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议社区护理工作中的语言交往艺术

计惠民;方成根

关键词:
摘要: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推出,人类的健康需求不断提高.作为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语言交往艺术对提高社区护理工作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护士应学会恰当地运用和善、友好、安抚的语言去护理病人,使之处于心身的佳状态下接受治疗,进而达到尽快恢复健康的目的.
中国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昆山市流动人口传染病疫情特征分析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流动人口急剧增长,作为一个社会特殊群体其传染病发病和防治工作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和掌握昆山市流动人口甲、乙类传染病特征和流行规律,现将1997-2000年流动人口传染病疫情特征作一分析.

    作者:史建国;张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慢性心力衰竭概念的变迁及其治疗的新进展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导致心功能异常,引起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几乎所有的心脏、大血管疾病都可引起心力衰竭.常见的病因有缺血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它们分别导致心脏结构、收缩或(和)舒张功能障碍.在心力衰竭的各个阶段,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能力都受到很大影响,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受损,生存期明显缩短.

    作者:孙本贵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对女性输卵管结扎受术者的护理体会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实行女性输卵管结扎术是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具体方法之一.我院自开展此项手术以来,针对那些手术不情愿,不配合而出现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育龄妇女进行了心理治疗,并且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具体护理心得报道如下.

    作者:贾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上海市宝山区社区控制高血压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卫生Ⅶ项目社区控高血压效果,揭示社区控制高血压干预措施与干预效果之间的关系,探索控制高血压的有效策略.方法:采用行为危险因素监测方法进行调查,并分别对1996年与2001年干预组和对照组有关高血压、高血脂、体育锻炼、饮食等方面的知、信、行变化进行综合比较.结果:在开展干预活动的领域(血压普查、设立测压点等)干预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而在没有开展干预的领域(控高血脂、体育锻炼等)则干预组和对照组变化基本相同.结论健康促进干预效果同干预力度成正比,控制社区高血压要加强综合性干预.

    作者:蔡忠元;王波;吴菊英;刘玮;富敏燕;靳沪生;刘大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大肠水疗法在术前肠道清洁中的应用

    做大肠手术的患者在术前需要清洁肠道,传统做法是用0.1%的肥皂溶液给患者灌肠,-般需要灌肠10次左右,有不全梗阻的患者甚至要灌肠30-40次,且清洁的效果仍不理想,妨碍手术进行.除此之外,传统的灌肠方法还有许多副作用,比如,长时间的灌肠操作,患者体力消耗很大,容易发生虚脱;肥皂水的刺激易诱发肠痉挛;灌肠肛管的反复插入引起肛门疼痛,损伤直肠粘膜引起出血.我科自2001年11月引西班牙Transcom公司HC-3000型全电子洗肠机,已对83位行大肠手术的患者进行肠道清洗,效果很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素青;阮瑞霞;刘君芳;韩雪莲;乔丽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工作的做法和体会

    通过近几年的试点,我们在曲折和徘徊中,不断加深了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理解.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管理人员,怎样抓好落实,把一个全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展现在社区居民面前,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做了如下的探索.

    作者:华英强;张敏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对改善代谢紊乱的效果评价

    慢性病的防治和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我们于2000年10月~2001年4月在我院社区卫生服务部辖区内为糖尿病患者举办了4期糖尿病知识培训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马晓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盐酸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致过敏性休克1例

    盐酸利多卡因用于麻醉,同时也用于治疗各种室性心律失常,治疗量极少发生过敏性休克及药物不良反应.近期我院遇到1例小剂量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致过敏性休克,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轶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正逐年增加,它的多数治疗时间是在社区进行的,糖尿病是与生活习惯相关的终身携带性疾病,社区护士通过对患者进行生活干预对疾病的转归有重要影响.

