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BV感染17 348例血清标记物26种模式的剖析

胡南;龙尧;庞超;何姗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标记物模式, 血清病毒标记物
摘要:目的:观察粤西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病毒标记物(HBVM)不同模式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7 348例HBV感染者的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乙肝二对半(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对每一HBVM模式进行剖析。结果与结论:HBV感染者血清以HBsAg阳性率高(92.58%),然后依次为抗-HBc(88.34%)、HBeAg(44.26%)、抗HBe(41.83%)、抗-HBs(3.93%);HBVM模式共有26组,其中以“大、小三阳”模式为主,共占71.39%。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1995~1999年深圳市居民疾病死因顺位分析

    目的: 了解1995年~1999年深圳市居民疾病主要死亡原因。方法: 采用顺位、疾病死亡率、死因构成比的统计学比较。结果: 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中毒与损伤居深圳市居民疾病死亡原因的前4位。结论: 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中毒与损伤是危害深圳市居民生命的主要病因,也是深圳市今后医疗、预防工作的重点。

    作者:陈琼霞;陈剑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做好入院评估的初步体会

    入院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阶段,是确定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的依据,并为以后的护理工作打基础,故做好入院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们的做法与体会报道如下。  1 具体做法  把收集的资料在印制的评估表上打勾、填写、评估表大致包括一般资料、生活状况及习惯、护理查体、心理社会方面、专科情况等。使用的方法有问诊(提问式交谈)、观察、护理体查、查询相关记录。

    作者:李娟;曾风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射频心内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速17例体会

    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1],临床上取得了肯定的疗效,已成为安全可靠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我院自1992年12月以来应用RFCA共治疗此类患者17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自1992年底以来行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速(PSVT)患者17例,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11~65岁,平均35.1岁,病史3~40 a(平均16 a)。发作室上速频度为每天1~2次到每年2~3次,发作持续时间数分钟到4 d不等,发作时心率为136~250/min,有4例因心率超过200/min而出现头晕、乏力、血压下降,余均无明显临床症状。入院后经各种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1例,合并有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速的1例,余均无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变的依据。所有病例入院后均停用抗心律失常药5 d以上,然后做食道电生理检查和心内电生理标测。经标测17例患者中预激综合征11例(显性预激5例,隐匿性预激6例;左侧旁道7例,右例旁道4例),房室结双径路并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快型)6例。

    作者:邹少清;蔺佩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极低出生体重儿39例的医护体会

    目的: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存活率。方法:对39例VLBWI精心施护,精确计算喂养热量及液体量,合理使用温箱以控制体温,有效的呼吸管理,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等系列治疗。结果与结论:39例中,治愈20例,好转自动出院5例,死亡14例,病死率35.9%。精心施护,合理的喂养,控制体温,有效的呼吸管理,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可以提高VLBWI的存活率。

    作者:蒋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终板X线改变诊断腰椎间盘变性

    椎间盘突出与椎间盘的变性、损伤等有关,而椎体终板的异常X线表现是椎间盘变性的重要征象之一。本文是对72例经CT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再用X线检查终板诊断椎间盘变性。  1 临床资料1.1 病例  本组72例经CT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其中男性49例,女性23例。年龄为19~69岁。平均41.3岁。病程长22 a,短2个月,平均5.4 a。单纯腰痛16例,有腰痛伴腿痛56例。单侧下肢放射状麻痛56例,双侧下肢放射状麻痛4例,有跛行5例。

    作者:任蓬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槲皮素对Hela 细胞细胞周期和RNA聚合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Hela 细胞细胞周期和RNA聚合酶活性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分别用4、20和100 μ mol/L槲皮素处理培养的Hela细胞3 d后,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并通过体外核转录实验测定总RNA聚合酶活性和RNA聚合酶Ⅱ活性。结果:Hela细胞经槲皮素处理后,细胞周期中G1期细胞增加并呈现量-效关系,显示槲皮素有阻断Hela细胞周期于G1期作用;总RNA聚合酶活性和RNA聚合酶Ⅱ活性均受抑制,并呈现量-效关系。结论:槲皮素阻断Hela细胞周期于G1期与抑制RNA聚合酶活性有关。

