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在肝脏外科的应用

邹衍泰;李朝龙;于小园;李春芳

关键词:腹腔镜技术, 肝脏疾病, 肝脏肿瘤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肝脏疾病的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治疗56例肝脏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肝癌切除2例成功,存活20月.肝血管瘤切除2例成功,存活.不能切除的晚期原发性肝癌,行腹腔镜肝癌微波固化5例,顺利恢复,存活6~16月;行腹腔镜门静脉插管5例,肝动脉结扎+腹腔镜门静脉插管34例,肝动脉插管+腹腔镜门静脉插管4例,术后无并发症,早期经门静脉、肝动脉插管化疗,存活3~12月.腹腔镜肝脓肿置管引流2例,无并发症,痊愈.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2例,无并发症,痊愈.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难度高,需探索.腹腔镜肝癌微波固化、肝动脉结扎术或肝动脉插管(化疗)术/或门静脉插管(化疗)术,可作为晚期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姑息治疗.腹腔镜肝脓肿置管引流术是取代剖腹肝脓肿引流术的有效方法.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应作为肝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微卫星不稳定性-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诊断的分子标志:附4例报告

    目的 探讨微卫星DNA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ereditary nonpoly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的关系.方法 采用银染PCR-SSCP方法,检测4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及其相应正常组织的第2、5、17号染色体的4个位点的MSI .结果 4例HNPCC均存在至少一个位点的MSI. HNPCC多位于右半结肠,低分化,粘液腺癌多见.结论 MSI是HNPCC常见的分子学事件.HNPCC有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徐宁;邱红明;丁彦青;徐莉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眼球摘除患者的心理护理

    眼球摘除是眼外伤和眼科疾病中不幸的结局,它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美观.心理护理是手术前后不可忽视的问题.现将我科52例眼球摘除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宏珍;杜兰芳;姜兴娴;曾丽芬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肾癌 c-myc癌基因产物p62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采用ABC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8例正常肾组织,46例肾癌石蜡包埋标本中p62的表达,并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得每例肾癌标本p62的表达强度.结果发现正常肾组织标本中p62染色阴性,46例肾癌标本中29例p62染色阳性,p62的表达位于细胞核内.P62的表达强度与肾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

    作者:付绍杰;徐开芹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HBV前C/C基因EB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HBV 前C/C区基因变异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构建HBV前C/C区基因EB病毒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重组质粒转染到HepG2细胞,并表达HBeAg.结果 重组质粒经PCR和酶切鉴定均阳性,转染的细胞目的DNA和表达蛋白检测均阳性.结论 采用EB病毒载体构建HBV前C/C基因的表达载体,能在HepG2细胞中稳定表达目的蛋白.由于EB病毒载体以附着体的形式复制,不整合于宿主染色体基因中,拷贝数稳定,适合于体外研究HBV C/C基因变异的生物学意义.

    作者:周福元;隋礼丽;骆抗先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肝癌细胞清除乙型肝炎病毒的非免疫机制

    背景和目的 肝细胞感染HBV后的清除主要由免疫细胞经包括CD95途径的细胞毒效应,我们发现乙型肝炎时肝细胞也表达 CD95L.试图用肝癌细胞体外培养试验,推测肝细胞表达CD95L是否也能自身通过凋亡以清除HBV.方法 诱导HepG2细胞表达CD95L,与转染HBV、表达CD95 的HepG2.2.15细胞共培养,以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后者的凋亡.结果 表达CD95L的HepG2细胞杀伤表达CD95的HepG;2.2.15细胞,24 h凋亡16.5%,48 h凋亡43.0%,这一作用可用抗 CD95L抗体阻断.推论 乙型肝炎时可能肝细胞自身经非免疫机制清除病毒.

    作者:朱幼芙;骆抗先;王晋豫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对中年人保健的体会

    中年是人生的鼎盛期.但45岁左右是生理上从成熟过渡到衰老的转折期,在经历更年期的生理变化,各器官开始由旺盛逐渐趋于衰弱,生理功能逐渐下降,某些老化征象开始暴露,这些时期的保健显得尤其重要.