    作者:孙洪梅;孙洪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无诱因腰硬膜内血肿1例

    硬膜内血肿多由外伤、病理等各种原因引起,脊髓血肿在临床上有所报告,无诱因发生在腰椎骨水平以下的马尾血肿极其少见,我院于1999年12月收治病例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刚;曾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21例临床体会

    乙肝病毒(HBV)携带者的治疗,目前仍较棘手.有些药物价格昂贵,疗效却不理想.我院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21例HBV携带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立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PTCA联合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8例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中、老年人严重的急症之一,其病死率极高,原因是由于冠状动脉堵塞,致使严重的心律失常、大面积心肌梗死、心衰和心源性休克,而这些严重的并发病又与心脏早期是否得到再灌注有重要关系.因此,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联合支架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2000年5月~2001年9月我们救治的48例,疗效显著,现将救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杨宏伟;王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龄骨折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

    近年来,我们通过对多名高龄骨折病人的治疗,认为护理不仅应从功能上,而且更应从心理上同时着手,这对疾病痊愈起着非常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现将这方面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蒋超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浅议社区护士的言行举止

    云南省楚雄市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工作人员以良好的信誉,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全市人民的好评.在每次出诊中,医、护人员需要与不同的病人及家属接触.作为与这个人群接触多的护士,就必须在言行举止上严格要求自己,以达在服务好病人的同时,加强了护患感情,提高了服务艺术.

    作者:杨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探讨

    目前在大中城市中,以心血管病、糖尿病为主的慢性病群体在增加.就我院社区所辖6万居民的健康摸底造册情况看:以糖尿病,心血管病的之多.大多数存在的健康问题在于疾病的监测与保健,如:糖尿病人应指导他们如何监测血糖,如何安排饮食及注射胰岛素等等,高血压监测方法与注意事项,瘫痪卧床病人的生活护理,术后病人的功能训练等等,都需要护理人员给予他们具体的可操作,可测量的指导,把药物治疗与心理行为治疗结合起来,通过护理干预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秀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4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体会

    肺炎支原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已为常见.全年均可发病,以冬季较多,每3~4年有流行趋势.在流行时人群的感染率可达34.7%~66.6%,但表现肺炎者一般占11.6%~16.6%.我院儿科于1991年9月~1994年5月共治疗支原体肺炎40例,其中26例因不能耐受静脉点滴红霉素,而采用口服罗红霉素加静脉点滴双黄连注射液的治疗,效果明显.现将临床资料及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郭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

    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以下简称初保,英文名Primary Health Care,英文简称PHC)是农村居民应该人人享有的,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实施农村初保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的组成部分,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经过努力,我国农村已基本实现了1990~2000年初保阶段性目标.为了不断提高初保水平,开创新世纪初保工作的新局面,现制定农村2001~2010年初保发展纲要如下.

    作者:国家卫生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环卫总局;全国爱卫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临床体会

    静脉注射是临床治疗常用的操作之一.是在其它途径给药不宜时,急需快速发生药效作用快的给药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提高静穿成功率.笔者经过长期实践体会如下.

    作者:尹秋收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应用TCD评价神经外科手术麻醉期间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目的:应用TCD评价神经外科手术麻醉期间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麻醉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科29例全麻手术患者,分成颅内疾病手术组(A组)与脊柱、脊髓疾病手术组(B组),应用TCD对术前、麻醉、术始、术中、术毕和术后六个时程连续监测脑血流速度.全麻采用静吸互补麻醉方式,所用麻醉药物均统一.结果:麻醉后两组脑血流速度均下降,峰值血流速度(Vp)下降22.78%,平均血流速度(vm)下降22.85%,搏动指数(PI)无显著性变化;麻醉期间TCD波形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整个麻醉期间未闻及异常TCD血流声频.结论:应用TCD可以评价神经外科手术麻醉期间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曹合利;丁美修;徐涛;王秉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一例外伤性震颤麻痹的法医学鉴定

    1 案例徐某,男,35岁.1997年3月10日执行公务时被他人用木棍打伤头部,当即出现昏迷,尿失禁,被送往医院抢救.查体:头、面部肿胀、瘀血,两眼瞳孔0.5cm,对光反射迟钝.双侧腱反射亢进,腹壁反射减弱,双巴氏征(+). CT扫描示:颅骨多发性骨折,双侧额顶颅内见梭形高密度灶,顶部脑沟模糊,纵裂池密度增高,额叶见局部高密度灶.临床诊断:闭合性颅脑损伤1)原发性脑干损伤,2)额叶脑挫伤,3)蛛网膜下腔出血,4)颅骨多发性骨折.治疗三月后,神志清醒,出现张口困难,面具脸,四肢肌张力呈齿轮样增高,四肢静止性震颤.双瞳孔等大,直径为0.3cm,光敏,双鼻唇沟对称,伸舌不能,腱反射(-),双巴氏征(-).头颅MRI检查:两侧豆状核及基底节异常信号.眼科检查:K-F(-).

    作者:李士平;李珊珊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国社区医学杂志

中国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