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芳;朱春花
目的:探讨透光曲张静脉刨吸术(TriVex)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价值,并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对95例117条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用TriVex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每条下肢平均手术时间为35min,术后全部患者下肢胀痛消失,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6~30个月无复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5%(24/117),包括皮肤穿孔2例,皮下血肿6例,曲张静脉残留7例,隐神经和皮肤神经损伤9例.结论:TriVex可用于对隐静脉曲张属支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曲张切除手术方式.
作者:罗灿华;谭羽灿;徐国建;何志坚;朱峥嵘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适合于本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采用自制健康教育进度表对在我社区接受输液治疗的50例糖尿病患者(研究组)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教育6个月后,观察其效果.另设未进行健康教育39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教育后研究组的空腹血糖、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良好率均比教育前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P>0.05);教育后研究组血压、血脂控制良好率比教育前明显提高(P<0.05或<0.0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结论:在患者做输液治疗的同时,采用自制进度表、面对面的健康教育方法,效果满意.
作者:李志娟;余岸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三种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早期输卵管妊娠90例,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0例.A组在B超引导下输卵管包块局部注入氨甲蝶呤(MTX)40mg;B组口服米非司酮200mg,1次/12h,共3次;C组联合应用A、B两组所用的方法.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B、C三组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73.3%、70.0%、96.7%,A、B两组差异无显著性,C组治疗成功率高于A、B两组(P<0.05).结论:对输卵管妊娠的保守治疗,MTX局部注入及口服米非司酮联合应用,效果优于MTX局部注入或口服米非司酮.
作者:张小勤;龙敏丹;劳海陶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本院1985-2005年收治的21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21例术后均出现低钙血症;2例出现面部、手指麻木及抽搐,予短期静脉补钙后症状缓解;2例出现声音低沉及声嘶.B超、CT及99mTc-MIBI造影3项结合可使术前定位准确率达95%以上.结论:该病确诊率随着对其认识的提高和辅助检查不断完善而得到很大的提高.外科手术治疗对该病的治疗有确切效果,患者术后症状减轻,各项生化指标趋于正常.术前准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马智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64例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综合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仅做常规药物治疗.综合康复组在此基础上于发病2周后,病情稳定时增加综合康复治疗.观测两组发病时、治疗1个月和2个月后的ADL.结果:治疗1个月后,综合康复组的修饰、床椅转移、行走等项目能力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或<0.01);治疗2个月后,两组除上述项目存在差异外,在穿衣、用厕所和上下楼等项目的能力上综合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陈远俊;王汉明;王冬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外科总论的实验课是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过程,是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也是学习外科无菌技术及手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如何提高外科动物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里迅速掌握所学知识,是我们所面临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在外科总论的教学中,就如何突出技能培训的特色,提高外科总论教学质量总结一些教学体会.
作者:曹燕明;邝昌贤;赵广锋;章乐虹;苏宇;林少芒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数字X线摄影(DR)与传统屏-片摄影在小儿胸部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400例小儿患者分别采用DR与传统屏-片胸部检查,并对图像质量、检查照射剂量、从检查到胶片出来的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200例小儿胸部DR(DR组)甲级片176例、乙级片18例、丙级片6例、废片0例;200例小儿胸部X线(常规组)甲级片96例、乙级片54例、丙级片45例、废片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76.1,P<0.01),DR组的平均照射量为(1.63±0.11)mAs,常规组为(2.96±0.23)mA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3.8,P<0.05).开始检查到图像打印成胶片,DR组所需时间平均为(3.5±0.6)min,常规组则为(10.1±2.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0.9,P<0.05).结论:小儿胸部DR弥补了传统屏-片的不足,其影像质量优良,吸收剂量明显减少,且后处理功能、工作流程能力均优于屏-片系统,图像可作数字化存储和远程传输.
作者:黄泽光;陈嵘祎;罗泽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对照观察新老百日咳(DPT)疫苗的接种反应.方法:3~5月龄或1.5~2岁接种百自破疫苗的幼儿200例随机分成新DPT(DPTa)接种组及老DPT(DPTw)接种组两组,每组100例.新DPT接种组接种无细胞DPT疫苗(DPTa),老DPT接种组接种老DPT疫苗(DPTw),进行为期1周的观察,并建立电话追踪,对出现的免疫接种反应进行记录.结果:新DPT组和老DPT组总的局部反应率分别为11.0%和31.0%,全身反应率分别为14.0%和47.0%,新DPT组的局部及全身反应率均明显低于老DPT组(P<0.01).结论;新DPT疫苗的免疫接种反应少于老DPTw疫苗,可作为预防百白破、白喉、破伤风疾病的首选推广疫苗.
作者:李小帆;陈丽;陈慧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是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的一类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Th细胞的前体Th0细胞可分化为Th1/Th2两个优势亚型,分别产生不同的细胞因子.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失调在HBV感染慢性化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应用外源性Th的相关细胞因子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机体Th1/Th2细胞的失衡,干预乙型肝炎慢性化的进程,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现就Th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唐利波;龙尧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PTEN磷酸酶活性对ZR-75-1人乳腺癌细胞迁移及粘着斑激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用有和无磷酸酶活性的两种PTEN表达质粒(Wt和G129)转染人乳腺癌细胞株ZR-75-1,用人工基底膜侵袭试验检测其转染前后的迁移能力,以Western-blot检测未转染的ZR-75-1和两种表达质粒的ZR-75-1磷酸化粘着斑激酶水平.结果:转染后有磷酸酶活性、无磷酸酶活细胞与未转染ZR-75-1细胞间侵袭抑制率、运动抑制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细胞间总FAK(粘着斑激酶)水平无明显差异,而WT-PTEN与G129和ZR-75-1组FAK 397位酪氨酸磷化水平有明显差异.结论:PTEN具有抑制乳腺癌细胞ZR-75-1转移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TEN使FAK去磷酸化有关.
