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2例中老年猝死的心电图分析

李国佩;黎以斌;岑凯怡

关键词:中老年, 猝死, 心电图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中老年猝死患者心电图表现,对其猝死病因、发病表现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1980~1999年32例35岁以上中老年猝死患者猝死前心电图并结合病史进行分析。结果:这些猝死患者68.7%有冠心病史,猝死前记录到的心电图均表现异常且多为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结论:冠心病是中老年猝死发生的主要病因,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是其心电图的主要表现,一旦发现恶性心律失常应警惕猝死发生的可能。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紧急气管切开抢救肺弥漫出血型钩体病成功1例

    患者,男,46岁,农民。因畏寒发热、全身酸痛4 d,皮肤巩膜黄染伴尿少2 d入院。入院时体查: T 39.1℃,P 106次/min,R 24次/min,BP 14/9 kPa,神清,全身皮肤深度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双眼结膜充血,巩膜深度黄染,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肝肋下2.5 cm,质中,有触痛,肝区有叩击痛,脾可触及,双小腿腓肠肌明显压痛。实验室检查: WBC 12.2×109/L,血沉86 mm/h,BUN 28.6 mmol/L,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 1291 U/L,各型病毒性肝炎的血清学标记物均为阴性。显凝试验阳性(1∶800)。入院后诊断为钩体病(黄疸出血型)伴中毒性肝炎,按常规予青霉素钠、激素、肾安等综合治疗,病情未见明显好转,于住院第5天有明显出血倾向,加用止血药物及输血等治疗无好转。于住院第6天凌晨出现心慌烦燥,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咯粉红色血痰,双肺散在湿罗音,考虑存在肺弥漫性出血,遂加用镇静药,吸氧,大剂量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等处理,病情未改善。病人神志不清,极度发绀,血压测不到,喉头可闻痰鸣,双肺满布大量湿罗音,考虑为肺弥漫性出血致下呼吸道梗阻,病情垂危,即作紧急气管切开术。约10 min内顺利完成气管切开术,从气管套管中不断吸出粉红色不凝的液体约250 mL后患者呼吸改善,紫绀减轻,血压回升,神志转清,双肺湿罗音明显减少,但套管内仍不断有血性液体溢出,间断自套管内吸出血性液体约400 mL,继续输新鲜血、使用大剂量氢化可的松及止血药等,2 h后气管套管内血性渗液明显减少,病人呼吸渐平顺,双肺呼吸音清,5 h后气管套管内已无血性渗液,病人呼吸平顺,神志转清,经24 h治疗后肺弥漫性出血已得到控制,病情渐好转。于气管切开术后第3天开始堵管,观察24 h无异常反应后拔管,继续综合治疗4周病人黄疸消退,治愈出院。

    作者:廖晓辉;赖成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浅谈市场经济下做好中心药房工作的体会

    中心药房是药剂科重要部门,也是留医部药物供应中心,它担负全院留医病人用药的调配和发放。本文就市场经济下如何加强中心药房的管理浅谈几点体会。  1 实施措施1.1 中心药房工作实施  撤消病区小药柜,实行小量常备急用固定数量药品,但品种和数量不宜多,以方便抢救病人和晚上急用即可。(1) 病房的麻醉药品存有小量基数,由护长或专人负责加锁保管,中心药房负责定期检查核对。(2) 各科住院病人用药均由中心药房药学人员摆药核对完毕后由当班领药护士领回科室,再核对才发到病人身上。

    作者:张泽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鼻窦炎口服液治疗慢性鼻窦炎117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鼻窦炎口服液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209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7例和对照组92例,治疗组每次口服鼻窦炎口服液10 mL,每天3次,连续20 d为一疗程。对照组用甲哨唑治疗。其它措施两组相同。结果:治疗组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病例分别为48、54、3、12例,对照组分别为29、38、3、22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鼻窦炎口服液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利显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广东医学院教职工脂肪肝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调查

