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广秀
目的:分析输卵管银夹术术后并发持续性下腹痛的原因和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80例术后出现下腹痛的病例施行入院观察和治疗研究。结果与结论:术后并发下腹痛的原因主要是:(1)术前或术中感染未及时处理导致输卵管、卵巢等炎症发生;(2)银夹部输卵管管腔内积液、扩张、管壁变薄、血管受压、血运障碍,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甚至脱落,并发盆腔炎症;(3)盆腔静脉瘀血症;(4)银夹质量差或规格不符,或处理不当至术后银夹脱落或半脱落后与周围组织粘连刺激盆腔器官引起下腹痛。应针对上述原因加强组织管理和对计生人员的教育,严格质量管理,以杜绝一切可能产生并发症的因素。
作者:张雁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分析中老年猝死患者心电图表现,对其猝死病因、发病表现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1980~1999年32例35岁以上中老年猝死患者猝死前心电图并结合病史进行分析。结果:这些猝死患者68.7%有冠心病史,猝死前记录到的心电图均表现异常且多为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结论:冠心病是中老年猝死发生的主要病因,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是其心电图的主要表现,一旦发现恶性心律失常应警惕猝死发生的可能。
作者:李国佩;黎以斌;岑凯怡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总结我院1994年以来收治的注射吸毒致腹股沟深部感染伴股动静脉破裂出血16例临床资料,探讨保肢治疗的方法。方法:通过对16例注射吸毒致腹股沟深部感染伴股动静脉破裂出血患者的手术探查,行股静脉结扎9例,股动脉修补、静脉结扎3例,股动、静脉同时结扎3例,股动脉移植、静脉结扎1例。结果:16例的患肢血运均恢复正常,随访1~12个月,全部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注射吸毒致腹股沟深部感染伴股动静脉破裂出血,行股动静脉修补、移植能保肢,且结扎股动静脉仍可成功保肢。
作者:李兰泉;邱镇权;谢造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超声显像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6例经病理和(或)手术证实的妇科急腹症患者的超声图像。结果:(1)超声诊断正确者380例,符合率91.3%;误诊36例,误诊率8.7%。(2)多种疾病的超声图像存在交叉重叠现象,特异性差。结论:超声显像在妇科急腹症的诊断中符合率高,但也应注意其鉴别诊断。
作者:邓凤平;付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主编:梁念慈副主编:龙尧(常务)朱家勇 周克云编委:(排名不分先后)莫丽儿 吴志华 李永全 周磊 吕端远 刘锋孙宏 王伯章 刘仪 王惠英 梁念慈 博志刚凌光 周克元 陈群 汤少明 朱家勇 罗少军唐慰萍 王宗锐 孙宁 周光纪 吴铁 陈小毅赖琴英 龙尧 陈孝文 麦铁江 唐德燊 李应勇林木生 郑德 张光休 韩清韵 刘维蟠 邢永前李青南 留国勋 孙显斌 陈铭珍 夏小明李普云 阎农 攀明 王立伟 谢华 衬垦黄培青 王晖 李子丰 刘新光 苏好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多侧孔硅胶支架管在无尿流改道尿道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先天性尿道下裂37例(年龄2~18岁),在尿道成形术中均采用多侧孔硅胶导管经尿道引流尿液,不作近侧转流。结果:37例中有29例为一期治愈,3例出现尿道皮肤瘘(1例自愈),5例尿道外口狭窄(4例尿扩术后好转);随访2个月~2 a,效果满意。结论:多侧孔硅胶支架管有利于尿道成形术的成功,减少创伤,并不影响手术效果。
作者:许志坚;李普云;袁子彦;柳建军;洪伟平;陈明;吴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生理盐水(9 g/L)、复方醋酸钠平衡液、50 g/L 葡萄糖生理盐水3种晶体液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子宫肌瘤36例分为3组,每组12例,A组输注生理盐水(9 g/L),B组输注50 g/L 葡萄糖生理盐水,C组输注复方醋酸钠平衡液。均以20 mL/(kg*h)速度输注。各组除输上述晶体外无其他任何液体或血液输入;术中监测血气、电解质及乳酸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A组与B组pH值明显下降,而Na+、Clˉ、碱剩余(BE)绝对值明显升高。C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快速输注生理盐水(9 g/L)和50 g/L 葡萄糖生理盐水可产生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而复方醋酸钠平衡液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极小。
作者:邓烈华;李立志;邵义明;刘新;姚华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1995年~1999年深圳市居民疾病主要死亡原因。方法: 采用顺位、疾病死亡率、死因构成比的统计学比较。结果: 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中毒与损伤居深圳市居民疾病死亡原因的前4位。结论: 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中毒与损伤是危害深圳市居民生命的主要病因,也是深圳市今后医疗、预防工作的重点。
作者:陈琼霞;陈剑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儿,男,12岁。因发现HBsAg阳性4 a,面色灰暗3 a,腹水2月入院。于4 a前体检时发现HBsAg(+),HBcAg(+),抗-HBc(+),多次查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均正常或稍高,经治疗无好转,并逐渐出现消瘦、乏力、精神及食欲差。曾在多间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给予护肝、干扰素、输血等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近2个月出现腹胀。体查:消瘦、面色灰暗,精神疲倦,无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口唇粘膜稍苍白,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膨隆,肝右肋下未触及,脾左肋下3 cm,质中,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5.8 μ mol/L,直接胆红素1.1 μ mol/L,间接胆红素4.7 μ mol/L,总蛋白59 g/L,白蛋白37 g/L,球蛋白22 g/L,白/球比值1.7,AST 37 U/L,ALT 66 U/L;B超示肝大小正常,肝内光点粗,腹水8.4 cm,脾肋下2.5 cm;食管钡透示轻度食管静脉曲张。给予护肝与支持治疗,但病情无好转,腹胀明显加重。肝穿病理检查:显示多数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少数肝细胞有胆色素沉着,无纤维化、结节。再行彩色B超检查:显示门静脉左支血流量呈逆向流动,右支呈双向,经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后见肝动脉和门静脉同时显影,门脉血流逆流,脾大,回声均匀,腹水。下腔静脉造影显示肝内未见异常密度灶,动脉期肝静脉早期显影。复查肝功能蛋白在正常范围,诊断肝动脉-门静脉瘘成立。确诊后第3天在数字减影下行肝动脉-门静脉栓塞术,手术顺利,术后第2天腹部隆起明显消退,术后1周腹水征消失,精神明显好转出院。1月后复查,患儿精神食欲好,体检肝脾不大,无明显的腹水征。
