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隐静脉剥脱术改进180例临床分析

张清宁;秦毅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 微创改进剥脱术
摘要:目的:分析对大隐静脉剥脱术改进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我院我科于2007年9月至2014年3月,对180例大隐静脉剥脱术治疗进行治疗分析.结果:平均每条肢体手术时间80min,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2%,病人术后症状减轻,随诊6-12个月未见曲张静脉复发.结论:改进的大隐静脉剥脱术是一种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有效措施,疗效肯定,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禁食及胃肠减压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112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禁食及胃肠减压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112例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保温、体位疗法,部分静脉营养,口服吗丁啉0.2~0.3mg/(kg次),喂奶前15~20min,每8小时1次等治疗;治疗组给予保温、体位疗法并采取禁食,胃肠减压3-7d,全静脉营养.观察两组减轻呕吐和胃潴留症状,消化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在减轻呕吐和胃潴留症状、消化功能恢复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禁食及胃肠减压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较好.

    作者:唐善权;唐从海;杨岳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做好基层卫生检验工作的几点体会

    基层医院检验科是临床诊疗的重要窗口,是对临床各类患者进行首次检查分流的重要枢纽,其检验项目相对较少,主要承担患者的标本采集,三大常规及部分急诊项目的检验工作.近年来,随着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医院门诊患者和急诊患者大幅增加,检验室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由于检验科对门急诊检验室的重视程度不够,人力物力投入不足,从而导致门急诊检验室与医院检验科本部的规模、功能、建设目标不相匹配,形成了“大检验科本部,小门急诊检验”的现象,同时也成为患者顺畅就诊的瓶颈之一[1].几年来,我院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出一条适合基层检验工作的路子,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文台;吴蓓;胡芸;陈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手术治疗的资料.结果:术后痊愈8例,好转12例,4例因经济问题穿刺术后3~5天后放弃治疗,6例因出血量大致广泛脑水肿中枢衰竭死亡.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好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时间短、治疗效果明显等优点.

    作者:李莺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谈药学礼仪及其价值

    药学礼仪是一种职业礼仪,是药学工作者的职业形象,是素质、修养、行为、气质的综合反映.本文综述了药学礼仪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及其价值.

    作者:李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影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近视患者角膜中央厚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近视眼患者2027例(4002只眼)用超声角膜测厚仪、电脑验光仪、非接触眼压计、A超和角膜地形图分别测量角膜中央厚度,屈光度,眼压和内皮细胞计数等数据,并统计是否有配戴角膜接触镜史.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无配戴角膜接触镜史在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为负相关(t=-4.475,P=0.000).角膜中央厚度与眼压呈正相关(r=2.856,P=0.000);与屈光度数为负相关(r=-0.662,P=0.000),与内皮细胞计数无相关(r=0.003,P=0.065),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0.626X1-0.662X2+0.003X3+ 2.856X4+500.606.结论:影响近视眼患者角膜中央厚度的主要因素是:配戴角膜接触镜史、屈光度数和眼压.

    作者:赵秋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水胶体敷料在新生儿经鼻高流量氧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水胶体敷料(人工皮)在新生儿经鼻高流量氧疗中防止鼻部皮肤损伤的效果,探讨防治鼻部皮肤损伤的新方法.方法:将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2例需进行经鼻高流量氧疗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患儿在使用经鼻高流量氧疗时使用水胶体敷料(人工皮)覆盖于鼻部后选择鼻塞固定;对照组患儿只选用合适的鼻塞.结果:观察组31例患儿停氧疗时无一例造成患儿鼻部和面部皮肤的损伤.对照组中有1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其中6例患儿鼻部和面部局部皮肤发红,2例鼻部局部压疮.结论:应用水胶体敷料(人工皮)覆盖鼻部后进行新生儿经鼻高流量氧疗,可以有效减少鼻部和面部的皮肤损伤,为防止鼻部和面部皮肤压疮开辟了一种新方法

    作者:王玲玲;时富枝;赵磊;卢瑞存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药物不良反应及不合理用药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药物不良反应与不合理用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于我院治疗并发生不良反应的2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总结药物不良反应与不合理用药间的相关性.结果:27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有18例患者经过停药及更换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明显缓解;7例患者不良反应十分严重,经过及时的抢救脱离生命危险;2例不良反应患者年龄较大,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引起了急性心力衰竭.结论: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与其不合理用药有直接关系,其中药物使用剂量、同类药物配伍等不科学会直接引起不良反应;适当加强药品使用管理与用药后不良反应监测,可减少用药后不良反应.

    作者:吴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社区优质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优质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社区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生活方式有否改善.结果:优质护理组无论是血糖水平,还是控盐,运动时间,运动规律等方面都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优质护理,不但改善了血糖水平,对其生活质量也有很大提高,提升生存质量.

    作者:卢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剖宫产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30例剖宫产者,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及催产素组.米索前列醇组85例,术中胎头娩出时将米索前列醇200μg嚼碎后舌下含服,术后经直肠置入米索前列醇200μg;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80例,术中胎头娩出时将米索前列醇200μg嚼碎后舌下含服,胎儿娩出后宫体肌内注射催产素20 IU,术后经直肠置入米索前列醇200μg;催产素组80例,胎儿娩出后宫体肌内注射催产素20IU,再静脉滴注催产素20IU.以上各组观察术中及术后2h内出血量.结果:术中及术后2h平均出血量,米索前列醇组与催产素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米索前列醇组与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作用强于催产素,能较好地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且用药方便、安全.

