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璇;金梅
目的制备镫骨高度测量器和活塞型人工镫骨,用于人工镫骨手术治疗耳硬化症.方法用细不锈钢丝和特氟隆制作活塞型人工镫骨,用7号长注射针头和银针制作镫骨高度测量器.结果经手术中实际应用,效果十分满意.结论本方法制备的镫骨高度测量器和活塞型人工镫骨简便实用.
作者:谢南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延髓基本呼吸中枢吸气呼吸神经元放电活动的作用规律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改良的Kreb氏液灌流新生SD大鼠离体延髓脑片,随机分成Ⅰ~Ⅵ组(每组n=6).Ⅰ组为对照组(modified Kreb's solution,MKS组),第Ⅱ~Ⅴ组异丙酚浓度分别为5、20、50和100μmol/L持续灌流3 min,第Ⅵ组给γ-氨基丁酸A受体特异性阻断剂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20μmol/L)与异丙酚20 μmol/L,观察给药后1、3、5、10、15、30 min时呼吸吸气神经元放电时程和峰值、呼气时程(吸气神经元放电静止期)和呼吸频率活动的变化.结果(1)第Ⅱ~Ⅴ组在1~30min内吸气神经元放电时程均表现为逐渐显著减小,15 min时作用显著,且各组与MKS灌流的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2)Ⅲ、第Ⅱ~Ⅴ组1min内呼气时程无显著性变化,3~30min内呼气时程均表现为显著延长,5~15min内达到其大效应.(3)在给药后的30min内放电峰值呈现先增加然后降低的趋势,各组间放电峰值无显著性差异.(4)给予异丙酚3~30 min内呼吸频率逐渐减慢,5~15 min内达到其大抑制效应,各组间呼吸频率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5)Ⅵ+Ⅳ组的吸气时程与间给药前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异丙酚可抑制新生大鼠离体延髓脑片标本吸气神经元的放电时程,主要表现为吸气时程的缩短和呼气时程延长,且呼吸呈浓度依赖性.(2)GABAA受体在异丙酚对延髓基本呼吸中枢呼吸气吸神经元放电活动的抑制作用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史玥;吴中海;李自强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病(ESRD)炎症反应状态及其与单核细胞活化之间的关系.方法166例ESRD病人分为慢性肾功能不全非透析组(CRF,n=63)、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组(CAPD,n=16)和血液透析组(HD,n=87);测定各组以及血液透析前后血浆单核细胞活化指标,包括新喋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血浆急性时相蛋白(APP)水平,包括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粉样A物质(SAA).结果3组ESRD病人血浆单核细胞活化指标及APP水平均比正常对照组升高(P均<0.05),HD组血浆CRP和SAA含量高于CRF组(P均<0.05),且SAA水平高于CAPD组(P<0.05);CRF组血浆TNFα、IL-1β、新喋呤以及CRP和SAA含量与血清肌酐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肌酐清除率(Ccr)呈负相关(P均<0.05);在以Ccr矫正后进行相关分析,血浆CRP含量与新喋呤、TNF-α和IL-1β浓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7、0.314、0.262,P<0.05),血浆SAA含量与新喋呤浓度呈正相关(r=0.306,P<0.05);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次透析后血浆TNFα、IL-1β以及CRP和SAA含量比透析前显著升高(P<0.05),新喋呤浓度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ESRD时存在以APP升高为特点的慢性炎症反应,血液透析具有进一步的促进作用,这种异常宿主反应可能与单核细胞活化有关.
作者:梁敏;王力;侯凡凡;刘俊;刘志强;田建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其图谱的变化.方法采用改良的双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11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和60例健康老年人的血清脂蛋白谱(SLPG),同时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老年脑梗死组血清HDL-C含量[(1.0±0.3)mmol/L]显著降低(P<0.001),TC/HDL-C(5.3±1.4)显著增高(P<0.001),而TC含量](5.0±1.5)rmmo1/L]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老年脑梗死组SLPG异常率为86.4%,不管HDL-C含量降低与否,α脂蛋白在SLPG的表现均显著异常(P<0.001~0.05).结论血清HDL-C水平降低、TC/HDL-C增高以及SLPG异常可能是老年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α脂蛋白图谱较HDL-C更具敏感性,而TC水平的预警作用可能不大.
作者:尹恝;王心宇;张暋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Macruz指数变化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技术,测定90例冠心病患者P/P-R段比值(即Macruz指数值),同时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并与85例非冠心病患者作比较.结果1支和3支病变E/A比值均<1,2支病变E/A比值>1.3组冠心病患者P/P-R段比值均>1.6.结论Macruz指数有助于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某种程度上比E/A比值更优越.
