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少锋;陈武凡;冯前进;杨素华
目的 探讨HCV核心蛋白与(HCBP1)HCV核心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在真核细胞内的相互作用.构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与HCBP1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分析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方法 PCR分别扩增含HCV核心及HCBP1的cDNA片段,克隆入pGEMT载体,经测序正确后,分别克隆入哺乳双杂交的表达质粒pM和pVP16中,并转染入COS-7细胞,48 h后检测细胞中报告基因CAT的表达水平.将HCBP1的cDNA片段克隆入绿色荧光表达载体pEGFP-C1中,构建HCBP1-EGFP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转染COS-7细胞,以Western blot和荧光显微镜分析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细胞定位.结果 CAT-ELISA检测显示pM-核心蛋白与pVP16-HCBP1实验孔吸光度值高于其他阴性对照,但低于阳性对照组.成功构建HCBP1-EGFP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Western blot证实融合蛋白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荧光显微镜示HCBP1-EGFP融合蛋白分布于细胞浆,而转染空载体的细胞内EGFP的分布无明显改变.结论 成功构建HCBP1-EGF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COS-7细胞中得到表达.哺乳双杂交系统证实HCV核心蛋白与新基因HCBP1确有一定的相互作用.
作者:陈天艳;刘敏;陈云茹;蔺淑梅;叶峰;张曦;刘锦锋;赵英仁;张树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抑郁症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 18例抑郁症患者和13例健康对照组行常规MRI和DTI扫描,DTI确定选定层面额叶白质的各向异性值(FA),对抑郁症患者给予选择性5-羟色胺抑制剂氟西汀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评定量表(CGI)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氟西汀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7%,显效率为56%,无效率为33%,治疗无效患者额叶白质纤维束FA值较低,与治疗有效者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DTI能显示抑郁症患者额叶白质纤维束细微结构的异常,这种异常提示其治疗疗效欠佳.
作者:夏军;雷益;徐化剑;冯伟;伍晓六;刘小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以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经皮无水乙醇⑸湎?譚OCE+PEI)疗法为对照组,通过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激光消融(TOCE+ILT)治疗肝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进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TOCE+ILT和TOCE+PEI治疗,两组疗法均可重复操作,直至CT显示肿瘤消融完全为止,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和随访.结果 120例患者中完成2年随访者105例,其中研究组54例,对照组51例,研究组完全坏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4.8%vs 73.9%,χ2=4.405,P=0.036);研究组AFP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8%vs 56.1%,x2=4.592,P=0.032);两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92.6%和88.2%,无统计学差异,2年生存率分别为79.6%和60.8%,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477,P=0.034).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结束后1周研究组谷丙转氨酶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95.90±56.06U/Lvs 116.31±45.27U/L,t=2.04,P=0.043).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程度不等的栓塞后综合征反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TOCE+ILT疗法治疗肝癌疗效好,副作用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模式.
作者:周泽健;许荣德;李伟科;庄文行;陆骊工;邵培坚;陈晓明;罗鹏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及脑梗死患者组织因子途径相关凝血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分析69例急性心肌梗死、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50名健康老年人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因子Ⅶ等指标.血浆中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活性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抗原测定用ELISA法;凝血因子Ⅶ(FⅦ)促凝活性测定采用一期凝固法,FⅦa水平测定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TF活性、TF抗原、TFPI活性与TFPI抗原均显著增加(P均<0.05),而血浆中FⅦ:C无显著变化(P>0.05),但FⅦa显著增加(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TF活性、TF抗原均升高(P均<0.05),TFPI活性、TFPI抗原均降低(P均<0.05),而血浆中FⅦ:C、FⅦa显著增加(P均<0.05).两病例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组TF活性、抗原升高更为显著(P均<0.05);急性心肌梗死组TFPI活性、抗原增加,而急性脑梗死组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FⅦ:C在急性脑梗死组显著升高(P<0.05),而FⅦa两组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存在组织因子途径的启动,血栓形成风险增加,测定上述指标对了解疾病发展趋势具有辅助作用.
作者:熊石龙;王前;郑磊;李俊玲;文志斌;贺石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氧化应激机制.方法 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2周,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MDA和SOD的变化.结果 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Homa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而HomaI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血MD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而血SO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可能是由于降低氧化应激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损害.
