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运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图像软件分析TPA处理NIH3T3细胞前后的蛋白质表达谱差异

沈新明;江培洲;黄华;李欣;姚开泰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 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伏波醇酯, 差异表达
摘要:目的建立及优化聚丙烯酰胺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并应用图像软件分析伏波醇酯(TPA)刺激前后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系的蛋白质差异表达,为进一步鉴定与TPA生物学作用有关的蛋白质奠定基础.方法分别提取TPA处理前后的NIH3T3细胞总蛋白质,经双向电泳,硝酸银染色后用软件分析显示两者蛋白质的差异表达.结果软件分析显示TPA刺激前后的细胞蛋白质有明显的差异表达.结论高质量的双向电泳设备、熟练的电泳操作和图像处理技能是寻找稳定可信的功能蛋白质的必要条件.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光动力治疗肛周湿疹样癌1例报告

    湿疹样癌的临床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切除,并大面积植皮,尤其是侵及肛门、肛管的湿疹样癌,需要手术后行人造肛门.我院收治肛周湿疹样癌1例,经光动力治疗治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黎波;罗荣城;廖旺军;张鸣江;周瑾;刘晓军;缪景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双歧杆菌粘附素对脂多糖和H2O2调节肠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分泌型粘附素对脂多糖(LPS)和H2O2体外调节肠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3H-TdR掺入法、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染色等方法观察肠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情况.结果100μg/L LPS对细胞增殖和凋亡均有促进作用,200μmol/L H2O2可抑制肠上皮细胞增殖,促进凋亡.丫啶橙荧光染色见细胞核染色质致密浓染或裂解成碎片.预先经双歧杆菌分泌型粘附素处理后,LPS组细胞增殖和凋亡率均显著下降,H2P2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结论在体外,双歧杆菌分泌型粘附素能抑制LPS和H2O2对肠上皮细胞的损害作用,维持肠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平衡.

    作者:钟世顺;张振书;王继德;赖卓胜;潘令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一种基于分水岭和模糊聚类的多级图像分割算法

    分水岭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图像分割工具,它能够自动生成单像素宽度的封闭轮廓.分水岭算法的不足在于它的过分割结果,即生成大量小的封闭区域,使目标物体淹没其中.本文提出一种对分水岭算法过分割结果的模糊聚类方案,首先为每个分水岭区域定义特征量,然后根据这些特征量以及相邻区域之间的分水岭显著性计算两个相邻区域之间的近似程度,进而计算所有分水岭区域的模糊等价矩形,终形成图像的多级分割结果.本文对多种类型的图像进行了实验.

    作者:龚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应用RNA干扰抑制EB病毒潜伏膜蛋白-1表达对鼻咽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探讨能否通过siRNA人工诱导RNA干扰,在EB病毒阳性的鼻咽癌细胞株C611中,选择性抑制潜伏膜蛋白1(LMP1)的表达,并了解LMP1抑制对鼻咽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人工合成的双链siRNA导入鼻咽癌细胞,通过半定量RT-PCR检测LMP1 muRNA水平的变化.并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LMP1表达抑制后,鼻咽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C611细胞转染siRNA可使LMP1 muRNA水平下降90%以上.LMP1基因抑制后,C611细胞增殖速度下降33%;流式细胞检测显示,C611细胞周期在G0-G1期受阻.结论本研究证明,全新的人工诱导RNA干扰技术,能够有效抑制LMP1基因的表达,并降低鼻咽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为鼻咽癌研究和抗肿瘤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李刚;李湘平;彭英;刘雄;李晓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功能区表位的筛选与鉴定

