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病例讨论为引导的病理学教学方法的探讨与评价

姚运红;罗泊涛;赵颖海;揭伟;孙宁

关键词:病例讨论, 病理学, 教学方法, 能力的培养,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医学生, 综合分析, 学习方法, 教学研究, 教学过程, 教学改革, 发生发展, 方法及, 知识, 应用, 兴趣, 显示, 渗透, 疾病, 大学
摘要: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整个大学期间的教学过程,其作用在我们以前的教学研究中已显示出来[1].在教学改革中,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便是近年来引起人们极大兴趣并较多采用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围绕问题如何加强医学生对疾病的病变及发生发展的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一直是病理学教学的难点内容之一,它不但能够反映学生灵活应用和掌握知识的程度,而且能反映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本文探索病例讨论为引导的病理学教学方法及效果.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院校教学基地医院实习教学管理的探讨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临床实习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探索适合地市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规范的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模式,对促进医院的教学水平及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工作效率非常重要.

    作者:彭庆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剔除术106例分析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的同时行肌瘤剔除的影响.方法: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106例,在剖宫产的同时行肌瘤剔除,并与同期90例单纯剖宫产的产妇作对照.结果:肌瘤剔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长于单纯剖宫产组(均P<0.001),肌瘤剔除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4h内出血量多于单纯剖宫产组(分别为P<0.001,P<0.05),多发性肌瘤剔除术的出血量多于单个肌瘤剔除术(P<0.01),两组的术后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时应根据产妇的体质、肌瘤的多寡来决定是否同时剔除肌瘤,一般状态良好的产妇在剖宫产的同时应尽可能行肌瘤剔除术,以免受日后再次手术的痛苦.

    作者:李冬雯;孙玉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应用体会

    目的: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采用美国巴德公司锥形网塞及成型补片对78例成年人腹股沟疝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的理想的疝修补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敏;吴绍文;何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γ-IFN、蟾蜍灵单用与联用抑制HL-60细胞的作用

    目的:观察γ干扰素(γ-IFN)、蟾蜍灵单用与联用抑制人白血病HL-60细胞的作用.方法:MTT比色法观察上述两种物质对细胞的抑制作用,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1)γ-IFN可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但抑制作用不随其剂量增加而增加;(2)蟾蜍灵可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其半数抑制浓度约为0.03μmol/L,随蟾蜍灵浓度增加,抑制程度增加;(3)γ-IFN与蟾蜍灵联用后,抑制作用增强.结论:蟾蜍灵可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在γ-IFN联合作用下其作用增强.

    作者:杨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从一份调查看学生对医科专业(五年制)基础物理理论课教材的需求

    为使医科专业(五年制)基础物理理论课的教材适应中学教学大纲和高考科目的变化,以及了解考进本校的学生经过大学医用物理学占总课时2/3课时量的学习后的状况,我们于2003年12月对学生做了一次调查,现将部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祖明;黄育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在肝小血管瘤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PI)在肝小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临床、超声、CT增强及随访确诊的52个肝小血管瘤病灶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检查.结果:瘤体内的彩色血流显示率CDFI为46.2%(24/52),CDPI为94.2%(49/52),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CDPI灵敏度显著高于CDFI,能显示极低流速的血流状态,对肝小血管瘤的诊断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作者:叶德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关联理论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它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加频繁.随着我国加入WTO,学好外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对于我国的中、大学生来说显得更加重要.与语言研究者不同的是,一般的语言学习者(比如我们学生)的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即是在与人会话交际中通过对对方话语的正确理解和自己的正确表达来确保会话的顺利达成,以及在阅读过程中正确理解文章.如何正确理解一句话并得体地应用,从而成功达到交际意图,达到阅读目的,是我们在日语教与学的过程中应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斯波伯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作者:王珏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肺性脑病的疗效和机理以及对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将42例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纳洛酮组,对照组21例,常规给予氧疗、抗感染、祛痰、解痉平喘、应用呼吸兴奋剂可拉明治疗;纳洛酮组21例,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纳洛酮2 mg于5%葡萄糖液中静滴,连用10 d.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神志、意识障碍改变时间和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各为2、8、11例,纳洛酮组则分别为7、12、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Hc=9.058,P<0.01);清醒率对照组为52.4%,纳洛酮组为85.7%;意识障碍改善时间:对照组为(11.13±2.53)h,纳洛酮组为(3.07±1.02)h,两组对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O2、pH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aCO2则明显下降,但纳洛酮组较对照组对动脉血气的改善更为显著.结论:纳洛酮对治疗肺性脑病疗效显著,能明显缩短肺性脑病患者的清醒时间,明显降低病死率和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改善预后,是一种治疗肺性脑病经济、快速、有效的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世参;陈仕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筛漏斗CT冠状位影像在慢性鼻窦炎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鼻窦炎CT冠状位影像对慢性鼻窦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50例慢性鼻窦炎筛漏斗的CT冠状位影像表现与鼻内窥镜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状位CT显示筛漏斗受阻的病变和解剖变异有:钩突异常36例,筛泡过度气化14例,鼻中隔高位偏曲6例,中鼻甲病变7例.该结果基本符合鼻内窥镜所见.结论:鼻窦炎冠状位CT扫描能清楚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并可确定病变类型和范围,从而准确指导手术目标.