作者:赵庆斌;王惠芳;孙超峰;马爱群;崔长琮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53例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40岁年龄组(A组,28例)和40~45岁年龄组(B组,25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57.1%(16/28)的患者合并不孕未产,78.5%(22/28)的患者合并月经不调;B组28.0%(7/25)的患者合并不孕未产,48%(12/25)的患者合并肥胖,56%(14/25)的患者合并异常阴道出血,32%(8/25)的患者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A组合并不孕未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的孕次和产次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合并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病理类型、病理分化程度、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宫颈浸润情况等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53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B组1例复发.结论 40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多合并不育,40岁以上患者多合并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高危因素;其主要临床症状均表现为月经紊乱;45岁以下的子宫内膜癌在病理分化、病理分期、病理类型上等方面无显著差异.通过早期诊断和早治疗可取得良好预后.
作者:黄志宏;左约维;闻安民;罗怀钦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电子束CT(EB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方法 采用Imatron C-150型EBCT扫描机,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对25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进行EBCT检查并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结果 25例按Stanford分型,A型7例,B型18例.EBCT所见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直接征象: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5mm,无内膜破裂形成的双腔主动脉征象.间接征象:钙化内移7例,穿透性溃疡征12例,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改变18例,内膜渗漏5例.并发征象:心包积液5例,胸腔积液14例,主要分支血管受累5例,主动脉夹层3例,主动脉瘤4例.结论 EBCT能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且便于治疗后随诊观察.
作者:杜渭清;张雪林;郑敏文;魏梦绮;徐俊卿;徐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构建携带反义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以用于喉癌的基因治疗研究.方法 将HSP70基因片段反向克隆到腺病毒载体质粒PAdTrack-CMV上,与骨架质粒在大肠杆菌Bj5183胞内进行同源重组,经293细胞包装、扩增后得到携带反义HSP70的重组腺病毒AdEasy-GFP-ASHSP70.结果 成功的构建携带反义HSP70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系统,经测病毒滴度可达8×109.HSP70反义RNA阻断了Hep-2细胞的HSP70的表达,经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证实,实验组瘤细胞不能表达或低表达HSP70,而对照和空载体组高表达HSP70.转染反义HSP70的腺病毒载体的Hep-2细胞比空载体组和对照组的细胞生长缓慢,细胞周期可见实验组出现亚二倍凋亡峰,而空载体组没有.结论 构建的重组腺病毒AdEasy-GFP-ASHSP70可望有效地将反义HSP70导入人喉癌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喉癌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王晓侠;姚小宝;嵇宪生;李胜利;朱宏亮;樊代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机用ProTaper预备细小根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机用ProTaper和Glyde乳膏(含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92例患者的92颗患牙进行根管预备,并采用冷侧压充填,其中细小根管66颗、遗漏根管17颗、有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的上颌第一磨牙6颗、有MB2的第二磨牙3颗.结果 66颗患牙141个细小根管扩通率为95.74%,X线片显示根充物锥度、流畅度好;2个上颌第一磨牙腭根欠充,4个根管根尖1/3发生台阶.17个遗漏根管全部扩通.9个MB2根管5个扩通,4个根管未扩通.全部病例术中无器械折断.结论 机用ProTaper和EDTA预备细小根管是有效的、安全的,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庄最新;任飞;何振锋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Ⅰ型胶原(C Ⅰ)、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纤维连接蛋白(F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其抑制物(TIMP-1)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0例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水平,并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作对比,同时与正常人血清指标进行比较,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8项指标对于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肝纤维化患者HA、C Ⅰ、PⅢP、CⅣ、LN、MMP-2、TIMP-1比正常人显著升高(P<0.01),FN比正常人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与肝纤维化的分期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HA、C Ⅰ、PⅢP、CⅣ、LN、MMP-2、TIMP-1与肝纤维分期显著正相关(r=0.247~0.643,P<0.05或0.01);与炎症分级显著正相关(r=0.239~0.611,P<0.05或0.01).仅FN与肝脏病理分期、分级显著负相关(r=-0.255,-0.261;P<0.05).血清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的ROC曲线分析,HA、PⅢP、TIMP-1、CⅣ、MMP-2、C Ⅰ、LN、FN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68、0.764、0.741、0.712、0.672、0.647、0.535和0.484.HA、PⅢP、TIMP-1联合诊断肝纤维化灵敏度为91.58%,特异度为93.41%.结论 血清纤维化指标对肝纤维化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其中HA、PⅢP、TIMP-1的诊断价值高.
