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健;谭明华;邝杰文
目的 分析颅咽管瘤的CT及MR表现,并探讨其病理及其在临床手术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CT、MR影像表现及病理,研究相关的手术资料.结果 男70例,女53例.年龄1~72岁,平均23.82岁.其中成釉质细胞型59例,鳞状乳头型41例,混合型23例.18例表现为实体瘤,38例为囊性瘤,钙化78例,23例肿瘤后部与三脑室壁间分界不清,影像学发现垂体柄11例,术中发现垂体柄53例.结论 MRI有助于显示肿瘤范围及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CT对钙化的显示优于MRI;应用影像学技术显示肿瘤的部位、钙化形式、辨识垂体柄及与下丘脑的关系对于优化手术方案至关重要.
作者:邱士军;郭艳丽;张雪林;张帆;张玉忠;文戈;胡罢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激活5-HT1A受体对延髓基本节律性呼吸放电的影响.方法 制备20只新生SD大鼠(0~3 d)离体延髓脑片标本,以改良的Kreb's液恒温灌流,稳定记录到与之相连的舌下神经的呼吸节律性放电活动(RRDA)后,随机分成Ⅰ~Ⅳ组(每组n=5).Ⅰ~Ⅳ组给予5-HT1A受体的特异性激动剂(+/-)-8-hydroxy-2-(di-N-propylamino)tetralin hydrobromide(8-OH-DPAT),浓度分别为1、5、10、20 μmol/L持续灌流10 min,观察给药后1、3、5 min时舌下神经的呼吸节律性放电活动的变化.结果 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呼吸周期(RC)有显著性差异(F=181.219,P<0.001),各浓度在给药前RC小,给药后逐渐延长,5 min时达到大.各浓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给药后各时间点1 μmol/L的RC小,给药浓度增大,RC延长,20 μmol/L时RC大.给药前后和不同浓度之间存在交互效应(P<0.001).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积分幅度(IA)有显著性差异(P<0.001),在10 μmol/L和20μmol/L浓度组中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7和0.001).各浓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给药后各时间点1μmol/L的IA大,给药浓度增大IA减小,20μmol/L的IA小.给药前后和不同浓度之间存在交互效应(P=0.002).结论 (1)8-OH-DPAT长效抑制吸气活动,对新生大鼠离体延髓脑片标本呼吸周期具有剂量依赖性延长作用,对频率和积分幅度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2)5-HT1A受体参与了哺乳动物基本呼吸节律的产生和调节.
作者:秦峥;郭谦;王晓锋;吴中海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Tei指数与传统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对左室整体功能的评价.方法 选取正常对照组55例及心力衰竭组37例,比较两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A峰及E/A比值、E峰减速时间,肺静脉血流频谱S/D、S峰减速时间,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速度频谱Ea/Aa的比值,左室EF值、左心Tei指数的差异.结果 两组间Tei指数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左室EF值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A峰及E/A比值、E峰减速时间,肺静脉血流频谱S/D、S峰减速时间,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速度频谱Ea/Aa的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ei指数是综合评价心脏整体功能的新指标,Tei指数的异常能为临床提供左心功能改变的诊断信息.
作者:刘柳华;郭德颖;克泽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灵芝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细胞核酸及其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分别给荷S180腹水瘤小鼠灌胃灵芝多糖(400,200,100mg/kg·b.w.)、生理盐水、或皮下注射环磷酰胺(25 mg/kg·b.w.),1次/d,连续9 d.观察腹水瘤细胞RNA、DNA含量,RNA/DNA比值以及细胞周期的改变.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和吖啶橙(AO)荧光染色技术检测肿瘤细胞DNA和RNA荧光强度.流式细胞仪和碘化丙啶荧光染色技术分析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灵芝多糖各剂量组的RNA、DNA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中剂量组(200mg/kg)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灵芝多糖各剂量组的RNA/DNA比值均下降(P=0.003,0.000,0.008),说明灵芝多糖减少在体肿瘤细胞RNA的含量比DNA更为明显.环磷酰胺使肿瘤细胞的RNA和DNA含量均下降(P=0.000),但对RNA/DNA比值没有影响.灵芝多糖各剂量组使G0/G1期细胞百分数增加(P=0.003,0.000,0.000),而环磷酰胺作用相反(P=0.000).灵芝多糖对S期细胞的百分率没有影响,而环磷酰胺使S期细胞的百分率减少(P=0.011).灵芝多糖各剂量组使G2/M期细胞百分数下降(P=0.014,0.049,0.016),而环磷酰胺作用相反(P=0.000).结论 灵芝多糖对在体S180肿瘤细胞DNA和RNA含量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与环磷酰胺不同;通过动员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DNA和RNA的复制与合成,从而影响其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转,可能是灵芝多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机制之一.