    目的筛选并鉴定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功能区表位.方法应用差减筛选法,以抗hTERT多克隆抗体为靶筛选噬菌体12肽库,通过夹心ELISA、抗hTERT多抗特异性阻断实验、竞争抑制实验鉴定阳性噬菌体克隆并测序.结果经3轮筛选,从随机挑取的24个噬菌体克隆中有13个克隆特异地与抗hTERT多抗结合,而不与正常小鼠IgG结合,其中¨个克隆的氨基酸序列富含组氨酸(高达41.6%)及亲水氨基酸(高达91.67%).结论得到11个序列不同的hTERT表位,为研制针对hTERT的小分子抑制剂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苗佩宏;刘北一;郑山根;庞建新;徐江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南海西沙海域海水细菌学调查及药敏检测

    目的了解我国南海西沙海域海面水细菌种类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取样海水进行细菌分离并计数,应用Phoenix-100细菌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80份海水样本检出12种共84株细菌,其中溶藻弧菌38株(45.24%)、少动鞘氨醇单胞菌11株(13.10%)、土生丛毛单胞菌9株(10.72%)、假单胞菌属7株(8.33%)、莫拉氏菌属6株(7.14%)、西地西菌5株(5.95&),其他细菌(气单胞菌、不动杆菌各2株,成团泛菌、金氏杆菌、腐败西互菌和产吲哚萨顿菌各1株)8株,药敏结果显示,16种抗生素中,除溶藻弧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和土生丛毛单胞菌对氨曲南、哌拉西林,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敏感率较低外,其余抗生素均呈高度敏感性.结论本次调查对了解南海西沙海域海水细菌种类分布及为海上意外伤、战伤早期防治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有重要意义.

    作者:赖福才;王前;周一平;牟成惠;耿穗娜;张豫明;王强;魏东;裘宇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前列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因尿频、尿急、尿痛2月余,加重伴排尿困难2 d,于2003年4月1日入院.2003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排尿次数增多,每天20余次,夜间小便3~4次,排尿及憋尿时出现会阴部钝痛,伴有大腿内侧放射痛.

    作者:林志春;陈燕萍;王蜀燕;张雪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链基因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带信号肽和不带信号肽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链基因酵母表达载体,探讨该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效率和活性.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人血管内皮细胞总RNA中扩增出PDGF-B的cDNA,克隆入pGEM-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进而克隆至酵母表达质粒pMETB和pMETαA并进行重组子双酶切鉴定.结果扩增获得了含信号肽(578 bp)和不含信号肽(340 bp)的编码PDGF-B链基因;构建了PDGF-B的酵母表达载体pMETB-PDGFB1,pMETαA-PDGFB2.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载体中目的基因序列与GENE BANK公布的序列一致.结论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链基因酵母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为进一步在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奠定基础.

    作者:杨春露;陈建庭;邓凡;唐焕章;谭小云;罗深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面积脾栓塞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其对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面积的脾栓塞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效果及其对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脾栓塞治疗.治疗组(A组)栓塞面积为60‰~80%;对照组(B)组栓塞面积为40%~600%.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血小板均明显升高;但1年后A组血小板平均值明显高于B组(P<0.01).治疗前后两组内患者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面积脾栓塞治疗ITP与小面积脾栓塞近期疗效相似,但前者疗效更持久、安全,不影响脾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关红梅;王会丽;魏雪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新型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探讨纯钛多孔涂层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新型椎弓根钉系统对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效果.方法33例腰椎滑脱症病人,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纯钛多孔涂层后路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新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33例术后均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6个月.本组患者术后无神经损伤和切口感染,动态摄片观察无融合器移位、椎弓根螺钉松脱、断裂等并发症.按Brantigan评价标准评定结果:优21例、良10例、可2例、差0例.结论纯钛多孔涂层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新型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椎管减压充分、椎体复位好、术后能立即改善疼痛症状、立即稳定椎体、病人可早期下床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腰椎滑脱症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林宏生;查振刚;李志忠;王国普;王德就;刘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对佛波酯诱导滋养细胞MMP-9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佛波酯(PMA)诱导细胞滋养层细胞(CTB)MMP-9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用细胞ELISA法测定CTB细胞的蛋白激酶活性变化: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TB中MMP-9的基因表达.结果100mol/LPMA能迅速激活CTB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家族中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以及p38 MAPK激酶的活性.100 nmol/LPMA刺激CTB引起MMP-9 mRNA表达显著增加,能被ERK或p38 MAPK的特异性抑制剂所抑制.结论ERK和p38 MAPK可能是PMA诱导CTB中MMP-9基因表达增加的重要调节物质.

