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昔洛韦对单纯性带状疱疹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韩芳

关键词:阿昔洛韦, 单纯性带状疱疹, 角膜炎
摘要:对20例单纯性带状疱疹性角膜炎患者使用阿昔洛韦片及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结果,20例有19例均于3-5天后症状缓解,未见不良反应,认为阿昔洛韦治疗单纯带状孢疹性角膜炎操作简单,高效,安全。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脑血管造影患者的焦虑状况调查及心理干预评价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血管造影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对80例脑血管造影患者进行状态焦虑量表(SAI)测评,根据患者焦虑情况实施心理干预。结果:通过对脑血管造影患者进行有效心理干预,干预组SAI值由心理干预前的(56.07±7.47)分减少到心理干预后的(45.35±2.41)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减轻脑血管造影患者的焦虑,有利于脑血管造影术的顺利完成。

    作者:周利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职涉外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双语教学的反思

    通过对所在学院高职涉外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开展双语教学进行剖析和反思,找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旨在为双语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

    作者:段微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β2-受体激动剂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目的:探讨β2-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β2-受体激动剂治疗,观察组予以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布地奈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均显著提高,FVC及PEF均显著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P<0.05)。结论:β2-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良好疗效,配合糖皮质激素应用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文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应用综合方案治疗对预后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综合方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对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0月接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行综合治疗,皆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随访复发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复发率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综合疗法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相较于单用西药治疗疗效更确切,安全性更高,同时随访复发率更低,预后良好,值得借鉴。

    作者:孙金华;付艳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普林格尔多系统康复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普林格尔多系统康复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的对象为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产妇,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医院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孕妇分娩后的6周之后开始应用普林格尔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产妇治疗之后的盆底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性生活的满意度为20.0%,观察组为81.7%,观察组的性生活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肌力≧Ⅳ为20.0%,观察组为48.3%,观察组的肌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普林格尔多系统康复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有显著的效果,并且安全、方便值得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瞿邦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阑尾炎应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效果。方法:选60例患者分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观察组)、传统开腹行阑尾切除术(传统组)各30例。对比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止痛药的使用率、总费用、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出院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显著较传统组的少;而手术时间两组患者不存在差异。结论: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可以提高疗效、降低伤口的感染率。

    作者:杜祥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养生护理干预对亚健康护士群体的影响

    亚健康为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个阶段,不及时给予有效的干预调整会引发疾病。采用中医体质养生知识对我院356名亚健康护士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李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一例静脉输液引起的输液部位高度肿胀病人的报告

    病例:林发财,68岁,以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来我院手术治疗,术后遵医嘱给予生理盐水250毫升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静脉点滴,一天两次;替硝唑200毫升(含替硝唑0、8)静脉点滴,一天一次。术后两天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平稳,腹部刀口恢复良好,消化道排气,流质饮食。术后第三天,病人述左手背部肿痛,查左手背部两处输液部位轻度红肿热痛,直径约3-5 cm,相近指关节轻微肿痛,报告医生,医嘱:左手背部30%-50%硫酸镁湿敷,输液继续,改换右手。术后第四天,病人左手背部、腕关节及指部高度肿胀,红肿疼痛,皮肤颜色渐深,呈弥漫性加重,指、腕关节活动受限。右手背部也出现相同的反应,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此时病人十分紧张,害怕肢体坏死致残)。情况严重报告院部,院部请外院专家会诊,专家意见:病人对药物过度敏感,药物刺激引起,停输液;继续硫酸镁湿敷;喜辽妥软膏外用,和硫酸镁交替。病人情况特殊,实属罕见,所以护理部非常重视,护士长亲自为病人按时湿敷和涂药,经过三天的治疗,病人左手逐渐消肿,一周后完全痊愈。右手也经过了高度肿胀期,逐渐消肿痊愈,病人满意出院。

    作者:滕培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复发与肝外转移再手术切除疗效分析

    目的:探析再切除手术在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复发与肝外转移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32例术后肝内复发以及肝外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肿瘤情况再次进行切除术,具体包括肝左内叶局限性切除、左外叶切除、右前叶局限性切除、肝右后叶局限性切除以及联合肝段切除等手术方式。患者再手术后不采取任何化疗辅助措施。结果:32例接受再切除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复发与肝外转移患者中,没有出现手术死亡或者并发腹腔感染、大出血以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情况,患者均治愈或是好转出院。1年随访时间内,有10例患者出现复发情况,复发率为31.25%,总生存率则为83.87%。结论:再切除术依然是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复发与肝外转移的有效方法,考虑到原发肿瘤的大小、肿瘤的临床分期、肝硬化、手术切缘以及患者的血管侵犯程度等因素都会对再切除术的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并且也是导致患者出现复发的重要原因,因此实际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患者的术后监测,同时需要做好相应的随访工作,才能提高再切除手术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徐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麻疹的疫情动态,为预防麻疹、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报告麻疹病例1例,发病率为1.961/100万;2013年报告麻疹病例3例,发病率为4.507/100万;2014年3月20日前报告麻疹病例8例,发病率为12.018/100万。每年的发病率都高于国家消除麻疹目标1/100万。结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麻疹防控工作依然严峻,要继续提高重点人群的免疫水平,继续开展宣传教育,强化社会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作者:柴洪文;李艳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炎采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本文就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炎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炎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组接受果糖二酸钠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胡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损伤的CT征象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年龄相关性脑损伤的CT征象。方法:根据年龄将随访的118例HIE患儿分为5组,分析脑损伤的CT征象和发病机制。结果:外部性脑积水36例,脑白质病24例,混合性脑损害13例,局限性脑萎缩23例,可恢复性脑白质低密度7例,额骨改变6例,弥漫性脑萎缩5例,胼胝体异常2例,脑梗死及软化2例。损害好发部位依次为额叶、颞叶、顶叶、基底节、胼胝体、枕叶。结论:部分HIE脑组织改变具有一定特征,CT征象改变可判断是否可恢复及永久性脑损害。