    作者:谈维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清VEGF和PⅢNP浓度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VEGF和PⅢNP水平,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VEGF和PⅢN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水平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p<0.01);不同心功能亚组间VEGF和PⅢNP水平亦有统计学差异.结论:VEGF和PⅢNP水平是反映冠心病心衰患者心功能程度有价值的检测指标,VEGF和PⅢNP参与了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韩立波;赵景军;汪淑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目的:探讨分析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1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老年患者403例,分析403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存在的护理安全风险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做好防范措施.结果:通过对403例消化内科的老年住院患者护理情况分析,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护理人员自身因素、用药因素;陪护因素等内容.针对上述风险因素所采取的防范措施有: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素质,有针对性的培训护理人员,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健康因素等.结论:提高消化内科老年患者护理质量,为老年患者创造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能有效降低危险因素的发生率,有利于增强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唐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议手术室亲情优质护理服务

    亲情优质护理服务概念:所谓亲情优质护理服务,即在提供临床护理服务活动中,增加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其中心就是创新一种人性化理念,创建一个家居环境,奉献一片爱心.我院手术室将整体化、人性化服务融入手术护理全过程,即从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几个方面对围术期病人进行亲情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措施如下:

    作者:李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探讨三联疗法对不同类型的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对不同类型的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2月74例诊断为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引起胃炎的患者,进行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的三联疗法治疗14d,在治疗完成后4~6周采用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HP检查.结果经检测得到ITT患者HP根除率为68.9%,PP分析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根除率为83.6%.全胃型胃炎的根除率TPP分析66.2%,PP分析803%,胃窦型胃炎的根除率TPP分析746%,Pp分析87.1%.多因素分析未能确定与治愈相关的因素.结论:相比胃窦型胃炎,全胃型胃炎14d三联疗法的根除率低,14d三联疗法没有达到可接受的幽门螺旋杆菌的治愈率.

    作者:刘玉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在中药分离分析中的应用

    分子印迹-目相萃取是以对模板分子具有特异性识别性能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固相柱吸附剂来对目标成分进行分离分析的技术.其在医药学领域的应用多半是关于对映体的拆分等;而在中药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中的应用虽然还不是很广泛,但都基本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目相萃取在中药活性成分分离纯化中的应用,并分类进行综述.

    作者:张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偏远山区产科急救现状及展望

    产科急救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措施之一,为确保母婴安全,现对产科急救现状进行探究.方法:我县至2007年设置孕产妇急危重症抢救中心,办事机构设在县妇保健院,通过近五年我院产科急救中心出诊抢救病例、抢救病种、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各乡镇妇产妇幼人员达达配状况以及我县地域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符合产科人员编制标准的仅为总数的31.58%,实现科学布局的产房也仅为总产房数的21.05%,产科设备处于功能状态的占18.42%,平均产科出血率为6.5%,高为9.8%,完全无妇幼妇产医务人员占15.79%,只有妇幼人员而无妇产医生占13.16%,普通乡接产总数占全县出生人数8.59%,中心卫生院占46.09%,县级占45.32%,孕产妇死亡率都超过十万分之五十,高达到十万分之一百二十.结论:我县属落后偏远山区幅员辽阔,交通不便,人才引进困难,虽然国家项目大力支持,特别是降消项目,住院分娩补助的实施,家庭分娩减少,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章大大降低,但仍存在产科业务人员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依法助产不得力等问题.

    作者:冉儒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的护理

    有机磷农药经皮肤、呼吸道或胃肠道侵入人体均可引起中毒,而重度中毒常常导致呼吸肌麻痹、呼吸衰竭,这是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观察与护理对挽救患者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3].现就我科所救治的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肌麻痹、呼吸衰竭的典型病例分析总结,体会如下:

    作者:周兰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5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及对策分析

    目的: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探讨相关预防对策.方法:对我院所发生的5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患者的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其中女性人群为38例,男性为18例;儿童人群为19例、老年人群为28例.结论:临床上,在对患者采用中药制剂治疗时,要严格地遵循辨证治疗和严格按照说明书来使用剂量等,进而能够减少和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在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停止使用药物,并进行处理.

    作者:黄建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学龄期DDH患儿手术前后焦虑情绪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学龄期DDH患儿手术前后焦虑情绪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32例学龄期DDH患儿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小儿骨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结果了解患儿焦虑情绪,给予心理、认知、情绪多元化的干预形式.结果:两组患儿出院前焦虑情绪有明显差异,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学龄期DDH患儿手术前后实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的缓解其焦虑情绪,同时有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增进了信任、相互理解.

    作者:申雅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综合中使用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分析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孕妇产生出血、剖宫产、早产的发生率都比对照组低,另外,对照组的有效率仅为76.7%,而观察组的有效率高达96.7%,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情况,因此值得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推广使用护理干预.

    作者:付和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以慢性输入段梗阻为表现的残胃癌误诊胰腺炎1例报告

    临床资料:病人男性57岁,以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30年,上腹痛反复发作2月为主诉于2013-10-06入院.病人30年前因急性胃穿孔行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2月来反复发作上腹疼痛,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经保守治疗后疼痛缓解.无黑便,体重减15kg.入院后检查:尿淀粉酶1525.7U/L,血淀粉酶83.3U/L,脂肪酶1008U/L.上腹CT:肝内外胆管轻度扩张,胆总管直径约1.2cm,胰腺未见异常,十二指肠积液扩张,胃空肠吻合处胃肠壁增厚建议进一步胃镜检查除外胃癌(图1-3).MRI:胆管、十二指肠扩张(图4)胃镜:残胃粘膜充血水肿,小弯侧可见一处溃疡性肿物,累及至吻合口,范围约1.5cm×1.5cm,底不平,覆白苔,周围粘膜充血水肿,取材3块,质脆易出血.

    作者:车彦鹏;王鑫;关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