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替利嗪、雷尼替丁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李英

关键词:西替利嗪, 雷尼替丁, 孟鲁司特钠, 荨麻疹, 慢性特发性
摘要:目的:评价西替利嗪、雷尼替丁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的疗效。方法:60例CIU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用西替利嗪、雷尼替丁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对照组用西替利嗪、雷尼替丁治疗。结果:治疗第28天两组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随访4周后两组复发率差异有著性(P<0.05)。结论:西替利嗪、雷尼替丁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CIU痊愈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改善生活方式,增益健康

    总结生活体验、从业经验以及运动锻炼实践,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简要介绍健康的概念及其分类,系统分析健康影响因素,提出树立良好的健康观念,摒弃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不良行为,通过均衡膳食、适量运动、起居有常、心理平衡等四方面综合调节,自觉身体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有可能预防疾病或亚健康,重获健康。

    作者:张前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双钢板内固定术结合南詹骨科中药制剂治疗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腓骨远端骨折是足踝部常见骨折类型之一,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轻微暴力即可引起此类骨折,且以粉碎性骨折为主[1]。钢板固定术是治疗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首选方法,术中内植物选择及固定方式众多,包括1/3管型钢板、围关节钢板、钩钢板、锁定钢板及锁定加压骨接板等,可通过抗滑、中立、钢丝张力带技术、桥接或结合小螺钉辅助加压固定[2-5]。传统的内植物和固定方式均存在一定的缺陷,易发生术后感染及固定不稳定等。为解决传统术式和保守治疗的缺陷,我院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术结合南詹骨科中药制剂对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进行治疗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尹新生;邓芳文;孙德贵;尹书东;廖国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腹壁横切口二次剖宫产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壁横切口二次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二次剖宫产产妇60例,分为对照组(腹壁纵切口)和观察组(腹壁横切口),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开腹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盆腹腔粘连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手术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观察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多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产妇盆腹腔粘连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壁横切口相比,腹壁纵切口更利于二次剖宫产手术。

    作者:张丽容;马新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应用MNA-sf评价AECOPD病人营养状况并分析其在临床诊疗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应用MNA-sf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人营罗岚养状况对于临床诊疗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12月住院的AECOPD病人52例,采用MNA-sf评定患者营养状况并分组,比较各组间常规营养指标(TSF、AMC、ALB、PA)、肺功能、呼吸困难评分(MMRC)及显效时间、住院时间。结果:MNA-sf评分与TSF、AMC正相关,与MMRC、住院时间呈负相关;MNA-sf评分营养良好组在TSF、AMC、肺功能、MMRC、住院时间上均优于营养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罗岚;刘远程;钱效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的护理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对每个出生的宝宝,通过先进的实验室检测发现某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从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宝宝因脑、肝、肾等损害导致智力、体力发育障碍甚至死亡。

    作者:潘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小儿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58例住院患儿,根据患儿护理方法的区别,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儿科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满意率为98.73%,对照组满意率为87.34%,观察组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知识认知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模式应用在小儿临床护理中,明显提高护理满意率,改善护患关系,加快患儿疾病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是内科常见危重症之一,如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以及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也可见于急性出血性胃炎、胃癌等,熟练掌握其抢救程序和抢救技术,严密观察病情,准确估计出血量,及时有效地实施抢救和护理是成功挽救病人生命的关健。

    作者:沈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议新医院财务制度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建设

    医院财务分析,对分析和评价医院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原因具有重要意义,而现行医院财务分析指标零散,不成体系,无法对医院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自2012年1月1日新《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执行以来,政府管理部门、医院管理者以及各层次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医院会计信息的质量、数据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立足于新制度要求就财务分析指标的构建做出简要论述。

    作者:许春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探讨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循证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循证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门诊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状况。结果:研究组(90.00%)在治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56.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鞠艺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提高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年医院收治9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方法。结果:96例患者经医务人员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全部康复出院,治愈率达100%。结论:在规范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曹建平;佘兰;冯红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防范住院患者跌倒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防范住院患者跌倒现象发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收治的206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经过良好的护理及预防,大大降低了住院患者的跌倒率。结论:对患者防止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加强病房管理、采取健康教育、按危险程度护理,能够有效防止患者跌倒的发生,减少因为患者跌倒而造成的医疗纠纷等,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王德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大直径股骨头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上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数不断增加,其中中青年患者的比例日趋加大。中青年患者日常活动量大,对术后关节的活动度、假体的使用时间和生存质量要求高。传统的金属对超高分子聚乙烯人工髋关节假体组合中超高分子聚乙烯内衬磨损所产生的聚乙烯颗粒会导致假体松动和骨溶解【1】,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随着工艺水平的提高,大直径股骨头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后关节活动度增加、耐磨性增加、稳定性增加等特点使得其重视的增加【2】。本研究选取2009年5月-2010年11月间25例行大直径股骨头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大直径股骨头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及特点。

