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绝经前后妇女雌激素和血脂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陈衡;揭育丽;袁汉尧

关键词:绝经, 雌激素, 血脂, 心血管疾病
摘要:目的:观察绝经前、后妇女血清雌激素和血脂的变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45~54岁绝经前、后妇女88例分为两组,即绝经前组40例与绝经组48例,分别检测血清雌激素和血脂水平,并观察两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绝经组雌激素(E2)水平明显低于绝经前组,而促卵泡激素(FSH)水平明显高于绝经前组;绝经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绝经前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绝经前妇女雌激素水平与TC、TG、LDL-C呈明显负相关。绝经后组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绝经前组(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TC、TG、LDL-C明显升高,冠心病发病增加,提示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减少,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的发生有关。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42例子痫的防治体会

    目的:总结防治子痫的经验,提高子痫的防治水平。方法:对42例子痫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子痫患者全部治愈出院,2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无1例孕妇死亡;围产儿44例中,发生新生儿窒息13例,其中重度窒息5列(2例死亡),轻中度窒息8例;胎儿及新生儿死亡共5例。结论: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子痫,预防DIC,适时终止妊娠;定期产前检查对预防子痫发生及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至关重要。

    作者:黄爱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急性胃粘膜病变62例临床分析

    急性胃粘膜病变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粘膜糜烂和浅表溃疡并出血,一般无消化性溃疡病史,患者出血比较突然,随着内镜检查的普及,对本病诊断逐渐增多。现将我院内科收治62例急性胃粘膜病变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2例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5.3岁。病因:酒精中毒20例,非甾体炎抗炎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13例,颅脑疾病12例,感染7例,呼衰4例,饮食不洁3例,不明原因3例。1.2 临床表现 出血情况:呕血10例,黑便46例,呕血并黑便6例。其他表现头晕32例,上腹部隐痛不适43例,部分伴返酸嗳气、乏力,上腹部压痛27例,晕厥2例。1.3 胃镜及其他检查 53例作了胃镜检查,胃镜下见胃粘膜充血、水肿,有点片状新鲜出血35例,局灶性或广泛出血性糜烂18例,其中4例有浅表性溃疡。出现症状2 d内胃镜检查24例,2~4 d内检查21例,4 d以上检查8例。血红蛋白30~60 g/L 12例,60~90 g/L 30例,>90 g/L 20例。1.4 结果 全部按内科常规治疗,去除致病诱因,治疗原发疾病,部分病人予输新鲜血,主要治疗措施有:(1)病情重者插胃管,去甲肾上腺素4~8 mg加生理盐水100 mL从胃管内注入或注入凝血酶、云南白药;(2)全部病例静滴甲氰咪胍0.8~1.2 g/d;(3)口服硫糖铝;(4)止血芳酸0.2 g静注每日2次。58例内科保守治疗止血,平均止血时间2.1 d,4例由于原发病重,治疗无效死亡。