    作者:陈俊雄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37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目的:总结重症心肌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以提高体外循环管理质量,增加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采用常规的体外循环对37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施行体外循环管理.结果:心肺转流时间40~42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2~154 min,心脏停跳时间26~160 min,转流中平均动脉压为50~80 mmHg,中心静脉压为0~7.0 mmHg.心脏自动复跳29例(占78.4%),电击复跳8例(占21.6%).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5.4%.结论:选用性能良好的膜式肺、保证组织的充沛灌注、维持良好的动脉压及尿量以及采取良好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做好辅助循环的支持、适当延长辅助循环时间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刘国天;章五一;廖历兴;彭丽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在我院研究生中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的做法和意义

    <实验动物学>课程在我国许多院校都已开设.2002年我们在研究生中开设了此门课程,现将我们在几年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开设此门课程的意义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王晖;冷扬;张劲松;张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半边旗5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目的:研究天然药物半边旗5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作用,以期寻找新的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有效药物.方法: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和吸光度检测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半边旗5F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培养基中的胶原含量以及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半边旗5F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还能显著降低培养基中可溶性胶原的含量(P<0.01).上述抑制作用呈现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依赖性.采用RT-PCR法对Ⅰ、Ⅲ型前胶原的mRNA检测显示随着药物质量浓度增高前两者的表达量降低.结论:半边旗5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为寻找有效治疗病理性瘢痕的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左强;张培华;罗少军;汤少明;梁杰;张刚;李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虹膜拉钩在外伤后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外伤后小瞳孔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对30例(32眼)外伤引起的小瞳孔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利用虹膜拉钩,行前囊连续环形撕囊和拦截劈裂法乳化晶状体核,通过4~5 mm大小的瞳孔完成手术.结果:所有病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获得生理性圆或近圆瞳孔.无1例后囊破裂及角膜内皮失代偿.结论:采用合理的手术技巧和器械治疗外伤引起的小瞳孔白内障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瑞庄;梁轩伟;严灿荣;廖海兰;宋洪妮;郑彪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arly growth response gene-1, Egr-1)是一种能在多种刺激因子的作用下诱导其快速短暂表达、对细胞生长起调节作用的基因,属即刻早期基因家族.这一家族主要包括Egr-1、Egr-2、Egr-3、Egr-4、WT-1、c-jun和c-fos等,其中 c-jun与c-fos属癌基因;WT-1是肾母细胞瘤的抑癌基因;研究表明Egr-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缺失,外源性Egr-1的导入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可能作为一种抑癌基因;Egr-1还参与细胞的多种辐射生物学效应,其正常表达有助于提高肿瘤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作者:钟守军;姚运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32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异位妊娠62例,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n=32)及氨甲喋呤组(n=30)两组.米非司酮组口服米非司酮,每日50 mg,分两次空腹服用,共150 mg;氨甲喋呤组以氨甲喋呤20 mg静注,连用5 d.结果:两组的β-HCG变化、包块缩小程度、输卵管通畅率、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氨甲喋呤组有2例发生口角炎,1例转氨酶升高,米非司酮组未观察到任何副作用.结论:在严格选择合适病例的情况下,以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徐婉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全反式维甲酸与三氧化二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IL-6及IL-10的影响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三氧化二砷(As2O3)联用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IL-6及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对6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给予ATRA与As2O3联用治疗,观察不同时段药物对患儿血清IL-6及IL-10水平的影响.结果:诱导缓解治疗第15天与治疗前比较,IL-6及IL-10水平下降(P<0.01);达到临床缓解时的IL-6及IL-10水平较诱导缓解治疗第15天降低,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首次巩固治疗结束时,IL-6及IL-10水平进一步下降(P<0.01).结论:ARTA+ As2O3能降低患儿血清IL-6及IL-10水平;IL-6及IL-10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疗效观察的指标;同时也提示对APL患儿的治疗在达到临床缓解后仍须继续进行.