    目的: 了解高校职工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本文分析了2000年我院541名体检者的资料。分别做肝功能血清学检查、B超、脑电图和心电图检查的结果,所得数据经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共检出脂肪肝77例,占14.2%,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血清胆固醇水平为(6.07±0.90) mmol/L和(5.44±1.02) mmol/L、甘油三酯水平分别为(2.46±1.75) mmol/L和(1.45±0.82) mmol/L、血糖为(5.36±1.33) mmol/L和(4.83±0.93)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伴心肌劳损、脑动脉硬化22人,其中伴脂肪肝者14人、TG升高者13人、胆固醇升高者16人;脑血管紧张71例,伴胆固醇升高35人、甘油三酯升高19人、血糖升高6例、脂肪肝13人;血糖升高29例,伴胆固醇升高9例,甘油三酯升高13例,脂肪肝9例。结论: 高校教职工脂肪肝的防治不容忽视。

    作者:杨莉萍;黄吉堂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G-6-PD缺陷脐血筛查及早期健康教育对降低其发病率的作用

    目的:了解本地区G-6-PD缺陷发生率,探讨以脐血筛查及早期健康教育为主的预防措施对降低其发病率的作用。方法:对我院产科出生的17 960名活产婴作脐血G-6-PD活性检测,对缺陷者施予早期健康教育为主的预防措施并随访,观察健康教育前后高胆红素血症和急性溶血症发病情况。结果:17 960例中,检测出G-6-PD缺陷1 099例,缺陷率为6.1%。随防G-6-PD缺陷312例中,无1例发生急性溶血。采取预防措施前后,本院出生的新生儿G-6-PD缺陷并发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分别为1.8%(43/2 370)和0.9%(25/2 67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G-6-PD缺陷本地区常见,脐血筛查及早期健康教育对降低其发病率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作者:钟柏茂;朱婉娴;潘永晃;徐晓娟;赵青;蔡冬青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134例热性惊厥患儿血清钠浓度的变化

    热性惊厥(FS)是儿科常见而重要的急症。有关患儿热性惊厥与血清钠水平的关系,文献已有不少报道,但在治疗处理时又常被忽视,为引起重视,现将我科所遇的134例FS患儿血清钠浓度的变化作一报道。  1 临床资料1.1 病例及分组  入选条件:(1) 发病至入院未超过3 d;(2)未接受补液治疗包括口服补液;(3)所有原发病例均为上感或轻型肺炎;(4)惊厥者均符合热性惊厥诊断标准[1]。FS组134例,男80例,女54例,其中单纯性FS 112例,复杂型FS 22例,年龄6月~6岁,平均(2.5±1.3)岁,入院体温低38℃,高41℃,平均(39.0±0.9)℃。对照组(发热而无惊厥发作者)共63例,原发病种亦均为上感或轻型肺炎,其中男40例,女23例,年龄6月~7岁,平均(2.5±1.5)岁,入院体温低38℃,高40.2℃,平均(38.8±0.8)℃。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温及病情等均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焕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新式剖宫产术132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新式剖宫产术式(Stark)的特点。方法:对新式剖宫产观察组(n=132)与传统剖宫产(Pfannenstiel)对照组(n=132)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分别为(25.3±6.5) min和(40.2±7.8) min]、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分别为(5.2±3.8) min和(13.9±5.2)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2±48) mL和(232±52) mL]、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18.3±7.2) h和(24.6±5.9) h]及术后病率[分别为4.5%和11.4%]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具有缩短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少,恢复快,术后病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张肇桂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子宫肌瘤患者术中快速输注3种不同晶体液对酸碱平衡影响的比较