作者:黄金文;林观平;周克元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医学教育在注重提高医学生全面素质的同时,更要突出对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是我们现在也是今后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通过塑造医学生创造性人格品质,激发创新性潜能发展,进而达到对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从团体心理辅导对创造性人格品质和创新能力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尝试和研究,以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作者:吴建玲;谭健烽;李鹤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IL-2、IL-12、IL-18水平与乙型肝炎病变的关系.方法:运用ELISA法检测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IL-12、IL-18的水平,观察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与肝炎发展的关系.结果:慢性及重型肝炎患者血清IL-2水平出现显著性下调(P<0.01),而急性、慢性及重型肝炎患者的IL-12、IL-18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升高程度与病情相关.结论:血中细胞因子水平是判断乙肝患者免疫状态及进行治疗的重要指标.
作者:黄灿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近20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已严重威胁女性健康,仅次于宫颈癌.针对早期(Ⅰ、Ⅱ期)乳腺癌的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切除、放疗、内分泌治疗以及使用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如紫杉醇、维甲酸类等),但对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不佳.由于肿瘤是一种多基因参与的分子疾病,基因治疗乳腺癌应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基因治疗的方法有体外和体内治疗,具体导入方法又分为病毒和非病毒载体介导,一般临床试验方案采用病毒作为载体.本文就乳腺癌基因治疗的策略作一综述.
作者:熊亮;林观平;周克元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应用临床路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8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按照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的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比率、健康教育达标率及对护士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9.2±3.3)d,则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3±1.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教育质效.
作者:李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利用洛美利嗪(LOM)研究钙离子拮抗剂对兴奋性氨基酸喹啉酸(QA)所致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原代海马神经元与QA共同培养建立兴奋毒损伤细胞模型,观察1.2×10-6mol/L,1.2×10-7mol/L,1.2×10-8mol/L 3个剂量LOM对培养神经元的形态学、乳酸脱氢酶(LDH)、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LOM可提高QA损伤的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减少LDH释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能减轻神经元的病理形态学损伤.结论:LOM对QA所致的海马神经元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QA所引起的兴奋毒性可能与Ca2+超载所造成的链式损伤有关.
作者:朱钦龙;罗坚;曾碧芳;温汉新;罗伟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喜普妙联用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阿普唑仑组及喜普妙联用阿普唑仑组(简称联用组),每组各41例,喜普妙治疗剂量为20~40 mg/d,阿普唑仑为0.4~0.8 mg/d,观察时间均为4周.疗效评定采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安全性评价应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实验室检查及体格检查.结果:联用组总有效率为97.6%,明显高于阿普唑仑组的78.0%(P<0.01).联用组HAMA评分在用药1、2、4周分别为(19.44±3.67)、(17.32±3.11)、(13.19±2.89);阿普唑仑组分别为(22.31±2.43)、(20.61±2.46)、(15.63±2.54),联用组HAMA评分明显高于阿普唑仑组(P<0.01).联用组的副反应发生率为22.0%,阿普唑仑组为14.6%,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喜普妙联用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疗效较单用阿普唑仑好,副反应轻,患者服药依从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池洲;邹晓波;邱映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放疗对喉癌患者T淋巴细胞(T-LC)亚群、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及Bcl-2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对40例喉癌患者血CD4、CD8、IL-2、TNF及肿瘤组织中Bcl-2采用单克隆抗体碱性磷酸酶法、ELISA放免法和免疫组化法进行检测,并与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喉癌患者血CD4、IL-2及TNF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者(P<0.01),放疗后CD4、IL-2及TNF含量低于放疗前;喉癌患者放疗前血CD8含量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放疗后则明显升高(P<0.05);放疗后喉癌组织中Bcl-2表达水平低于放疗前(P<0.05).结论:检测喉癌患者T-LC亚群、IL-2及TNF,对评价患者免疫状况及活体病变程度、判断疗效有指导意义;Bcl-2则对判断肿瘤细胞存活状况有指导意义.
作者:姚俊;陈仁辉;王军;崔德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医学院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医药卫生预备队和生力军的主要地方.医学生的道德直接关系到他们走上医疗工作岗位后行业的道德,也会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带来直接影响.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促使医学生形成较稳定的医德品质,并在以后职业实践中转化为自身的医德行为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以医学职业道德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把医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的社会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这一思想政治目标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轶;黄祖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本院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变化,以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从2002至2004年间的临床样本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及其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在重症监护(ICU)病房分布广(占61.9%).其次为呼吸内科(占8.6%)、泌尿外科(占8.6%)、颅脑外科(占7.9%),其他病区散在分布.药敏结果提示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低(9.4%),其次为环丙沙星(11.5%)、氨苄西林/舒巴坦(14.4%)、丁胺卡那(17.3%)、头孢他定(19.4%)、菌必治(24.5%)、哌拉西林(24.5%),均明显低于其他受试抗菌药物.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ICU分布多,且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十分严重,必须加强抗菌药物的耐药监测,指导临床正确用药,以免造成严重的医院感染流行.
作者:吴建曾;钟馥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医学生普遍反映物理难学或认为物理对学医没用.如何通过编写合适的教材以及贯彻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一直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关心的问题.现将我们参编的<流体的运动>[1]一章教材的特点与教学实践介绍如下:
作者:陈英华;吴祖明;况明星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