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斯华;金文胜;林延德
目的观察并探讨免疫细胞标志物及其活化抗原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SAR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14种免疫细胞标志物及其活化抗原,用免疫组化DAB及碱性磷酸酶(AP)双重染色法检测3例SARS尸检病变肺、脾、淋巴结免疫细胞及其活性表达情况.结果(1)病变肺、脾、淋巴结内均可见大量增生的单核巨噬细胞,部分经CD25标记显示阳性(活化单核巨噬细胞).(2)肺组织炎症灶内可见散在的CD45RO阳性T淋巴细胞,而KI67阳性的T淋巴细胞(活化T淋巴细胞)则很少表达.(3)淋巴结内经KI67及CD45RO双染标记的T淋巴细胞(活化的T淋巴细胞)呈散在阳性;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均明显减少,CD4+、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减少则更为严重.结论单核巨噬细胞在SARS发病过程中活性显著增加,为主要反应细胞,而T淋巴细胞亚群则显著减少.单核细胞及T淋巴细胞可能在SARS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贺莉;丁彦青;王蔚;张庆玲;张进华;耿舰;蔡俊杰;王慧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并发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和临床特点.方法对5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并发低钾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并发低钾血症患儿21例,发生率为37.5%.在哮喘急性发作及其治疗过程中,存在多种原因可导致低钾血症,但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而易漏诊.结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并发低钾血症的发生率高,具有潜在危险性.尤其对正在使用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的患儿,更应及时补钾.
作者:王水有;徐庭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新兵心理健康状况、人格与训练伤的关系.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某部参加2002年度基础训练的新兵进行测试.结果本年度军训伤累积发生率为9.6%.受伤组(n=58)与未受伤组(n=559)之间训练前各指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受伤组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未受伤组(P<0.01).训练前受伤组因子分≥2的因子主要为强迫症状(13.79%)、人际关系(10.34%)和抑郁(10 34%),训练后主要为人际关系(13.79%)、强迫症状(12.07%)和精神病性(12.07%).两组之间总分≥160的人数分布、人格类型分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新大纲后训练伤发生率下降,未发现新兵中有心理问题者、人格类型与训练伤有明显的关系.
作者:栗文彬;王波;吴秀华;徐德忠;骆军强;李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正常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方法筛网滤过分离正常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间接标记单克隆抗体:抗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抗结蛋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抗细胞角蛋白抗体、抗Ⅳ型胶原抗体、抗纤维连接蛋白抗体、抗层粘连蛋白抗体对系膜细胞特有的中间微丝进行鉴定.并采用同期培养的同一来源的肾小球内皮细胞作对照.结果抗Ⅷ因子相关抗原、抗角蛋白和抗细胞角蛋白抗体表达均为阴性,而抗结蛋白抗体、抗Ⅳ型胶原抗体、抗纤维连接蛋白抗体、抗层粘连蛋白抗体为阳性,说明培养的细胞为系膜细胞.结论该种方法分离培养的细胞经过免疫荧光染色鉴定为肾小球系膜细胞.
作者:孙晓艳;安靓;傅博;李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整合素α5β1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Ev二步法检测81例大肠癌及相应癌旁组织石蜡标本整合素α5β1的表达情况.结果在81例大肠癌组织中整合素α5β1表达量与相应的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癌旁组织中整合素α5β1的表达量明显降低.低分化大肠癌组织中整合素α5β1的表达量高于高分化大肠癌,有显著性差异(P<0.05).整合素α5β1在大肠癌的表达与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整合素α5β1的表达与大肠癌癌变及癌细胞的分化关系较密切,与癌组织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不明显.整合素α5β1的表达量可作为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较有价值的病理学指标.
作者:周军;丁彦青;杨红军;张进华;陈艾保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深入分析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的致病机制.方法建立ETEC感染豚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流式细胞术,观察豚鼠肠组织的病理形态并测定细胞内游离Ca2+、细胞质pH、细胞膜电位及线粒体膜电位.结果豚鼠对人源ETEC菌株敏感,ETEC可导致豚鼠小肠充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未发现细菌入侵小肠上皮细胞,但电镜下可见小肠上皮细胞空泡样变性,线粒体增生;不耐热肠毒素(LT)和耐热肠毒素(ST)在回肠组织中分布弥漫;LT和ST均可使豚鼠小肠离体上皮细胞内游离Ca2+、细胞浆pH和细胞跨膜电位上凋,使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结论ETEC可导致豚鼠小肠充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等炎症反应;LT和ST的作用也不限于上皮细胞,对肌细胞也有影响;对肠毒素作用的分析提示,LT与ST的作用部位与机制可能相似,ETEC腹泻与细胞主动排水过程有关.
作者:陈清;俞守义;申洪;王雅贤;吴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CsA)对NIT-1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及在基因水平上对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NIT-1胰岛β细胞,用10μmol/LCsA处理24和48 h.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检测胰岛素释放,半定量RT-PCR检测CsA处理NIT-1胰岛β细胞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酶系中的几种主要成员(nuox23、Cox7c和Atp5K)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结果CsA处理24和48 b可显著抑制胰岛素的释放并下调Nuox23、Cox7c和Atp5K基因mRNA表达.结论CsA下调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酶系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其降低ATP合成引起胰岛素释放下降的机制之一.
