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燕
基础平台的规划和设计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非常重要.在我校东莞校区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的建设中,作者采用了一次集成、应用分步实施的建设模式.本文是对东莞校区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的规划和设计等问题的探讨.
作者:冯天亮;周克元;颜大胜;罗辉;王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槐耳对消化系统理、呼吸系统、血液系统肿瘤及其他部位肿瘤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对化疗药物有增敏和逆转其耐药作用.
作者:王运玉;吴柱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针对现有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提出了一些的大学英语的改革措施,其重点应为: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充分发挥网络辅助作用等.在这些改革措施的基础上,本文总结对本校2005级学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尝试及收到一定的效果.
作者:黄晓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青年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48例青年型脑梗死患者(研究组)与48例正常对照组患者的高血压、心脏疾病并房颤、糖尿病、高血脂、颈动脉硬化、肥胖、吸烟、脑血管畸形、家族史、TIA等因素进行调查和对照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的相对危险系数(OR值)为6.55,心脏疾病并房颤为5.32,颈动脉硬化为5.03,糖尿病为4.95,TIA 为4.84,家庭史为2.9,高血脂为2.13,肥胖2.12,吸烟1.23.结论 与老年人一样,高血压、心脏疾病并房颤、糖尿病、高血脂、颈动脉硬化、肥胖、吸烟等是青年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只有对这些危险因素早期加予干预,才能降低青年脑梗死的发病率.
作者:陈国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无创BiPAP通气中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COPD伴Ⅱ型呼衰的患者45例,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各15例.3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每天上午及下午进行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各1次;B组每日上午及下午进行BiPAP通气各2 h;C组综合A组和B组治疗,每天上午及下午进行BiPAP通气2 h,通气过程中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各1次.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肺功能测定、血气分析、呼吸浅快指数、吸气时间/呼气时间的比值、6 min行走距离、呼衰纠正时间.治疗3~8 d, 比较通气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A组进行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或B组进行BiPAP通气后,患者的呼吸频率有所减轻, FEV1有所上升,但差异尚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O2、PO2、f/Vt及6min行走距离明显改善 (P<0.05或<0.01);C组综合A、B的治疗方法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且其改善程度比A、B两组更加明显,呼衰纠正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0.01).A、B组之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和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均可独自有效纠正呼衰,两者同时使用存在协同作用,提示无创BiPAP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在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钟祥柱;黄响玲;黄海鹰;康萍;谢晋烈;赵东;黄河;唐琳;彭伟芬;马颖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肺隔离症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0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肺隔离症的患者影像学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X线胸片中,表现为大片状高密度阴影7例,团块状阴影13例,其中病灶内有透光区9例;20例行CT检查,均表现为肺内片影及团块影,其内含有气囊腔或液气平面囊肿,共发现异常动脉供血6例.结论 对肺隔离症的诊断,CT明显优于 X线平片,可作为首选检查手段.
作者:徐兵;吴华超;陈俏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哮喘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 ,ADM)、内皮素(endothelin, ET)水平的变化,探讨ADM、ET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轻、中度哮喘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发作期患者24例,缓解期23例,并以健康成人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测定血浆ADM和ET水平,同时检测患者肺通气功能.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ADM、ET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和健康人(P<0.05),而哮喘缓解期患者血浆ADM、ET水平均较健康人稍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ADM与ET呈正相关(r=0.614,P=0.001<0.05),哮喘急性发作期ADM、ET均与FEV1%pre呈负相关(r1=-0.629, P<0.01; r2=-0.574,P<0.05).结论 血浆ADM、ET水平与哮喘发病有一定关系,ADM、ET水平对哮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仝金斋;张孔;左万里;梁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率不断增加, 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如何减少耐药株的产生及寻找新的抗感染方法,已成为当前该领域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微生物学特性及感染现状、耐药现状、耐药机制及控制策略作一综述.
作者:方小龙;陈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颈椎前路开槽式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锁钢板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对53例颈椎前路开槽式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锁钢板固定术的患者手术进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例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并发症,术后12周X线观察显示植骨块达良好愈合.结论 医务人员默契配合并科学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廖绿梅;黎小冰;戚芳;肖鹏妹;阮飞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确诊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作患眼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血栓通注射液等药物静脉点滴.均每日1次, 14d为1疗程.以视力作为观察与评估的指标,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62.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一种有效及安全的方法.