    作者:韩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淄博市居民原发性高血压患病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淄博市居民原发性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04年以居委会(村)为单位,抽样调查35岁以上居民20548人,调查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调查对象中,高血压患病率为37.5%,,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19.6%、12.7%、8.8%;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BMI、吸烟、高血压家族史、口味偏咸、睡眠时间少。蔬菜油脂摄人量为保护性因素。结论:淄博市高血压患者人数众多,亟需开展社区高血压的综合防治、普及防治知识,做好查、治、管的工作。

    作者:王太国;张金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低GI膳食对243例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血糖指数(GI)膳食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43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低GI膳食,对照组给予普通糖尿病饮食,共6个月。干预结束后,对患者的血糖、血脂、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胰岛功能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试验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降低、胰岛功能显著改善。结论:低血糖指数膳食能良好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改善胰岛功能,并有效降低体重指数。

    作者:郭丽君;杜宁;朱静;阚卫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医院体检中心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目的:对医院体检中心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体检中心感染危险因素并结合危险因素对感染预防、控制进行强化,通过针对性措施执行,观察医院体检中心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感染率为17.31%,观察组的感染率为6.1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加强医院体检中心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强化医院感染控制意识、规范灭菌操作、加强针刺管理并采取正确途径对医疗垃圾进行处理来提升感染预防控制效果,为体检工作者提供保障。

    作者:邓水桃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腔内超声在输尿管下段梗阻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腔内超声(经直肠/经阴道)对输尿管下段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腹部超声可疑输尿管下段梗阻病变41例患者,应用腔内超声检查盆段输尿管。结果:41例患者中,在膀胱不充盈或充盈不佳状态下,输尿管下段病变检出率100%,准确率100%,对结石检出率明显优于经腹部超声(21.8/100)。结论:腔内超声检查是一个无创、费用低廉、快速便捷、较经腹部超声更加准确的方法,对临床诊断输尿管下段病变有重要价值。

    作者:顾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阐述统计信息在院前急救绩效管理中价值

    卫办医政发〔2010〕199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院前急救机构绩效考核内容包括机构建设(15分)、日常急救(25分)、应急救援(15分)、学科建设(10分)、急救培训(10分)、医疗质量(15分)和社会效益(10分)七个部分共计100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对考核项目和指标进行调整和细化。故而院前急救事业发展中的各项决策应当以急救绩效管理为基础,建立在充分掌握与分析各种院前急救的统计信息基础之上,同时院前急救的统计工作应具有社会性、时间性、准确性、预测性、服务性、共享性。从而达到统计信息在为院前急救绩效管理提供准确、及时而全面的数据依据。

    作者:刘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Orem自理理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稳定期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居家护理中的效果评价。方法:将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实验组根据脑卒中偏瘫患者稳定期需要采取辅助教育系统,在该阶段为患者提供治疗、康复、护理的专业指导,促进家属和患者积极参与康复护理活动中,并提供相应的心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居家护理程序进行康复护理。两组患者经6个月自理理论使用前后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分别以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6个月后干预组比对照组ADL明显提高,P<0.05。结论:通过使用Orem自理理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稳定期进行居家护理,可尽早恢复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许梅珍;张慧珍;钱莉娜;盛庆云;李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麻栗坡县1957-2012年麻风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麻栗坡县1957年-2012年麻风病的流行特征,为今后开展麻防工作,完全消灭麻风制定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地区的历年麻风病患防治动态统计表,对登记在册的麻风病患者的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经验。结果:1957年-2013年累积统计麻风患者192例,年均发病率为2.74%,发病率高的年段为1981到1985年,发病人数45例,阶段发病率为2.94/10万;年均患病率为0.036‰,患病率从1971年高的0.423‰降至2012年0.036‰,经过50多年的麻风病防治工作,麻风病患病率得到明显控制,2012年依赖麻风病年均患病率均控制在0.036‰以下,近五年患病率控制在0.05%以下,以上两项指标均达到基本控制麻风病标准。结论:麻栗坡县1957年-2012年间麻风病的防治效果令人满意,流行趋势出现稳步下降,已经由中流行区转入低流行区,然而近几年仍然偶有病例出现,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加强控制,防止公共卫生问题的发生。

    作者:程联华;姚仁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利福喷丁与利福平在肺结核治疗中的药效比较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对比分析利福喷丁与利福平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肺结核患者94例,将94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利福喷丁组合利福平组两组,每组各47例患者,两组患者均应用初治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利福平组患者应用的治疗方案为 RHZE,利福喷丁组患者应用的治疗方案为LHZE。结果:利福平组患者治疗后的痰涂片转阴率为91.5%,空洞闭合率为68.0%,病灶吸收率为87.2%,利福喷丁组患者治疗后的转阴率为76.6%,空洞闭合率为53.8%,病灶吸收率为74.5%,以上3项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利福平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白细胞下降、肝功能异常、肠胃道反应以及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利福喷丁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福平在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福平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近期痰菌转阴率、空洞闭合率和病灶吸收率,显著的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利福喷丁相比,其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具有更高的额临床治疗安全性。

    作者:陈月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