    作者:骆星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卵巢癌术后行PC方案化疗的护理措施与体会

    卵巢恶性肿瘤的死亡率高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是妇科恶性肿瘤中威胁大的疾病,但随着化疗方案的逐渐完善,卵巢癌的5 a生存率已得到明显提高。我科1996年7月至2000年10月间共30例卵巢癌患者应用手术加PC方案化疗,效果满意,现就其护理措施及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0例,年龄11~67岁,平均年龄(39±8)岁。顺铂单次剂量100 mg加入0.9%(9 g/L)生理盐水1000 mL腹腔内注入,然后予环磷酰胺600 mg用0.9%生理盐水40 mL稀释后静脉慢注。每个疗程第1天给药,用后水化3 d,间隔3周重复一个疗程。30例患者中生存1 a 30例(100%),生存2 a 25例(83.3%),生存≥3 a 17例(56.7%)。 2 护理2.1 化疗护理2.1.1 腹腔穿刺一般在下腹两侧直接穿刺,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在灌入药物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生命体征及腹痛情况。如病人面色苍白、腹痛剧烈,应立即停止注药。药物灌入腹腔后,多协助病人更换体位,使药物在腹腔内均匀分布,提高疗效[1]。同时注意观察腹腔穿刺部位有无渗液,如有渗液,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作者:邱锡坚;郭玉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特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肿瘤患者股骨粗隆部病理骨折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部病理骨折的保肢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特制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6例肿瘤患者股骨粗隆部病理骨折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经1~1.5 a随访,按Charnley评分标准,活动度达190°~240°,总评分为13~17分。结论:该方法适用于粗隆部骨瘤样病损及低度恶性肿瘤等的治疗,能减少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肿瘤患者晚期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春辉;陈日景;冯贵新;吴养;冯燕翔;李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癌抗原125和乳酸脱氢酶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癌抗原125(CA125)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卵巢恶性肿瘤及3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CA125和LDH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CA125、LDH含量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P<0.01),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术后CA125和LDH含量比术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CA125和LDH 对卵巢肿瘤的病情判断和疗效观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雪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白内障针拔术后晶体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16例分析

    目的:探讨硬性晶体全脱位手术摘出及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6眼针拔术后全脱位于玻璃体的硬性晶体进行晶体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结果:术后视力11眼0.5以上,4眼0.3~0.4,1眼0.1,主要并发症是虹膜睫状体炎、玻璃体混浊及角膜水肿,1~3周均得到控制。结论:此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视力恢复满意的治疗方法,可获得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汤伟民;江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在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的临床观察

    在人工流产术中,宫颈内口松弛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近几年来应用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简称米索)作人工流产术前准备,软化宫颈,取得良好效果,但给药途径不尽相同,有阴道给药与口服给药方法,何种给药法为优,本文作如下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9年5月~2000年4月我院早孕就诊要求流产,年龄20~30岁,平均年龄22.3岁,停经5~10周,妇科检查子宫大小与停经天数相符合,尿β-HCG阳性,B超证实为宫内妊娠的妇女共180例,均为身体健康,无手术和使用前列腺素禁忌证。按孕周随机分成3组(A组、B组和C组),每组60例,其中A组未产妇41例,B组和C组未产妇各40例。3组孕妇的孕产次相仿,年龄与孕周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有可比性。1.2 方法 A组:术前1 h将米索200 μ g分成两半(便于溶解),全部放置入阴道后穹窿;B组:术前2 h口服米索400 μ g,服药前后2 h禁食,服药2 h后施人流术;C组:按常规进行人流术前术准备。

    作者:李秀然;赵青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效果观察

    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有多种[1~3],目前较先进的方法是使用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我院自1997年1月~2000年3月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4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年龄14~37岁,平均27.8岁,病程9个月~12 a,术前诊断为左侧精索静脉曲张33例,双侧12例,共57侧,其中Ⅲ度32侧,Ⅱ度21侧,Ⅰ度4侧;术中确诊左侧精索静脉曲张26例,双侧19例,共64侧。本组合并男性不育31例,慢性前列腺炎3例,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查均见精索静脉血返流,精液检查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精子数减少,活动率降低,畸形数增加等,36例患侧阴囊皮温高于对侧0.5℃以上。

    作者:张少林;黄伯师;丁勇泉;李汉强;冯振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输尿管镜致输尿管损伤的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输尿管镜致输尿管损伤的原因。方法:14例经输尿管镜取石致输尿管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输尿管口损伤2例,输尿管穿孔或粘膜严重损伤10例,粘膜脱垂1例,粘膜袖状剥离1例。结论:进镜不当、强行操作、盲目抽插导管、碎石杆操作不慎、使用套石篮不当、未置输尿管引流是输尿管损伤的重要原因。

    作者:吴锋;钟文智;刘统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鞍区肿瘤75例诊断、治疗及随访研究