作者:李建军;雷林生;余传林;朱正光;张群;吴曙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盐酸戊已奎醚经静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对循环呼吸功能和上消化道蠕动程度的影响.方法 自愿接受无痛胃镜检查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二组(n=30).静注盐酸戊已奎醚(Ⅰ组)或阿托品(Ⅱ组)0.01 mg/kg,芬太尼1.0μg/kg,异丙酚1.0mg/kg后待意识消失开始胃镜检查,并以异丙酚维持.记录血压(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上消化道蠕动程度、术中抵抗动作、术后口干程度、意识消失与恢复时间.结果 组间B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后2 minⅠ组SpO2高于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HR与麻醉前比较Ⅰ组减慢,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稍增快,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消化道蠕动程度Ⅰ组轻于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抵抗动作、术毕口干程度、意识消失与恢复时间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盐酸戊已奎醚经静脉应用对循环呼吸抑制轻,不增快心率,对上消化道蠕动抑制强,不增加副作用.
作者:张朝群;史永胜;魏荣;邱爱军;刘有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阴式系列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行阴式手术的546例病人中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46例患者中,有1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01%.主要的并发症为膀胱损伤(0.54%),术后阴道出血(0.73%)及盆腔感染(0.73%).脱垂子宫切除及经阴卵巢肿瘤剥除者无1例出现并发症;子宫体积孕8~12周组发生率1.14%,孕12~16周组5.4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盆腔手术史组发生率为5.5%,无手术史组为1.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阴式手术操作适应症的拓宽,手术复杂性不断增加,相应的并发症的出现,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尤其对大体积子宫及有盆腔手术史的病人,术前应充分评估,慎重筛选.
作者:娄艳辉;詹瑛;郭新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影响鼻内窥镜手术疗效的因素并探讨提高疗效临床措施.方法 对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184例随访2年,就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鼻内窥镜手术疗效与术者的解剖知识、手术熟练程度及病人所从事的职业、生活习惯、术后能否坚持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存在相关性.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手术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而手术疗效与术式选择、疾病分型、术后的定期复诊、综合治疗密切相关.
作者:周凤玲;施福林;樊秋婷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耐药变异对病毒复制及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定向点突变方法,成功的在模板质粒P3.8Ⅱ基础上构建成功3种P基因变异株质粒,并转染HepG2细胞,与HBV野毒株相比,分析变异毒株复制表达活性的差别.结果 经DNA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rtG172E、rtG174C、rtG172E/rtG174C等3种变异株质粒,转染细胞系后发现上清均表达有HBsAg和HBeAg,证明转染质粒在细胞内成功表达并分泌HBsAg和HBeAg.通过检测细胞内复制产生的子代HBVDNA发现,rtG172E、rtG174C、rtG172E/rtG174C等3种变异株的复制活性均有明显减弱.结论 新发现的3种P基因变异株会影响HBV复制活性,对药物敏感性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孙剑;王程;温淑娟;王战会;HOU Jin-lin;侯金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他克莫司和环孢霉素A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109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成他克莫司(FK506)治疗组(52例)和环孢霉素A(CsA)治疗组(57例),随访2年,比较两组的人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和药物转换率等.结果 CsA和FK506组的2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86.0%/73.7%和94.2%/90.3%(P<0.05).AR发生率分别为10.5%和9.6%(P>0.05).CsA组和FK506组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6.3%和15.4%(P<0.05).CsA组有21.1%的患者接受静脉护肝药物治疗,而FK506组为9.6%(P<0.05).CsA组有14.4%的患者转换为FK506,而FK506组没有病人转成CsA(P<0.05).转换后,谷丙转氨酶/谷草氨酶在10~50 d内由[(255.13±31.38/201.88±21.25)U/L)]降至[(31.25±11.50/25.13±9.68)U/L](P<0.01).结论 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患者,FK506比CsA有更好的疗效和更高的安全性,可作为首选的基础免疫抑制剂.
作者:刘小友;于立新;付绍杰;徐健;杜传福;邓文锋;王亦斌;叶桂荣;张彦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HBV基因型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3年至2005年在广东地区4所医院收集的HBV相关性肝病患者298例,其中原发性肝癌73例,肝硬化53例,慢性肝炎91例,无症状HBV携带者81例.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基因分型以及克隆测序方法检测各组病例HBV的基因型分布并探讨其与血清纤维素指标:前胶原三肽、透明质酸、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的关系.结果 广东地区慢性HBV感染者HBV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C基因型患者血清AFP、前胶原三肽、透明质酸、层粘蛋白、Ⅳ型胶原水平较高(P<0.01):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无症状HBV携带者组中C基因型患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低于B基因型患者(P<0.01).结论 基因型C可引起较严重的肝脏损害.