    目的:观察生理盐水(9 g/L)、复方醋酸钠平衡液、50 g/L 葡萄糖生理盐水3种晶体液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子宫肌瘤36例分为3组,每组12例,A组输注生理盐水(9 g/L),B组输注50 g/L 葡萄糖生理盐水,C组输注复方醋酸钠平衡液。均以20 mL/(kg*h)速度输注。各组除输上述晶体外无其他任何液体或血液输入;术中监测血气、电解质及乳酸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A组与B组pH值明显下降,而Na+、Clˉ、碱剩余(BE)绝对值明显升高。C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快速输注生理盐水(9 g/L)和50 g/L 葡萄糖生理盐水可产生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而复方醋酸钠平衡液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极小。

    作者:邓烈华;李立志;邵义明;刘新;姚华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动静脉缺损33例

    目的:寻求四肢大血管损伤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自身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四肢大血管缺损33例。结果:术后随访1~4 a,除2例失败外,31例血供通畅,肢体存活并功能良好。结论: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四肢大血管缺损是有效、快捷、经济的治疗方法,近期并发症少,远期通畅率高,可减少肢残率。

    作者:李海平;陈友明;邓海棠;龙朝仪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复方新诺明致过敏性紫癜肾炎1例

    1 病例  患儿,男,3岁。因腹泻家人给复方新诺明2次,每次1片(儿童片),服药12 h后出现 四肢皮肤紫斑,次日眼睑及双下肢浮肿,尿少而来就诊。既往史:1个月前曾服复方新诺明1片后,出现皮肤紫斑,停药第2天消失。入院查体:T 36.5℃,P 100/min,R 24/min,BP 12/8 kPa。四肢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的紫色斑点,以双下肢为著,略高出皮肤,压之不退色。两眼睑浮肿,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颈软,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不大,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有非指凹性水肿。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0×109/L,中性0.50,淋巴0.45,嗜酸0.05,血小板150×109/L,出凝血时间正常,血沉20 mm/h;尿分析:Hb(++)、蛋白(+)、管型(+);便潜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肾炎。给予抗组胺药(扑尔敏)、激素(强的松)及大量维生素C联合应用,青霉素预防感染。1周后紫癜消退,浮肿消失,尿分析正常,治愈出院。随访半年,患儿一般情况好,尿分析正常。

    作者:黎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纳络酮救治吗啡类毒品中毒的护理

    吗啡类毒品中毒可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如抢救不及时,患者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近年我科用纳络酮治疗吗啡类毒品中毒7例,疗效满意,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7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19~25岁。就诊时均神志不清,呼吸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呼吸浅慢,口唇、指(趾)端明显紫绀。瞳孔缩小如针尖,对光反射迟钝。应用纳络酮治疗后均神志转清,其中1~10 min清醒者4例,10 min后清醒者2例,30 min后神志转清者1例。7例均治愈出院。

    作者:王爱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动态心电图对心源性晕厥病因诊断的分析

    目的:应用动态心电图对心源性晕厥进行诊断与分析。方法:对51例疑为心源性晕厥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51例患者中12例(23.5%)晕厥发作时间与检出心律失常时间一致,且晕厥与心室停搏>3.0 s有关。结论:本方法可为心源性晕厥患者获得可靠的病因诊断。

    作者:冯晓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做好入院评估的初步体会

    入院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阶段,是确定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的依据,并为以后的护理工作打基础,故做好入院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们的做法与体会报道如下。  1 具体做法  把收集的资料在印制的评估表上打勾、填写、评估表大致包括一般资料、生活状况及习惯、护理查体、心理社会方面、专科情况等。使用的方法有问诊(提问式交谈)、观察、护理体查、查询相关记录。

    作者:李娟;曾风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气囊扩张术治疗小儿包茎316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气囊扩张术治疗小儿包茎的疗效。方法:316例包茎患儿(年龄2~15岁)采用气囊扩张术治疗。结果:治愈303例(占95%)。结论:气囊扩张术治疗小儿包茎疗效好,痛苦少,患儿易于接受。