    目的:为提高鞍区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研究1987~2000年我院收治75例鞍区肿瘤的发病率、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内分泌学变化、定位与定性诊断、手术与放射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75例鞍区肿瘤(手术后病理证实)中,属垂体腺瘤41例(54.6%),颅咽管瘤20例(26.7%),脑膜瘤7例(9.3%),畸胎瘤2例(2.7%),脊索瘤2例(2.7%),生殖细胞瘤1例(1.3%),其它恶性肿瘤2例(2.7%)。临床特点是:(1)视力、视野改变者25例(37.0%);(2)内分泌改变者27例(36.0%);(3)头痛、呕吐、颅内压增高者42例(56.0%)。术后结合放射治疗24例(35.0%),结合伽玛刀治疗2例。手术病死率为0%。平均随访3 a,复发率为20.0%,大部分疗效满意。结论:首发症状+影像学检查+内分泌检查对该区域部分肿瘤可达早期定位定性诊断,并对手术设计有帮助。积极手术加放射治疗可提高疗效,微创显微外科技术是减少术后并发症,获得较好预后的关键。

    作者:杨伟文;赵革灵;龙霄翱;梅佩冬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并发症及防治

    目的:提高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27例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治愈出院,无甲亢危象发生,术后出现切口内出血1例,气管塌陷3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8例,持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例。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操作细致,术后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卢景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住院信息系统在住院病人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评价计算机住院信息系统对住院病人管理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计算机住院信息系统(包括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应用前准备)对住院病人的入、出院和转科手续、病人住院动态报表和预交金及计帐审核等进行全方位管理。结果:计算机住院信息系统取代传统的手工操作后,其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常用信息词典化,避免了原先手工操作中常易出现的错误,医疗质量明显改善;财务管理制度更加规范化,有效地堵塞了计价收费管理上的漏洞,避免了人情费及滥收费现象;节时省力、服务透明化,病员反应良好,社会效益显著。结论:计算机住院信息系统的使用,对提高医院住院处的工作效率,尽快实现新形势下住院病人管理模式的转换提供了条件。

    作者:王昱;杨伟奇;林小田;刘红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4种不同物理降温方法治疗热射病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4种不同物理降温方法治疗热射病的疗效,以寻求佳的降温方法。方法:对22例热射病超高热的患者分别采用冰水浸浴法(A法)、全身冰敷法(B法)、留置冰袋法(C法)和冰水灌肠法(D法)进行物理降温,同时并用药物降温(氯丙嗪或纳洛酮),以肛温降至38℃作为停止降温治疗的标准。结果:肛温降至38℃所需的时间:A法(35.4±6.1)h、B法(37.1±7.8)h、C法(44.8±9.2)h、D法(50.3±2.0)h,A与C、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冰水浸浴法降温时间短,疗效可靠;冰水灌肠法费时且效果差。

    作者:麦秀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脑病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影像学对该病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SLE脑病21例均行CT或MRI检查。结果:本组头颅CT检查15例,仅8例异常;头颅MRI检查7例,6例异常。脑部损害呈多部位、多病变与多灶弥漫的特点;以精神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者,其头颅影像学表现多正常或损害较轻,其预后也较好(治疗有效率为78.6%);有神经损害或意识障碍者,影像学下脑部损害较明显,其预后亦较差,有效率仅为18.2%。结论:本病脑部损害较弥漫,损害形态各异,脑部损害情况与临床表现类型以及预后密切相关,以神经损害或有意识障碍者其脑部损害较重,预后较差;MRI头颅检查优于CT。

    作者:陈丽胤;林英堂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用Excel制作实验室质量控制图的方法

    以往实验室的质控图,往往是手工制作,工作量大,尤其是当质控项目较多时,显得比较烦琐。而Excel具有强大的图表功能,可自定义选项多,图形制作很灵活,利用Visual basic(VBA)的宏记录功能,便可使一般不懂或者不很懂编程的实验室人员都能用电脑自动生成质控图,现将其使用情况介绍如下: 1 模板制作的方法1.1 基准数据录入 录入20次基准质控结果值[1]。1.2 计算质控线指标 L-J质控图(图1)和Monica质控图(图3)计算均数、标准差,再计算出上下警告线和上下控制线的坐标值,并用公式生成均数、上警告线、下警告线、上控制线、下控制线列等;累加质控图(图2)为差值及差数累加值等。