作者:黄月华;余治健;王程;周彬;侯金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IL-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1946519和rs360718与宫颈癌关系,为研究宫颈癌患病风险奠定基础.方法 常规方法对107例原发性宫颈癌患者和80名正常人群外周血进行基因组DNA抽提,并自行设计引物和探针,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杂交技术对IL-18基因rs360718和rs1946519位点进行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分型,应用x2检验统计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等位基因型频率及其患病风险.结果 宫颈癌患者组与对照组IL-18 rs360718TT和GT基因型频率及其G和T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宫颈癌患者组与对照组IL-18 rs1946519AA、AC和CC基因型频率及A和C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显著(P<0.05),AC和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的患病风险分别为2.883,2.750和1.611.宫颈癌与正常人群中IL-18 rs1946519和rs360718位点有6种基因型,比较发现AC+TT基因型频率较正常对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L-18 rs360718等位基因变异与宫颈癌的易感性无关;IL-18rs1946519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具有AC+TT基因型的人发生宫颈癌的危险性相对较高.
作者:杨红玲;平宝红;王前;郑磊;唐雯;亓涛;包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成人大骨节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NO和硒的含量,探讨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选择陕西省大骨节病区永寿县、非大骨节病区西安市长安区216例调查对象,依据中国大骨节病诊断标准[GB16003-1995]和病例排除与纳入标准随机分为成人大骨节病组25例,病区健康对照组20例,非病区健康对照组20例,平均年龄、性别无差别.采用ELISA、硝酸还原酶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清中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透明质酸、一氧化氮和硒的含量.结果 (1)大骨节病组血清一氧化氮含量(41.7±21.89)μmol/l显著高于病区内(17.1±13.01)μmol/l、外对照组(17.58±11.48)μmol/l(F=13.11,df=2,P<0.001);(2)大骨节病组血清TNF-α含量(32.7±3.55)pg/ml显著高于病区外对照组(30.95±2.22)pg/ml(F=3.672,df=2,P=0.031),但与病区内对照组(32.7±3.55)pg/ml之间无统计学差异;(3)判别分析筛选出成人大骨节病患者与病区、非病区对照有差异的血清学指标为TNF-α和一氧化氮.结论 成人大骨节病血清TNF-α和一氧化氮显著增高,且与临床表现变化有关.
作者:李小迎;郭雄;王立新;耿冬;康龙丽;王爽;王芝芳;顾其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术后硬膜外镇痛病人提前终止用药的原因.方法 回顾近3年4876例采用硬膜外术后镇痛患者的资料,了解镇痛效果和提前终止用药的发生情况,并记录与分析病人提前终止用药的有关因素.结果 113例患者提前终止术后镇痛,发生率为2.32%.非并发症原因致提前终止镇痛有74例,占1.52%;578例患者出现镇痛并发症,因各种并发症而提前终止镇痛者仅为39例,占0.80%.结论 非并发症原因即医护人员操作性问题是引起提前终止用药的主要原因,加强技术培训和术后镇痛规范化管理是减少提前终止镇痛的主要对策.
作者:林世清;叶健鸿;何丁秀;杨芃;黄文起;孙来保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构建人组织因子基因RNA干扰载体,为达到阻止凝血过程的启动打下基础.方法 利用Invitrogen公司在线软件设计人组织因子基因(NM 001993)干扰片段,合成shRNA序列,再制备双链寡核苷酸(ds oligo),退火后形成的ds oligo双链克隆到pENTRTM/U6载体的粘性末端,连接产物转化到感受态细胞,增菌,质粒DNA小提、测序.将构建的载体转染到脐静脉内皮细胞,应用RT-PCR和免疫荧光验证载体对目的基因的干扰情况.结果 测序证实阳性克隆为pENTRTM/U6-TF-shRNA,转染到脐静脉内皮细胞后组织因子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成功构建出凝血途径的人组织因子基因RNA干扰载体,为研究组织因子基因RNA干扰载体在凝血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稳定的转染细胞载体.