作者:郑石洲;颜海弟;杨熙;叶亲颖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医学概论》是针对非中医类专业所设置的中医课程,为加强非中医类专业该课程的教学.本文对《中医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措施进行了分析,认为精选教学内容,认真备课;加强学生对中医现状的认识;采用多媒体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措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作者:余丽娟;王斌;刘亚梅;武哲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一种克服酶法单试剂测定血清二氧化碳不稳定的方法.方法 在商品酶法干粉单试剂中加入自配稳定成份,在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两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测定.结果 本法的线性范围可达50mmol/L,批内变异系数(CV)为2.2%,批间CV为4.41%,平均回收率为101.0%,添加了稳定成份的试剂与原试剂在不同时间试剂空白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疸、脂血、溶血标本对结果无明显影响.结论 加入的稳定成份明显提高了酶法单试剂的稳定性,更适合临床检测.
作者:杨文杰;柯振符;何寿国;邱小琼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34例重症胰腺炎术后护理体会,旨在提高该病的护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重症胰腺炎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方法.结果 28例治愈,6例死亡.发生并发症情况为:麻痹性肠梗阻22例,休克9例,呼吸窘迫综合征8例,肾功能衰竭7例,糖尿病急症3例,心功能不全3例,MOF3例,胰周脓肿2例.结论 采用积极的护理方法, 注意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可以提高重症胰腺炎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袁秋影;黄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我院近5年的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临床资料及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结果 (1) 剖宫产率下降8.3% ;( 2)头位难产和胎儿宫内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下降(P<0.01);(3)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上升(P<0.01).结论 通过提高产科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可以明显降低剖宫产率;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人数增加是阻碍剖宫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作者:郭莉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0例,对照组按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绝望、依赖及担心愈后等心理障碍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且其语言障碍和生活习惯的改善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智能障碍和生活自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行为,促进康复.
作者:李珍珍;韩伟英;陈莲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钙离子成像系统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内钙离子浓度.实验分为(1) 正常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断头取脑分离出神经元,观察神经元内钙离子浓度;(2)再灌注组:制作大鼠的全脑缺血模型,并以再灌后分1.5、3.0、4.5、6.0 h 4个时间点进行观察;(3)灯盏花素组:在制作全脑缺血模型前15 min腹腔注射灯盏花素50 mg/kg,并以再灌后分1.5、3.0、4.5、6.0 h 4个时间点进行观察.每组(时间点)均检测11个神经元.结果 再灌注组再灌后1.5、3.0、4.5 h时间点与正常组比较,Ca2+浓度升高(P<0.05或P<0.01);再灌后6.0 h神经元内游离Ca2+浓度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灯盏花素组再灌后1.5、4.5 h时间点Ca2+浓度比再灌组相同时间点低(P<0.01);而再灌后3.0、6.0 h Ca2+浓度与再灌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脑缺血前给予灯盏花素可降低全脑缺血再灌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内游离Ca2+浓度.
作者:周乐全;康亚丽;闫福曼;丁胜元;李小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病人医院感染率及危险因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 对560例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原因、病原菌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560例中,发生医院感染77例,感染110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3.8% ,例次感染率为19.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2.7%,其次为泌尿道占9.1%.110例次医院感染总共检出94株病原菌,排名前5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占检出菌的53.2%.结论 针对各种危险因素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可降低和控制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陈海莲;黄五星;林静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病理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临床知识的学习效果.我们一直把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作为病理学教学的重点,在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在实验课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应用上进行一定的探索.本文总结了医学中专学校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作者:吴雪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基础上,应用前列地尔治疗22例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剂量为5ng/(kg·min),持续滴注5~6h,治疗期间监测肺动脉压力、心率、呼吸、血压、平均气道内压及血气分析.结果治疗2h后患儿的SaO2即开始上升,血气情况开始改善.治疗24h后肺动脉压(PAP)显著下降血pH值明显上升;治疗48h后PaCO2明显下降,治疗72h后气道内压亦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无1例出现出低血压不良反应.22例患者经治疗后,19例治愈出院,治愈率达86.4%,2例好转要求出院,1例死亡.结论前列地尔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治疗中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柏枝;麦润婵;刘晓萍;陈彩凤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