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尿管肾镜弹道碎石术的操作体会

吕腾荣;陈云清

关键词:输尿管肾镜, 弹道碎石术、输尿管结石
摘要:目的:提高输尿管肾镜弹道碎石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对采用该法治疗的6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4例中61例碎石成功,成功率95.3%,原位碎石成功59例,成功率92.2%.输尿管肾镜入镜成功率100%.结论:输尿管肾镜弹道碎石具有高效、安全、微创的优点,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方法.在液压灌注泵辅助下,以套入法进镜可提高进镜的效率及碎石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与血清电解质浓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与血清Na+、K+、Cl-、Ca2+浓度的关系.方法:对91例肝硬化患者作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分别对A、B、C级患者的血清电解质浓度进行比较.结果:肝功能A、B级患者血清电解质浓度正常,C级患者除血K+正常外,血Na+、Cl-、Ca2+浓度均降低,与A、B级患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血中电解质水平可间接反映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作者:吴振华;陈赞雄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11例脑外伤后脑疝合并脑梗死的诊治分析

    近年来随着CT的广泛应用,脑外伤后脑梗死的病例报道日益增多,但外伤后脑疝合并脑梗死的报道不多.我院1996年1月至2001年1月共收治颅脑损伤、脑疝术后早期合并脑梗死11例,为交流治疗经验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聂郁林;曹乐胜;蒋争鸣;邹世才;姚力芝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美心力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30例

    目的:观察美心力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RHF)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联合治疗组)加用美心力60 mg于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7~14 d为1疗程,同时口服依那普利每次2.5~5 mg,每天2次;B组单加用美心力(不用依那普利),美心力用法、剂量同A组.结果:治疗1疗程后,A组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3例;B组显效12例,有效ⅠⅠ例,无效7例.A组的疗效明显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c=4.38, P<0.05).结论:美心力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简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长春瑞宾和顺铂联合诱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ⅢA期32例

    目的:观察长春瑞宾和顺铂联合诱导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每3~4周为1个周期,每周期的第1天、第5天用NVB 30 mg/m2静注,第1~5天用顺铂30 mg/m2静滴.于第2周期后3周内手术,术后再化疗2个周期,按WHO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结果:总有效率为40.6%.手术切除切率100%;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次为胃肠道反应.全组病例均在化疗2个周期后3周内手术,无围术期死亡者.结论:长春瑞宾和顺铂能有效、安全地用于ⅢA期NSCLC术前化疗.

    作者:黄健;王茂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盐酸丁洛地尔与弥可保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目的:观察盐酸丁洛地尔与弥可保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8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观察,对照组40例应用弥可保治疗,治疗组45例在应用弥可保的基础上加用盐酸丁洛地尔治疗,疗程共6周.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的显效率(42.2%)高于对照组(17.5%)(P<0.01).冶疗组的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增加(P<0.01).结论:盐酸丁洛地尔与弥可保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秀薇;陈丹;张淑仪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心理行为干预对学龄儿童支气管哮喘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学龄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影响效果.方法:将52例支气管哮喘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22例.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发病后第2天和第7天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两组患儿的焦虑值和抑郁值,并密切观察和记录两组患儿的咳嗽、喘息、肺部哮鸣音的消失时间.结果:干预组的焦虑值和抑郁值在采取措施后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及采取措施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干预组咳嗽、喘息、肺部哮鸣音的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减轻哮喘儿童的不良心理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促进病情好转与恢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和强;廖志勤;封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米索前列醇与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与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比较.方法:318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米索前列醇组(米索组)162例,在胎头着冠后立刻给予口服米索600 μg,催产素组156例,在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刻给予子宫体部注射催产素20 IU.结果:米索组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催产素组[(7.2±3.9) min vs (9.9±3.9)min];产后2 h出血量明显少于催产素组[(160.4±73.4) mL vs (240.3±103.4)m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对预防产后出血优于催产素.

    作者:陈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早期应用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从入院时发病时间不超过48 h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随机选出48例为治疗组,再从入院时发病时间超过48 h者中随机选出49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即按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给予降低颅内压、止血、应用激素,抗生素以及一般对症、支持治疗,并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给予尼莫地平60 mg,每4小时1次,疗程为3周.3周后比较两组病例发生脑血管痉挛的情况.结果: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对照组为12.5%,治疗组为30.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发病时间不超过48h)应用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

    作者:成益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测定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90.0±256.0) mg/L vs(61.0±7.3) mg/L,t=5.65 P<0.001];12例完全缓解者缓解后血清IL-6水平较缓解前明显降低[(80.2±10.0) mg/L vs(310.6±45.0) mg/L,t=17.27 P<0.001].结论:观察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IL-6水平的变化,可以判断病情及治疗效果.