作者:潘爱萍;林英辉;潘元平;以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分化来源的心肌样细胞中代表性微小RNA(miRNAs)的表达.方法 利用FITC-偶联的CD29、CD34和CD11b抗体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分离的hMSCs的抗原表型.分别用5-氮胞苷(5-aza)和乳鼠心肌非接触共培养法诱导传至3代的h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用免疫化学法检测hMSCs分化来源的心肌样细胞中心肌特异的α-肌节辅肌动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cTnI)的表达.利用逆转录PCR和DNA测序鉴定5个代表性的心脏特异的初级微小RNA(pri-miRNAs)的表达.结果 hMSC标志分子CD29表达率为98.87%,而造血细胞标志分子CD34和CD11b的表达率只是5%和0.4%.免疫化学分析显示,分别经5-aza和乳鼠心肌非接触共培养诱导的hMSC均可表达α-肌节辅肌动蛋白和cTnI,而在未分化的hMSCs中无表达.miRNA-143,-181可在5-aza诱导的hMSCs中表达,miRNA-143,-181,-206,-208可在乳鼠心肌非接触共培养的hMSCs中表达,而两种诱导方法均未能诱导miRNA-1-2在hMSCs中表达.结论 利用5-aza和乳鼠心肌非接触共培养法诱导hMSCs分化的心肌样细胞中可以表达不同的心脏特异的pri-miRNAs.
作者:单志新;林秋雄;余细勇;邓春玉;李晓红;张绪超;刘晓颖;符永恒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脑桥小脑角区常见肿瘤的MR表现以达到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目的 .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桥小脑角区肿瘤,总结其MR表现和特征.结果 54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31例,小年龄10岁,大年龄75岁,左侧脑桥小脑角区22例,右侧30例,双侧2例.听神经瘤32例(59%),含双侧发病的神经纤维瘤病2例,脑膜瘤7例(13%),表皮样囊肿(胆脂瘤)8例(15%),血管母细胞瘤3例(6%),髓母细胞瘤、脑脓肿、转移瘤及胶质瘤各1例.结论 MRI在脑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韩路军;张雪林;邱士军;花倩倩;李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诊断桥血管及自体冠状动脉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术后2周~8年58例共140条桥血管(动脉桥43条,静脉桥97条)进行64层CT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评价显著狭窄(管径狭窄>50%)的桥血管及>1.5 mm管径的所有自体冠状动脉节段.结果 140条桥血管中,38条闭塞,102条开通,CT全部诊断正确.102条开通的桥血管中,18条存在显著性狭窄,CT诊断敏感性100%,特异性95.2%.CT图像能够满足诊断的自体冠状动脉节段占90%.在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中,以节段为单位诊断自体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的敏感性84%(87/103)、特异性74%(384/518).临床正确诊断率为91%(53/58).结论 64层螺旋CT可准确诊断桥血管及自体冠状动脉的显著狭窄,是评价桥血管移植术后的一种无创、可靠的检查方法.
作者:黄美萍;余丹青;梁长虹;刘辉;郑君惠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从珍珠层水溶性基质(WSM)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分泌的骨形成蛋白-2和核心结合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入手,研究WSM产生成骨作用的机制和途径.方法 培养新西兰大白兔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并用低温下提取的珍珠层水溶性基质作用后,检测不同浓度WSM作用下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制定剂量-效应曲线,确定量效关系;采用一步RT-PC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WSM诱导兔BMSCs后骨形成蛋白-2和核心结合因子的基因表达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WSM可以增加兔BMSCs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在150~200 μg/ml浓度之间作用明显,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显著;WSM诱导兔BMSCs后骨形成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核心结合因子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WSM通过增加骨形成蛋白-2的基因表达量诱导兔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与核心结合因子的作用关系不明显.