    作者:张曦倩;黄莉萍;赵晓山;李红;陈士岭;邢福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绿茶多酚抑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目的本研究观察绿茶多酚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刺激下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应用不同浓度的AGEs分别刺激VSMCs并设立对照组进行比较,将不同剂量的绿茶多酚与AGEs共同作用并设立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非放射性的MTS/PES法确定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状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刺激下,绿茶多酚可明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长.AGEs对p44/42 MAPK磷酸化蛋白表达有显著的增强作用,此作用可被绿茶多酚抑制.结论本研究提示绿茶多酚可抑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p44/p42MAPK磷酸化蛋白的表达.

    作者:欧阳平;彭文烈;许顶立;赖文岩;徐安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婴儿骨皮质增生症合并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儿,男,2岁6个月.因双下肢无力、肌肉萎缩1月余,反复发热1周就诊.查体:体温38.5℃,双下肢肌及臀肌萎缩,肌力Ⅲ级,可站立,步态不稳,四肢肌张力减低.

    作者:薛杉;朱为国;陶少华;封志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肌源性诱导分化及转染VEGF基因的表达

    目的体外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肌源性细胞分化,并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dTrackCMV-hVEGF165真核表达质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后的表达.方法将20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从骨髓液中分离MSCs,对照组以低糖DMEM培养,实验组加用5-氮胞苷(10 mmol/L)诱导培养,第28天进行肌钙蛋白Ⅰ免疫组化染色.另构建AdTrackCMV-hVEGF165真核表达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对照组MSCs,用Northernblotting 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VEGF的浓度.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出兔MSCs,实验组经5-氮胞苷诱导后MSCs向肌源性细胞分化,肌钙蛋白Ⅰ免疫组化染色阳性.成功构建AdTrackCMV-hVEGF165真核表达质粒并通过脂质体转染MSCs,Northern blotting示转染的MSCs VEGF165表达信号明显强于未转染细胞,Western blotting示转染VEGF165基因的MSC表达VEGF,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VEGF的浓度在转染后第3天(1 011pg/ml)和第5天(1 027pg/m1)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但至第13天(349pg/m1)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116pg/ml)和pAdTrackCMV组(125 pg/m1),P<0.01.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向肌源性细胞分化,转染VEGF基因可表达VEGF,有望将干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结合以治疗缺血性心脏病.

    作者:盛小刚;冯建章;吴书林;靳立军;余细勇;张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重组海葵肽类毒素hk2a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新西兰兔左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重组海葵肽类毒素hk2a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CHF)新西兰白兔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新西兰兔CCHF模型,利用超声心动图评价静脉注射hk2a前后不同时段兔左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并设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hk2a能够在给药后即刻明显增加实验兔的左室射血分数(P<0.05),作用时间持续60 min以上(P<0.05).与西地兰治疗相比具有起效快、作用强等特点.结论新型海葵肽类毒素hk2a能够明显改善CCHF新西兰兔的左心功能.

    作者:刘彦波;王鹏;欧阳平;许顶立;王磊;王永华;梁东;吴平生;徐安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两种剪接体在SH-SY5Y细胞中共表达

    目的观察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在SH-SY5Y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CR方法研究CDK-2的表达,用DNA银染技术观察PCR产物,割胶回收后,克隆到载体上、测序.结果在聚丙烯酰胺胶上可以观察到两条DNA带,相对分子质量小的DNA带染色较弱;将两条DNA带切下,回收后与载体连接,测序证实两条DNA带均为CDK-2基因的产物.结论CDK-2的两种剪接形式在SH-SY5Y细胞中共表达,其中一种剪接形式是第五外显子缺如,但其表达量比较弱,其作用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岳枫;马文丽;张宝;宋艳斌;郑文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骶骨部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CT与MRI表现4例报告

    骶骨部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极为少见,且无明显特异影像学表现,终诊断只有依靠手术后病理证实,作者对1990~2003年间4例临床资料的主要CT与MRI表现进行如下分析.