    作者:杜明俊;陈正花;殷志强;张巧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80例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高尿酸血症除了能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和肾结石以外,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预告因子[1]。大量文献证实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密切相关。目前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西药主要有抑制尿酸生成和促进尿酸排泄药物,如别嘌醇、苯溴马隆等,这些药物均有一定的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2],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笔者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内分泌科门诊,选择符合2型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共80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12例。年龄36-68岁,病程2-9年,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7例,对照组40例,男性35例,女性5例。

    作者:张霞;苗林艳;张凤;李伟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急诊急救思维在基层卫生院临床工作中的体会

    目前,急诊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对于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急诊思维是相对一般临床思维而言。急诊大的特点是“急”。某些严重急症来势凶猛,变化迅速,在短时间内即可致命,故要求临床医生尽快作出诊断和治疗。对于基层卫生院的医生更是严俊的考验,因为医疗设备简陋,诊疗水平较低,这就要求医生要有敏捷的诊断思维,建立正确的急诊急救思维,以求大限度地减少漏诊误诊,及时转诊,对于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尤其重要。现笔者结合在基层卫生院的日常工作,浅谈一下在急诊急救思维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作者:谢大兵;吴淑芳;李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煤气中毒的临诊体会

    1资料方法例一王某,19岁女学生煤气中毒抢救3日后出院,邀我诊治,临床症见:头晕,前额头痛,双目难睁,胸闷,气短,呕吐酸水,不思饮食,倦怠乏力,畏寒,自汗,心烦面红,唇红,脉细数,舌红,苔黄。辩证:痰热壅肺,胃失和降。治法:清肺化痰,和胃降逆。方药:桑叶9克杏仁12克桔梗9克藿香12克薄荷12克鱼腥草18克枇杷叶15克半夏9克竹茹9克佛手12克甘草9克每日一副服10余副后症状基本治愈例二邓某,58岁煤气中毒较重经抢救出院后20余天药我诊治症见:神情呆滞,语言迟缓,不欲言,心悸纳呆,大便干结,身体倦怠,舌边尖红,苔博白滑,脉右细微,左脉弦滑无力,血压:170/100mmmg 且有心律不齐,脉诊合参,诊为心气不足,痰湿蒙蔽心窍,阻滞脉络,治法:益气养心,开窍化痰,佐以通络,方药:黄芪30克,太子参30克,柏子仁15克,玉竹9克,石菖蒲15克,郁金12克,茯苓12克,半夏9克,竹茹9克,威灵仙15克夜交藤15克,炙甘草15克,白茅根9克,服药7副后症见好转,又上方加减服药月余后生活能够自理,血压在配合降压药的同时控制在正常范围。

    作者:张仙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让我们学会科学饮水

    喝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平常的事情;不当饮水,也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危害。所以,我们要学会科学饮水。

    作者:于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0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行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健康行为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焦虑、抑郁以及血压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OL)各项因子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及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侯云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康复护理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23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114例和对照组116例,对照组采取脑血管病常规护理,治疗组采取康复护理,观察护理效果,进行X2检验。结果:治疗组肌力显效36例,有效7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25%;对照组肌力显效12例,有效76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75.86%。治疗组控制能力显效20例,有效56例,无效38例,总有效率66.67%;对照组控制能力显效4例,有效20例,无效92例,总有效率20.69%。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进行康复护理,肢体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常规脑血管病护理。

    作者:陈焦繁;史小景;常红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目的:分析探讨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6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药物治疗后有效5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6.7%。60例患者治疗后心电图、血压、心率指标等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患者心律等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5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1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结论: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急诊使用胺碘酮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德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压疮相关因素及治疗新进展分析

    目的:从压疮的形成因素、预防、治疗方面综述压疮的临床新进展。方法:对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效预防压疮发生。结果:传统治疗方法配合电疗、红外线照射治1-2期压疮;湿性愈合理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治疗重度压疮疗效肯定。结论:湿性伤口愈合疗法优于干性疗法,可显著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李章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