作者:余乐;雷林生;吴曙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川崎病(KD)合并冠脉损伤(CAL)高危因素分析早期诊断的必要性并探讨其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方法参照KD现行诊断标准,统计分析1992年1月~2002年1月住院的84例KD患儿发病早期(7 d内)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发病7 d内发热、眼结膜充血、唇红或干裂、皮疹、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分别为100%、71.4%、80%、66.7%、25%;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年龄、白细胞、C反应蛋白和心电图与KD合并冠脉损伤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提示早期白细胞升高、心电图阳性与KD合并CAL显著独立相关(P<0.05).结论持续发热伴眼结膜充血、唇红或干裂、皮疹等可疑KD病例经病史、年龄、血常规、心电图、心脏彩超、C反应蛋白等资料综合分析,可于发病7 d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预防冠脉病变,改善冠脉病变预后;早期白细胞升高、心电图阳性可以作为KD合并CAL预测因子.
作者:胡晓红;徐世侠;栾佐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制备抗人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性进行鉴定.方法以自行制备的SP-A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建立分泌抗人SP-A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诱发小鼠产生单抗腹水,用(NH4)2SO4盐析纯化腹水,用间接ELISA法测定单抗效价,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抗体特异性.结果建立了3株能持续分泌抗SP-A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2B6杂交瘤细胞株抗体效价高,其染色体数目均大于100条.间接ELISA法测定腹水和细胞培养上清效价,分别为1:50 000和1:10 000.用Western blotting在SP-A蛋白泳道上相对分子质量31 000左右位置出现明显的一条染色条带.结论自行制备的抗人SP-A单抗,其具有特异性强、效价高的特点.
作者:刘咏梅;封志纯;杜江;吴秉义;谭月儿;王鲜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舰船员慢性荨麻疹发病与马拉色菌的关系.方法对126例舰船员慢性荨麻疹患者及45例健康者进行真菌学比较研究.将马拉色菌阳性的8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单用抗组胺药,B组用抗组胺药联合2%酮康唑洗剂治疗.结果舰船员慢性荨麻疹患者皮肤马拉色菌带菌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治疗观察组于治疗结束时,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6~8周后,B组疗效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B组真菌学检查马拉色菌转阴率高于A组(P<0.01).结论舰船员慢性荨麻疹与皮肤马拉色菌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抗真菌治疗能提高其远期疗效.
作者:唐新平;曾抗;陈观华;毕龙远;樊龙中;邵昌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汉语句子结尾词匹配与不匹配事件相关电位N400的变化,探讨正常人汉语句子N400的特征.方法对15名21~36岁右利手健康受试者,进行汉语正常句子结尾匹配词(匹配)与句子结尾歧义词(不匹配)N400的研究.结果受试者对句子结尾词匹配与不匹配的N400成分在潜伏期及波幅有显著性差异(P<0.05),句子不匹配结尾词的N400潜伏期较长,N400波幅高.N400广泛分布于脑部各区,左侧波幅偏高.结论汉语句子结尾字匹配与不匹配的N400与字词认知中的语义密切相关,可作为一个有临床价值的认知电位而用于临床多种伴有语言障碍疾病的评估.
作者:陈璇;金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扩散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SF/HGF)是一种多功能的生长因子,与肿瘤细胞的增生、血管生成、侵袭性密切相关.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H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HGF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关联.本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技术检测了126位妇女(其中72位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4为正常对照)血清及腹水中HGF浓度.与对照组比较,Ⅰ/Ⅱ和Ⅲ/Ⅳ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的HGF浓度升高,3组妇女腹水中HGF浓度分别为(0.337±0.065)、(0.458±0.160)、(0.915±0.113)ng/ml.血清中HGF浓度分别为(0.335±0.663)、(0.456±0.151)、(0.907±0.17)ng/ml.Ⅲ/Ⅳ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和腹水中HGF浓度与Ⅰ/Ⅱ期患者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王组妇女血清与腹水的HGF浓度均呈正相关.HGF浓度与月经周期无明显相关.处于同一月经周期的患者与正常妇女血清及腹水HGF浓度比较,显示HGF浓度的升高主要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发展相关,与月经周期无明显相关.