作者:夏兴凤;张凤如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制备抗人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性进行鉴定.方法以自行制备的SP-A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建立分泌抗人SP-A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诱发小鼠产生单抗腹水,用(NH4)2SO4盐析纯化腹水,用间接ELISA法测定单抗效价,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抗体特异性.结果建立了3株能持续分泌抗SP-A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2B6杂交瘤细胞株抗体效价高,其染色体数目均大于100条.间接ELISA法测定腹水和细胞培养上清效价,分别为1:50 000和1:10 000.用Western blotting在SP-A蛋白泳道上相对分子质量31 000左右位置出现明显的一条染色条带.结论自行制备的抗人SP-A单抗,其具有特异性强、效价高的特点.
作者:刘咏梅;封志纯;杜江;吴秉义;谭月儿;王鲜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检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GAD-Ab阳性组12例与阴性组86例的临床特征、体重指数、C肽、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GAD-Ab阳性组发病年龄低于阴性组,空腹及餐后2 hC肽值较低,使用胰岛素者比例较高,酮症酸中毒发生率高.结论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GAD-Ab可帮助临床上早期发现迟发自身免疫糖尿病病人,尽早采用胰岛素治疗,对保护残存的胰岛功能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玉宇;黄萍;楼慧玲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川崎病(KD)合并冠脉损伤(CAL)高危因素分析早期诊断的必要性并探讨其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方法参照KD现行诊断标准,统计分析1992年1月~2002年1月住院的84例KD患儿发病早期(7 d内)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发病7 d内发热、眼结膜充血、唇红或干裂、皮疹、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分别为100%、71.4%、80%、66.7%、25%;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年龄、白细胞、C反应蛋白和心电图与KD合并冠脉损伤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提示早期白细胞升高、心电图阳性与KD合并CAL显著独立相关(P<0.05).结论持续发热伴眼结膜充血、唇红或干裂、皮疹等可疑KD病例经病史、年龄、血常规、心电图、心脏彩超、C反应蛋白等资料综合分析,可于发病7 d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预防冠脉病变,改善冠脉病变预后;早期白细胞升高、心电图阳性可以作为KD合并CAL预测因子.
作者:胡晓红;徐世侠;栾佐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皮瓣修复手部重度热压伤的疗效.方法1990年1月~2000年12月,对39例各种原因所致手部重度热压伤采用不同皮瓣修复,术后尽早给予综合性康复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不同皮瓣修复术后手部外形和功能恢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腿内侧皮瓣和前臂掌侧逆行皮瓣优于腹部带蒂皮瓣,可大限度地恢复手的外形和功能.
作者:何炳根;林联择;张普国;黄明光;曾秋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深入分析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的致病机制.方法建立ETEC感染豚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流式细胞术,观察豚鼠肠组织的病理形态并测定细胞内游离Ca2+、细胞质pH、细胞膜电位及线粒体膜电位.结果豚鼠对人源ETEC菌株敏感,ETEC可导致豚鼠小肠充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未发现细菌入侵小肠上皮细胞,但电镜下可见小肠上皮细胞空泡样变性,线粒体增生;不耐热肠毒素(LT)和耐热肠毒素(ST)在回肠组织中分布弥漫;LT和ST均可使豚鼠小肠离体上皮细胞内游离Ca2+、细胞浆pH和细胞跨膜电位上凋,使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结论ETEC可导致豚鼠小肠充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等炎症反应;LT和ST的作用也不限于上皮细胞,对肌细胞也有影响;对肠毒素作用的分析提示,LT与ST的作用部位与机制可能相似,ETEC腹泻与细胞主动排水过程有关.
作者:陈清;俞守义;申洪;王雅贤;吴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汉语句子结尾词匹配与不匹配事件相关电位N400的变化,探讨正常人汉语句子N400的特征.方法对15名21~36岁右利手健康受试者,进行汉语正常句子结尾匹配词(匹配)与句子结尾歧义词(不匹配)N400的研究.结果受试者对句子结尾词匹配与不匹配的N400成分在潜伏期及波幅有显著性差异(P<0.05),句子不匹配结尾词的N400潜伏期较长,N400波幅高.N400广泛分布于脑部各区,左侧波幅偏高.结论汉语句子结尾字匹配与不匹配的N400与字词认知中的语义密切相关,可作为一个有临床价值的认知电位而用于临床多种伴有语言障碍疾病的评估.
作者:陈璇;金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新兵心理健康状况、人格与训练伤的关系.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某部参加2002年度基础训练的新兵进行测试.结果本年度军训伤累积发生率为9.6%.受伤组(n=58)与未受伤组(n=559)之间训练前各指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受伤组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未受伤组(P<0.01).训练前受伤组因子分≥2的因子主要为强迫症状(13.79%)、人际关系(10.34%)和抑郁(10 34%),训练后主要为人际关系(13.79%)、强迫症状(12.07%)和精神病性(12.07%).两组之间总分≥160的人数分布、人格类型分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新大纲后训练伤发生率下降,未发现新兵中有心理问题者、人格类型与训练伤有明显的关系.