    作者:陈静;阮爱兰;张林;李海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冷却疗法对湿热环境下Ⅱ度烫伤大鼠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影响

    目的观察湿热环境下大鼠浅Ⅱ度烫伤创面即刻施行冷疗后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的改变,并评价冷疗敷料的降温效果.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常温常湿组、常温常湿冷疗组、湿热组和湿热冷疗组,每组6只.制作浅Ⅱ度烫伤模型后分别采取不同的干预条件,常温环境的实验条件为干球温度(Tdb)(26.33±1.29)℃、相对湿度(rh)(71.05±4.57)%,湿热环境的实验条件为Tdb(35.33±0.35)℃,rh(70.81±1.38)%.常温常湿组和湿热组不给予冷疗降温,常温常湿冷疗组和湿热冷疗组给予腹部冷疗敷料降温,暴露时间均为120min.连续监测HR、MAP,每20min记录1次.结果湿热组比常温常湿组、湿热冷疗组比常温常湿冷疗组MAP无差异(P>0.05),湿热冷疗组比湿热组、常温常湿冷疗组比常温常湿组MAP无差异(P>0.05).与常温相比,湿热环境使HR总体趋于增加(P=0.003),与对照组比较,冷疗使HR降低(P=0.002);4组组内7个不同时点HR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65、85、105和125 min时点,湿热组比常温常湿组、湿热冷疗组比常温常湿冷疗组HR高,在5、25、45和85 min时点,与对照组相比,冷疗降低了HR.结论在湿热环境下,腹部冷疗敷料降温对大鼠MAP无影响,但却有效降低了大鼠HR,阻止了热损伤的进程.

    作者:李亚洁;张立颖;罗炳德;李亦蕾;林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兔出血性休克并腹内压升高后中性粒细胞免疫机能抑制

    目的探讨腹内压升高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炎性反应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4只家兔随机均分为A(出血性休克并发腹内压升高)、B(出血性休克)、C(腹内压升高)、D(对照)4组.分别于创伤前、创伤后及创伤后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查中性粒细胞内细胞因子的产生、化学发光法检查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免疫细胞化学检测NF-κB的表达.结果创伤后4h,A组较创伤前及其余各组中性粒细胞内细胞因子产生减少、吞噬能力下降,NF-κB表达抑制(P<0.05);B和C组除在创伤早期有所变化外,创伤后4h恢复到创伤前水平;D组各时间点无显著变化.结论出血性休克后腹内压升高对机体形成序贯性二次打击,导致中性粒细胞对内毒素的刺激反应性下降,免疫机能抑制.这可能有助于解释腹部间区综合征中发生败血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作者:吕琦;庄颜峰;王万明;陈学明;徐皓;坂本吉正;高原佐代子;西田昌道;小林国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某医院医务人员院内感染SARS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目的调查某医院医务人员院内感染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此次SARS院内感染的相关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13例护理人员发生院内SARS感染,输入性传染源为一女性肿瘤患者的丈夫,这名确诊SRAS的丈夫在发病期间与其妻至少有2周医院内密切接触史.13例中8名是后来借调入该肿瘤患者入住科室的,她们感染SARS的平均潜伏期为12.6 d.对与13例SARS病例在潜伏期内(1例为发病早期)有密切接触者共57人进行追踪观察1月,结果无1例感染SARS.结论SARS病人在潜伏期没有传染性或传染性不大.感染SARS与接触传染源的程度以及持续接触时间有关.SARS的发病可能与机体的免疫状况有关,SARS的病理基础可能与免疫损害有关.免疫抑制病人可能成为SARS的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和传染源.

    作者:李海兰;冯筱榕;戴琳;杨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