    作者:陈永振;林斌;汤斌;陈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解毒利湿饮治疗外耳外鼻湿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外耳外鼻湿疹的疗效.方法:外耳外鼻患者77例,随机分为二组,即中医组41例,采用中药解毒利湿饮治疗9天,每天一剂,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西医疗法.结果与结论:中药组41例,治愈29例,好转11例,未愈1例;对照组36例,治愈18例,好转12例,未愈6例(P>0.05).解毒利湿饮治疗外耳外鼻湿疹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连宇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AMI 82例,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应用恒速泵静脉注射小剂量肝素(750 U/h),持续48 h后,予速避凝0.4 mL于腹壁皮下注射,1次/12 h,持续5~7 d,注射小剂量肝素的同时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持续3 d;对照组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持续3 d.结果:治疗组住院期间的心性死亡、并发症(急性心梗后再梗死、心律失常、泵衰)较少(P<0.05);治疗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至对照的1.5~2.5倍(P<0.01),出血情况少;治疗组无1例出现过敏反应及血小板明显减少.结论:普通肝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治疗AMI,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作者:陈海坚;颜景信;罗建文;朱秀龙;邓红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股骨干骨折合并颅脑外伤昏迷治疗时机的选择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颅脑外伤昏迷的治疗时机.方法:对75例重症颅脑外伤昏迷患者不同时机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进行分析.结果:急诊手术组肢体功能恢复正常占90.9%,伤后10 d内手术组肢体恢复正常占87.2%,伤后14~45 d内手术组肢体恢复正常占62.0%.结论:股骨干骨折合并颅脑外伤昏迷患者手术治疗骨折的时机宜根据创伤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在生命体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尽早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

    作者:李忠辉;欧耀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儿童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后房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22例(26眼)儿童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12月,了解手术时机选择、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结果:检查合作者双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其中13眼≥0.3(59.1%),1例矫正视力1.2,单眼0.05~0.3(36.4%),1眼仅有光感,光定位欠佳(5%).结论: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儿童矫正无晶体眼可行的方法.

    作者:郭沃文;李志兵;源静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益母生化糖浆在药物流产中的应用

    目的:为了解决药流后出血量多、持续时间长的问题.方法:采用益母生化糖浆配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80例(治疗组),并与单纯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80例(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治疗组药物流产后流血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流产后出血时间明显缩短(P<0.001).结论:益母生化糖浆用于药物流产中能减少阴道流血量,缩短阴道流血时间.

    作者:彭清慧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氦氖激光治疗脑梗死患者对血液流变学、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的影响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脑梗死患者对血液流变学、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38例脑梗死随机分为两组:ILIB组21例,对照组17例,两组均在基础治疗下,ILIB组加用ILIB治疗,对照组不用ILIB.治疗后第3天和第14天检测血液流变学、血清NSE浓度,并行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定.结果:两组同步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除红细胞体积分数外,其余4项指标均有下降,但两组治疗后比较,ILIB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显著性;血清NSE浓度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治疗后两组均有下降,但ILIB组下降也更显著,差异有显著性.结论:ILIB可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且可降低血清NSE浓度,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陈小江;邢永前;郑华;王义刚;梁学标;黄迪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肝外伤的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肝外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肝外伤65例的治疗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平均住院天数24.8 d,治愈50例(77%),好转2例(3%),死亡8例(12%),转院5例.结论:肝外伤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术式.

    作者:汤月良;黄延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利多卡因成功抢救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1例

    患者,女,18岁,学生.因发作性抽搐5个月,言语困难1个月,持续神志不清、频繁抽搐3d急诊入院.患者于入院前5个月,不明原因突然出现发作性意识丧失,四肢强直性抽搐,双眼上翻,口吐白沫,每次1~2 min,无先兆和缓解后水适,不能回忆发作经过.曾服用苯妥英钠等药物治疗而有所好转.

    作者:李礼博;张志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1例糖尿病合并大面积烧伤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病人合并大面积烧伤是目前烧伤治疗和护理的难点之一.我科运用护理程序对1例糖尿病人合并大面积烧伤患者实施了整体护理,收到了预期效果.

    作者:罗培寿;郑爱林;魏美莲;黄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肝细胞癌影像学表现与转移的关系

    目的:从影像学表现预测肝细胞癌(HCC)发生转移潜在可能性.方法:1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患者,术前全部进行CT常规扫描和动态增强扫描.对肿瘤及瘤周组织进行评价、分级;CT表现与病理结果以及患者随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肿瘤直径大于3 cm者发生转移的机会明显高于3 cm以下者;(2)重度增强发生转移的可能性明显高于轻中度增强;(3)出现门静脉癌栓、动静脉瘘和病灶周围肿瘤血管者发生转移的机会明显高于无上述表现者.结论:本文结果提示,可从HCC肿瘤大小、增强程度和一些增强CT表现来判断肿瘤是否发生潜在转移.

    作者:唐震;巫北海;韩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急性感染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367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感染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特征,提高对SIRS的认识水平.方法:按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和危重医学学会(ACCP/SCCM)的SIRS诊断标准分析感染性SIRS 36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感染性SIRS 367例中符合2项标准者144例,符合3项标准者135例,3项以上者93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93例,死亡63例;随着符合SIRS标准的项数增加,并发功能障碍的脏器增多,病死率升高.88.2%MODS患者表现为双相迟发型发病过程.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SIRS的病死率高于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SIRS;糖发质激素治疗不能降低SIRS的病死率,感染菌对泰能有较高的敏感率.结论:临床医生必须重视SIRS、MODS的诊治及预防.

    作者:梁建华;彭智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