作者:王建钧;陈建庭;杨春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大肠癌发生过程中p53基因突变的作用,评估外周血p53基因突变分析作为大肠癌高危对象筛查指标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用LDR-PCR技术对100例大肠癌家系成员和10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外周血p53基因第5-8外显子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结果 大肠癌家系成员和对照组的外周血p53基因的突变率为分别为24%和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53基因突变在大肠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外周血p53基因SNP突变分析可望成为大肠癌高危对象的早期诊断手段.
作者:刘清;赖卓胜;王伟;张燕;周淼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siRNA介导的NF-κB P65沉默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相关机制.方法 实验以肝癌SMMC7721细胞株为材料,分为空白对照(Con)、脂质体对照(LP)以及siRNA干扰实验(siRNA)3组.以体外转录法合成dsRNA,并用脂质体转染SMMC7721细胞株;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 P65表达水平,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Bcl-2和Bax表达.结果 与Con和LP组相比,siRNA具有抑制SMMC772l细胞NF-κB P65表达的作用,NF-κB P65表达抑制率分别达到64.74%和34.52%.siRNA明显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晚期凋亡细胞分别是Con组和LP组的8倍和7倍.siRNA引起Bcl-2表达下调,而Bax表达上调.结论 siRNA可以有效抑制NF-κBP65蛋白表达,并通过调节Bcl-2和Bax诱导SMMC7721细胞的凋亡.
作者:黄辰;姚嘉宜;李宗芳;刘利英;倪磊;宋土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管活性肠肽(VIP)对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SD大鼠侧脑室内注射VIP,通过管腔内线栓技术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诱导建立暂时性局部脑缺血模型.采用TTC染色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S100β表达;双抗夹心ELISA检测血清S100β的含量.结果 VIP注射后大鼠脑梗死体积较对照组明显缩小,减少约32.3%(P<0.05);S100β阳性细胞体积缩小,数目减少(P<0.05);血清S100β含量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 VIP脑内注射可明显减小脑缺血后梗死体积,具有神经保护作用.VIP可以抑制S100β的过度表达,这可能是VIP的另一神经保护机制.
作者:杨杰;赵朝华;钱亦华;胡晓丹;李明;宗长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补气活血汤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结合组)和西医对照组(对照组),结合组皮下注射GnRH-a和口服补气活血汤药,对照组仅皮下注射GnRH-a,均连续使用3~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有效率、肌瘤大小、血红蛋白、血球压积、月经情况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结合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8.54%和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59%和73.17%(P<0.05);结合组肌瘤缩小比例、贫血缓解状况、月经改善情况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GnRH-a联合补气活血汤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秀敏;夏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氯胺酮对内毒素(LPS)诱导大鼠肺损伤的影响和作用机理.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LPS组(5 mg/kg),低剂量氯胺酮治疗组(5 mg/kg),高剂量氯胺酮治疗组(10 mg/kg),每组12只.建立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于注射LPS后4 h处死大鼠,测肺湿/干重比,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蛋白浓度,测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NO水平,RT-PCR测肺组织中iNOS mRNA表达,Western-blot测肺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结果 LPS组大鼠肺湿/干重比、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蛋白浓度均明显增加(P<0.01),肺组织中TNF-α、IL-8、NO水平显著性升高(P<0.01),同时肺组织中iNOS mRNA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均增加.而氯胺酮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均较LPS组减轻,大剂量组作用更明显.结论 氯胺酮通过抑制NF-κB表达,减少炎症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对内毒素(LPS)诱导的大鼠肺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王旭东;卢雅立;赖仁纯;李艳萍;黄婉;徐湄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X线照射在体外培养人大肠癌细胞株LoVo后,其膜TNFR-p55表达及释放sTNFR-p55情况.方法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膜TNFR-p55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sTNFR-p55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X线照射后的细胞膜TNFR-p55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照射后大肠癌Lovo细胞上清sTNFRR-p55水平显著低于照射前sTNFR R-p55水平(P<0.01);光镜发现细胞体积缩小、变圆、胞浆浓缩、核固缩深染;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 X线可通过上调细胞膜TNFR-p55蛋白的表达,抑制其脱落释放sTNFRR-p55到上清中,诱导细胞凋亡增强照射肿瘤的杀伤作用.
作者:高蕾;白岚;石卫民;南清振;毛战斌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