    作者:侯敢;黄迪南;祝其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细胞粘附分子与淤胆性肝疾病

    细胞粘附分子是一类能介导细胞/基质粘附的糖蛋白。虽然早在150多年前人们就观察并报道了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是一种复杂的细胞表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但直至本世纪80年代,细胞粘附分子的机制才被逐渐阐明;细胞粘附分子除参与免疫调节、免疫损伤等生理和病理过程外,还在炎症应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细胞粘附分子介导的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对机体的防御功能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对机体各种功能的发挥和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2~4]。近几年,有关淤胆性肝疾病时胆汁淤积致肝的损伤、功能障碍及感染与细胞粘附分子的关系,国内外文献已有不少报道,本文就细胞粘附分子及其在淤胆性肝疾病中的表达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缪辉来;林木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白内障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分析

    笔者以7.5 MHz探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30例60只健康人眼晶体及62例100眼白内障晶体进行观察,目的在于观察白内障声像图特点及高频彩超在白内障手术适应症选择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本组30例健康人是指双眼裸眼视力不低于1.0,年龄25~73岁。62例白内障患者均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男40例,女22例,年龄6~78岁;其中双眼38例,单眼24例,共100只眼。根据病因分类:老年性51例,外伤性4例,先天性2例,继发性5例。

    作者:张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多侧孔硅胶支架管在无尿流改道尿道成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多侧孔硅胶支架管在无尿流改道尿道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先天性尿道下裂37例(年龄2~18岁),在尿道成形术中均采用多侧孔硅胶导管经尿道引流尿液,不作近侧转流。结果:37例中有29例为一期治愈,3例出现尿道皮肤瘘(1例自愈),5例尿道外口狭窄(4例尿扩术后好转);随访2个月~2 a,效果满意。结论:多侧孔硅胶支架管有利于尿道成形术的成功,减少创伤,并不影响手术效果。

    作者:许志坚;李普云;袁子彦;柳建军;洪伟平;陈明;吴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裸鼠、金黄地鼠、SD大鼠全血Casson值的检测与分析

    目的:了解裸鼠、金黄地鼠及SD大鼠血液流变学参数正常值。方法:采用锥板式粘度计对裸鼠、金黄地鼠、SD大鼠全血粘度进行同步检测,并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求出各组Casson粘度(CV)及Casson(CY)屈服值。结果:三种鼠高切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检测值相近,裸鼠组检测值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差异显著性(P<0.01),大鼠值高,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显著意义。三种鼠Casson粘度无明显差异(P>0.05),而Casson屈服应力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结果提示三种动物红细胞变形能力基本相似,但涉及多种细胞外因素的红细胞聚集性则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班兴敏;周磊;黄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注射吸毒致腹股沟深部感染伴股动静脉破裂出血保肢治疗方法的探讨

    目的:总结我院1994年以来收治的注射吸毒致腹股沟深部感染伴股动静脉破裂出血16例临床资料,探讨保肢治疗的方法。方法:通过对16例注射吸毒致腹股沟深部感染伴股动静脉破裂出血患者的手术探查,行股静脉结扎9例,股动脉修补、静脉结扎3例,股动、静脉同时结扎3例,股动脉移植、静脉结扎1例。结果:16例的患肢血运均恢复正常,随访1~12个月,全部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注射吸毒致腹股沟深部感染伴股动静脉破裂出血,行股动静脉修补、移植能保肢,且结扎股动静脉仍可成功保肢。

    作者:李兰泉;邱镇权;谢造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子宫肌瘤患者术中快速输注3种不同晶体液对酸碱平衡影响的比较

    目的:观察生理盐水(9 g/L)、复方醋酸钠平衡液、50 g/L 葡萄糖生理盐水3种晶体液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子宫肌瘤36例分为3组,每组12例,A组输注生理盐水(9 g/L),B组输注50 g/L 葡萄糖生理盐水,C组输注复方醋酸钠平衡液。均以20 mL/(kg*h)速度输注。各组除输上述晶体外无其他任何液体或血液输入;术中监测血气、电解质及乳酸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A组与B组pH值明显下降,而Na+、Clˉ、碱剩余(BE)绝对值明显升高。C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快速输注生理盐水(9 g/L)和50 g/L 葡萄糖生理盐水可产生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而复方醋酸钠平衡液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极小。

