与乙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创伤小,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程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是伴随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出现的护理概念,循证护理的实践证明了护士的自身价值,使护理活动更加科学、专业。提高了护理学科的权威性,独立性〔1〕。近年来护理人员将循证护理引入护理实践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科在院领导和护理部领导下将循证护理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宝梅;万海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在抗-HIV测定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分析金标法和酶联免疫法在抗-HIV测定中的应用。方法: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的血标本8645份,均采用金标法和酶联免疫法进行HIV抗体检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初次检测中金标法阳性率0.46%(40/8645),酶联免疫法0.40%(35/8645);确认试验后金标法阳性率0.42%(36/8645),酶联免疫法0.31%(27/8645),经免疫印迹法检测终确诊抗-HIV阳性率0.24%(21/8645),金标法假阳性率0.17%(15/8624),酶联免疫法假阳性率0.07%(6/8624),金标法假阳性率高于酶联免疫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标法和酶联免疫法均可用于抗-HIV测定中,两种方法各有特点,临床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作者:苑雪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多普勒超声诊断在非典型异位妊娠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非典型异位妊娠的应用,总结声像图特点,以降低误诊率。方法:我院自2010年~2013年1月诊断为异位妊娠的64例临床资料、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典型异位妊娠病人64例,破裂型50例,未破裂型10例,流产型3例,陈旧型1例;实性包块33例,占51.6%,混合性包块29例,占45.3%,囊性包块2例,占3.13%,结论:超声诊断在非典型异位妊娠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作者:窦雅卿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化学发光免疫法与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AFP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法与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AFP的效果。方法:针对我医院从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100例受检者血清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且每组都有50例血清标本,试验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 AFP,对照组患儿采取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 AFP,观察比较放射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的线性范围、灵敏度与精密度。结果:试验组线性范围宽于对照组,精密度、灵敏度高于对照组,其之间差异非常显著( P <0.05),且放射免疫法检测与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中都有一定的相关性( r =0.995)。结论:在临床检测血清AFP中,应用放射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其检验效果存在一定的不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方法更简单,且其线性范围宽,具有很好的灵敏度,精密度也高,较放射免疫法更适合在临床中采用,值得在实际中推广。

    作者:何诺;赵国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