    作者:周明秀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槲皮素对Hela 细胞细胞周期和RNA聚合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Hela 细胞细胞周期和RNA聚合酶活性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分别用4、20和100 μ mol/L槲皮素处理培养的Hela细胞3 d后,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并通过体外核转录实验测定总RNA聚合酶活性和RNA聚合酶Ⅱ活性。结果:Hela细胞经槲皮素处理后,细胞周期中G1期细胞增加并呈现量-效关系,显示槲皮素有阻断Hela细胞周期于G1期作用;总RNA聚合酶活性和RNA聚合酶Ⅱ活性均受抑制,并呈现量-效关系。结论:槲皮素阻断Hela细胞周期于G1期与抑制RNA聚合酶活性有关。

    作者:侯敢;黄迪南;祝其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广东医学院报第三届编辑委员会

    主编:梁念慈副主编:龙尧(常务)朱家勇 周克云编委:(排名不分先后)莫丽儿 吴志华 李永全 周磊 吕端远 刘锋孙宏 王伯章 刘仪 王惠英 梁念慈 博志刚凌光 周克元 陈群 汤少明 朱家勇 罗少军唐慰萍 王宗锐 孙宁 周光纪 吴铁 陈小毅赖琴英 龙尧 陈孝文 麦铁江 唐德燊 李应勇林木生 郑德 张光休 韩清韵 刘维蟠 邢永前李青南 留国勋 孙显斌 陈铭珍 夏小明李普云 阎农 攀明 王立伟 谢华 衬垦黄培青 王晖 李子丰 刘新光 苏好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丝裂霉素-C及可拆式缝线在高眼压下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的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拆式缝线是否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丝裂霉素-C联合可拆式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26例(28眼)高眼压状态下的青光眼,术后随访6~24个月,检查记录术眼前房深度、眼压、滤过泡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早期全部形成前房,眼压控制在4~14 mmHg,滤过泡扁平或良好,随访期保持功能性滤过泡21眼。全部术眼均无伤口漏和滤过泡漏,手术成功率达92.8%。结论:丝裂霉素-C可提高高眼压状态下术后眼压控制率,而联合可拆式缝线,可有效控制术后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汤伟民;江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严重多发伤96例抢救体会

    我们近年收治严重多发伤96例,经多方面强化抢救措施,成功率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998年8月至2000年9月我科共收治损伤严重的多发伤96例(1998年收治45例)。96例中男72例,女24例,年龄为5~69岁,18~45岁者77例(80.2%)。因交通事故、高空坠落、塌方挤压及斗殴伤分别为67、19、6及4例。多发伤累及腹腔为65%,胸部为58%,颅脑为27%,骨关节及四肢长骨为30%;损伤累及3个系统占20%,4个系统占15%,5个系统占3%。本组死亡7例,病死率为7.3%,其中颅脑伤行开颅手术后死亡3例,腹外伤行剖腹手术后死亡4例,该4例均为实质性脏器损伤,各例失血量均在3 000 mL以上。

    作者:马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以GFP为报告基因优化CNE-2Z细胞脂质体转染条件的实验研究

    目的:为在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人低分化鼻咽癌上皮细胞株CNE-2Z时获得较高转染效率,同时观察GFP作为报告基因用于脂质体转染条件优化的可行性。方法:以GFP为报告基因,通过比较碱裂解法与PEG纯化法制备质粒;改变DNA、脂质体量及转染时间,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转染效率。结果:在35 mm培养皿中,2 μ gDNA与4 μ L脂质体转染CNE-2Z细胞8 h,转染效率高,且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细胞的形态变化。结论:在35 mm培养皿中,2 μ gDNA与4 μ L脂质体转染CNE-2Z细胞8 h,可获得佳转染效率,GFP可作为报告基因优化脂质体转染条件

    作者:陈扬超;张月飞;周克元;凌光鑫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合并糖尿病的前列腺增生症46例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合并糖尿病的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效果。方法:对46例合并糖尿病的BPH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经TURP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并发症减少。结论:TURP是治疗合并糖尿病的前列腺增生症较理想的术式。

    作者:车斯策;肖聪勤;钟惟德;魏鸿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