    作者:邓烈华;李立志;邵义明;刘新;姚华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精细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56例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精细包皮环切术对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的效果。方法:设计包皮切除长度,作出标志,仅切除包皮皮肤而不伤及皮下组织,临皮缘用3-0丝线精细缝合,术后免拆线。结果:56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继发出血及感染,术后阴茎外形美观。结论:该术式对包皮过长及包茎的患者可获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育周;詹前策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更年期女性有或无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与心率变异性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更年期女性有或无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100例更年期女性按有或无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分为有症状组(50例)有无症状组(50例),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对两组患者进行HRV的对比分析。结果:有症状组的SDNN、rMSSD、PNN50及HF较无症状组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更年期女性有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HRV降低,表现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迷走神经功能降低。

    作者:凌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脂质体转染反义PKCα对CNE-2Z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观察脂质体转染反义PKCα对CNE-2Z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法转染反义PKCα,以MTT法测细胞生长。结果:(1)脂质体浓度为2.000~8.000 mg*L-1时,随着脂质体浓度增加,细胞生长指数逐渐降低(P<0.05);但当浓度为1.000 mg*L-1时,其对细胞生长似无影响。(2)在4.000~16.000 mg*L-1的范围内增加转染的反义PKCα的浓度,细胞生长指数逐渐降低(P<0.001)。结论:小剂量脂质体转染反义PKCα可抑制CNE-2Z生长,反义PKCα的剂量与细胞生长抑制呈量效关系。

    作者:鲍波;何志巍;陈南岳;黄培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鼻窦炎口服液治疗慢性鼻窦炎117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鼻窦炎口服液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209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7例和对照组92例,治疗组每次口服鼻窦炎口服液10 mL,每天3次,连续20 d为一疗程。对照组用甲哨唑治疗。其它措施两组相同。结果:治疗组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病例分别为48、54、3、12例,对照组分别为29、38、3、22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鼻窦炎口服液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利显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HBV感染17 348例血清标记物26种模式的剖析

    目的:观察粤西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病毒标记物(HBVM)不同模式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7 348例HBV感染者的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乙肝二对半(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对每一HBVM模式进行剖析。结果与结论:HBV感染者血清以HBsAg阳性率高(92.58%),然后依次为抗-HBc(88.34%)、HBeAg(44.26%)、抗HBe(41.83%)、抗-HBs(3.93%);HBVM模式共有26组,其中以“大、小三阳”模式为主,共占71.39%。

    作者:胡南;龙尧;庞超;何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利多卡因趾背静脉麻醉行拔甲术的效果观察

    拔甲术是治疗甲沟炎直接和有效的方法。目前拔甲多采用2%利多卡因经趾神经阻滞麻醉,但该法所需麻醉药剂量大,麻醉显效慢,镇痛效果差,影响了手术的推广和实施。为了提高麻醉效果,减轻患者痛苦,笔者对利用利多卡因趾背静脉麻醉行拔甲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本组患者20例,年龄13~45岁,甲沟炎伴局部肉芽增生10例,嵌甲3例,甲床脓肿5例,甲癣2例。

    作者:汪广秀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广东医学院教职工脂肪肝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调查

    目的: 了解高校职工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本文分析了2000年我院541名体检者的资料。分别做肝功能血清学检查、B超、脑电图和心电图检查的结果,所得数据经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共检出脂肪肝77例,占14.2%,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血清胆固醇水平为(6.07±0.90) mmol/L和(5.44±1.02) mmol/L、甘油三酯水平分别为(2.46±1.75) mmol/L和(1.45±0.82) mmol/L、血糖为(5.36±1.33) mmol/L和(4.83±0.93)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伴心肌劳损、脑动脉硬化22人,其中伴脂肪肝者14人、TG升高者13人、胆固醇升高者16人;脑血管紧张71例,伴胆固醇升高35人、甘油三酯升高19人、血糖升高6例、脂肪肝13人;血糖升高29例,伴胆固醇升高9例,甘油三酯升高13例,脂肪肝9例。结论: 高校教职工脂肪肝的防治不容忽视。

    作者:杨莉萍;黄吉堂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头孢呋辛钠与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观察

    目的: 观察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常用四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呋辛钠的含量及其与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结果: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注射用水、5%葡萄糖、0.9%氯化钠及5%葡萄糖氯化钠在室温下(25~30℃)配伍稳定,0~6 h内其外观、pH值及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本实验提示此药物在弱酸条件下较为稳定,其实验结果可供临床配伍使用参考。

    作者:吴玉玲;陈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