    作者:耿军;张健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应激与免疫:烧伤早期犬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与糖皮质激素及其受体变化的关系

    目的 研究烧伤早期犬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与血中糖皮质激素浓度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变化间的关系,探讨强烈应激状态下的免疫改变.方法 抽取烧伤前1 d,伤后2、6、12、24、48及72 h血液为测定样本.用试剂盒测定血浆中皮质醇浓度,[3H]-TdR 掺入法测定植物血凝素(PHA)淋巴细胞转化率,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定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结果 烧伤后2、6、12 h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与血浆皮质醇浓度呈反向变化,与糖皮质激素受体呈正相关.结论 烧伤早期的强烈应激反应是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也可能是烧伤早期全身性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吴永恒;周一平;方之扬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B超在少血管型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管型肝癌在超声显像中的特点.方法 对32例血管造影诊断为少血管型肝癌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 超声的诊断率比血管造影的诊断率为高,病变位置多位于左叶,以等回声及回声减低型为多.结论 超声与血管造影检查两者互补可提高肝癌的诊断率.

    作者:余中逊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UV-C诱导体外平滑肌细胞凋亡的相关信号机理的研究

    目的 观察经UV-C照射诱导的体外凋亡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SMC)内Ca2+浓度及actin表达的变化.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凋亡SMC内actin的表达;应用粘附细胞分析及筛选激光细胞仪观察凋亡SMC内Ca2+浓度的变化.结果 UV-C照射后,SMC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和生化指标上的改变.UV-C动态照射10 min引起胞浆内Ca2+浓度的快速升高;并引起照射后不同时期SMC中Ca2+浓度的持续升高.凋亡SMC 内actin表达较正常大大加强,并出现从胞内向核周、从胞内向核内的迁移和再分布.结论 Ca2+浓度升高和actin表达的改变可能是参与UV-C诱导的SMC凋亡信号传递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晓丹;李进;张薇;鲍永耀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心脏直视术后延迟性心包填塞的观察与急救护理

    延迟性心包填塞(LCT)是指手术1周以后心包腔积血积液造成的心脏压塞.本组共参与急救护理6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例中,男2例,女4例,年龄16~51岁.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3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2例.术前胸片检查心胸比例0.49~0.71.术前心功能Ⅱ级者1例,Ⅲ级者3例,Ⅳ级者2例.

    作者:康珊珊;刘冬梅;王梅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麝香酮的人工合成进展与展望

    对1990年以来有关麝香酮的合成进展和今后的展望作一概述.

    作者:陈望忠;焦克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切开重睑术的改进

    作者在切开重睑术的操作中发现眶隔在睑板前反折形成一纤维条索(李东[1]称之为筋膜融合层,由眶隔筋膜与上睑提肌腱膜相互融合而成) ,此条索与睑板相连,与内外眦均结合紧密,位置固定,以外眦部为明显.将皮肤缝于此条索上可形成较自然的重睑,且不需过多地去除睑板前组织,术后水肿轻,恢复快.自1993年至1997年10月用此方法共行重睑术68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兵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p53、c-myc基因蛋白产物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肝细胞癌中的同步检测

    目的 为弄清p53、c-myc基因和细胞增殖活性与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30例肝细胞癌(HCC)组织中p53、c-myc基因蛋白产物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p53,c-myc基因表达率分别为46.7%和56.7%.p53在Ⅰ、Ⅱ、Ⅲ级肝癌组织的表达率有递增趋势;而c-myc基因在三级间的表达率却无明显区别.p53与c-myc基因的同时表达率为23.3%.PCNA阳性细胞的分布在HCC中呈四种类型:散在型、边缘型、镶嵌型和弥漫型.PCNA标记指数与HCC的分级相关.p53阳性的HCC 中PCNA LI为53.8±24.3,阴性的为33.1±15.7 (P<0.05);c-myc基因表达阳性与阴性的PCNA LI分别为38.7±22.9、42.8±21.6 (P>0.05).结论 p53、c-myc基因均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但两者之间无依存关系;伴有p53基因突变的HCC中癌细胞增生活跃,恶性程度高.