作者:吴敬聪;何岳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女性,65岁。头痛、颈痛和咽痛3 d,但无发热、咳嗽、胸痛和呕吐。头痛、颈痛和咽痛呈间歇性阵痛,咽痛与吞咽和进食无关。在当地医院诊治(用药不详),未见好转。既往有高血压史,但无类似病史。入院体查:T36.5℃,P102/min,R24/min,BP 20.0/13.0 kPa。神志清,口唇无紫绀,咽部无明显充血,双侧扁挑腺不大,颈部无红肿、压痛,甲状腺不大,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干湿性罗音。心率102/min,心音稍低钝,律整,未闻病理性杂音。腹(一)。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8.5×109/L,N 0.91,L 0.09,红细胞4.42×1012/L,血红蛋白123 g/L。尿粪常规、尿糖、血糖和胸片正常。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2)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3)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诊断:(1)高血压病;(2)冠心病;(3)咽痛原因待查。给予丹参、生脉、二磷酸果糖和能量合剂静滴,口服卡托普利、利君沙、安定和维生素B1,测血压,每天2次。经上述治疗症状有所好转,但第2天上午10时许又出现阵发性头痛、颈痛和咽痛,症状比前加剧,持续约20 min,同时自觉胸部不适。急做床边心电图示:急性后侧壁心肌梗死,立即给予吸氧,心电监护,观察呼吸、血压和心电图的变化。肌注杜冷丁75 mg,加用尿激酶、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和极化液静滴,并嘱患者卧床休息。处理后病情有所缓解,中午12时15分,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出汗,心跳、呼吸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王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粤西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病毒标记物(HBVM)不同模式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7 348例HBV感染者的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乙肝二对半(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对每一HBVM模式进行剖析。结果与结论:HBV感染者血清以HBsAg阳性率高(92.58%),然后依次为抗-HBc(88.34%)、HBeAg(44.26%)、抗HBe(41.83%)、抗-HBs(3.93%);HBVM模式共有26组,其中以“大、小三阳”模式为主,共占71.39%。
作者:胡南;龙尧;庞超;何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1],临床上取得了肯定的疗效,已成为安全可靠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我院自1992年12月以来应用RFCA共治疗此类患者17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自1992年底以来行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速(PSVT)患者17例,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11~65岁,平均35.1岁,病史3~40 a(平均16 a)。发作室上速频度为每天1~2次到每年2~3次,发作持续时间数分钟到4 d不等,发作时心率为136~250/min,有4例因心率超过200/min而出现头晕、乏力、血压下降,余均无明显临床症状。入院后经各种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1例,合并有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速的1例,余均无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变的依据。所有病例入院后均停用抗心律失常药5 d以上,然后做食道电生理检查和心内电生理标测。经标测17例患者中预激综合征11例(显性预激5例,隐匿性预激6例;左侧旁道7例,右例旁道4例),房室结双径路并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快型)6例。
作者:邹少清;蔺佩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非缺血性心脏病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心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变化,以指导非缺血性心脏病并CHF的治疗和判断预后。方法:随机调查40例非缺血性心脏病并CHF患者,分别于入院第2天和心衰稳定5~7天各抽血2 mL,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cTnⅠ水平。结果:CHF组血清cTnI水平为(1.16±0.77)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20±0.08)μg/L(P<0.001);CHF组阳性者治疗前cTnI水平为(1.38±0.75)μg/L,治疗后cTnI水平降低为(0.35±0.11)μg/L,P<0.001;血清cTnI水平随心力衰竭的程度加重而升高,血清cTnI持续阳性者,其预后不佳。结论:非缺血性心脏病并CHF患者存在心肌细胞损伤或坏死,血清cTnI水平是反映非缺血性心脏病并CHF严重程度的一个可靠指标,同时可识别其高危患者。
