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梅;张金花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良恶性乳腺肿块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82例患者其乳腺肿块的二维超声图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良性肿块与恶性肿块在边界、纵横比、内部回声、钙化、腋窝淋巴结、血流分级和RI值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超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作者:许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自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经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可显著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安全且无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丁娅婕;杨华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异丙酚复合地佐辛在人工流产中应用是一种理想的静脉麻醉方法方法:选择人工流产手术病人120例,无严重心、肺、肝、肾疾病的健康女性,人流前使用丙泊酚和地佐辛结果:麻醉效果优良,适用于人流结论异丙酚复合地佐辛在人流中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郑德军;郑蜀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如何降低和避免护理安全隐患。方法:首先要完善医院的规章制度,严格护理规范;其次要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护理人员安全培训;后要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结果:降低了神经内科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结论:使病人得到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避免产生医患矛盾,维护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作者:阿尔达克·澳巴克;张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于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有效的减轻了患儿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方便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能够极大的降低儿科患者对穿刺出现的恐惧感,减轻了患儿家长因穿刺困难而产生焦虑和心里压力,也会使患儿及其家属提高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方面和满意程度,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也减轻了护士临床的工作量。
作者:张光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干预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分析本院急诊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干预加常规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救护理干预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显著,可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减少平均住院时间,对改善患者预后有较大临床意义。
作者:于杏举;赵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子宫肌瘤为女性生殖器常见的子宫良性肿瘤。多数发生在30-50岁妇女之间,肌瘤周围有纤维组成的假包膜。其与肌瘤间有疏松结缔组织,肌瘤质地较子宫硬切面为灰白色编织状。肌瘤恶变率较低,称为肉瘤变。临床上常表现为: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盆腔包块(与膀胱充盈时较明显,下腹部疼痛,不孕和流产。)子宫肌瘤的处理应根据肌瘤的大小、生长部位以及患者年龄、对生育要求等方面综合考虑。若子宫肌瘤较大且无生育要求者或虽肌瘤无显著增大但合并贫血且保守治疗无效者均应考虑手术切除子宫,下面主要介绍行子宫切除术的护理体会:1病人回病房后,仔细听取麻醉师或手术医师交待的术中特殊情况。立即测血压、脉搏、呼吸并记录,整理好输液、排尿、引流等各种管道的通路,注意为病人保暖。一般术中对为硬脊膜外麻醉应去枕平卧6小时。
作者:麦肯·依达亚提;刁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孕期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入住过本院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针对这些孕产妇的产前检查是否大于7次将所有的孕产妇分为孕期保健组和孕期未保健组,然后分析观察俩组孕产妇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的糖尿病、产后出血率以及分娩的方式等。结果:经过分析观察发现,孕期保健组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和妊娠期间的糖尿病发生率比未实施保健组的孕妇发病率明显偏低,孕期保健组产后出血率也明显低于孕期未保健组的产后出血率。结论:对孕期的孕产妇采取一系列的保健措施,能够在妊娠期间减少孕妇高血压、妊娠期间的糖尿病等症状的发生,同时还能降低产后的出血率,增加自然分娩的概率,减少不良解决的发生。
作者:戴素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肘关节疲劳损伤的MR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肘关节疲劳损伤患者102例,均进行了MR多序列的影像诊断。结果:副韧带损伤和髁炎患者都表现为低信号的韧带增粗、变形,骨性关节炎及滑膜炎等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信号不连续、毛糙。结论:MR影像能清楚地显示肘关节的相应病变,是肘关节疲劳损伤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
作者:吐尔逊别克·哈斯木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25例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06月-2013年06月在我院进行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患者25例作为研究组,给予微波治疗;同时选取25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微波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质量,确保患者生命健康。
作者:丁菊清;杨国威;朱于念;向道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股骨髁解剖型锁定钛板治疗股骨髁上并髁间粉碎性骨折疗效。方法:采用股骨髁解剖型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并髁间骨折46例。结果:所有病例都获得随访,随访8~24月,术后6~12月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5.84%结论:解剖型锁定钛板是治疗股骨髁上并髁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邓和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临床麻醉专业实习教学的方法。方法:结合临床实践,叙述临床教师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实施科学化。规范化临床教学方法对提高临床麻醉学实习教学质量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结果:带教老师综合素养的提高和实施科学规范的教学方法可极大的提高临床麻醉学实习教学质量。结论:随着医学和社会的发展,仍需不断的探索和优化更好的方法。