    作者:余中逊;朱建新;张亚历;蔡俊杰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成功治愈特大面积深度烧伤5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本组男2例,女3例.年龄3.3~27岁.烧伤面积(总面积/Ⅲ度面积)平均为88%/74%,其中3例伴有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入院后即行气管切开术.入院时间为4.5 h~7 d.3例在我院平稳度过休克期.5例均采取早期一次性大面积切痂加微粒皮异体皮混合移植术,切痂时间为伤后3~9 d,切痂面积为25%~48%(平均为40%).反复多次行肉芽创面植皮术,间或混植异体皮,以求严密覆盖,使裸露创面不超过3%.所有创面均在伤后45 d内封闭.入院后即静脉点滴高效,广谱抗生素(如泰能等),及时停药.伤后1个月内反复多次静脉输血及血浆,早期进食,口服营养素等.创面均涂用磺胺嘧啶银糊剂,保持室内干燥,促进创面成痂.

    作者:吴永恒;周一平;荣新洲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作用的靶细胞的建立

    目的 建立HBcAg特异性CTL作用的靶细胞系统,为进一步研究HBV 基因变异对CTL细胞毒效应的影响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两种质粒pXT1和EBO-plpp构建HBV C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并转染永生化B细胞,DNA分析和流式细胞仪检测HBV C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表达. 结果 在转染重组质粒pXT1-HBVc 和EBO-plpp-HBVc的B细胞中,均能检测到目的基因;分别有89.81%和88.51%的宿主细胞能检测到HBcAg;连续培养3周后,分别有88.30%和72.19%的宿主细胞表达HBcAg.结论 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XT1-HBVc和EB病毒表达载体EBO-plpp-HBVc转染的永生化人外周血B细胞能有效地表达靶抗原(HBcAg),可作为较为理想的HBV特异性CTL作用的靶细胞.

    作者:隋礼丽;周福元;骆抗先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苯妥英钠的治疗药物监测

    本文探讨了苯妥英钠血药浓度监测过程中的干扰因素,以及不同制剂、合并用药等对浓度的影响,浓度与疗效、不良反应间的关系等.

    作者:杨凌;胡敏燕;陈志良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硅橡胶隆鼻术中的张力问题

    隆鼻术尽管其是一个常见的手术,仍存在较高的并发症.我们在228例隆鼻术和23例隆鼻并发症处理中体会到,并发症的发生除与隆鼻材料的性能、植入层次有关外,主要与材料雕刻和植入后的张力有关.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兵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Opal瓷粉在烤瓷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应用Opal瓷粉为36例患者制作上前牙烤瓷桥及前、后牙单冠烤瓷修复,共制作各类修复体69件,取得满意修复效果.Opal瓷粉有着和天然牙相近似的釉质色泽及天然牙特有的宝石效应,具有构型美观和操作简单的特点.

    作者:袁林;毕绍臣;陈悦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腹腔镜在肝脏外科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肝脏疾病的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治疗56例肝脏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肝癌切除2例成功,存活20月.肝血管瘤切除2例成功,存活.不能切除的晚期原发性肝癌,行腹腔镜肝癌微波固化5例,顺利恢复,存活6~16月;行腹腔镜门静脉插管5例,肝动脉结扎+腹腔镜门静脉插管34例,肝动脉插管+腹腔镜门静脉插管4例,术后无并发症,早期经门静脉、肝动脉插管化疗,存活3~12月.腹腔镜肝脓肿置管引流2例,无并发症,痊愈.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2例,无并发症,痊愈.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难度高,需探索.腹腔镜肝癌微波固化、肝动脉结扎术或肝动脉插管(化疗)术/或门静脉插管(化疗)术,可作为晚期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姑息治疗.腹腔镜肝脓肿置管引流术是取代剖腹肝脓肿引流术的有效方法.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应作为肝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邹衍泰;李朝龙;于小园;李春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HepG2和HepG2.2.15细胞对一些凋亡刺激的不同耐受性

    目的 阐明HBV对感染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在HepG2及其转染HBV的2.2.15细胞培养中,加MTV、ActD或去血清培养,以FCM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HeG2.2.2.15细胞加MTX后24 h和48 h凋亡率分别为10.8%和13.3%,加Act D后分别为16.8%和37.7%,去血清后第4天及第6天分别为13.2%和14.8%;而HepG2细胞加MTX后24 h和48 h凋亡率则为12.6%和65.3%,加Act D后分别为44.5%和89.7%,去血清后第4天和第6天凋亡率为19.8%和28.8%.确认在这些条件下HepG2.2.15细胞较HepG2细胞耐受凋亡.结论 HBV可能抑制肝癌细胞凋亡.

    作者:朱幼芙;骆抗先 刊期: 1999年第02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