作者:黄基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应用动态心电图对心源性晕厥进行诊断与分析。方法:对51例疑为心源性晕厥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51例患者中12例(23.5%)晕厥发作时间与检出心律失常时间一致,且晕厥与心室停搏>3.0 s有关。结论:本方法可为心源性晕厥患者获得可靠的病因诊断。
作者:冯晓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的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拆式缝线是否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丝裂霉素-C联合可拆式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26例(28眼)高眼压状态下的青光眼,术后随访6~24个月,检查记录术眼前房深度、眼压、滤过泡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早期全部形成前房,眼压控制在4~14 mmHg,滤过泡扁平或良好,随访期保持功能性滤过泡21眼。全部术眼均无伤口漏和滤过泡漏,手术成功率达92.8%。结论:丝裂霉素-C可提高高眼压状态下术后眼压控制率,而联合可拆式缝线,可有效控制术后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汤伟民;江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脐动脉超声血流图在产前监测中的作用。方法:孕妇260例(孕37~42周)用多普勒超声行脐动脉血流图检查并计算S/D值,胎心无负荷试验(NST),检查结果与分娩后新生儿出生体重、羊水污染、脐带绕颈或过短、新生儿窒息等进行比较。结果:S/D值异常组69例,其中分娩低体重儿8例(11.6%)、发生羊水污染30例(43.5%)、脐带缠绕或过短20例(9.0%)、新生儿窒息12例(17.4%),均较S/D值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超声脐动脉血流图在判断宫内胎儿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与NST联合应用对围产儿预后能作出早期诊断,能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
作者:张烨;罗一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病例 患儿,男,3岁。因腹泻家人给复方新诺明2次,每次1片(儿童片),服药12 h后出现 四肢皮肤紫斑,次日眼睑及双下肢浮肿,尿少而来就诊。既往史:1个月前曾服复方新诺明1片后,出现皮肤紫斑,停药第2天消失。入院查体:T 36.5℃,P 100/min,R 24/min,BP 12/8 kPa。四肢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的紫色斑点,以双下肢为著,略高出皮肤,压之不退色。两眼睑浮肿,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颈软,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不大,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有非指凹性水肿。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0×109/L,中性0.50,淋巴0.45,嗜酸0.05,血小板150×109/L,出凝血时间正常,血沉20 mm/h;尿分析:Hb(++)、蛋白(+)、管型(+);便潜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肾炎。给予抗组胺药(扑尔敏)、激素(强的松)及大量维生素C联合应用,青霉素预防感染。1周后紫癜消退,浮肿消失,尿分析正常,治愈出院。随访半年,患儿一般情况好,尿分析正常。
作者:黎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草药提取物MACC5(为广东医学院肾脏病研究所提取物代号)对SD大鼠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炎实验模型的疗效。方法:制备兔抗大鼠胸腺细胞免疫血清(ATS),再将ATS经尾静脉注射给SD大鼠,诱导其发生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试验组分别经腹腔注射MACC5 1.0 mL和3.0 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NS)1.0 mL;每日观察其尿量、尿蛋白定量,并于第11天处死各大鼠,取肾组织切片观察系膜增殖程度,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两试验组24 h尿量均多于对照组(P<0.05);两试验组尿蛋白定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两试验组单位肾小球系膜细胞(GMC)数均少于对照组(P<0.001);MACC5 3.0 mL试验组肾小球系膜区PCN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ACC5 对大鼠MsPGN实验模型具有利尿、降低尿蛋白和促进肾小球系膜损伤修复的作用。
作者:祝葆华;陈孝文;江黎明;唐德燊;吴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哮喘患者糖皮质激素吸入用药依从性,并观察其与哮喘病情的关系。方法:对64例哮喘患者均给予布地奈德(普米克)气雾剂,通过门诊复诊及随访进行布地奈德气雾剂用药依从性调查。结果:完全遵从医嘱用药者47例(依从率为73.4%),不同程度的未遵从医嘱用药(依从性不佳)者17例(占26.6%),两者哮喘症状复发率分别为21.3%和64.7%,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吸入用药依从性不佳是哮喘易复发、病情控制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赵惠莉;曾兆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遗尿症是一种儿童常见疾病,对遗尿症的治疗方法很多,单疗效不一。目前尚无一完善的方法可用。为寻求遗尿症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自1990年7月以来,笔者采用盐酸丙米嗪加葱白硫磺散敷脐治疗遗尿症4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 本组70例均为1990年~1999年在本院诊治的遗尿症患者(年龄4~15岁,男45例,女25例,病程2~13 a)。全部病例的尿常规、脊柱X线摄片、脑电图检查均正常。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76±2.99)岁,平均病程(4.01±2.44)a;对照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7.42±3.47)岁,平均病程(4.27±2.78)a。
作者:李云胜;朱湘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