    作者:陈玉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绝经前后妇女雌激素和血脂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绝经前、后妇女血清雌激素和血脂的变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45~54岁绝经前、后妇女88例分为两组,即绝经前组40例与绝经组48例,分别检测血清雌激素和血脂水平,并观察两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绝经组雌激素(E2)水平明显低于绝经前组,而促卵泡激素(FSH)水平明显高于绝经前组;绝经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绝经前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绝经前妇女雌激素水平与TC、TG、LDL-C呈明显负相关。绝经后组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绝经前组(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TC、TG、LDL-C明显升高,冠心病发病增加,提示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减少,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的发生有关。

    作者:陈衡;揭育丽;袁汉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老年人胆石症并发感染167例诊治体会

    目的:提高老年人胆石症并发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67例65岁以上的老年胆石症并发感染患者的诊治与转归作分析。结果:本组167例中行非手术治疗98例(死亡15例),手术治疗69例(死亡5例);主要表现有:(1)右上腹饱胀与压痛(占88.4%)、右上腹疼痛(占85.3%)、发热(占63.5%)、白细胞升高(占70.3%)。(2)伴随疾病多,伴心血管疾病占52.7%,呼吸系统疾病占31.7%,泌尿系统占28.7%,糖尿病占17.9%;(3)低血钾占82.6%,酸中毒占73.6%;(4)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易误诊。结论:65岁以上老年人胆石症并发感染临床常不典型,但右上腹疼痛与压痛、发热和白细胞升高仍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特别是急性发作时;高龄决非手术禁忌证;不典型病例应行B超与血常规动态、腹平片、腹穿检查,以将误诊减少到低程度。

    作者:赖进光;李振堃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185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提高老年妇女的卫生保健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5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5例中因生殖道炎症引起出血者60例(32.4%),非器质性疾患63例(34.1%),宫颈与宫内膜息肉出血27例(14.6%),恶性肿瘤22例(11.9%),良性肿瘤13例(7.0%)。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以生殖道炎症和非器质性疾病所致者高,达123例(66.5%)。但随年龄的增大,绝经后年限的延长,由炎症与非器质性所致的出血减少,而因患恶性肿瘤疾患所致的阴道比例增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张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脑内动静脉畸形的治疗体会

    目的:提高脑内动静脉畸形(AVM)的治疗水平。方法:对经手术或数字或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病理证实的32例AVM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择期手术切除(包括栓塞后手术5例),10例急诊手术切除AVM及清除血肿,6例经栓塞加г-刀或X-刀治疗,2例经单纯г-刀或X-刀治疗,保守治疗2例。32例中22例完全恢复工作能力,6例部分恢复工作能力,2例遗有部分肢体功能障碍,2例死亡。结论:对于不同部位、不同大小的AVM,可分别采用栓塞加放疗、栓塞加手术治疗;而急性血肿者,为挽救患者生命多在清除血肿的同时切除AVM。

    作者:伍益;黄鸿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多巴胺持续静滴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持续静滴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5例24 h持续静滴多巴胺,滴速为5~10 μ g/kg*min;对照组Ⅰ 35例每次静滴多巴胺0.5 mg/kg,每天1~2次,滴速亦为5~10 μ g/kg*min。两组用药时间均至硬肿消失后停药。对照组Ⅱ 35例仅采取综合治疗,不给予多巴胺治疗。结果:治疗组硬肿开始消退时间及完全消退时间分别为(1.36±0.92) d与(4.23±2.15) d;对照组Ⅰ则分别为(2.16±1.15) d与(5.76±2.31) d;对照组Ⅱ分别为(3.25±1.86) d与(7.12±1.89) d。3组硬肿消退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均<0.01)。治疗组、对照组Ⅰ和Ⅱ 3组治愈率分别为91.1%、82.9%、68.6%,治疗组与对照组Ⅱ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持续静滴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显著。

    作者:袁慧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