作者:栗文彬;王波;吴秀华;徐德忠;骆军强;李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快速制备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基因芯片探针.方法根据PubMed上公布的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的DNA序列设计引物,扩增保护性抗原基因.利用酶切、AT克隆方法快速分析筛选出保护性抗原基因片段的重组子,从而制备成芯片探针.DNA自动分析仪对克隆片段进行序列测定,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根据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设计的引物,可以扩增出长2 205bp的保护性抗原基因,经酶切、AT克隆方法筛选出约7个长度不一的片段,对其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并进行Blast序列比对得知这些片段均属于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基因.结论利用PCR扩增产物并结合酶切、AT克隆方法可以快速、简便地制备基因芯片探针.
作者:马晓冬;马文丽;吕梁;肖维威;孙朝晖;郑文岭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血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0例健康体检者、4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和90例乳腺癌患者的血清TPS和CA153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的血清TPS和CA153水平及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和正常对照组(P<0.01).TPS和CA153阳性率和浓度均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升高,而TPS在临床期也有高水平表达.TPS对乳腺癌骨转移为敏感,远处淋巴结的乳腺癌患者水平高(P<0.05).乳腺癌患者治疗有效后血清TPS和CA153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尤其以TPS下降幅度较为显著(P<0.05).结论TPS是诊断乳腺癌的一项敏感性强的肿瘤标志物,尤其是骨转移患者,对乳腺癌诊断、病情判断和疗效评价等均有重要价值.
作者:郑航;何本夫;罗荣城;尤长宣;麦国丰;卢惠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时血浆及重要脏器P-选择素的分布、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复制大鼠创伤性休克模型,24只大鼠分为实验对照组、创伤休克组、左旋精氨酸(L-Arg 100 mg/kg@b.w.)治疗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法)检测大鼠心脏、肝脏、肺及小肠P-选择素的表达,同时采用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P-选择素水平.结果对照组大鼠重要脏器中P-选择素除了在肺中有少量表达外,其他脏器未见阳性表达,血清中的P-选择素有表达.休克后4 h,大部分脏器及血清中的P-选择素表达显著升高,L-Arg治疗组较休克组P-选择素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性休克可导致体内血清及重要脏器P-选择素大量表达,这与休克时存在明显的微循环紊乱和内皮功能障碍有关.L-Arg减少了P-选择素的合成其原因可能是促进了内皮性NO的合成.
作者:黄宗海;林洪武;厉周;冯浩淼;孙英刚;张庆国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并发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和临床特点.方法对5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并发低钾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并发低钾血症患儿21例,发生率为37.5%.在哮喘急性发作及其治疗过程中,存在多种原因可导致低钾血症,但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而易漏诊.结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并发低钾血症的发生率高,具有潜在危险性.尤其对正在使用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的患儿,更应及时补钾.
作者:王水有;徐庭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检测SARS病变组织标本中的细胞凋亡情况和凋亡细胞类型,探讨细胞凋亡在SAR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DNA片段原位末端检测和免疫组化碱性磷酸酶法单染和双染检测正常组织和SARS病变组织中的细胞凋亡以及白细胞分化相关抗原CD3、CD4、CD8、CD45RA、CD20、CD68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SARS病人的脾脏、肺组织和淋巴结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凋亡细胞包括肺泡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各病变组织内均有大量CD68+单核/臣噬细胞;病变肺组织基本没有CD45RA+/CD20+B细胞和CD44+/CD8+T细胞浸润,淋巴结和脾脏的CD4+/CD8+/T细胞、CD45RA+/CD20+B细胞也明显减少,现存的具有上述抗原特性的T细胞和B细胞较少凋亡.结论(1)细胞凋亡现象在SARS病变组织中普遍存在,提示细胞凋亡在SARS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2)病变组织内浸润的炎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说明单核细胞可能在SAR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3)淋巴结和脾脏的细胞凋亡现象和CD4+/CD8+T细胞及CD45RA+/CD20+B细胞减少提示SARS病毒可能对免疫细胞有一定的杀伤效应.
作者:张庆玲;丁彦青;贺莉;王蔚;张进华;王慧君;蔡俊杰;耿舰;陆药丹;罗元龙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治疗性疫苗基因的合成、表达及其产物的抗原性.方法设计、并合成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抗原基因BPT,克隆入融合表达载体pWR450-1,构建重组质粒PWR/BPT.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乙型肝炎多表位抗原蛋白并纯化该蛋白,并用Westem-blotting方法初步检测该抗原蛋白的抗原性.结果成功构建了融合表达载体PWR/BPT,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乙型肝炎多表位抗原蛋白,Western-blotting检测显示该蛋白具有良好抗原性.结论HBV多表位治疗性抗原基因的设计是成功的,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能是较理想的HBV治疗性疫苗候选物.
作者:骆利敏;李明;夏虎;黄建生;陈百虹;王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