作者:宗利丽;李亚里;哈小琴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细胞内p38 MAPK信号传导通路在人绒癌JAR细胞体外侵袭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测定JAR细胞中p38 MAPK的活性变化;用Transwell细胞侵入系统检测细胞的侵袭作用;用MTT法评价细胞生长状况.结果佛波酯(PMA)呈浓度依赖性地激活JAR细胞中p38 MAPK.PMA能促进人绒癌JAR细胞的体外侵袭作用,而p38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抑制了JAR细胞的侵袭能力.结论p38MAPK通路在人滋养细胞的侵袭行为以及人绒癌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p38 MAPK抑制剂可能会为人绒癌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张曦倩;赵晓山;庞战军;李红;陈思梅;罗仁;陈士岭;邢福祺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己烯雌酚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形态学及代谢的影响.方法3月龄雌性SD大鼠27只,分对照组、去卵巢未治疗组和去卵巢治疗组3组.去卵巢治疗组在去卵巢术后,给予己烯雌酚0.022 5 mg/d@kg@b.w.灌胃,每周6 d,持续90d.用图像分析仪观测各组大鼠胫骨近端骨计量学参数,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大鼠股骨的结构改变.检测血中胆固醇浓度及主要内脏的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去卵巢未治疗组大鼠胫骨骨小梁面积减少65%,骨小梁间隙增加189%,骨形成率增加92%;股骨的骨小梁几乎消失,骨组织的三维构筑受到破坏.与去卵巢未治疗组比较,治疗组骨小梁面积增加128%,骨小梁间隙减少63%,骨形成率减少49%;股骨的骨小梁排列整齐,连接紧密.去卵巢治疗组大鼠无血中胆固醇增高及内分泌改变,子宫质量增加.结论己烯雌酚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但具有导致生殖器官癌变的危险性.
作者:唐道鹤;谢华;吴铁;黄连芳;屈菊兰;原林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快速制备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基因芯片探针.方法根据PubMed上公布的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的DNA序列设计引物,扩增保护性抗原基因.利用酶切、AT克隆方法快速分析筛选出保护性抗原基因片段的重组子,从而制备成芯片探针.DNA自动分析仪对克隆片段进行序列测定,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根据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设计的引物,可以扩增出长2 205bp的保护性抗原基因,经酶切、AT克隆方法筛选出约7个长度不一的片段,对其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并进行Blast序列比对得知这些片段均属于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基因.结论利用PCR扩增产物并结合酶切、AT克隆方法可以快速、简便地制备基因芯片探针.
作者:马晓冬;马文丽;吕梁;肖维威;孙朝晖;郑文岭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治疗性疫苗基因的合成、表达及其产物的抗原性.方法设计、并合成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抗原基因BPT,克隆入融合表达载体pWR450-1,构建重组质粒PWR/BPT.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乙型肝炎多表位抗原蛋白并纯化该蛋白,并用Westem-blotting方法初步检测该抗原蛋白的抗原性.结果成功构建了融合表达载体PWR/BPT,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乙型肝炎多表位抗原蛋白,Western-blotting检测显示该蛋白具有良好抗原性.结论HBV多表位治疗性抗原基因的设计是成功的,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能是较理想的HBV治疗性疫苗候选物.
作者:骆利敏;李明;夏虎;黄建生;陈百虹;王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HELLP即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妊高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极少见,但发病急骤,病情凶险,严重威胁母婴生命.现报道1例HELLP综合征的麻醉及围术期处理情况.
作者:张庆国;徐世元;王映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Macruz指数变化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技术,测定90例冠心病患者P/P-R段比值(即Macruz指数值),同时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并与85例非冠心病患者作比较.结果1支和3支病变E/A比值均<1,2支病变E/A比值>1.3组冠心病患者P/P-R段比值均>1.6.结论Macruz指数有助于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某种程度上比E/A比值更优越.
作者:夏兴凤;张凤如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延髓基本呼吸中枢吸气呼吸神经元放电活动的作用规律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改良的Kreb氏液灌流新生SD大鼠离体延髓脑片,随机分成Ⅰ~Ⅵ组(每组n=6).Ⅰ组为对照组(modified Kreb's solution,MKS组),第Ⅱ~Ⅴ组异丙酚浓度分别为5、20、50和100μmol/L持续灌流3 min,第Ⅵ组给γ-氨基丁酸A受体特异性阻断剂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20μmol/L)与异丙酚20 μmol/L,观察给药后1、3、5、10、15、30 min时呼吸吸气神经元放电时程和峰值、呼气时程(吸气神经元放电静止期)和呼吸频率活动的变化.结果(1)第Ⅱ~Ⅴ组在1~30min内吸气神经元放电时程均表现为逐渐显著减小,15 min时作用显著,且各组与MKS灌流的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2)Ⅲ、第Ⅱ~Ⅴ组1min内呼气时程无显著性变化,3~30min内呼气时程均表现为显著延长,5~15min内达到其大效应.(3)在给药后的30min内放电峰值呈现先增加然后降低的趋势,各组间放电峰值无显著性差异.(4)给予异丙酚3~30 min内呼吸频率逐渐减慢,5~15 min内达到其大抑制效应,各组间呼吸频率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5)Ⅵ+Ⅳ组的吸气时程与间给药前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异丙酚可抑制新生大鼠离体延髓脑片标本吸气神经元的放电时程,主要表现为吸气时程的缩短和呼气时程延长,且呼吸呈浓度依赖性.(2)GABAA受体在异丙酚对延髓基本呼吸中枢呼吸气吸神经元放电活动的抑制作用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史玥;吴中海;李自强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