作者:唐雯;熊石龙;杨红玲;包杰;杜江;花少栋;孙学刚;封志纯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构建带HA标签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真核细胞表达载体.方法 采用PCR方法从人cDNA文库中扩增RAGE基因编码区,使用常规酶切、连接方法将其重组至pcDNA3真核表达载体中,对阳性克隆进行酶切、PCR和测序鉴定.以RAGE/pcDNA3重组质粒为模板,运用突变方法在RAGE氨基末端信号肽后插入HA序列.利用Western blotting在HEK 293细胞中对经过测序鉴定的HA-RAGEpcDNA3重组质粒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RAGE/pcDNA3重组质粒经酶切、PCR和测序鉴定正确无误,HA-RAGEpcDNA3重组质粒可在HEK 293细胞中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带HA标签的RAGE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该载体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RAGE在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
作者:李煜生;龚小卫;程蔚蔚;魏洁;姜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对前脑无裂畸形的产前诊断方法.方法 使用高分辨率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MHZ和4~7MHZ,采用经丘脑水平、侧脑室和小脑水平3个主要横切面对胎儿头颅部进行连续扫查,并观察记录图像特征.结果 在14 046例产前超声的胎儿中,共诊断出前脑无裂畸形5例,发生率为1∶2 809.其中4例为无叶前脑无裂畸形,1例为半叶前脑无裂畸形.结论 前脑无裂畸形是严重的神经系统结构异常,超声检查是检测胎儿前脑无裂畸形的主要手段,采用多切面横断连续扫查,可提高该病的产前检出率,减少严重缺陷儿的出生,实现优生优育.
作者:陈翠华;裘毓雯;陈雷宁;胡茂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术中B型超声在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比较术中B超引导下的肝癌切除术与常规肝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肝癌病人在术中B超引导下进行肝癌切除术;35例应用常规肝癌切除术.术后定期复查肝功能、AFP,CT及MRI变化,常规随访.结果 术中B超对直径<3 cm小肿瘤检出阳性率为97.1%,>3 cm为100%;应用术中B超使20.5%(23/112)的病人改变了原手术方案;术中B超引导下的肝癌切除组较常规肝癌切除组术中出血少,对肝功能影响小,其术后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35.4%和24.3%.结论 术中B超对肝癌定位准确,能够提高手术安全性、彻底性和合理性;术中B超引导下肝癌切除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肝癌切除组.
作者:侯宝华;简志祥;孙建;林叶;区金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周期颗粒细胞解偶联蛋白2(UCP2)的表达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关系以及对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运用UCP2抗体和DCFH-DA,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检测了53例体外受精周期颗粒细胞UCP2表达和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其中≤35岁组35例,>36岁组18例.结果 颗粒细胞UCP2的表达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负相关(r=-0.578,P<0.01),并且,年长妇女颗粒细胞UCP2表达下降,UCP2表达低者,良好胚胎形成率降低,取卵数大于等于15个的患者颗粒细胞UCP2表达升高,卵母细胞成熟比例低.结论 颗粒细胞通过增加UCP2表达反馈性抑制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过高,进而控制卵泡液活性氧水平,保护卵母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
作者:付志红;朱文杰;李雪梅;陈秀敏;邢福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小主动脉瓣环病变患者行瓣环扩大术后置换主动脉瓣的临床疗效,手术方法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对18例主动脉瓣病变伴主动脉瓣环狭窄患者行主动脉置换加瓣环扩大成形术,其中采用Konno法10例,Nicks法5例,Manougnian法3例,同期处理合并病变,术后随访1月~9年(平均4.8年)2例术后早期出现心功能不全,经内科治疗痊愈,心功能恢复正常.结果 全组18例早期死亡1例,死亡原因:重度低心排综合征.其余17例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有:低心排并心律失常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经积极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只要术式选择恰当,对于小主动脉瓣环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时,需行主动脉根部瓣环扩大术;扩大狭窄的主动脉瓣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近、远期效果良好.
作者:朱平;吴若彬;庄建;张镜芳;肖学钧;郑少忆;卢聪;陈欣欣;陈寄梅;刘菁;范瑞新;郭惠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胃肠吻合器在联合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1996年到2001年期间采用门奇断流术联合/不联合胃肠吻合器治疗的150例门脉高压症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和随访,比较两组术后5年内再出血发生率、食管下段及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以及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50例门脉高压症患者中,接受门奇断流术联合胃肠吻合器治疗组40例,单纯门奇断流术治疗组110例.两组5年随访率分别为87.5%(35/40)和88.2%(97/110).两组术后再出血率分别为5.71%(2/35)和55.67%(54/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278,P<0.0001);两组食管下段及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分别为82.86%(29/35)和9.28%(9/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922,P<0.0001).35例门奇断流术联合胃肠吻合器治疗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轻度吻合口狭窄,无吻合口瘘及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门奇断流术联合胃肠吻合器食管下段切割术治疗门脉高压症能有效地预防、减少术后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再出血,止血效果较单纯门奇断流术好.
作者:张伟健;谭明华;邝杰文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