    作者:陈志辉;张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肝外伤108例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肝外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对1996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108例肝外伤病例(其中Ⅰ级14例,Ⅱ级28例,Ⅲ级42例,Ⅳ级16例,Ⅴ级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非手术治疗32例;手术治疗76例(单纯肝组织缝补42例,不规则性、清创性肝切除31例,碘仿纱布填塞3例).结果:本组治愈99例,死亡9例,与肝外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6.6%(18/108).结论:Ⅱ级以下损伤可适当保守治疗,Ⅱ级以上损伤应强化抗休克措施,依据损伤类型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以彻底清创止血,合理引流,防治并发症.

    作者:梁浩晖;王成友;张敏杰;倪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392例小儿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及其耐药研究

    目的:调查东莞地区小儿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谱,并探讨其耐药性,以选择相应合理的抗生素.方法:对我院2001~2002年392例小儿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药敏进行分析.结果:(1)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74.6%,其中克雷伯氏菌占32.3%,假单胞菌占14.8%,不动杆菌占7.3%,肠杆菌6.8%,大肠埃希氏菌占7.3%;革兰氏阳性球菌占18.5%,其中葡萄球菌占8.1%;链球菌占10.6%;真菌占5.0%;(2)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首选药物为卡那霉素、头孢噻甲肟、亚胺硫霉素.慎用诺氟沙星、氧哌嗪青毒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首选药物为万古霉素.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小儿细菌性呼吸道感染中常见的病原菌;治疗小儿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必须先找出病原菌及作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性,以选择相应合理的抗生素.

    作者:张玉琼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侧脑室持续引流治疗中重度脑室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侧脑室持续引流在中重度自发性脑室内出血(IVH)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IVH 67例于发病后24 h内进行侧脑室引流手术,辅以尿激酶(UK)脑室内溶纤治疗,并与68例内科保守治疗IVH患者作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按Graeb及GCS评分分为中重度两类型,疗效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athew)及生活状态评分(ADL)进行评定.结果:在中、重度患者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中、重度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Mathew评分比较,治疗组于治疗后第1、7、14天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或P<0.01).结论:对IVH行侧脑室引流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黎宏庄;卢莘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以病例讨论为引导的病理学教学方法的探讨与评价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整个大学期间的教学过程,其作用在我们以前的教学研究中已显示出来[1].在教学改革中,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便是近年来引起人们极大兴趣并较多采用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围绕问题如何加强医学生对疾病的病变及发生发展的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一直是病理学教学的难点内容之一,它不但能够反映学生灵活应用和掌握知识的程度,而且能反映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本文探索病例讨论为引导的病理学教学方法及效果.

    作者:姚运红;罗泊涛;赵颖海;揭伟;孙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