作者:胡小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妇科疾病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选择78例妇科疾病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普通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妇科疾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袁新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疾控机构实验室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上级行政部门公共卫生政策的制订、疾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等提供科学依据,为卫生监督执法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因此,加强疾控机构实验室的能力建设,确保为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为社会提供公正可靠的技术服务,是一项长期的、任重道远的工作。加强疾控机构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提高实验室技术水平,关键在于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持续性、有效性。目前,大部分疾控机构实验室通过了计量认证,有的通过了实验室认可,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但如何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持续性、有效性仍然值得探讨。下面结合我部实验室建设和持续加强实验室管理谈谈体会。
作者:尹红;赵景平;王善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诊抢救,护理措施,掌握正确的护理及观察要点,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抢救资料。结果: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与护理,19例患者抢救成功,其中1例死亡。结论:护理人员应具有恶性心律失常的紧急判断能力,娴熟掌握各种心律失常的抢救程序及用药特点,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和保养,及时反馈信息予医师,配合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许洁;刘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按照医院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导医护理已成为门诊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我院是一所地市级的综合性医院,实行导医护理对提高门诊护理质量展现医院形象增强医院知名度,提高医疗社会效益具有重要作用。1导医护理过程导医就是在门诊设置专门护士,对病人就医就诊作向导服务。导医护理的目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病人当亲人千方百计帮助病人排忧解难。从导医护理的过程看,是将传统的诊中护理推广到诊前诊中诊后的全程护理。包括接、陪送等诸环节,从导医护理的内容看,一是指导就医,帮助病人正确选择就诊专科,介绍医生;二是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消除诊前诊中恐惧心理各种思想顾虑;三是咨询服务,解答患者疑问;四是代办手续,帮助病人特别是残疾,老年无陪人和急诊病人顺利就诊,检查入院、住院、出院等。
作者:吕洪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调查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探讨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可行措施。方法:向剖宫产术后5天的产妇发放问卷,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多数产妇在入院前、规律腹痛前即决定剖宫产;社会因素剖宫产的主要原因:为了胎儿的安全,畏惧疼痛等。结论:孕妇决定剖宫产与其年龄、文化程度有关。
作者:夏厚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我县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运行状况。方法: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技术(TEOAE)对住院分娩新生儿听力进行普遍筛查,未通过者在1月或者42天用同样技术进行复查,对复查未通过者,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技术诊断,未通过者及时转诊,并跟踪随访。结果:本资料显示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2.15‰,初筛假阳性率为8.53%,两步复筛查后的假阳性率0.23%。结论:新生儿听力损伤通过筛查可及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婴幼儿的语言发育。
作者:高芬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以及COPD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分别检测COPD患者与健康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形成情况,以及血中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和吸烟指数,进行组间比较。将COPD患者颈动脉IMT之间相关因素做多元回归分析。比较COPD患者狭窄组与非狭窄组上述生化指标和临床资料。结果:COPD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IMT厚度、斑块检出率及吸烟指数均高于健康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指数、血中CRP 和TC水平与COPD患者颈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系(P<0.05),而TC、TG、LDL-C、HDL-C水平均低于无狭窄组(P<0.05)。结论:COPD患者动脉硬化相关因素水平均明显异常于健康人。了解COPD患者是否合并动脉粥样硬化,通过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测颈动脉IMT厚度则是我们必要的筛查项目。
作者:封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过敏性疾病又叫变应性疾病,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一类慢性疾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WHO指出“21世纪是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持续流行的世纪”,并把过敏性疾病列为“21世纪重点研究和预防的疾病”,其主要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它表现为人体对环境中一种或多种物质产生过强免疫反应,并导致组织和器官的损伤,从而影响正常的生理机能。在我国,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带来工作和居住环境污染和生活方式改变,过敏性疾病逐渐增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质量。它常由变应原致病,因此明确变应原对于其诊断、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皮肤点刺试验已成为国内外作为检测变应原的常规试验,现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913例经临床确诊为上述四种常见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的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黄海鹰;吴英平;许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